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东方

<h1>  母亲在儿女的心目中永远是至高无上的,母亲不仅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而且以其扑实、勤劳、善良的品德深深地影响了我们。</h1><h1> 这人世间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慈母那纯净仁爱的心。</h1><h1> 我常常望云思亲……,三十一年来与母亲阴阳相隔,但心心相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敬爱的母亲永垂不朽</h1><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零一九年古历三月一日,是母亲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谨以此篇献给我心中最敬爱的母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萱草生堂前,游子行天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妈妈生离死别三十一年,流逝的岁月更迭着四季,唯有思念母亲的情怀永恒不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对于父母的那份眷恋不仅仅是在童年,即是已时至古稀之年的我,依然深深地、深深地怀念着母亲!与母亲这份深沉而厚重的眷念与爱恋,将会一直伴随着我走向生命的终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名子叫&lt;东榜&gt;,这是母亲和祖父 上《尧山》求神抽签,尧山圣母给赐的名。可父母在世时,从来都是直呼我名&lt;榜&gt;,我想那个名字的另一半是被父母含在了嘴里,贴在了心上!这是母亲和儿子的《同心结》。故父母的每一声呼唤传递的都是心灵深处那份炽热的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丁〉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可这个呼唤在一九八八年的农历十月十二日下午嘎然而止,这一天我们兄弟姊妹的天塌了,我失魂落魄,茫然不知所措,昏昏然而眼前漆黑一片。妈走了,家没了,妈妈走了,这家没了。从此,儿子再也听不到妈对&lt;榜&gt;的呼唤!儿与妈的同心结瞬间被打碎、被撕裂……!任我呼天喊地,任我撕心裂肺!</span></p><p class="ql-block"> 不经历生离死别,又怎能理解这牵心挂肚的情,这撕心裂肺的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生我时,剪断的是我血肉的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壮。妈逝世时,剪断的是我情感的脐带,这是我生命悲哀!</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相见時难别亦难,</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东風无力百花残。</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春蚕到死丝方尽,</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蜡炬成灰泪始干。</h1><h1> 情悠悠,思悠悠!慈母呼〈榜〉记心头。母亲辞世,儿子是以李商隐这首《相见時难别亦难》作为哀乐,用儿的魂陪母亲离开这个她经营的、她依恋的五十三年的家!(母亲是十六岁嫁给父亲的,寿终时六十九岁)。儿知道,蓬山此去路茫茫……!妈,妈!不要匆匆太匆匆,让儿子的魂魄再陪陪母亲,送送母亲,诉说诉说这母子未了情……。妈,儿为自已拥有您这样天下最伟大的母亲而自豪!愿一一愿母亲一路走好。从此后再想見到母亲为儿就只有在梦中……。</h1><h1>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母亲含辛茹苦将我养大,我还没有报答母亲养育之恩于万一,怎么母亲说走就走了呢?让儿留下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终生遗憾!</h1><h1> 蓦然回首,儿与母亲天之涯,海之角。唯有别梦寒!是啊,千万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这岁月无情,别忘了这世上有一种永远报答不完的养育之恩。</h1><h1> 欲报之恩,昊天罔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羊鸦尚能如此,何况为人乎!</h1><h1> 在此后的岁月里,我恨!我恨!我恨我没有在妈健在时好好地拥抱过妈妈,亲吻过妈妈;我恨我没有为妈妈做过一顿可口的饭菜;我恨没有鞍前马后的好好侍候过妈妈;妈养我长大,可我未陪妈变老……!</h1><h1> 儿子欠妈妈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即是已经到了暮年的我,这份相欠始终未能释怀!</h1><h1>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恋人相思相念如此,父子情,母子情 相思相念又何尝不是! 一个“情”字又何尝不是人性的伟大!</h1><h1> 我想,这人类最不能动摇的情感也许就是那深深的母爱,人心底最深的牵挂就是那生你养你的家。妈在,家就在。有妈在,便是家。</h1><h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h1><h1>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h1><h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1><h1> 一一唐 . 孟郊《游子吟》</h1><h1><br></h1> <h1>“莺啼如有泪,应湿最高花。”</h1><h1> 和母亲三十一年的阴阳之隔,我无时不在寻梦,大概是我思母心切感动了上苍,上苍使我屡屡如愿在梦中見到了妈妈,梦中,我想捕捉到母亲的容颜,却怎么总是隐隐约约似有重重障碍!我急不可待的想去抱紧妈妈,可怎么也走不到妈的身边。只能远远看到母亲就躺在花丛中,又犹似听到母亲熟睡的打酣声。(母亲在世时由于太劳累,太劳累。只要一躺下便入睡并常常有打酣声)我想喊妈又不忍心喊,生怕会惊动了母亲的熟睡,我想抱妈妈,我想叫妈妈,但冥冥之中,若即若离,从未如愿……,待一梦初醒时这心总是象被人用绳子生拉硬拽般的疼痛!</h1><h1> 母亲辞世后,与我多少次的梦中相遇不是在那无际的花丛中,便是在花树林中。(母亲生前十分爱花,花画的也极好,村舍中有红白喜事,画花扎花,做花蓝,做插花之类,这全是由母亲一手承办,笔墨纸张也全为自费) 我想,这大概就是我母子在梦中相見时总是与花有缘的缘故。</h1><h1>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望归”。</h1><h1> 妈,妈!儿子听人说有一种花的名子叫《结香》又称梦树,梦花。只要在花枝上打个结,子夜便可入梦,于是儿子为了寻梦,每年春季便广寻《结香》花,然后去打结。果然诚招梦来……!故儿此际也采撷了几朵《结香》花连同儿子为母亲作的两首小诗:《梦母》、《怀念母亲》一并为居于天宫的母亲献上。</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慈母静卧花丛中,</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耳际犹闻酣睡声。</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不是慈母長辞世,</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实为劳累入梦中。</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儿行千里母担忧,</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母魂常伴渡终生。</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继承母志兴遗业,</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精神千古铭心中。</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 二日儿为母亲逝世一周年奠而作 《梦母》</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轮明月照母床,</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十春秋创业忙。</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悵望三秋一洒泪,</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山牵别恨和断肠。</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望云思亲容宛在,</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流芳后世浩气長。</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平生亮节胸坦荡,</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清贫高洁傲風霜。</h1><h1>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儿为母亲逝世三周年奠而作 《怀念母亲》</h1> <h1><font color="#010101">  母亲的爱,博大而深厚!</font>马克吐温说:‘’生命如此短暂,时间仅仅只够用来 去爱、去欣赏对方……。‘’ 是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爱外祖母,她爱她的哥哥、妺妹,(我的舅父我的姨姨) 她爱祖父母、尊重祖父母,她爱五祖父,她疼爱、她挚爱我们姊妹中的每一个孩子。她爱并赏识村上的老老少少,也爱娘家村里的老老少少。</h1><h1> 母亲常常教育我们说,不管是远亲还是近邻,还是朋友,这都是前世结的缘,人生在世就要珍惜这份缘。母亲的这段话使是我想起《龚自珍》在一首诗中的一句话:“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未曾想,母亲说的话竟然和《龚自珍》说的话如此相投。是啊,母亲总是大爱不言!母亲那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对亲友的挚爱只要是和母亲有过交往的人无不缅怀!</h1><h1> 记得小时候和母亲到外婆家去,一进村,母亲只要碰上娘家村上的人,没有不给馍的,(在那个年代,两个馍那即是亲朋好友间再好不过的礼品,当时相当一部分人并无温饱可言) 那相互问候叙旧的话没完没了,而且还不断有村人围上來问长道短,末了一些人还要跟到外婆家去叙旧叙情,母亲和娘家人那挚爱的情,浓浓的意也在深深地感染着我。</h1><h1> 我们家五十年代,院子里养了两窝蜜蜂(似同现在的山间野蜜蜂),那摇(采蜜)糖(蜜)时让人看的又惊险,又复杂。先轻轻地打开一边盖,再用小烟慢慢熏,待蜜蜂渐渐地都聚到了另一边时,再将这一边的蜂巢(蜂辫)用刀割下放到盆里,那蜂蜜就慢慢地全流出来了,可弄不好或不小心是会被蜂蜇的,好不容易摇了两小盆糖(蜂蜜),母亲取了一个茶碗,然后用勺子先舀了一茶碗,说:榜,你今天下午给妈干一件事(给妈妈干事,我从来都是高兴的,因为母亲一般很少安排我干事),你将这蜂糖(蜜)就用这茶碗给村里每家给送一茶碗,小心看路,别弄倒了。</h1><h1> 村上当时连自己家总共十四户人家,我家居中。在我一家一户将家西边的七户人家一家一茶碗的送完后,一小盆的蜜就去了一大半。此间,我问母亲说,这一盆我看不够送呀!母亲立即说,不是有两盆吗,这盆不够再从另一盆中舀。这时,我就有点十分不愿意了,心想,只有两盆糖(蜜),你将一大半都送人了那我还吃啥,父母亲你们还吃啥。于是在家东边住户就只送了四户人家(家东边有六户人家)随后即告诉母亲说,村中的每家都送了。母亲说,好,好,好。让我娃跑了一后晌,我娃才是妈的孝子。这事当时就算是这么了了。</h1><h1> 我给母亲说了慌,可心里总是虚虚的,说来也巧,拴锁他妈(我未送蜂蜜的那家)到家里来串门,不知因何竟扯到了蜂蜜,让母亲知道了我并没有按她的吩咐办好,立即质问我究竟还有几家未送,就在我告诉母亲实情的那天晚上,被母亲狠狠地打了一巴掌,又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此事我当时很不服气,到后来成人了才悟到了母亲当时为何如此严厉!(我说了慌还伤了母亲的面子) </h1><h1> 母亲在为人之道上相当大气(舍得),如果是村上的人来家串门赶上饭点,母亲宁肯她自己饿一顿饭也要留来者吃饭。即是在六十年代初,家家口粮都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如此。她自己可以吃糠咽菜,但决不会慢待来客。</h1><h1> 母亲常常教育我们的、挂在口上的一句话是:好衣自己穿,好饭人家吃。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寓意深邃,[好饭人家吃]即待人接物要诚,亲朋好友來家要盛情款待,人情世故不能丢;[好衣自己穿]即外出访友,待人接客一定要穿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是对别人的遵重,这是礼节,这是礼貌。不能马虎。是啊!这句看似平常的话乃为母亲一生待人接物的信条。这句话丰富了我的人生,也丰富了我们兄弟姐妹的人生,这是母亲留给我们后代的精神财富。</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1>  慈母校云,生于一九一九年农历三月一日,一九八八年农历十月十二日病世,享年六十九。母亲一生辛勤劳作,昼耕夜织,一家十几口子人被母亲料理的井井有条。母亲治家有方,虽然说上有五位老人,下又儿女众多,但居家生活总是优于左邻右舍。</h1><h1> 在我的记忆里,没有母亲不能干的活,没有母亲不会干的活。小时候,我常常是睡在母亲的旁边,头枕着妈的腿,一觉醒来,妈总在纺线,甚至于整夜在纺线。想想看,全家十几口子人的穿衣还有炕上铺的盖的那可是全凭纺车纺出来的。这纺线只不过是第一步,随后要织成布缝成衣,那一针针,一线线之艰辛对于现代人见直是不可想象。母亲,只有母亲,夜以继日,不知疲劳,犹似钟摆一样,永不停歇,带领这个家走入了兴盛。</h1> <h1>  母亲是一九三五年嫁给父亲的,时年十六岁,母亲小父亲五岁。</h1><h1> 父亲的家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村上最显赫的家族,曾祖父在京城西安是有字号的 (即当今经工商注册过的商铺)。早年家院的前厅房、后楼房乃为村中的唯一,在家对面(路对面)建有柴房也是村中的唯一。</h1><h1> 祖父的这一辈,祖父在他们亲兄弟中排行老四,母亲嫁过来时,三祖父,五祖父与祖父三兄弟均在一起生话,是一个大家庭。不过此时家道已开始中落,原因是曾祖父一九三一年去世后,家中即失去了一个主事的能够领軍的人,随后三祖母因病早逝,四祖母与五祖母又常常不和,家庭失去了凝聚力。</h1><h1> 曾祖父去世时是将这个家交给祖父(老四)的,当年三祖父,五祖父的膝下均无男孩,兄弟三人中只有祖父母有男孩一一即父亲,加之三位祖父中读书最多最有能力的也是祖父(老四),故曾祖父的继承人当然非祖父莫属。但由于祖母人太软弱,实在没有管理这个大家庭的能力。</h1><h1> 常言道,在一个家中,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天高地阔则万物生。由于祖母的持家无方,任祖父怎么努力,家道始终未有起色。更让这个大家族雪上加霜的是在此际五祖父又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常常因为还不了人家的赌债则被人家拉走家中的马,牛以及拿走家中值钱的东西包括口粮。弟弟(五祖父)的恶习搞的哥哥(祖父)苦不堪言,据父亲说,他和祖父正在用牛耕地,人家索要赌债的人直接到地里来,将正在耕地的牛就那么牵走了。(要知道,家里的一头牛,一匹马。那可是家中的半挡子家产,辛苦半年甚至于一年的劳动所得也不见得能买回一头牛来)。</h1><h1> 但 自从母亲进了这个家门以后,在短短两年中,便将这个家的人心都凝聚在了一起,并逐渐地使这个家焕然一新。母亲之所以能让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心悦诚服,当然是缘于母亲的克己与孝敬,勤劳与智慧。故在母亲走入这个家族的第三个年头,祖父就将管理这个家的大权交给了母亲,此年的母亲才刚刚满十八岁。</h1> <h1>  母亲没有读过书,但这个並未丝毫影响母亲生平的光辉。人品才是真正的学历,才是人能力展現的基础,才是人生珍贵品质的标签。</h1><h1> 母亲对于祖先所崇尚的孔孟文化之仁、义、礼、智、信 是时时处处身体力行,孔子曰:百善孝为先。母亲将这一个“孝”字深入到她的骨子里。</h1><h1> 母亲实在是太能干,太能干。现在让我回忆起来,那母亲真的象机器人一样永远不知疲倦!母亲自掌管了这个家,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三年前后的二十多年间将六位长辈:祖父母,三祖父,五祖父母,外祖母给于养老送终。母亲对于长辈的孝敬可以说是感天动地。就说五祖父吧,曾经因赌博几乎败了整个的一个家,但母亲对五祖父总是尊重有加,在五祖父晚年患病到去世的将近一年时间中,母亲每天都是精心照料,让五祖父常常感动的泪流满面,多次抓着母亲的手说,你比我的女儿要亲的多,亲的多。(五祖父有个女儿,五祖父病重其间只是来看看而已)。</h1><h1> 外祖母到老来的那几年,绝大部分时间是母亲接到家居住的,直到外祖母病危时才让舅父接回家的。舅父接外祖母回家的当天,母亲即将她自已要换洗的衣服都准备了,陪外祖母一同回了娘家,走时将家交给了父亲,母亲在娘家一直精心照料陪同她的老娘到终老。</h1><h1> 记得外祖母到晚年下不了炕(卧床不起)的那一段时间总是便秘,母亲用低沿的盆,盛温的肥皂水,再将自己的手指甲剪了磨光,然后用母指沾点温肥皂水为外祖母掏大便,而且不定时,有时两三天一次,有时一天一次,只要外祖母有便意而大便不下,母亲即刻就为外祖母掏大便。母亲这一段几乎是放下了家中所有的事,只一门心思待奉自已的老娘。</h1><h1> 弟子规中有二句话:“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 这两句话母亲履行了,做到了。曾子曰:“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恩爱而忘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 母亲的思恩爱而忘劳(为了恩爱则忘我的劳动付出),尊仁安义,博施备物,都在母亲的人品中体現的琳漓尽致。</h1><h1> 母亲,只有母亲,她真正做到了大孝不匮!母亲常教导我说:一个人如果对长辈不[孝]那你的人品将丢掉大半,甚至于是全部。那你就对不起这个《人》字!</h1><h1> 母亲一生中将她那胸中博大的爱,都毫不保留地施舍给了她所相识、相近、相亲的每一位亲人,但唯独没有留给自己那怕是一丝一毫。以至于晚年积劳成疾,如果母亲能为自己也留那怕是一丁点的[爱],去爱一下自己的身体,肯定是不会才六十九岁就将自己的元气耗尽!</h1><h1> 母亲的确具有超人的人格魅力,在母亲那一辈,村中共有十四户人家,七十多口人,母亲是村中最受尊重的一位。五十年代初叶,进入集体制以后,母亲就是村中的妇女队长。记得那时村中在外干事的,将官做的最大的一位叫 [闫文相] 他是县文教局长,后又转调县剧团当当团长,他回家探亲时往往是到家看过父母后,然后第一个来看望的便是母亲,县剧团排新戏首演常常邀请母亲去县上看戏。</h1><h1> 可以说在村子里,没有人敢不尊重母亲。当然这不是母亲有什么权力,完全是母亲人格魅力所致,是水到渠成的事。母亲是当年村上最漂亮、干练,最具人格魅力的一位母性。母亲当年(五十年代)曾被评为出席人民公社的劳动模范,也是村上唯一一位佩戴大红花走出村院亮相的女性。</h1><p class="ql-block"> </p> <h1>  古语曰:‘’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业道酬精,人道酬诚。‘’ 这十六个字是我古老文明国度上下五千年來总结出的做人做事的箴言!凡兴旺发达家族之家训无不遵循之。母亲的一生将这 :勤、善、精、诚铸入了她的灵魂。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这也是母亲為我们兄弟姐妹留下的巨额财富。</h1><h1> 母亲,你现和我父亲居住的家园,已被我的好弟弟森榜为之植柏栽松,现已长成了一片松柏林。这是我的好弟弟在母亲去逝后,满山遍野地寻找挖来植于父母坟周围的,并精心浇灌,时时护理,现已长了松柏森森,郁郁葱葱的一片树林。母亲生前不耐热,弟弟为母亲营造的绿蔭幽境,现这已长成的参天松柏可为母亲遮遮阳。我每次来到母亲的坟前,总是犹似看到母亲在熟睡,有花草芳香,有松柏伴母,此时,我的思母、念母的心似乎又得到了一种慰籍……。愿母亲静静地安息!</h1><h1> 母亲就是那一片兰色的湖,与小草结缘,有林荫陪护;母亲就是那一座巍巍的青山,与白云结伴,有兰天陪护;母亲就是那厚厚的一本书,书中有读不完的爱心故事,有“千金散尽还复来”那粗旷之豪侠气概,有永远让人缅怀的温馨岁月……。</h1><h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母亲以她不卑不亢,大气如虹,高風亮节的一生,诠释了《易经》中的这两句千古名言。</h1><h1> 母亲的精神 !流芳百世,永垂不朽!</h1><p class="ql-block"> </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闫东榜于:2019年清明</h1><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