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掠影

陈露洁

<h3>如今去过台湾的人不少,但到过金门的人不多。对于大陆驴友来说,金门是个神秘的地方,这个与厦门近在咫尺的小岛,曾被称为“反共桥头堡”,在古宁头战役中,解放军攻岛部队9000多人全军覆没;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炮兵突然猛袭金门岛,两小时内倾泻炮弹4万余发,岛上死伤无数;金门炮战从1958年打到1979年,一直打了21年。</h3> <h1>金门岛的面积和人口都只有崇明岛的1/8,金门距离厦门比崇明距离上海宝山要近许多。</h1><h3></h3> <h3>两岸实行三通后,只要办好台湾通行证和金门出入许可证,就可在厦门的五通码头登船方便地前往金门。</h3> <h3>厦门到金门只有10公里海路,乘上新武夷号轮船只需半个小时即可到达;可是时代列车跨越这条狭狭的海峡,却走了半个世纪。</h3> <h1>登陆上岸,当地海关墙上悬挂着“情系两岸,缘结金门”的大标语欢迎大陆游客。</h1><h3></h3> <h3>战地文化是金门的特色,来金门的中外游客必会去看翟山坑道,这是一个工程浩大、鬼斧神工的防御设施,据说都是人工开凿出来的,是当年战争历史的见证。</h3> <h3>这A字型的山中坑道里可隐藏40多艘船艇。</h3> <h3>据说这里可容纳上千士兵,因为岛上“白天阿兵看阿兵,晚上阿兵看星星”,寂寞难耐,所以当年邓丽君等台湾歌星曾专门来此慰问演出。</h3> <h3>当年的战斗机</h3> <h3>大型运输机</h3> <h3>军人会堂里写着“崇法务实,勤劳俭朴”。</h3> <h3>坑道边的宣传</h3> <h3>同胞如手足,内战无英雄。1979年中美建交后,金门炮战熄火,意味着国共内战的结束。两岸都是中国人,两岸百姓都期望切勿再兵戎相见。</h3> <h3>金门国家公园又名中山纪念林,这里林木参天,绿草如茵,空气清新,是台湾六大国家公园之一。</h3> <h3>遥望大陆,海峡两岸兄弟本是同根生。</h3> <h3>金门护国寺</h3> <h3>很多大陆旅游团的人都买了这个金门著名特产:专治跌打损伤的《一条根》。</h3><h3>一一因为两岸都是一条根。</h3> <h3>这是金门规模最大的一座洋楼,是海外华侨陈景兰衣锦归乡、回馈故里的杰作。</h3> <h3>这座华侨洋楼曾被作为当地的一所小学,后被作为官兵度假中心,现是观光游览景点。它是金门近代史的一个缩影。</h3> <h3>他去过金门123次,深入到兵营、坑道、农舍、学校,金门人给他建造了一座纪念馆。</h3> <h3>导游说这位领导很关心民间疾苦,务实求真,开放了党禁和报禁,他亲手埋葬了专制独裁的蒋家王朝,台湾人民对他的评价很高。</h3> <h3>“做人要真,做事要实”,此话好像挺熟,好些领导都说过类似的话。征服他人、称霸天下是古代封建帝王的美梦,而融入世界、为国民谋福祉是现代政治家的职责。</h3> <h3>岛上有家亚洲最大的免税商场,购买国际精品和大陆产品非常便宜。</h3> <h3>在昇恒昌免税店里买一条上海卷烟厂生产的中华香烟只需上海市场的一半价钱。事实告诉我们:</h3><h3>互相减免关税,百姓可得实惠。</h3> <h3>“八二三”炮战后,金门遍地都是炮弹,没想到这些火过的弹壳异常坚硬,打制出来的刀具特别锋利、坚硬。当地王姓铁匠捕捉到这一商机,凭着多年打铁造刀的经验和技术,打造了第一代金门炮弹钢刀,他的儿子赴美留学归来后,引进德国设备,造出了驰名世界的“胡子王”刀具锅具。</h3> <h3>让战争炮弹转为厨房用具,化剑为犁,这是人民的期望。</h3><h3>为了两岸和平,我掏出900多元买了一套厨房刀具。</h3> <h3></h3><h3>台湾人民是不是幸福我们不得而知,但这里“幸福金门”四个大字却非常醒目。衷心希望两岸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h3> <h3>来自崇明岛的农友在莒光楼前欢聚留影,于是产生了一句新的歇后语:崇明蟹爬上金门岛一一两岸人民要和谐(河蟹)!</h3> <h3>金门之旅带给我们的启示:兄弟阋墙,百姓遭殃;只有一国两制、和平共处,才是两岸人民的幸福之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