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小家庭背后的大环境

不忘粗心男的糊涂

<h1>  这几天夫人要我陪她看了一部热播剧《都挺好》。我这人基本不看这种都市家庭言情剧,都是赚少妇少女眼泪的。之后看了一些人对该剧的评论,哈,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讨论一下剧中人物的性格表现,就事论事。讨论的比较浅显,也比较肤浅。</h1><h1>该剧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男主人公苏大强为中心展开的一出又一出故事。看完后,我有了想写一点什么的念头。</h1> <h1><font color="#167efb">第一,</font><span style="line-height: 1.8;">“都挺好”是指什么?是说这些人的品德都挺好?还是这些人后来生活的都挺好?还是该剧的圆满</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结局挺好?</span></h1><h1><font color="#167efb">第二,</font><span style="line-height: 1.8;">该剧没完没了的一哭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闹三上吊的剧情,人物之间矛盾冲突一个接着一个。那么,到底谁是伤害者?谁又是受伤害者?如果说是家庭教育缺失,那么,是不是这个社会出问题了?</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167efb">第三,</font></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按照常理,苏大强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的胡闹,怎么会在有点老年痴呆之后就忽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变成了慈爱的父亲?从小到大受尽欺负的苏明玉又怎么会一夜之间就原谅了父亲和家庭重归于好?</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167efb">第四,</font></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如果说苏明玉仍然是一个普通的低收入的打工者,那她还有能力一味地这出钱那出钱来挽救家庭吗?她要是没钱,苏大强的无理取闹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如果苏明玉也没钱没势力,她这个家庭是不是就只有四散分离各奔东西?</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167efb">第五,</font></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间屋子,如果阴气太重,必然会让屋子里的人害病。一个阴盛阳衰的家庭,女人太强势,会不会是导致苏家乱成一锅粥的根源呢?</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167efb">第六,</font></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中国目前这种畸形的421模式(4个老人2个大人1个孩子</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家庭里,老人们的赡养问题和精神需求靠什么来保证?就像该剧里提出的思考一样:钱真的能解决一切问题吗?</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167efb">第七,</font></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不知是小说作者有意为之还是巧合,该剧有意识地贬低农村人,把农村人描写的愚昧、贪婪、势利、落后。看看剧中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杜美兰,一个是保</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姆小</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蔡。杜美兰为了获取城市户口不择手段然后又出轨,还重男轻女。小蔡为了骗取钱财也是用尽心机。相反倒是把城里人都描写的有知识有涵养。这背后说明了什么?</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167efb">第八,</font></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当下社会的普通劳动者,还有没有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看看苏明成、柳青,干的好好的,只因为与老板有意见,就随时会被开除而流离失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有没有?又从何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当资本集团控制了社会命脉之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人民当家做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会不会已经成了乌托邦?</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167efb">第九,</font></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集中体现在养老金待遇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关爱老人,不是说给几个钱就能解决的。老年人更需要亲人的陪伴。就像剧中的老聂,忽然晕倒,幸亏老朋友苏大强及时送到医院又一直照顾,身边连个子女都不在。老年人心里的孤独,谁能体会和理解?“</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要是没啥事,那我就先死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悲剧还会不会接二连三地上演?</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167efb">第十,</font></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苏明玉到公安派出所见二哥和接父亲回家的几场戏,包括回到家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聊天时,她嘴里说的都是“警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两个字。她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基本没有国外生活经历的人,不说“公安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也不说“派出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却偏偏称呼“警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不知是编导的失误还是刻意</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安排?还好,在戏里都称“警察同志</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虽然没有称呼“民警同志</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或者“公安同志</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好歹没有学西方人叫“警官</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应该说算是值得观众赞赏的。老年观众听到“警官</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个词,可能就会联想起旧社会的一些称谓,比如“官老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军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称谓颠三倒四的变化,是时代的进步呢还是倒退呢?</span></h1> <h1>从该剧镜头来看,赵美兰去世时间是2017年,也就是说该剧反映的是当下的社会生活。</h1><h1>剧中的取景地主要是苏州和上海。这是中国长三角地区最发达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一个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一个是私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选取这两个城市,看来也是别具心思的。细处我就不说了。</h1><h1>该剧以苏大强、赵美兰夫妇一家五口人的成长和生活经历为主线,以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千丝万缕的感情纠葛为副线,向观众叙述了大社会环境变革背景下普通家庭的生存状况。</h1><h1>苏家的儿子、儿媳都是在私营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工作。这也正是社会多元经济发展形成的如今的格局。苏明成与主管一言不和,就被穿小鞋乃至开除卷铺盖滚蛋。柳青在武汉开拓公司业务得罪了蒙老板,也差一点就被炒鱿鱼。这真实反映了这些个人公司的生态环境。</h1><h1>有句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赵美兰这个强势女人把丈夫打压得唯唯诺诺,在她的颐气指使下,苏家人性格缺陷就显露出来了,而且很极端。赵美兰的弟弟弟媳一家也同样和赵美兰一个德性,势利,贪财,不讲理。还养出了一个“活宝”儿子众邦,只会吃喝玩乐,成了社会的蛀虫。</h1> <h1>小说原著和电视剧本虽说有些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刻意把农村人丑化和歪曲。</h1><h1>在剧中,农村人的代表人物有两个:赵美兰和小蔡阿姨。</h1><h1>关于这两个人的行为表现我就不赘述了。她俩引起了观众们的极度反感。但又有多少观众能从中看出背后的端倪呢?</h1><h1>她们是农村人,农村人是落后的、愚昧的、目光短浅又贪婪自私的。所以,这样的人还是早一点离开观众的视线为好。要么把她写死,要么让她滚出城市滚回那个脏乱不堪的农村去。</h1><h1>赵美兰这样的恶人终于死了。小蔡阿姨也终于滚回安徽老家了。她们就不配待在城市。</h1><h1>赵美兰代表的是上一代农村人,小蔡阿姨代表的是新一代农村人。你们看,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唯独农村人还是恶习不改,几十年过去了还是那个毛病。</h1> <h1>有挺好的人,那就要有挺不好的人,谁来充当反面人物呢?</h1><h1>自然是赵美兰和小蔡。</h1><h1>如何体现剧本所想表达的“都挺好”呢?结局要让大家满意,就不能让恶人有好报。于是,那个重男轻女、强势护犊、感情出轨、溺爱有加的恶人赵美兰死了。她死了,苏家的人才有了后来的好日子,因为她再也干涉不到苏家人的生活了。至少,苏大强从极度压抑中解脱出来获得了解放,可以为所欲为地发挥自己的性情。至少,苏明玉再也不用不敢回家,可以和苏家父子冰释前嫌重归于好。</h1> <h1>然后是那个骗取感情贪图钱财机关算尽的小保姆蔡阿姨。阴谋被识破后,也只能乖乖离开城市,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从此,苏大强才能保护自己的财产利益,才能顺利地把房子和存折交接给二儿子,体现出做事公平合理的慈爱父亲形象。</h1><h1>农村人民,似乎被有意识地边缘化和丑化。好像农村群众几十年来就从来没有享受到国家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而他们给观众依旧是落后和贫穷的形象。</h1><h1>最终,城市阶层,不管以前是否做过坏事,到最后他们都改正了,前科都被洗白了,都“挺好”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说明城市小资的本性还是好的。所以,他们都挺好!</h1><h1>剩下的就是原本是国家主人之一的农民。他们仍然有劣根,改不了小农的本性,仍然需要由城里人去解放他们的灵魂。所以,城镇化就是改造农民的正确道路。</h1> <h1>该剧最大的一个不合理之处,就是剧情反转不太合乎常理。</h1><h1>原本苏家三个男人种种令人鞭挞的恶劣行径,却在苏大强发现自己患了阿尔兹海默症后,一转眼都改掉了自己的恶行变成了通情达理的好人。</h1><h1><font color="#39b54a">从魔鬼到天使,只需一个转身。</font></h1> <h1>苏大强,只为自己着想不顾他人死活,变本加厉的折磨自己的儿女。用苏明玉在派出所里骂他的话就是“别人家的父母都是尽全力保护关爱自己的孩子,你却想方设法地给儿女添堵添恶心”。得了老年痴呆症后,老苏却忽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立遗嘱把财产都留给了最需要帮助的老二,又是叮嘱老大在美国好好过小日子,又是到亲家那里道歉赔不是,又是跑到新华书店给女儿买复习资料,俨然一个顶天立地的伟大的父亲形象。</h1><h1>如此飞快的转变,现实中会发生吗?</h1><h1>反正最后苏大强的人品“挺好”了。</h1> <h1>苏明哲,本来是苏家的门面,考上美国斯坦福大学后又拿到了绿卡在美国工作,多么令人羡慕,多么光宗耀祖。在国人看来,能融入西方国家的生活和得到他们的认可,便是最大的成功与奖赏。苏家老大是成功了,可是他却一派家长作风,“长兄如父”,把所有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扛,也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做的到。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h1><h1>苏明哲就是一个典型的深受封建孔孟礼教戕害的人,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辨是非的愚忠愚孝,害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h1><h1>他最后也如梦方醒,与妻子吴菲恩爱如初。</h1><h1>苏明哲这个人的人品最后“也挺好”了。</h1><h1>可能吗?</h1> <h1>苏明成,和他妈一样蛮不讲理。从小就被宠坏了。就会甜言蜜语哄妈妈和妻子高兴,本事没有心气儿却很高。还有家庭暴力倾向。把家里的钱都折腾光了还不肯承认错误。他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h1><h1>如今的社会,溺爱孩子骄生惯养的家庭比比皆是。有相当多孩子大学毕业了都还没学会洗衣做饭这些生活基本技能。苏明成只是他们的代言人而已。</h1><h1>把妹妹打住院了,把爱人打离婚了,还拿菜刀吓唬父亲不准和小保姆结婚。</h1><h1>到后来,也忽然就没有情由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了。</h1><h1>苏明成最后也努力工作成为了好人,他也“挺好”了。</h1> <h1>苏明玉,大家都认为她是善良的好人。一次次救父亲救哥哥,把这个家庭的亲情维持住。</h1><h1>但是我们看,苏明玉几次出手拯救家庭,都是因为她有钱有势。她爸也正是看中了她有钱,所以才一次又一次地耍无赖满足自己的私欲,“明玉啊,你说你这么有钱,你可要管我啊,爸的后半辈子就交给你了”。</h1><h1>搞什么理财,赔进去6万。苏明玉偷偷自己掏钱补上。</h1><h1>老爹把老宅卖了。苏明玉偷偷出钱把房子买回来。</h1><h1>老爹要买新房,老大钱不够,苏明玉又偷偷垫上。</h1><h1>利用自己的关系网,为大哥在美国找到一家好公司上班,为二哥重新找到工作,都是悄悄进行的。</h1><h3></h3><h1>她前前后后加起来偷偷出了200万。</h1><h1>试想一下,如果苏明玉只是个普通打工者,没有钱,没有人脉,那她还能用什么办法拯救苏家?</h1><h1>她所利用的资源,一个是足够的金钱,一个是广泛的人脉。菲菲和丽丽同样是良善之人,但她俩无钱无势,想帮也帮不上忙。</h1><h1>所以,苏明玉被观众们看作是最有出息最有能力的苏家孩子。苏明玉自己也这么认为,小时候妈妈就是不肯出钱花在她身上,她才饱受没有钱带来的痛苦。等到她有了钱成了高级金领,她是最懂得金钱的妙处的。钱,让她扬眉吐气。</h1><h1>有钱就行,一切都不算问题。用钱可以买到父亲和哥哥嫂子们的幸福生活。</h1><h1>这恐怕也是该剧要向人们传达的暗示。</h1><h1>苏明玉的能力,当然“挺好”。</h1> <h1>在这个商品经济时代,什么是最重要的?看完该剧,给了人们一个启示:<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line-height: 1.8;">钱,才是最能保护自己有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好东西!</span></h1><h1>可是,剧情后来却出乎常理,苏明玉辞职了,就为了照顾父亲。她放下了与父母和二哥的一切过节,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个转变,让人觉得突然,也就不合逻辑。她的努力奋斗历史都是为了钱,出人头地过上等人的日子,怎么可能放弃一两百万的年薪回家照顾那个坏的不能再坏的父亲呢?</h1> <h1>物欲横流,金钱崇拜。看看普通人,为了钱奔波。就苏大强而言,他每个月退休金有5000块,足够他用了,还想着发财的梦。那个蒙老板一家,为了家产和老婆明争暗斗,在生意场上又是“上疆场彼此弯弓月”的尔虞我诈。在公司内部也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看谁都不放心,看谁都像敌人。</h1><h1>似乎整场剧看下来,这个社会已经成了纯粹为了个人奋斗的舞台,没有集体主义,没有国家荣誉,没有民族自豪。</h1> <h1><font color="#39b54a">苏大强这家人,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家庭成员的故事。实际上这个家庭却是整个现实社会的缩影。</font><span style="line-height: 1.8;">苏家的每个人,都代表着中国某一类群体。而且在该剧中,编剧导演有意把每个人的优点缺点都无限放大。</span></h1><h1>观众们为什么欣赏追捧这部剧?主要还是觉得这样的家庭就是在自己身边,有真实性和代表性。当今社会的人们,已经从从前的集体里解散了,整体性已经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家庭为主体的分子结构,每个人又都是原子。</h1><h1>整体性失去了,也就失去了公德心,不必再考虑其他人的利益,只需要解决自己的前途问题即可。于是,道德滑坡,人心不古,缺乏安全感,极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金钱和权力崇拜,成了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h1><h1>那个曾经有过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已渐行渐远。</h1><h1>封建主义的那一套孔孟朱子理学又趁机沉渣泛起,资本主义的那一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弱肉强食法则也随之侵蚀了人们的思想。</h1><h1>苏家的两个儿媳妇吴菲和朱丽,应该说都是好女人,尤其是朱丽。朱丽的父母也是知书达理的人,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有了朱丽这样贤惠的女儿。</h1><h1>只可惜,菲菲和丽丽怎么会看上苏家两个儿子,结婚前和结婚后人的差别就真的这么大吗?明哲和明成的巨大人格缺陷事先就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吗?显然,不可能。</h1><h1>也许,这还真是命中注定的姻缘。</h1><h1>苏家两个儿子的性格特征,正是当下社会和家庭教育极端功利化的集中展示。反映了人们浮躁空虚的精神世界背后所表现出的迷惘和盲从。</h1> <h1><font color="#b04fbb">在这部剧里,最有正能量的人,应该说是石天冬。</font></h1><h1>石天冬是个体户,小饭店“食荤者”的掌柜。在这个追求金钱名利的社会环境里,只有石天冬,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自食其力,知足常乐,而且又心怀善念,乐于助人。他看得开,放得下,是一个真正的生活的赢家。</h1><h1>石天冬不是那种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他追求的是美好的内心理想。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在平淡中体会快乐幸福。他一直骑“小电驴”,没有世人攀富比富的畸形心理。</h1><h1>苏大强都取笑石天冬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当个厨子有啥意思”。石天冬却能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里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图钱不图名,还在苏明玉心里最消沉的阶段帮她解开了心理疙瘩,原谅别人容易,原谅自己最难。如果没有石天冬高尚的人格道德魅力,我想,苏明玉是无法放下包袱不计前嫌地原谅家人的,她一定还会继续与父亲兄长战斗到底。</h1><h1>从这个意义上说,石天冬才是最值得当代人学习和尊敬的人。他不是“挺好”,而是最好。从他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几十年前那个人人都是活雷锋的时代,能看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身上的完美体现。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h1><h1>“家和万事兴”。小家如此,国家亦如此!把最广大的工人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全心全意地为最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服务,做到了这点,我们的祖国才会真正走向富强。</h1><h1>小说原著和电视剧本的结局是不一样的。小说依旧沿袭了悲情与无奈,而电视剧多少给了大家一个还算比较圆满的结局――至少亲情被找回来了。老苏丧失了记忆,也就不再“作”而成了好父亲,女儿明玉也找到了家庭的温暖成了孝顺女。</h1><h1>他们共同放下了仇恨,又一起找回了真爱,所以,“都挺好”了。</h1><h1>其实,一切爱恨情仇都是过眼烟云,就看你自己心里能不能放下。</h1><h1><font color="#ff8a00">想的开,放的下,人生就是幸福的。</font></h1><h1>放的下,也是有原则的。对待苏明玉、朱丽、石天冬、吴菲这样的好人,用好酒招待。对待苏明玉的舅舅舅妈、蒙老板公司里几位吃里扒外的老总那样的人,请拿起你的猎枪迎接他们。</h1><h1><font color="#ed2308">孝,不能愚。忠,也不能愚。</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文字原创:红尘菩提叶</font></h1><h1><font color="#39b54a">图片来源:网 络 收 集</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