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绘太极 镇名河洛

过客

<h3> 山东莱阳河洛镇有河洛村,镇纳村名;河南巩义河洛镇,属河洛文化核心圈,名取黄河洛河,还有新老之分,位于巩义市东北浅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以黄河与洛河交汇合流闻名遐迩,也是炎黄子孙最早繁衍、生息之地,历史源远流长。</h3><h3><br></h3><h3> 老河洛镇1958年还属城关公社,1961年才析出单设洛沙公社,1963年更名沙鱼沟公社,1983年改河洛乡,1996年8月撤乡称镇;2005年兼并了南河渡镇的今河洛镇,规模和影响与老镇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了。</h3><h3><br></h3><h3> 河洛镇南面十里洛水,北依一脉大河,邙山横亘,沟壑奇秀,滩陌平阔,风光旖旎。</h3> <h3>河洛镇地貌简图</h3><h3><br></h3><h3> 当地人称洛水为清河,黄河为浊河,二水交融互纳处自然成阴阳太极图,堪为奇观。</h3><h3><br></h3><h3> 清乾隆十年《巩县志》有八景图传世,清代回郭镇籍举人孙汝工又为八景逐一作诗,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h3><h3><br></h3><h3> 河洛镇自然景色怡人,名胜古迹众多,巩县历史上的八景独占其四,曰什谷异流、洛口春游、邙岭秋色、石窟晚钟。</h3> <h3>河洛镇新修偃月城一角 </h3><h3><br></h3><h3> 河洛源头各一山,曾经什谷两相关。</h3><h3> 朝宗大海浑无别,会赴平川却有班。</h3><h3> 清浊分流争活泼,图书合派尽潺湲。</h3><h3> 东过此地探微理,短棹茫茫水色斓。</h3> <h3>  洛口寻芳何处妍?故园三月景堪怜。</h3><h3></h3><h3> 千村香信皆经雨,一路浓阴不辨天。</h3><h3></h3><h3> 日射山岚晃翡翠,风腾水面簇沦涟。</h3><h3></h3><h3> 年年占尽王孙草,古驿同人解杖钱。</h3> <h3>  一山斜枕隔黄流,风起砧声向晚愁。</h3><h3></h3><h3> 野树萧条惟鸟下,荒村寂寞少人留。</h3><h3></h3><h3> 云归白暗津头路,霜落红催冢上楸。</h3><h3></h3><h3> 更有牧童吟笛切,夕阳残照总成秋。</h3> <h3>  石龛峭壁似龙门,震动鲸音细雨昏。</h3><h3></h3><h3> 声彻法筵空色相,响通禅理悟风幡。</h3><h3></h3><h3> 尝回午夜惊僧梦,直到三更动客魂。</h3><h3></h3><h3> 莫怪阇黎鸣饭后,暮钟正寄一丹元。</h3> <h3>  尝闻黄河与洛河交汇合流美景久矣,惜屡次过境匆匆擦肩。乙未年戊寅月,曾专程携伴一游,心旷神怡印象深刻。</h3><h3><br></h3><h3> 沿途车水马龙,河堤人流如织,拍照赏景各有所取。在神北滩头近洛河绿茵下,有石碑矗立,书“河洛大王庙”六个鎏金大字,侧后便是祭祀黄守才的河洛庙。河洛庙,又称“河渎庙”、“神北大王庙”、“河洛大王庙”,系砖木结构、明清风格的小院,古朴庄重。</h3><h3><br></h3><h3> 黄守才,字完三,号对泉,洛阳偃师岳滩人。岳滩在伊洛河交汇处,俗称夹河滩,时人饱尝水患。黄守才少有大志,一生善治水济民,在家乡一带,其降水传奇很多,已和大禹相提并论,称“活河神”。</h3> <h3>  公元1635年,谷水、洛水泛滥成灾,经黄守才连续两天治理,洪水知趣而退,人皆奇之。黄守才治水的本领功绩,《河南府志》、《洛阳县志》及《偃师县志》等均有记载。清乾隆年间,去世70多年的黄守才被皇帝敕封为“灵佑襄济王”,开始真正走上神坛,人称黄爷、黄大王,河洛地区感其恩,建祠立庙纪念甚多。</h3><h3><br></h3><h3> 当地人说,因 “大王庙”位于河岸边,有神灵护佑,镇邪作用明显,即使河水爆涨,河堤一概固若金汤,皆没侵吞淹没之忧,难怪有“神堤”之称。在靠近黄河与洛河交汇合流附近题有“和谐”二字巨石,朱红醒目,寓意美好。</h3><h3><br></h3><h3>  时春和景明,杨柳吐秀,与风邀舞。洛河一线,水草丰茂郁郁葱葱,岸芷汀兰花香四溢,河水青橙碧透,流速平缓,波澜不惊,有钓者洋洋自乐者也。极目前望,似馄饨一片,正水天一色,遥见黄河洛河热烈拥抱,一线排开,蔚为壮观。近观二水阵线分明,但见洛水直奔黄河,在河口与黄河激烈碰撞,后退再碰撞,如此反复,扬起微澜;那黄河经小浪底洗礼,虽干净仍本色难脱,一路流来畅通无阻,遇洛水加持,始排斥,久之才无奈妥协,双方相拥互裹匆匆而下。二水交融旋涡迭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半青半黄互为阴阳,天成一幅太极图,自然造化鬼斧神工。</h3> <h3>  《易传·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的是龙马于孟津负图献伏羲,伏羲依此演八卦,后为《周易》;神龟于洛宁驮书献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竹书纪年》则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近年又有新论,指人族伏羲正是通过河洛交汇的自然现象,才触发灵感,创造出太极和八卦。凡此种种,但均肇始发端自河洛地区,并最终产生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河洛文化。</h3><h3><br></h3><h3> 传说河洛镇东洛口村的伏羲台遗址,是据先秦典籍记载,黄帝、伏羲、尧、舜、禹等在洛汭“修坛沉璧”,祭天祭川所设。现存遗址略呈椭圆形,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内含遗物丰富。</h3><h3><br></h3><h3> 伏羲台遗址周围有滩小关遗址、花地嘴遗址、洛口仓遗址、仓西遗址等广泛分布,系河南省级保护单位。其中洛口粮仓也叫兴洛仓,位于今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的黄土岭上,土层坚硬,形势险峻,战略作用十分重要。概因其水运便,逆洛河可到东都洛阳,逆黄河亦达潼关、长安,顺水下行山东至海口,再经大运河,南通江苏、浙江,北连河北等地,粮食物资调度从容,随应不时之需。</h3> <h3>  除了遗址多,河洛镇的石窟也十分有名。石窟寺,在河洛镇寺湾村,是北魏继龙门后又开凿的一石窟,初称“希玄寺”,唐初改称“净土寺”,宋代再改为石窟寺,现存5窟,3尊摩崖大像,256龛,7743尊佛像,碑刻题记200余块,规模虽小,到也精致玲珑,惟妙惟肖,传为少年陈祎(玄奘大师)出家之地,系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h3><h3><br></h3><h3> 走马河洛镇,在邙岭、环河一线的古镇、古村、古渡口中穿梭,看嵩邙对峙,河洛交汇,还有俯首皆是的印记符号,芸芸众生的生活习俗,都是绵延数千年之河洛文化的历史记忆。</h3><h3><br></h3><h3> 河洛镇如此,那巩义也然。史载,巩县历史悠久,西周、春秋时为巩伯国。公元前249年,即秦庄襄王元年,以 “山河四塞、巩固不拔”得名置县,历代因之。巩县因地扼古都洛阳,有 “东都锁钥” 之称,历史上长期属河南郡、河南尹、洛州、河南府管辖,与洛阳密不可分。解放后,巩县曾先后归属郑州、开封、洛阳三地区轮辖,1983年8月,洛阳地区解散,巩县从中析出,改隶郑州市,于1991年6月撤县设市,原县名与下辖孝义镇各取一字,合称巩义。</h3> <h3> 当地老乡说,河洛镇人杰地灵,不仅遗存丰厚还名人辈出,如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民国一门两主席的刘镇华、刘茂恩兄弟,著名的书法大师陈天然,共和国第一任女总理吴桂贤,人民英雄白桐本,还有清代武状元牛凤山及其子牛瑄进士,都是河洛镇人。</h3><h3><br></h3><h3> 常香玉,本名张妙玲,原南河渡镇董沟村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9岁随父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常,名改香玉,有寓艺术之花常香意,10岁登台,13岁已名满省会开封。常香玉在演出中广征博采,大胆创新,开豫剧改革之先河,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称一代宗师,坊间有“听了常香玉,一辈子不生气”之说。日寇侵华,常香玉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1951年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 </h3><h3><br></h3><h3> 常大师已驾鹤,家乡遗有香玉故居,共窑洞四孔、平房三间,面积百余平方米,分堂窑、厢窑、诞生窑和磨道窑,内有大师生平事迹资料和图片展示。</h3> <h3>  神都山位于洛河与黄河汇流的西南夹角之神北村,是邙岭的东延部分,俗称邙山头。常香玉曾把邙山头引入豫剧唱段,原名牛志红的河南籍歌星李娜倾情演唱的歌曲《你家在哪里》,更使邙山头扬名四海。</h3><h3><br></h3><h3> 刘镇华庄园依神都山而建,气势险要,其前为花园,后为主宅区,两侧设寨门,坐北朝南,依次三层错落有致,计有6个院落,石砌窑洞30孔,楼房 210间,平房30间,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该庄园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各项生活设施齐全,整体规模宏大,目前保存基本完好。</h3><h3><br></h3><h3> 刘镇华,本名茂业,清末人,祖居河洛镇神北村,早年曾参加同盟会,后任镇嵩军司令,民国时期任过陕西、安徽两省督军和省政府主席,其弟刘茂恩曾任国民革命军十一集团军司令、河南省主席等职。刘氏两兄弟在民国初期曾经叱咤风云,威名显赫,后随国民党败退台湾终老他乡,时也命也 。</h3> <h3>  陈天然,当代中国书画家,版画家,诗人,作品多次出展国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书法“飞白”技法运用娴熟,别具一格,深受藏家喜爱,系河洛镇柏沟岭人。</h3><h3><br></h3><h3> 吴桂贤,河洛镇胡坡人,原系西北国棉一厂普通挡车工,连年工作先进,当选为全国劳模,树为“活学活用”积极分子,“三结合”时走上领导岗位,1975年1月37岁,任国务院副总理,是中国首位最年轻的女副总理。1977年9月,本人请辞副总理复回原单位工作,生活大起大落,犹宠辱不惊。</h3><h3><br></h3><h3> 牛凤山,清道光癸巳科状元,贻封昭武都尉,曾封头等侍卫副将衔,赏戴花翎,曾任陕西陕安镇中营游击等职。牛瑄于同治乙丑年中进士,工文辞,擅书法,作品“留余”匾列中华四大名匾。牛家在官殿村明月坡有庄园,前临山壑,后依山脉,形势险要,气魄壮观,称“状元府”,风光一时。</h3> <h3>牛瑄留余匾 </h3><h3><br></h3><h3> 白桐本,1920生,河洛镇古桥村人,1937年投身革命,翌年参加八路军加入共产党,1940年随部队南下江苏,先后担任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九连、如皋县警卫团二连指导员,如皋县马南区队教导员,掘马南区长兼区队长。</h3><h3><br></h3><h3> 白桐本在马南区、掘马南区任职时,正是日伪疯狂“扫荡”、“清乡”之际,他不畏艰险,放手发动群众,不断痛击日伪,区队逐步发展壮大。敌人称其“夙凶悍”,悬赏40万元伪币捉拿。1944年3月15日下午4时许,敌顽根据汉奸密报,直扑白桐本住地。白桐本突围时,头臀部中弹,昏倒被捕,于3月23日因伤重壮烈牺牲,年仅24岁。</h3><h3><br></h3><h3> 白桐本牺牲后,当地人民把掘马南区改为桐本区(现为桐本乡),马塘镇一座大桥命名为桐本桥。新中国成立后,如东县修建了白桐本纪念馆和烈士墓,其英勇事迹被编成连环画和长篇小说在全国发行、广为传扬。在其家乡巩义,市区一主干路也以桐本命名。</h3> <h3>  今年早春,受邀到河洛镇偃月城景区一游。该景区号称集参禅礼佛、休闲养生、石窟观光、民俗展示、购物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尽管富丽堂皇,但商业气息太过浓厚。偶和当地人聊起巩义与洛阳的渊源,连很多70后都纷纷摇头,只知郑州了,让人心生无限感慨。</h3><h3><br></h3><h3> 《读史方舆纪要》载,“李密临洛筑偃月城,与仓城相应,既而与王世充战于洛北,败走洛南,余众东走月城。”偃月城古址在今孝义镇东北,河洛镇洛口村、七里铺村一带,早已化作历史的尘烟。随行政区划调整,那洛阳之于现在的巩义也只能另当别论了。</h3><h3><br></h3><h3> 漫步南河渡,这个曾经繁华的古渡口向以盛产石榴著称,冠以地名的“南河渡”牌石榴获昆明世博会银奖,热销内地、香港、日本。目前,河洛镇正以一年一度的“ 南河渡石榴节”为载体,助推现代旅游观光农业起步、腾飞。</h3><h3> </h3> 南河渡邙麓一现代农业观光区<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图7、8、12、15及文字:过客</div> 其他图片: 网络,感谢原作者<div> 关注过客,了解更多老洛阳轶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