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阅读: 小楼昨夜又东风

婼曦

<h3>公元956年,南唐中主李璟正在为后继国主人选发愁。而滁州大败,更是给他致命一击。公元958年,别无选择的李璟,去帝号,向后周请求传位太子李弘冀。而后周的答复竟是:不许传位太子!</h3><h3></h3><h3><br></h3><h3>李弘冀是一个让李璟又爱又恨的儿子,他虽有胆识谋略,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但为了皇位他常常猜测妒忌,结党营私。最让李璟无法忍受的,是他不顾皇命私做主张,大开杀戒斩获俘虏,那份决绝与冷血让李璟的心又凉又怕。为了这个偏安一隅的南唐,李璟打拼了十几年,这一次他输不起。面对强大的后周,他选择节节败退,此时的他不想再亮剑,只想藏锋。因此,他需要的是一个守成之君,一个将人我之际,功名之际看平看淡的君主。如此看来,六皇子李从嘉(李煜)最适合。</h3><h3><br></h3><h3>在那个奉信君权神授的年代,异相和异象都与君权皇位紧密相连。而生有“重瞳”的李煜,也常常让李璟想,这是不是上天给他的神示。淳雅的气质,淡泊的胸襟,让李璟更加确定他符合一个守成之君的标准。除此之外,还有自己的那点私心。几个儿子当中,六子李煜最像自己,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敏感得能在每一个角落里发现神性。<br></h3><h3><br></h3><h3>有时,身处命运的股掌之间,我们不得不承受命运带来的一切后果。拼命想得到皇位的太子李弘冀,自以为铲除了登基路上的一切绊脚石,谁知他莫名暴毙,无福消受。天教心愿与身违,李煜再三躲避皇位,但偏偏为君王。寄居于天地的人儿,如烛火,如飘萍,不知还有多少无常?</h3> <h3>公元961年,李煜身穿龙袍,在金陵登基。望着金碧灿灿的宝座,他的眼神有些空漠,这个让无数人为之生,为之死,为之泣血的宝座,真的值得吗?看着它,李煜心里充满了惶惑,他不知道命运要将他带向何方。公元963年一个冬夜,赵匡胤正掌着红蜡烛,盯着地图,谋划着经略中国的步骤。他审视着地图,大江以南的疆土繁华富庶,他早有耳闻,要打就从南方下手。消息传到南唐,刚刚即位不久的李煜为表忠心,遂写《即位上太宗表》,态度谦卑,情辞恳切。</h3><h3><br></h3><h3>李煜说,自己没什么野心和抱负,只要一方净土,给他自由便足矣,自己会好好做个顺民。27岁的李煜,纵使坐在皇位上,也天真得像个孩子。殊不知,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道统早就散落一地,那是一个个心怀狼子野心逐鹿者的专场。</h3><h3></h3><h3><br></h3><h3>为了麻痹南唐,也为了给自己连年征战休养生息的时间,赵匡胤暂缓征战的步伐。并在南唐境内大旱之际,饷米麦十万石收买仁义。天真的李煜以为赵宋真的要放过自己了,便继续沉醉在温柔富贵乡和佛灯经声的虚妄中,但无常从来就没有放过他。</h3> <h3>公元964年是一个多事之秋,李煜先后失去了爱子和爱妃。</h3><h3></h3><h3><br></h3><h3>仲宣,一个聪慧至极的孩子,三岁就能畅背《孝经》,一字不漏。听奏乐,能审音。宫中宴会知礼而合度,出见士大夫,改容揖让有如成人。在母后的病榻前,他似乎也有些悲伤,小小的他也想为母后做点什么。</h3><h3></h3><h3><br></h3><h3>于是,仲宣学着大人去佛堂,跪在蒲团上祈祷着。不料,一只大花猫窜上了房顶,撞到了悬挂在屋顶上的琉璃灯。猫和灯一起跌落,满地零碎,一摊血迹,没过几天,仲宣夭折了。永念难消逝,孤怀痛自嗟。雨声秋寂寞,愁引病增加。迷失在丧子之痛中的李煜,像灵魂无依的流浪儿。</h3> <h3>痛苦如同被霜风欺凌的黄叶追着李煜。不久,李煜最宠爱的大周后病逝,自此,李煜彻底陷入了绝望中。他内心充满了痛苦,也充满了悔恨。愧对如魅影一般在他心中穿梭,哪怕醉在酒乡,醉在小周后的温柔乡也无法抹杀。</h3><h3></h3><h3><br></h3><h3>花开有时,生死有时,聚散亦有时。美一旦到了极致,便成苍凉。李煜为大周后写了数千言诔文,历史上帝王为后妃写诔文的很少见,李煜这个举动早已超越了一个帝王对妃子的情分,而是相知相惜的知己之恨。他的诔词很长,摘取其中一个片段足见他的情深。</h3> <h3>在诔词的落款上,他写上了三个字:鳏夫煜。毫无君王的矜持,只任自己的情感泛滥,这是李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之长处,也是他为人君的短处。</h3><h3></h3><h3><br></h3><h3>公元965年正月,李煜发国丧,葬昭惠后娥皇于懿陵。据说,娥皇下葬时,李煜悲哽几绝者数次,将赴井,救之获免。娥皇离开后,李煜常常陷入悔恨与追忆当中,他把所有眼泪都凝成了一首又一首词。</h3> <h3>公元971年,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十分恐惧,紧忙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公元972年,大宋蠢蠢欲动,李煜又开始老一套退让。下令贬损仪制:下“诏”改为“教”,中书、门下省改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令会府,翰林改为文馆,枢密院改为光政院。降诸“王”为“公”,避讳宋朝,以示尊崇。</h3><h3></h3><h3><br></h3><h3>面对日渐强大的宋朝,李煜从没想过反抗,除了一再退让,一点点沦丧自己的尊严外,似乎没有任何办法。他以为卑微与忍让能换取赵宋的同情和体恤,让岌岌可危的南唐一直苟安下去。但是,赵匡胤发话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h3><h3><br></h3><h3><br></h3><h3>公元975年,佛也救不了李煜和南唐了。这一年,李煜39岁,小周后25岁,金陵城陷,李煜着白衣纱帽,手捧传国玉玺,步出南宫门投降,南唐亡。</h3><h3></h3><h3><br></h3><h3>自此,小周后陪他一起囚在违命侯府中,在赵宋的监禁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从此,他只想无言独上西楼,望着月如钩,望着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望着南国的方向,遥寄一腔乡愁。从此,他的生命中只剩下了饮酒,登楼,流泪。</h3><h3><br></h3> <h3>公元978年七夕,李煜四十二岁生日。一大早,李煜和小周后在院子里垒起一座拜星台,用来祭拜牛郎织女星。台上饰以红罗、白绫比拟天河鹊桥,陈列了瓜果,糕点以备中夜乞巧。今日虽有些草草,但比起往日的清寂,倒也多了几分节日的气息。</h3><h3></h3><h3><br></h3><h3>皓月当空之时,小院里飘出了管弦丝竹之声。遥望天际的那轮孤月,李煜写下了他生命中的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h3><h3></h3><h3><br></h3><h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深深刺痛了赵光义,他终于忍不住要动手了。赵光义派人给李煜送来了御酒,酒里下了牵机药。当御酒呈上来时,李煜已经然明白这一切。三年的囚禁生活,他早已将生死看透,他坦然接下了这杯酒。当晚,就死了。</h3><h3><br></h3> <h3>李煜是个有往事的人,从天下到人间,从帝王到囚徒,他承担了世间所有无常。无论身处何境,他总是以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遭遇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不堪的往事让他饱受折磨,也让他的生命在痛苦中丰盈,让他的灵魂在炼狱中高贵。</h3><h3></h3><h3><br></h3><h3>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如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经劫数,尝遍人生百味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更加生动而纯粹。</h3> <h3>李煜死后,赵光义以隆重的厚礼葬他于北邙山,并赠之以太师头衔,又追封吴王。这一切并非虚情假意,那是对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文化的敬重与倾慕。</h3><h3></h3><h3><br></h3><h3>作为一个君王,李煜是失败的,但他是文化的胜利者。李煜的词征服了汴京城,也深深影响了北宋。他的词是物质之外的性灵,是驳杂中的至纯,是重压下的逸放,无论时空如何变迁,无论人心如何转变,李煜的词都有着扭转乾坤的力量。</h3><h3><br></h3><h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h3><h3> ~李煜</h3><h3><br></h3> <p class="ql-block">婼曦 摄影 、编辑、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