<h3>过了烟花三月,春光一泻千里,四月,就这样清丽典雅的涉水而来。姜波老师带领6.2班的孩子们将为我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两小儿辩日》,让我们和“两小儿”一起体会大自然的奇趣,迎接这最美人间四月天[玫瑰]<br></h3> <h3>课前任务点评,同学们的完成率很高,那到底掌握的如何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看大家的表现哦!</h3> <h3>同学们边听边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强][强]</h3> <h3>在《道理国的故事里》你都听到了哪些成语故事呢?大家快来比一比看谁记下的多。</h3> <h3>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呢?“小故事,大道理”,总结的简洁,精辟[强]</h3> <h3>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作家作品了解多少?是时候展示大家的预习成果了。</h3> <h3>学习《两小儿辩日》中的通假字,你还能想到在之前学过的文言文中,都学过哪些通假字吗?</h3> <h3>“孔子东游”中“东”翻译成“向东”名词作状语,大家立刻说出之前学过的名词作状语的句子,棒棒哒[强]<br></h3> <h3>古今异义词,大家想到了“妻子”,在古文中指妻子和孩子,现在专指妻子[强]<br></h3> <h3>一词多义,同学们掌握的很熟练。姜老师注重新旧知识相联系,帮助同学们积累知识[玫瑰]</h3> <h3>你觉得文章中两个小孩子可爱吗?可爱在哪里?“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同学们也都善于观察,总结的有理有据,很可爱哦[玫瑰]</h3> <h3>接下来小组间合作完成老师的问题:两个小孩子的观点是什么?又有什么依据呢?</h3> <h3>两个小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论呢?“因为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大家反应的好快啊[强]</h3> <h3>通过一分钟的微视频了解孔子,从同学们洪亮的回答中,感受到了大家的自信。</h3> <h3>从孔子身上,我们要学习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精神。</h3> <h3>孔子当时也回答不出两个小孩儿的问题,那么现在的你可以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回答他们的问题吗?<br></h3> <h3>图中两个黑色的圆,哪个大一些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一样大,个个都是慧眼呢[玫瑰]</h3> <h3>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哪些启示呢?“实事求是”,“善于观察”,“有理有据”同学们收获满满。姜老师说“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孔子言行一致的品格”[玫瑰]</h3> <h3>同学们能听出这首歌是哪个寓言故事吗?能不能复述一下这个小故事呢?这个寓言故事又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呢?</h3> <h3>愚公移山时一铲一铲的挖,一筐一筐的运,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高科技,那么愚公的精神我们还需要保持吗?</h3> <h3>同学们已经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姜老师推送给大家一篇古文,大家快来实践一下吧!</h3> <h3>每人面前一块“小黑板”,同学们做的好认真[玫瑰]同学们对于文章中不懂的地方,还可以课后看老师推送的微课,一遍不懂,就多看几遍,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h3> <h3>姜老师课上注重新旧知识知识相联,同时培养同学们边听课边记笔记的好习惯。同学们喜欢姜老师上课,大家课上都活力满满,课下还可以享受姜老师推送给大家的微课盛宴。在姜老师生动有趣的言语中,学习了知识,收获了人生的道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