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埸巷彻底退了 赏花叙说着陈年旧事

小龙女(龙云)

<p class="ql-block">竹埸巷茶室位于莲蓉桥堍下,茶坊依水而建,庭院风格,闹中取静,是一个休闲聊天品茶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17年我和群主几人找到这成为68群同学每月喝茶地,旁边正好西新饭店。</p><p class="ql-block">茶室老板是区里派来照看这座公所的,由于茶室设施太过简陋,又适逢疫情,我们在那5年最后还是转移至旁边茶室。</p><p class="ql-block">现在整个茶室都不存在了,那保留的中国银行旧址,公所旧址也不知怎样了?</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就是莲蓉桥。莲蓉桥原来是石拱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这座桥在当时是无锡最大的桥,所以又叫大桥。它的桥堍一带,无锡话就叫“大桥下”,它是无锡古代的中心商务区。</p> <p class="ql-block">莲蓉桥:从北塘大街一直往前走,就到了莲蓉桥,原名芙蓉桥,跨京杭运河之上,连接北大街与北塘大街。此桥因此地河、浜、塘多,形似莲花而得名,又因为地处竹场巷,也被叫作“竹巷大桥”。</p> <h1>竹埸巷位于北塘莲蓉桥堍,老无锡人叫大桥下,沿河至通江桥,有100多年历史,前竹场巷金融业的兴起……</h1>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北塘区沿岸的码头非常忙碌 , 大运河运输一片繁忙景象,运河岸边经营各种轮船运输的工具器械商铺特别的多,竹场巷就是其中之一的商铺,专门经营竹子产品, 如船员撑船的竹槁子,许多都由竹场巷经营, 名气很大。这是一块最珍贵的莲蓉烟雨图,描绘着旧时那一带风土人情的生动画面。无锡市北塘区竹场巷很有名气,因靠近古运河旁边。</p> <h1>无锡自古以四大码头著称,包括米市米码头,土布布码头,丝市丝码头、还有钱庄、银行钱码头。“大桥下”是四大码头的发源地之一。请各位来宾往左边看,建于1899年的钱丝两业公所旧址、建于1914年的中国银行无锡分行旧址,就是丝码头和钱码头最好的历史见证。</h1> <p class="ql-block">前竹埸巷,位于北塘莲蓉桥堍,沿河至通江桥。长216米,宽4米,1830年左右以经营竹类商品得名。弄内有锡金线丝两业公所旧址(清末)和原中国银行无锡分行旧址(民国),此两座近代建筑均在1987年10月被列为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清未年间的絲业公所。</p> <p class="ql-block">同学尤仲良回忆:</p><p class="ql-block">关于竹埸巷前世今生的变故历史,感触颇多。也无意间掀开了尘封已久的自己少时的回忆……</p><p class="ql-block">记的那年是“文革”初期,停学在家,因是学生回乡,与生产队的壮劳力干同样的活,却只能拿他们的一半报酬,心有不甘。于是,挑起担子就往市里去做小生意。</p><p class="ql-block"> 因我们生产队的菜卖去无锡时,经常会在竹埸巷的码头上上岸,故知道那里有生意可做。说来也巧,那天正好给我碰上了机遇。有一船来自苏北的青萝卜干,二分钱一斤,我毫不迟疑地买了二百斤。</p><p class="ql-block"> 我沉重地挑着担子沿大河池菜市场一带叫卖过去,卖五分一斤,四分也卖,最后三分也卖。</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赚了近五元钱,从未有过身上有这么多钱。于是,在大桥下的状元楼吃了四两小笼包,一两四只,四分钱一只。还觉得没过隐,又吃了一碗面,才心滿意足地经周山浜黄泥头抄近路摆渡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汇桥”,这是2006年重建的新桥;而原来的老桥,是由无锡近代著名工商业家祝大椿在1918年捐资建造的。当时无锡有好几位大老板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们修桥、铺路、办学堂、造园林、保护文物古迹,热爱家乡,蔚然成风,在社会上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他们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事业越来越发达。“好心有好报”这句老话。</p> <p class="ql-block">通汇桥下刻有几幅彩画,叙述记载了当时建桥使竹埸巷商业带来的繁荣景像。</p> <p class="ql-block">古税卡遗址·亮坝桥·思古亭:</p><p class="ql-block">请大家往左边看,这里从清代初期开始,就是官府设卡收税的地方,在当时叫做“厘卡”。凡是过往的货船,都要按照货物价值抽取税金,当然漕运船除外。</p> <p class="ql-block">清代初期始,这里是官府设卡收税的地方,叫做“厘卡”。凡是过往的货船,都要按照货物价值抽取税金,每天12个时辰、24个小时,税务人员都需要蹲守收税,晚上灯火通明,故叫做“亮坝桥”。直至民国初期,税卡方始撤销。</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竹埸巷税卡,晚上官征税检查过往船只,这顶桥故命名亮坝上,如今亮化了成了现代亮坝桥了吧!</p> <p class="ql-block">靠近亮坝桥的北麓河岸有座“鉴古亭”也是清代遗址。竹场巷一带曾经是近代无锡的金融一条街。巷子里有多家钱庄和银行,有“小华尔街”之称,在沪宁线一带十分有名。在签古 亭对岸,即古运河南岸,停泊着一艘式样古朴,安装“明轮”的木质轮船。明轮上方有“黄鹄″两字。</p><p class="ql-block">黄鹄是这艘轮船的船名,直译为黄天鹅,具有賛美之意。清同治年间,奉曾国藩之命,由无锡人徐寿,徐建寅父子和华蘅芳共同设计制造的“黄鹄号”轮船试航成功。据说该轮船是曾国藩用自己的薪俸所造,船名由其长子曾纪泽命名,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艘轮船。</p><p class="ql-block">中国人自古世界第一聪明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只洋轮,旁边站立三个清朝官员。</p> <p class="ql-block">在运河转弯处左角的那座亭子叫“涵碧亭”;过了“通汇桥”在运河又一个转弯处的右边,还有一座“涵翠亭”。在建造颐和湾小区时,沿河留出了20米宽的绿化带,经过2009年的整治,成为了绿化和文化相互交融的景观带。涵碧和涵翠,是对运河整治后“水清岸绿”的一种赞美。</p> <p class="ql-block">这是夜景的涵翠亭</p> <p class="ql-block">南岸的步道現与北岸隔水相望,这条古老的运河从历史的痕迹中就可以发现她的传统生活日常与记忆,这关乎着一个城市的吃穿用度与吃喝拉撒。</p> <p class="ql-block">"莲蓉烟雨″,喝茶赏花。</p> <p class="ql-block">竹埸巷喝茶赏花,如今的竹埸巷口有了茶室,人们在这里忆着无锡的变迁,忆着童年的往事……</p> <h1>春季已准时地到来</h1><h1>你的心窗打没打开</h1> <h1>春季已准时地到来</h1><h1>你的心窗打没打开</h1><h1>对着蓝天许个心愿</h1><h1>阳光就会走进来</h1> <h1>儿时的玩伴,学生时代的同桌,几十年的友谊让我们倍感珍惜。</h1> <h1>多少个无眠的晚上 ,多少奔放的车厢 ,载不完沉重过往 ,故事的变迁总要通过吋间来收埸。</h1> <h1>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h1> <h1>久不见的老大哥,聊起那段往事,神采亦亦……</h1> <h1>聊茶馆的前身,聊五十年间的趣事,聊酒赏花醉意人间,花舞人间。</h1> <h1>细数流年,静待春满人间。看桃红柳绿,杏花满园,看春草绵延,春风十里尽欢颜。</h1> <p class="ql-block">天有冷就有暖,冬天是否让你好烦快让自己再美丽一些,让世界因你更可爱。</p> <h1>黎明醒来请揉揉你的眼</h1><h1>你会发现天那么蓝,桃花也红了</h1><h1>心情也好了。</h1> <h1>冰封的情感</h1><h1>请解除冬眠</h1><h1>风也变暖了</h1><h1>云也变淡了</h1> <h1>迎春花拱上了天。</h1> <h1>桃花海裳花卿卿我我!</h1> <p class="ql-block">竹埸巷古运河畔赏琼花,</p><p class="ql-block">喝酒赏花人间一美。</p><p class="ql-block">琼花芍药世无伦</p><p class="ql-block">偶不题诗便怨人</p><p class="ql-block">曾向无双亭下醉</p><p class="ql-block">自知不负广陵春,</p><p class="ql-block">贾扬(寻古)配诗:</p><p class="ql-block">发现一处琼花观赏处……</p><p class="ql-block">无锡何处观琼花</p><p class="ql-block">闹中取静人不察</p><p class="ql-block">莲蓉桥下沿河觅</p><p class="ql-block">万千白蝶显芳华。</p> <p class="ql-block">往事已飞了,飞过那忘川春暖花开的时节,每缕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每朵花,都向着太阳露出笑脸。</p> <p class="ql-block">拍摄/编辑小龙女龙云</p><p class="ql-block"><b> 原图</b></p><p class="ql-block"><b>自拍</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 3610207</b></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烛光泛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