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福建永定土楼一直是我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今天终于一大早就来到了这里,首先迎接我们的就是一块简陋的木排上写的“福建土楼王欢迎您”几个大字。</h3> <h3> 福建土楼背靠林海金山,新西桥下一条小溪从西向东从土楼群前穿流而过。</h3> <h3> 这里是福建土楼永定景区高北游客服务中心。永定土楼种类繁多,分方楼和圆楼两大体系,有20多种建筑形式,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h3> <h3> 高梅一村的组员每次拍集体照最积极,足可见村长的凝聚力。福建土楼永定景区2011年8月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h3> <h3> 福建土楼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楼有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4座土楼,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眼前这座土楼王——承启楼。当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被它独特的形状和庞大的土夯外壳深深吸引了,我心中的土楼原来是这个样子的。<br></h3> <h3> 承启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三代江氏族人经过83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建成这座巨大家族之城。2010年,胡锦涛同志视察永定客家土楼,称赞土楼王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这也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真实写照。</h3> <h3> 《中国古代建筑史》教科书把承启楼作为福建土楼的代表,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把承启楼列为名胜。台湾“小人国”、深圳“锦绣中华”等旅游景点都以它的模型作为福建圆楼的代表来展示。1986年我国发行的“民居”系列邮票把它的形象作为福建民居的代表,这套邮票被日本有关方面评为1986年最佳中国邮票。2000年承启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它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br></h3><h3> </h3> <h3> 承启楼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台湾政要吴伯雄先生曾亲题“福建土楼王”。土楼王形状远看像飞蝶,近看像蘑菇。怪不得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计一朗说:“永定土楼象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又象自天而降的黑色飞蝶”。<br></h3> <h3> 承启楼大门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h3> <h3> 相传承启楼在建造过程中,凡是夯墙时间均为晴天,直到下墙枋出水后,天才下雨,承启楼人有感于老天相助,所以又把承启楼称作“天助楼”。</h3> <h3> 远看像飞蝶,近看像蘑菇的承启楼无不给人以雄伟庄严的感觉。神奇的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和光芒。</h3> <h3> 从外形上看,你以为它只是一座规模巨大、造型奇特的土楼,其实不然!当你走进土楼,你会惊奇的发现,它里面的内容丰富的足以让你惊掉下巴。“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也就是说土楼里一共有4层楼,一共有400多间房,就算你一年365天都住这里,一天一间房也住不完。</h3><h3> 规模宏大、造型奇特、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承启楼,再加上土楼王悠久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坚不可摧的“东方古城堡”。</h3> <h3> 团队的友友们争先恐后的在土楼留影。</h3> <h3> 远道而来的土楼三剑客。😂</h3> <h3> 坐在水井上也要臭美一下。(谢谢友友们提供的照片)</h3> <h3> </h3> <h3> 楼内随处可见的对联无时无刻不在激励客家子孙努力上进和勉励族人的家训,所见之处无不渗透着土楼客家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h3> <h3> 客家民族的形成,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年历史,但是客家人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却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的迁徙中;不仅保留了古老汉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还吸收了闽越、畲、瑶等族的优秀文化和风俗,从而使客家文化千情万种、独具特色,成为汉民族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一页!</h3> <h3> 越来越火的土楼景区,也为土楼客家人带来了更加殷实的经济收入,要想上楼拍全景就要给楼主交5元钱,来都来了,还在乎那5元么?</h3> <h3> 这是上2楼的土楼窗口,也算一个小景点。😄</h3> <h3> 站在凳子上再爬到窗台上拍全景,说真的,一眼看得到,就是拍不全,拍得还很辛苦,根本无法把人框在里面拍全景。后来才知道有个地方可以拍,但是游客进不去,被楼主垄断了,他帮你拍了塑封,每张照片收费10元。哈哈,太会做生意了!😅</h3> <h3>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点,录了一个承启楼土楼全景的视频供大家观看。不愧是独占鳌头的承启楼,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由4圈同心环形建筑组合而成,楼中心设有祖堂,3个大门,2口水井,通风采光条件极好。目前全楼住着60余户人家,约400人。该楼按《易经》八卦进行布局,外环、二环、三环均分为8个卦,为环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客家圆形土楼。</h3> <h3> 美国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师克劳得说:“永定土楼是客家人大胆、别具一格的力作,它闪烁着客家人的智慧,常常使我激动不已”。是的,我看了也很激动!</h3> <h3> 到楼上拍完全景匆匆下楼前往山上的观景台,在土楼里面乱穿差点迷了路,还好遇到同行的队友一起找出口上山。</h3> <h3> 山坡不远处有两棵木瓜树,树上结满了木瓜,让我想起了广西老家的木瓜树,要是不被砍掉的话也结了这么多果子了吧。</h3> <h3> 跟在后面的是我们二村的队友们,我走得比较快,一下就甩了他们好远。😄</h3> <h3> 当地村民喂的土鸡土鸭。</h3> <h3> 观景台十分钟左右就到了,从上往下看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像烟囱但是不冒烟,像水缸但是没有水,四个小的方楼和圆楼围着一个大的圆楼承启楼,远远看去就像传说中的“四菜一汤”。😂😂</h3> <h3> 就是这奇葩的形状,客家土楼还曾被美国误认为是核弹发射井,并对其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但始终参不透这几千座“核弹发射井”的秘密。最后,中情局派出地面间谍伪装成游客对福建土楼实地考察后,才发现,原来间谍卫星拍摄的“核武设施”竟然是中国的传统民居。</h3> <h3> 站在南山观景台前俯视人称“四菜一汤”的土楼群,方楼和圆楼相互依偎,四周绿树环抱,远处现代化建筑房屋的点缀,更显土楼之神圣和壮观,真是不愧有神秘的“东方古城堡”之称。</h3> <h3> 土楼王观景台全景视频。</h3> <h3> 方圆错落的土楼赢得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精彩纷呈的赞颂和比喻:犹如古罗马的城堡,直指云天;犹如黑色飞碟,从天而降;犹如朦胧古月,悬于东方;犹如一座古井,永不干涸;犹如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它就是我眼中的客家土楼群 ——独一无二的世界民居。</h3> <h3> 同行的柳姐说我只看了圆楼,没有看方楼,喊我赶紧下去看方楼。下山途中在离得最近的方楼升恒楼粗粗参观了一下,觉得远不如圆楼承启楼壮观,也来不及细细了解它的历史,门口拍了个照就又去下一个地方了。</h3> <h3> 两座圆楼的背面,感觉土楼像是披了一层刀枪不入的盔甲,防御工事做得相当好。土楼除防范外,还有防火、防震、防兽等功能,而且冬暖夏凉,是一种特独的建筑,被誉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h3> <h3> 土楼屋顶的屋顶设计也很科学,大都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下雨天防水渗漏淋湿土墙壁。土楼是土做的,最怕的就是水,客家人民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一关键的问题。</h3> <h3> </h3> <h3> 据土楼介绍上说,土楼夯土墙壁是用土、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做成的,厚度一米五多,名副其实的坚不可摧。</h3> <h3> 左看右看都看不够的土楼,不如留下来多拍两张照片作纪念。</h3> <h3> 站在伟岸的土楼下,个子矮小的我显得更加渺小,但那阳光下金黄的土墙色彩又是那么令我痴迷,它强烈的冲击着我的内心世界,似乎在跟我说:在这里,只有我——土楼,能给你最强烈的心灵震撼。</h3> <h3> 忘我的拍完照忽然抬头发现,承启楼前方的侨福楼是刚到景区发现里面人太多而没有进去参观的地方,赶紧去看看。</h3> <h3> 侨福楼听楼名就知道和华侨有关,侨福楼始建于1962年,每年建一层,三年建成,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因此命名“侨福楼”。</h3> <h3> 当年,现代化的设施让侨福楼成为上世纪的新型庄园和最新土楼的代表。侨福楼的结构是单圈圆楼,高三层,中为天井,底楼正对着大门中间有一个厅堂。楼外有一圈围墙包围着,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形成一个院落。这座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楼”。</h3> <h3> 侨福楼2013年9月被永定县人民政府评为最美婚育文明楼。</h3> <h3> 侨福楼右边摆了一圈摔碗酒,据说:“摔碗一上手,山都抖一抖!喝了摔碗酒,家里啥都有。”</h3> <h3> 走进侨福楼抬头向天空望去,圆圆的天空像侨福楼的巨大天窗,而我则像在一口井里一样,瞬间发现自己是只“井底之蛙”。</h3> <h3> 侨福楼直径45米,高3层,内通廊式。全楼有30间(厅),设1个大门,一个院子。第二层通廊由木质结构悬挑,第三层通廊挑出更多,且设腰檐,檐下以木板封闭作贮藏室。祖堂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在后侧中轴线上,向内院突出,正面有4根西式圆形石柱,内院以花岗石铺地。</h3> <h3> 从侨福楼参观出来一看只有10分钟了,在门口正好遇到徐老师手里拿着一张全景塑封相片,听他一说来都来了不拍张全景回去心有不甘啊!于是赶紧跑进承启楼找楼主拍照,还找美女发了一张原图到我QQ里面,大功告成,心里少了点遗憾,也算是比较圆满的结局。</h3> <h3> 参观完福建永定土楼王景区,不禁让我感慨万千,这里,不仅让我欣赏到了土楼独具一格的建筑特色,更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客家风情。几百人像一家人一样聚居在同一座楼,他们和谐共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世代相传的客家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典范。</h3><h3> 正如福建作家许怀中先生说:“永定土楼是个句号,却引出无数的问号和感叹号”。它像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等待着人类去挖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