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走进湖南三月间(一)

冰梅

<h3>今年春节前少红给我打来电话,说是三月十日湖南常德地区原空军高炮15师战友要举办一次参军六十周年的聚会,组委会邀请我们寻访团一同参与。</h3><h3>少红说寻访团成员要3月6日前到重庆,先排练一下节目,3月8日再乘车赶往湖南常德。</h3><h3>我原本因故无法参加,后来又因故参加了这次活动,所以于3月7日晚上才匆忙启程,又因航班晚点,抵达重庆已11点多,再赶到被我们誉为"女兵宿舍”的少红家更是半夜12点多了。</h3><h3>第二天3月8日,早晨7.30分,寻访团所有成员在少红的轩渝公司门口汇合。</h3><h3>此次巡访团成员共11人,分别来自重庆、成都、宁波、昆明、西安等地。</h3><h3>八点左右,我们驱车前往湖南。一路上大家兴致勃勃地交谈,倒也其乐融融。</h3><h3><br></h3><h3><br></h3> <h3>中午11点,汽车到了重庆与湖北交界的冷水乡时,我们的眼睛都瞪大了,因为这里居然还白雪皑皑!</h3><h3>天哪,现在已是三月份了,好不好?而且这儿离东北远着哪,好不好?我真不敢相信,在此时、此地,竟能一睹北国风光!<br></h3><h3><br></h3> <h3>因为冷水是重庆与湖北的交界点,又因为在这近乎早春之时却意外撞进了雪乡,所以大家都兴奋地下车拍照留念。<br></h3><h3><br></h3> <h3>这天是3月8日,所以我们七朵金花免不了要臭美、得瑟一下!</h3><h3><br></h3> <h3>晚上8点多,我们的汽车经过12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驶入目的——临澧县恒威华天大酒店。</h3><h3><br></h3> <h3>因为当天正值妇女节,澧县战友向我们女同胞每人献上一枝鲜花。</h3><h3><br></h3> <h3>第三天,3月9日的安排:上午当地的战友为我们安排参观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下午所有人员为第二天的正式战友聚会做准备,我们几个女兵自然是排练节目喽!</h3><h3>吃过早饭,我们在当地战友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h3><h3><br></h3> <h3>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澧县县城西北约10公里,占地18.7公顷。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多年。</h3><h3>2017年12月,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三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h3><h3>在2017年世界建筑节上,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公园的外围景观获得唯一世界景观奖。<br></h3><h3><br></h3> <h3>在公园大门口,因为要等着办入园手续,所以我们在此逗留了一会儿,于是各种集体的,小团伙的,单独一人的留影拍了不少。</h3><h3><br></h3> <h3>城头山古城遗址发现于1979年,被公认为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一座古城,保存极好,考古价值极高。</h3><h3>该公园是以城头山古城遗址为核心的大型文化类公园。</h3><h3><br></h3> <h3>城头山古城海拔约40米,略呈圆形,城垣外圆直径340米,内圆直径325米,围绕城垣的护城河宽30—50米。<br></h3><h3>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发现有城垣、城门设施、环城壕、护城河、房址、陶窑、祭坛、道路、墓葬以及城垣底层的水稻田等遗址。出土物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骨角器以及炭化的稻粒等。</h3><h3><br></h3><h3></h3> <h3>这些表现古代人生活场景的雕塑很逼真,瞧那肌肉,真是弹性十足!</h3><h3>拼图中上面那张照片表现的是祭神祈福,下面两张则是古人劳动的场景。</h3><h3>史前聚落时代,洪水的泛滥,猛兽的袭击,死亡的威胁,常常使他们束手无策,只能转而乞求神灵,因此祭祀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h3><h3><br></h3> <h3>距离城头山遗址1公里处,还发现距今约8000年的人工栽培稻;距离城头山遗址10多公里处,则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大量稻田实物标本,其中40%有人工栽培痕迹,有水坑和水沟等原始灌溉系统,是现存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h3><h3><br></h3> <h3>公园很大,外景布置的非常古朴。这样的场景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所以我总在室外流连忘返。</h3><h3><br></h3> <h3>对这样的田园风光,我真是毫无抵抗力,唯有将所有的感叹,化为一声声的“咔嚓"、"咔嚓"。</h3><h3><br></h3> <h3>目睹美景,我除了举起手机拍照,心中别无一丝杂念。</h3><h3><br></h3> <h3>继续咔嚓!</h3><h3><br></h3> <h3>核心区以外的公园主体部分,被重新设计为农田,成为一个户外的稻田博物馆。</h3><h3>可惜我们来的季节不对,要是在春天或者秋收前来这里,便可以看到别样的农田景象。</h3><h3><br></h3> <h3>庄稼都收割了,我只能脑补一下,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的景象。</h3><h3><br></h3> <h3>这是展示馆外面的雕塑。作古人好辛苦,我们都应该庆幸自己活在当代。</h3> <h3>当然,不能光拍风景,我们还是更愿意把自己融入到景色中。</h3><h3><br></h3> <h3>这位朱大哥可以说是我们此次的随行摄影师,我们很多的合影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在此要对他说声"辛苦了",为他点个大大的赞!</h3> <h3>这棵大树很神奇,粗壮的树干是假的,但底部的树枝、树叶却又是真的。估计上半部分被雷劈了,下半部分还存活着,所以人为的将其半真半假的做了一个巧夺天工的合成。</h3><h3>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鬼知道这棵树在何时,经历了何种的摧残。</h3><h3>可怜!我们的小姐姐仰望着它,投去一片怜悯的目光。</h3><h3><br></h3> <h3></h3><h3>你拍景,我拍你。哈,螳螂在前,黄雀在后!<br></h3><h3><br></h3><h3><br></h3> <h3>这里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场馆,它告诉世人,6000年前这里就有了人工栽培的痕迹,这些水坑和水沟等原始灌溉系统,是现存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h3><h3><br></h3><h3>嘿,前面刚说她是螳螂在前,我是黄雀在后。这里我又立马变成螳螂在前,她人黄雀在后了。呵,人间角色变换真是常常有啊!</h3><h3><br></h3> <h3>你好,大哥,给你瞧瞧,这是手机,知道吗?有机会加个微信呗!😜</h3> <h3></h3><h3>这家的园林设计者用各种湿地植物及林带,对环绕古城遗址的护城河外侧水岸进行生态修复。</h3><h3>在行走时,忽然发现有相机对着我,于是本能的做出反应。呵,有点儿得瑟了,让后面的帅哥都捂脸不忍目睹。😂😂😂</h3><h3><br></h3> <h3>大爷,您辛苦了,俺今儿学雷锋做好事,帮您加把劲儿!😅</h3><h3><br></h3> <h3>战友们在一起,走到哪儿,各种合影总是拍到哪儿。</h3><h3><br></h3> <h3>这座架高4米的玻璃廊桥,除了供游客登高远眺,将公园北部的考古遗址尽收眼底外,还可以使阳光穿透,保证其下方的农作物有充足的日照,而且沿桥散步也成为一种奇妙的探险。</h3><h3><br></h3> <h3>资深七仙女,再来一张😅</h3><h3>咱虽然没有仙女的容颜,但仙女的情怀,咱还是拥有滴!</h3> <h3>核心区以外的公园主体部分,被重新设计为农田,成为一个户外的稻田博物馆。</h3><h3><br></h3> <h3></h3><h3>作为农田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水塘、水渠和湿地分布其中,于是生长着茂盛的乡土植被,这些湿地和水系像海绵一样,收集雨水,调节旱涝,同时吸收和过滤从稻田中流失的营养物质。</h3><h3><br></h3> <h3>户外水稻博物馆的田野犹如一台正上演着活生生的农耕生产剧:水稻种植、除草和收割都被设计成与休闲活动相互交织的生动元素,融入了诸如慢跑、野餐、散步、学校和家庭的郊游。</h3> <h3>离开国家遗址公园,时间还早,于是我们又去参观了林伯渠故居。</h3><h3><br></h3> <h3>林伯渠简介:(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省常德安福(今临澧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h3><h3>他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h3><h3>林伯渠同志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称“中共五老”。1960年林伯渠先生去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2013年4月2日林伯渠同志骨灰回归故里。</h3><h3>1960年5月29日病逝。</h3> <h3>林伯渠故居坐落在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居民建筑。</h3><h3><br></h3> <h3>林伯渠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h3><h3><br></h3> <h3>学堂</h3> <h3>故居由于年久失修,仅存一道封火墙。为纪念跨越二个世纪的革命家林伯渠诞辰100周年,1985年,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林老故居按历史原貌进行了修复。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h3><h3><br></h3> <h3>后面门前的红色匾额,是邓小平亲笔提词。可惜当时没仔细看,现在写美篇查资料才知道,要能拍一张匾额特写那才完美。</h3><h3>好了,随着最后一张合影上场,咱这游记的第一小节也就结束了。亲们,咱第二小节见!</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