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奶奶@文/王小刚

王小刚@

<h3>  清明前夕,远在千里之外的姑姑发来红包,让父亲代为买些祭品来祭祀奶奶等先人以示缅怀。多年来,每逢祭祀时节,父辈们都会习以为常或以遥祭方式或前往奶奶坟前祭祀,那怕遭遇极端天气。奶奶在世时,膝下子孙都会在大年那天去拜年祝福,奶奶过世后,逢节祭祀依然雷打不动,这些家风家训潜移默化着其子其孙无穷后代。</h3><h3> 闭眼一思,奶奶离开我们已经26个年头了,可她的音容笑貌却时而现在梦里思念中。如果奶奶还活着的话,今年也应该110岁了,家中早已六世同堂,可惜奶奶没那福分,没等到这一天。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有时在想,奶奶虽谈不上重于泰山,但肯定重于鸿毛。听父辈说,奶奶16岁就过门爷爷家,那时兵荒马乱加之两家都穷困潦倒,根本没条件举行什么结婚仪式,将就着就成为一家人了。“女子本弱,为母则强。”第二年姑姑就来到这个世界,本该是像花一样绽放矫情的年纪,奶奶却过早成为人母,背负起生活的重担苦苦挣扎。此时,勤劳勇敢帅气的爷爷更是使出浑身的劲,举步维艰养家糊口,冒险开垦无人问津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滩,不停歇浇水送粪,诚实节俭劳作。民国26年,遭袭罕见的大旱,村子方圆连人畜吃水都成为问题,地头不见人影,人们等着生等着死。这时的爷爷,把多年积攒下来的东西,和左村右舍的人们换成大粪,硬是顶着村民非议热嘲双肩扛起扁担把无数大粪送到地头,地里所有的农活前期准备工作都就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应该是“只欠春雨”。谁知农历五月十六下了场猛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着实让断定云里没雨的懒人们措手不及,春耕时节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我估摸着“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是说给爷爷听。那年,爷爷家用未雨绸缪的勤劳来了个大丰收,可以说粮仓满,腰包鼓。后来,经过坚持不懈的苦干实干加油干,爷爷成为当时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多次出席县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并被授予出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在临县三交公社号称“劳模弹花锤”。当年,县里奖了爷爷一块水银镜和一支温度计,在那个年代这可算是奢侈品,但爷爷回村里时却送给穷人家,奶奶自始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再后来,这支温度计成为全村人治病的稻草,这足见爷爷有多大的肚量,奶奶有多么的宽容。</h3> <h3>  建国之初,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实现“一化三改”总路线,爷爷把自己一生克勤克俭开垦整栽出的数亩肥沃田地无偿交付给国家集体,带头率先实现个体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为全县顺利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做出了积极贡献。“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爷爷如此跟形势识大局,那肯定少不了奶奶的功劳。这些话,都是我结合那段历史和爷爷身世得出的结论,可能有点“高大上”。其实,我听村里人说,壮志未酬的爷爷,突逝时年仅48岁,很大原因是气死的,缘由是自愿把多少年血汗打拼来的田地无偿捐献给国家集体“入社”后,在人民公社吃上了“大锅饭”,感受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无奈无助的绝望煎熬,始于心死,终于身死。也许,爷爷只要再苦撑20余年,就能赶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春风,没准还能成为新时代的“改革先锋”“全国劳模”。因勤劳而兴,因勤劳而亡,这或许是爷爷这个小人物的悲剧。 爷爷英年早逝后,给奶奶撂下五个女儿四个儿子,老大长女姑姑时年才27岁,老九“四子”叔叔还是一个差1月才能见其父亲即我的爷爷的“遗腹子”。祸不单行的奶奶一生共生养了11个孩子,但2个孩子因病因灾不幸夭折。从45岁到83岁,再未改嫁的奶奶化悲痛为力量,既当爹来又当妈,用柔弱单薄肢体撑起整个家,无依无靠抚养九个子女长大成人,这是何等的艰难呀,远远不是我们能想象到的。记得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讲,因为爷爷早逝子女多没劳力,家族爷爷同辈人都短命,导致几个姑姑嫁得不是远就是穷,不是夫君大就是条件差,媒婆还挖苦说,你家穷成这样,闺女有个人家要就不错了;爷爷的两个弟兄短命无丁,为了承继香火,我的两个伯伯也都相继“顶门子”。回想起爷爷病逝后的家境,那真不是惨不忍睹能形容的,就像天要塌下来一般。好在“风水轮流转,万物无常新”,可以告慰的是,爷爷奶奶去逝若干年后的今天,他们繁衍的无穷后代,聚时命运,占天时地利人和,历经孜孜以求,有远在欧美各国的,有分布全国各地的,散步各行各业,为己为家为国愉快地工作着,尽情地奋斗着。<br></h3> <h3>  人生最悲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大姑在我们所有亲戚里是最有威信的人,在世时身体力行不知帮过多少人,晚年也应该感受到了什么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大姑不识字,但我觉得最有思想最有魄力最有远见。大姑的大儿子N照是奶奶的大外甥,有文化有本事,1980年代在县里就做了“大官”,在我们当地算是有头有脸的人,通俗地讲就是“踩得地皮响”,也的确为亲戚邻里办了不少好事实事。N照对奶奶也就是他的外婆特别的孝顺,时常忙里偷闲有事没事去看望他外婆,奶奶也更是亲这个有出息的大外甥。记得好像是1988年中秋时节,我还在上小学,听村里人说,你姑舅N照哥突发疾病没了,太可惜了,才44岁呀,并再三嘱咐我,可不敢让你奶奶知道了,这可是让人要命的事,怕你奶奶接受不了也寻死上吊。我们所有的亲人都把悲伤捂住,在奶奶跟前装作没事的样子,只要背着奶奶就失声痛哭。奶奶经常问我们,你们去三交见没见N照?我们都异口同声说“见过”并哄骗奶奶说N照实在忙的没时间来看你。连续两年,奶奶都没等到看到大外甥N照的影子,有时我放学回家时,依然看到奶奶在向远方眺望,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后来,终于有一天,我刚放学回家就听到奶奶在撕心裂肺的痛哭,不知怎么的奶奶竟然知道实情了。从此,奶奶再也没问过我们有关大外甥N照的情况,只是每年清明时节,我随伯父叔叔们上完坟回家时,看到路上有烧完纸钱的灰烬,后来听邻居们说,每次只要我们出发上坟后,奶奶就会坐在大门外的空地上,指着远方烧纸钱,怆地呼天嚎啕大哭,嘴里哭喊着外甥N照的名字,很凄惨很伤心,路遇的人都会跟着掉眼泪。是呀,奶奶从1989年得知大外甥英年早逝到1993年自己离世的这几年间,每次白发人为逝去的黑发人祭祀,是何等的悲痛,在亲人面前装作非常镇定强悍,即使悲伤到极点,也不让子孙看到她在流泪,尽管遥祭大外甥时老泪纵横哭的撕心裂肺,但见到我们后又若无其事强颜欢笑,奶奶的坚强让我们更加心痛!每每想起这些情景,我就回想那段不堪回首的时光,奶奶是怎么承受这一切的?怎么艰难地挺过来的……<br></h3> <h3>1960年代左右大姑一家人合影,大姑父还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英雄。</h3> <h3>  奶奶出生在清末成长在民初,因家境贫寒没条件学文识字,但记忆力特别好,即使在耄耋之年,都能记起我们子孙外甥100多人的生日,从民国年间到改革开放横跨半个多世纪的事情,都能把时间精准记忆到“日”,这让我们这些后代很是敬仰崇拜。更让我从内心敬佩的是,奶奶做什么事都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比如,在我认为,奶奶娘家穷苗苦根,势单力薄,每况愈下,无力改变。但奶奶却在古稀之年做出了一举动,让我们子孙瞠目结舌心怀敬意。好久以来,奶奶娘家仙逝的孤魂族人七零八落流落异地无人祭祀,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便出钱出工出力相继将其分布他乡埋葬多处的仙逝娘家族人统一迁葬至我们村离爷爷家祖坟不远的地方新立坟地,先后迁葬三辈六宗坟墓,奶奶的梦终于圆了,我们后代也就歇心了。现在,每逢祭祀时节,我们在祖坟上祭祀完毕,都会去奶奶娘家族人的坟地里去祭祀,这或许是在完成奶奶生前的遗愿,因为奶奶娘家族人已无后代可言,永远遗憾地划上了休止符,好多事情你根本不能细琢磨,这些或许是奶奶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也许是她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人生如茶,或浓或淡,或苦或甜,但本色不能丢。奶奶历经坎坷、悲情执着的一生,其实展现出的就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以劳为生的农村女性,即使出身贫寒,但依然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面对困难坚韧不拔从容应对勇往直前,始终用淳朴善良宽容乐观教导着、感化着、激励着子孙后代奋力前行。<br></h3> <h3>1996年,爷爷奶奶合葬礼仪完毕,爷爷奶奶的八个子女合影,大姑太原看病未能参加。如今,大姑大伯二伯相继离世,深感痛心惋惜,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加孝顺父辈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