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博物馆一山西龙门寺

香巴拉

<p>龙门寺在古建筑极多的晋东南,处于鹤立鸡群的地位。这里保存有六十余处碑刻、塔铭、题记,建筑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称古建筑的博物馆,这里是古建爱好者的圣地,在这里可以去对比各个朝代古建筑的异同。</p><p>龙门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称之为天台山,金代开始出现“龙门山”的叫法。而龙门寺最早称之为“龙门禅院”,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赐额“惠日禅院”,明代开始出现“龙门寺”的名称。所以,龙门山的叫法,应该是因寺而得名的。</p><p>龙门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齐、唐、五代几种说法,学术界普遍认为建于五代。现在较为统一的观点是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龙门寺内最早的建筑为西配殿,为五代遗构,大约建于后唐年间。而龙门寺和大云院颇有渊源,因为建寺的僧人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开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间易主,于是奉景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在龙门寺以西约30公里的实会村新建了大云院。这两座寺庙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来,为今天浊漳河谷最大的两座古寺。这些史料都记载在龙门寺和大云院的碑刻或经幢之上。</p><p>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创建,长兴四年(933年)建成。这三座五代建筑,龙门寺最早,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长兴四年(933年),大云院最晚,后晋天福三年(938),前后相差不到十年时间,距离也很近。</p><p>文物的价值,在于背后的历史,那遥远的历史,遥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觉太过遥远,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个时候的文物时,历史,就在眼前,触手可及。那么,我们再回顾一下龙门寺建寺背后的历史。</p><p>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义军移治潞州,领有泽、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权,分出太行山东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则数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黄巢有功,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义军分为太行山以东三州及以西两州。唐僖宗大顺元年(890),潞州守将李克恭被叛将所杀,潞州被献于梁,李克用随即遣将立取潞州,开启了“梁、唐争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梁灭大唐后,梁再度率兵围攻潞州,镇守潞州的李嗣昭坚守城池达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后发生了著名的“三垂冈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继韬以潞州叛附于梁,同年十二月,李存勖灭梁,又收复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将杨立反,李嗣源收复潞州,至此,持续数十年的潞州终于恢复和平。同光三年,建龙门寺。建造龙门寺的时代,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时代。</p> <p>龙门寺位于山西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坐落在南阳河谷以北龙门山山腰的一块缓坡上,三面环山,前面是南阳河,河水南流约3.5公里注入浊漳河。</p> <h3>龙门寺前有龙门</h3><h3>菩萨含笑迎佳宾</h3><h3>金鸡报晓钟声响</h3><h3>宝石油灯昼夜明</h3><h3>五檀闹槐映日红</h3><h3>幡杆预卜天阴晴</h3><h3>龙嘴吐水注清泉</h3><h3>透明碑前整衣冠</h3> <h3>过了寺前石拱桥,拾阶缓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株高达三十多米的珍贵树种一白皮松。</h3> <h3>传说,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率兵讨叛至此,看见山中烟雾腾腾,怀疑贼寇可能藏匿于山中。于是他带兵追至山前,只见一老僧坐于白皮松上,便问老僧:“不在地下,为何坐在树上?</h3> <h3>老僧回曰:“地下没我一寸土地,我怎么敢在地下?若万岁肯赐我一股之地,我方敢离树下地”。李世民说道:“假如日后我能君临天下,一定给您在这里兴建寺院。”</h3> <h3>话毕老僧便不见了踪影。多年后,李世民登基当上了皇帝,也兑现了他的诺言,遂命尉迟敬德督工建起了庙宇僧舍。</h3> <h3>龙门寺创始于北齐天保年间,地处山峦耸峙、峭壁悬崖的龙门山上,山因谷内夹石凸起,形如龙首而得名,寺因龙门山得名龙门寺。寺四周三山一水环绕,景致幽雅。有龙口吐水、石谷龙门、金灯流油、幡杆圣脑、五檀闹槐、透灵石碑、菩萨迎宾、峭壁石佛等景点,素有“八宝龙门”之美称。</h3> <h3>据载,南北朝北齐天保年间法聪和尚,经五台山云游至此,在这里建“法华寺”,于北宋乾德年间更名为“龙门寺”。现存殿堂廊庑,布局严谨。中轴线三进院落,东西禅堂,经舍等各成一区。其中前院西配殿为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所建,三开间悬山式,殿内无柱,梁枋简洁规整,犹存唐风。<br></h3> <h3>天王殿</h3> <h3><h3>天王殿构造灵活,梁枋断面互不一致,显系金构,后殿三间,悬山式,元代形制,其他殿堂均为明清重建。</h3></h3> <h3>东侧门</h3> <h3></h3><h3>大雄宝殿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建,广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九脊顶,殿顶琉璃脊兽,形制古老,色泽纯朴,为元代烧造。</h3> <h3>殿前尊胜陀罗尼经幢雕造于五代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h3> <h3>西鼓楼</h3> <h3>东钟楼</h3> <h3>后殿</h3> <h3>后院经舍一</h3> <h3>后院经舍二</h3> <h3>后院经舍三</h3> <h3>后院经舍四</h3> <h3>后院经舍五</h3> <h3>后院经舍六</h3> <h3>后院通道</h3> <h3>时代印迹</h3> <h3>曲经通幽</h3> <h3>古建智慧一风砖</h3> <h3>从寺内观幡杆石而知阴晴</h3> <h3>西配殿一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为我国唐、五代现存唯一一座悬山式建筑,内奉“西方三圣”及地方神祗。</h3> <h3>后院经舍七</h3> <h3>山寺桃花</h3> <h3>后院经舍八</h3> <h3>护寺护林人</h3> <h3>清代经舍</h3> <h3>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通往龙门寺的山道边上有一块天生圆形巨石,当地称为飞来石,又称天鼓石、灵石。前几年村民在修建公路时,为保护天鼓石,专门修建了一个灵石亭子。</h3> <h3>天鼓石直径3米,高1.5米</h3> <h3>龙门灵气凝灵石</h3><h3>形似混沌天机悬</h3><h3>戊寅壁路见天日</h3><h3>又为龙门添奇观</h3> <h3>龙门寺西幡杆垴</h3><h3>危峰高耸天下峭</h3><h3>一幡飘扬卜阴晴</h3><h3>谁能说出其中妙</h3> <h3>太宗讨叛经龙门</h3><h3>雪松端坐老僧言</h3><h3>松下赏我立足地</h3><h3>遂命敬德此寺建</h3> <h3>北齐法聪游龙门</h3><h3>善弥虎书祈霈泽</h3><h3>诵经指生动朝野</h3><h3>宣帝传敕法华成</h3> <h3>明末清初龙门盛</h3><h3>诵经参禅三百僧</h3><h3>金鸡昂首向天歌</h3><h3>经声染出晓光红</h3> <h3>据传说,这块巨大的天鼓石是玉皇大帝的天鼓春夏雷雨交加、电闪雷鸣之时,巨石便会“咚、咚”作响,那是天兵天将在击打天鼓,为天公雨神助威。</h3> <h3>2019年3月28日我们河南新乡岳飞文化考察团一行六人,考察过离此地25公里的平顺县岳家寨后,在朋友引荐下,幸览古寺,故写此篇以飨读者,供了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