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连云港② 玉女峰顶话西游

川东人

<h3>离开了墨香小径,我来到了花果山最负盛名的景点——水帘洞,这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的原型。</h3> <h3>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水帘洞已名闻遐迩。在明顾乾的《云台三十六景》以及张朝瑞等人的游记和各类方志文献中已有详尽生动的描述。</h3> <h3>洞门前,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海州知州王同的“高山流水”题刻,还有“神泉普润”、“灵泉”等勒石。</h3> <h3>正如《西游记》所写:“一派白虹起,千寻雷浪飞。······潺湲名瀑布,眞似挂帘帷”。</h3> <h3>水帘洞是游客最为向往的地方。吴承恩就是受了这个水帘洞的启发,在《西游记》中给早期的孙悟空提供了一个神话色彩十分浓郁的活动场所。</h3> <h3>明代海州人张朝瑞在为三元宫写的一块碑记里,便记载着水帘洞是香客必游之处。石壁上“高山流水”四个大字,是海州知州王同题写的,时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那时《西游记》还不曾出书。</h3> <h3>水帘洞是一个天然裂隙洞穴,内有人工隧道可通下层平台。洞门前有许多珍贵的题刻。“印心石屋”是清代道光皇帝手书,赐给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陶澍的。</h3> <h3>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奉命来海州改革盐政,成效卓著,使清廷国库转亏为盈,出现了短时期的中兴局面,因此皇帝给予他亲书室名的殊荣。三年后,陶澍又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再次来海州巡视盐政改革的成效,并发起云台山庙守的修缮工作,大兴土木,使这一带风景区顿时面貌一新。</h3> <h3>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当地人便将御书“印心石屋”刻在水帘洞旁。</h3> <h3>“灵泉”二字是嘉庆年间知州师亮采的手笔,“灵泉”指的是洞里那口方形小井,井虽不大,却常年有水,大旱不涸,民间传说通往东海龙宫的海眼就是指的它。</h3> <h3>这是水帘洞的出口,出口处有人扮演的孙悟空与游客合影留念,这种扮悟空合影收费的在全国各景区都有,不过在花果山留影就意义不同了,这里毕竟是孙猴子的故乡。</h3> <h3>这里是花果山的主景区大圣殿,殿外有不少的商家摊贩。</h3> <h3>这前面就是大圣殿,大圣殿供奉的就是孙悟空。</h3> <h3>作为自认为是孙悟空家乡的人,建一座大圣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h3> <h3>听说大圣殿的和尚脾气古怪,这回着实领教了。这里不允许摄影,我没有注意看提示,直接进院就端起相机就拍,说也奇怪,我对着孙悟空的神像拍照的时候,相机没电了,没办法,只得换电池。换完电池准备继续拍,就发现庙里的和尚对着我怒眼圆睁,其中一个直接过来叫我不要摄影。</h3> <h3>来到这里不摄影?那我还出来旅游个屁,算我倒霉,如果相机电池这个时候不出问题,我肯定已经拍了。明里不好与他们争辩,离开的时候我透过香炉还是把孙猴子的铜像拍了下来。如果去旅游的都没有拍成孙猴子铜像的话,我这可就是唯一偷拍的一张了哟!</h3> <h3>今天在大圣殿简直就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一般寺庙是不允许游客在殿内摄影,但这只限于殿内,而站在大圣殿外也不能摄影。大圣殿的和尚没有孙悟空的本事,却有孙悟空的脾气,原怪不得大圣殿的香火不怎么旺,与庙里的和尚有关。</h3> <h3>离开了大圣殿,前面不远就是花果山三元宫建筑群。</h3> <h3>古往今来,花果山牵绊着多少看官过客的游屐?摇曳过多少才俊诗杰的心旌?无论是何等的文采陆离,也无论是如何的慧眼奇思,面对花果山的“水秀山清”、风韵物华以及几千年的艺文列肆,才子们只有沉醉、倾倒和叹服! “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三藏东传并非小说所言”。</h3> <h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孙大圣的老家——花果山,一起走进三元宫。</h3> <h3>三元宫所在的这条岭叫琵琶岭,像一只琵琶斜倚在云台山上,九条大涧环绕在它的脚下,因此民间称作“九龙戏琵琶”。也有人说《西游记》里的琵琶精被制服以后,就变成一条山岭,永远横卧在了这深山老林里。</h3> <h3>三元宫是云台山区的主庙,也是大圣故里江苏连云港花果山的主体建筑。三元信仰源远流长,早在1600多年前东晋时代,干宝的《搜神记》上便载有东海人陈光蕊,生了三个儿子,得道升仙,分管天、地、水三界的记叙。</h3> <h3>明代苏北鲁南三元信仰非常兴旺,万历十五年(1587年)淮安人谢淳破家扩建三元宫,奠定了三元宫建筑群的基础。《西游记》的作者更是三元的坚定信仰者,书中说唐僧是东海陈光蕊的儿子,这庙里的三元也就是唐僧的骨肉兄弟了。</h3> <h3>三元宫发迹于唐,重建于宋,敕赐和扩建于明,兴盛于清。三元宫真正的历史开篇起于明成化,开山者为鲁府王孙。明成化三年(1467年),鲁府王孙持钵于此,爱其山水幽静,募资修复三官殿(最早的三官殿并不是单体建筑,而是大仙庵中的一个殿堂),剃度为僧,法号清风,这也就是玉女峰原名清风顶的由来。</h3><h3><br></h3> <h3>直到谢淳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来到云台山,在大仙庵旧址旁起建三元庙,落成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九月,并接过德连的衣钵,史称“众妙开山”。真正光泽云台、始建圣宫的当属谢淳。</h3> <h3>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三元宫山门和“敕赐护国三元宫”门额,都是明代的遗物。万历三十年(1602年),神宗朱翊钧下诏颁赐《大藏经》。明天启皇帝朱僖宗于天启四年(1624年)为新建的三元庙题写“敕赐护国三元宫”匾额。</h3> <h3>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颁布裁海令。东南沿海福建、广东、浙江、山东、江苏海岸线以内三十公里的岛屿、陆地全部裁撤,史称“裁海”。山上百姓、僧侣三天内一律撤离,违令者死。云台山一并划为界外,三元宫及其建筑群全部拆毁。</h3> <h3>直至康熙十六年(1677年),始准民复归故土,史称“复海”。三元宫又一次迎来了它的振兴。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奉圣祖仁皇帝敕赐匾额“遥镇洪流”,并亲派侍卫五哥朝山进香(玉女峰对面一块崖壁上雕刻着“遥镇洪流”)。从此香火益盛,废圮庙宇次第修复。</h3> <h3>道光十年(1830年)两江总督陶澍来海州兼理两淮盐政,进行票盐改革,极具成效。在这经济背景下集盐商富民之余力,布施功德,十四年(1834年),倡修三元宫,声望益广。</h3> <h3>民国27年(1938年),三元宫及所属诸多殿宇遭日军飞机轰炸。次年,日军又围剿云台山,烧庙杀僧。倾刻僧侣流散,一片荒凉,云台胜境无人问津。</h3> <h3>这座紧闭大门的是新建的圆通宝殿,圆通宝殿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有些寺庙直接称呼观音殿。</h3> <h3>1980年,由政府拨款,依原样逐步修复三元宫,形成以海宁禅寺为主建筑的庙宇群。1986年,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恢复花果山三元宫内三元神像,重现昔日辉煌。</h3> <h3>1993年,释昌鉴由镇江江天寺分灯云台花果山接管三元宫,将三元宫更名为“花果山海宁禅寺”。将大殿“三官殿”更名为“大雄宝殿”,重塑三世佛,原三元大帝塑像移至东配殿,永继香火。</h3> <h3>三元崇拜,是连云港地区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由民间崇拜发展为宗教信仰的文化现象。花果山地区的佛教信仰又以三元崇拜为其瞻仰的主尊。三元自唐代以来享受千年香火,历久不衰。</h3> <h3>既然成为佛教之地,三官殿让位与释迦牟尼是必须的。可怜三官只能住在这原来的配殿了。</h3> <h3>三元从自然角度来说就是天、地、水,组成世界的三个最基本的自然因素。将这三要素变成“三官”就是将自然人格化。将“三元”提升为“三元大帝”,成为道教崇拜的主尊,这正是人们希望的“天人合一”、“自然平衡”的善良愿望。</h3> <h3>三元宫建筑群比较庞大,甚至要几上几下才能参观完。石梯上面有一座亭子必须要去看,它叫义僧亭。</h3> <h3>1992年,为纪念抗日战争中三元宫英勇牺牲的僧众而建的“义僧亭”。纪念碑后的碑文记录了1938年到1939年间,花果山僧众抗击日寇可歌可泣的英勇悲壮事迹。</h3> <h3>民间传说:唐代陈光蕊娶东海龙王三个女儿所生三子,得道成仙后封为天官、地官、水官,统称“三元大帝”。</h3> <h3>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代,有个叫干宝的人写了本《搜神记》,书里记载:东海人陈光蕊,生了三个儿子,得道升仙,分管天、地、水三界。</h3> <h3>明朝出版的《三教搜神大全》里又补充说,陈光蕊是真仙转化为人,娶了龙王的三个女儿,每个龙女生了一个儿子。这些儿子个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后来被上天封为三元大帝。</h3> <h3>明代三元的信仰非常兴旺,光云台山一带就有十多座三元宫、三元家庙等建筑,百姓家中也普遍供奉三元的圣像。传说遇有大灾大难,三元就会来搭救;遇到大饥荒,三元就变成善人到处放赈。</h3> <h3>三元大帝虽是民间的信仰,由于历史悠久,信徒众多,影响很大,后来便得到官方和佛教界的正式承认。</h3> <h3>过义僧亭不远便到了屏竹禅院。屏竹禅院坐落于一片金镶玉竹之间。</h3> <h3>花果山金镶玉竹为竹中珍品,其珍奇处在那嫩黄色的竹竿上,于每节生枝叶处都天生成一道碧绿色的浅沟,位置节节交错。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条上镶嵌着块块碧玉,清雅可爱,故古海州志中称其为“金镶碧嵌竹”。<br></h3> <h3>10多年前内地发现几百株野生的金镶玉竹,一些植物学家便惊叹为很有价值的发现。后来人们才知道这种所谓失而复得的珍稀品种,在云台山上千余年来一直生长繁衍得很好。</h3> <h3>花果山上的金镶玉竹分布较广,生长旺盛,以花果山最多,而紧靠三元宫的屏竹禅院一带尤为繁茂。</h3> <h3>因此,1993年6月,中国发行一套《竹子》特种邮票时,特将云台山金镶玉竹列于4枚中的第2枚。金镶玉竹邮票碑便也竖到了去屏竹禅院的路口,成了花果山特有一景。</h3><h3><br></h3> <h3>禅院的门前有一口惠心泉,泉水甘甜,用惠心泉的泉水来冲泡花果山云雾茶,色汁绿润,清新味美,是花果山茶道中的双绝。</h3> <h3>惠心泉一井两眼,象征着珠联璧合,心心相印。泉水特别甘甜,过去禅寺的和尚就是用此泉水烹茶待客。</h3> <h3>曾被士大夫们视为“僻在海隅”的花果山,盛唐之初的贞观年间,却一下子出了一个当朝宰相和一位头名状元。这桩悲欢离合终致花好月圆的掌故,依托了丰富的山间风物,饱蘸了浓郁的乡土情韵。</h3> <h3>十多位王孙、进士、举子、高僧都在自己撰写的诗文、碑铭中津津乐道,频频唱颂。</h3> <h3>这其中,吴承恩的文字堪称是大手笔,他那精巧的文思以及擅长描摹人物的锦心绣口,把河南的唐僧和花果山的陈光蕊编织成一幅啼笑缤纷的大团圆。</h3> <h3>一位历史学家说,这是吴承恩的文字游戏;又一位小说家说,这是文人的笔墨情趣……</h3> <h3>这是一条上山的长廊,建在陡峭的山坡上,成为往来的游客休息的好地方。</h3> <h3>一只喜鹊在长廊外边的树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是告诉亭子里的游客该继续前进了。</h3> <h3>站在山坡上往下看,景区公路在山间蜿蜒曲折的穿梭。</h3> <h3>前进途中,抬头看见一座建筑,临崖的石墙上清晰的写着“玉皇宫”三个字。</h3> <h3>连云港的老杜有点累,安徽的小秦边喝水边等着,这一路上来全是石梯,即使腿不酸身体也有点累,休息一会吧!</h3> <h3>玉皇宫,道教宫观,石匾仍在。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之前,已是三元宫建筑群中最高的庙宇建筑。它与前殿、大殿、团圆宫一样,皆依山而建,在一条子午线上。</h3> <h3>1992年在原址建玉皇阁,是一座接近花果山极顶、高24米的三层六角亭阁,常被霞光云雾缠绕。立于玉皇宫上,可俯视水帘洞、三元宫、南天门、孔雀沟。</h3> <h3>离开玉皇阁,继续爬山,不过这里离山顶好像已经不远了。</h3> <h3>云台山地区关于唐状元陈光蕊、宰相殷开山及其女殷小姐的传说、资料很多,地方文献多有记载。</h3> <h3>吴承恩信手拈来,直接取材。到了《西游记》里,陈光蕊成了唐僧的父亲,唐僧也随之由史实中的“河南缑氏”人变成了海州人,唐僧也成为了云台山三元宫中的天、地、水三官的弟兄。</h3> <h3>吴承恩纪念馆,这里原为茶庵,后改为吴承恩纪念馆。</h3> <h3>馆内藏有吴承恩的一些生平资料,还有当今世界各地保存下来的《西游记》的各种版本,以及《西游记》研究专家和学者的著述。将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定性的《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究竟在哪里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计划要将这里建成全国《西游记》研究应用中心,定期召开国际性研讨会。</h3> <h3>这是花果山实证陈列馆,房间里没有什么可以看的,就是一些书籍之类的,我是来旅游的,不是来考古的,因此所有展品都没有引起我的留意和美感。</h3> <h3>从陈列馆出来,上行不远就来到了这个大圣归里,也没有什么看的,都是想证明孙悟空是连云港的罢了,为了争夺谁是正宗《西游记》的家乡,真的是拼了。</h3> <h3>从大圣归里正门出来,就快到山顶了。</h3> <h3>这里离花果山索道上站很近,不过这么矮的山,我是不会坐索道下山的。</h3> <h3>这里虽然在山顶的范围,但是因为海拔不高,并不感觉凉快,反而由于登山上来搞得一身大汗淋漓。</h3> <h3>路边有一座石亭,里面有一尊塑像,这应该是新建的亭子。</h3> <h3>这里是玉女峰,这亭子应该叫玉女亭,亭内塑的是玉女。</h3> <h3>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玉女峰了,花果山上玉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4.4米。花果山,原名苍梧山,因吴承恩创作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此而得此名。</h3> <h3>玉女峰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花果山风景区,中国江苏省东北部山岭,在连云港市郊。</h3><h3><br></h3> <h3>玉女峰由锦屏山、前云台山、中云台山、后云台山和鹰游山等互不连续的断块山组成。山体为前古生代变质岩系。东南侧平缓,西北侧陡削。其中玉女峰海拔624.4米,为江苏省最高点。</h3> <h3>除锦屏山外,在第四纪最后一次海浸时全为沉陷海中的岛屿,古称郁洲山或苍梧山。由于沂、沭水挟带泥沙的填积和黄河南徙夺淮入海后带来大量泥沙,黄淮三角洲范围日益扩大。</h3> <h3>1711年前云台山与大陆相连,1855年前后,中云台山、后云台山也相继与大陆连成一体。</h3> <h3>登上玉女峰是花果山之游的高潮,有缘的人在这里可看到云台山两个最为精彩的景致。</h3> <h3>一个是在迎曙亭看海上日出;另一个是看云台铺海,白云翻滚好像海水扬波,露出来的峰顶就像大海里的蓬莱仙岛,群山俯伏,阡陌纵横,此情此景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继续上行,已经看见山顶的广场了。</h3> <h3>广场上有一尊吉祥玉女的塑像,《云台补遗》云:“双峰耸立,东曰‘清风’,西曰‘玉女’,为云台主峰。”玉女是《西游记》所描绘的天宫里的人物,曾为情爱下凡。</h3> <h3>第三十回还说花果山“上连玉女洗头盆”。如今在山南东磊,可看到关于玉女洗头盆的遗迹和石刻。传说,云雾飘渺之际,花果山巓显现出玉女身姿,娉婷婀娜,妙曼神奇。</h3> <h3>不过到了玉女广场还不算到顶,还得继续前进。</h3> <h3>这是迎曙亭,据《云台补遗》记载,唐建“望日楼”,后倒塌。明万历年间,在原址建“海曙楼”。</h3><h3><br></h3> <h3>道光十三年(1833年),陶澍捐资重修,亲题“海曙楼”于门额,撰.并书联于门侧:“曙色正平分,听万籁无声,已觉人来天上;楼光开四面,看一轮初上,始知身在日边”。</h3> <h3>公元1986年,在海曙楼遗址,修建了“迎曙亭”,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全石结构的亭子。</h3> <h3>终于到了玉女峰山顶了,山顶也是一个广场,这就是玉女峰标志碑。</h3> <h3>山顶广场上,画面左边这一堆乱石头才是玉女峰的最高点。登眺之余,人们尤其关心的是她的人文内涵:花果山主峰为什么以玉女命名?花果山和玉女有关系吗?</h3> <h3>甚至有人怀疑:“《西游记》中说到玉女峰吗?”随意翻检百回本《西游记》,即可看到书中屡屡提及玉女;讲大闹天宫时提;讲奎木狼在波月洞时提;讲猪八戒来花果山时提……</h3><h3> 《西游记》提及玉女,还不是一两位,有时是“侍香玉女”出场,有时是“传言玉女”露面;有时是“捧巾玉女”亮相……</h3> <h3>《西游记》第四回写天宫的庄严,说:“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这里玉女与“天妃”相提并论,一人掌扇,一人捧巾,说好听的,是玉皇的近侍;实为天宫的娇婢。《西游记》第三回出场的传言玉女似乎还有“机要秘书”的职能:当葛仙翁天师启奏冥司秦广有表进上时,是“传言玉女,接上表文”,呈给玉帝的。</h3> <h3>玉女在《西游记》中表演最充分的场景是在第二十九回至第三十一回。天宫披音殿的侍香玉女,爱慕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与奎星相约,她自己先行下届等候奎木狼,托生于宝象国皇宫为公主。</h3> <h3>奎木狼“不负前期”,丢掉天宫的铁饭碗和28宿的正式“编制”,变作妖魔黄袍怪,在碗子山披月洞栖身,摄去百花羞公主,做了13年夫妻,养育了2颗爱情的结晶。然而,奎木狼不能安分守己,享度人间清福还不满足,居然妄谋唐僧肉,想不到栽在孙猴子手里。</h3> <h3>奎木狼与孙悟空是旧年冤家。当年,猴子大闹天宫时,奎木狼也曾受李天王调遣征战花果山,成为猴子的手下败将。奎木狼骁勇非凡,为何输给孙猴子?有一点值得注意:花果山上恰好有玉女的洗头盆,是奎木狼睹物思人,还是在酣战中忽然瞥见玉女在花果山顶思凡梳妆,走了神?</h3> <h3>花果山上有玉女洗头盆?谁说的?吴承恩!他那本印数上千万册的名著,所演故事堪称家喻户晓。你看——《西游记》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里说,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孙悟空回到取经路上救唐僧时,就在花果山上看到过玉女洗头盆:“山前有悬崖峭壁,山后有花木秾华。上连玉女洗头盆,下接天河分派水。”</h3> <h3>老猪因此而对猴子说:“哥啊!好去处,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猴子夸耀:“贤弟,可过得日子么?”八戒笑道:“宝山乃洞天福地之处,怎么说度日之言也……若是老猪有这一处山场,也不做什么和尚了!”呆子是看好花果山强过高老庄,还是这里有玉女洗头盆?摘自《花果山志》第399页</h3> <h3>玉女峰虽然不高,并不等于平常小山包,还是非常有气质的,从这个角度拍玉女峰顶,还是很有震撼力的。</h3> <h3>这是玉女峰的最高点,这就是江苏省第一峰,真没有想到堂堂江苏省的最高峰只有六百多米,真是太好笑了。</h3> <h3>对面山头的“遥镇洪流”系清康熙皇帝御笔,康熙皇帝对云台山镇淮入海的气度,大为赞叹。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下江南返京途中,特地派他的贴身太监五哥来云台山进庙上香,并将他手书的匾额“遥镇洪流”赐给三元宫。当时云台山尚未与大陆相连,还屹立于碧海之中,后因黄河改道造成的淤积,渐与陆地相接。</h3> <h3>站在山顶俯瞰山下,还是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h3> <h3>这就神话小说《西游记》孙悟空的家乡花果山,它虽然不高,但因为有了大文豪吴承恩,这座山就成了一个奇迹,它将永远留存在中国人民的心中!</h3><h3> 我的花果山之旅结束了,不过连云港还有美景等着我,下一集我将向大家介绍连云港的另一座山——海上云台山,我们海上云台山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