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同行,携手共进——越秀区“青蓝计划”之邓丽灵老师青蓝小队师徒结对教研活动

*美篇*

<h3>  三月的温和透着别样的亲切,“青蓝计划”师徒结队活动也让新教师感到格外的暖心。上学期开展的“青蓝计划”为新教师的成长搭起了桥梁。我有幸和美貌与智慧并存的邓丽灵老师结为师徒,使我在教学上有了引路人。</h3> <h3>  在2018年12月6日我有幸去旁听邓老师的一节《国画欣赏》习作指导课,在课堂上邓老师充分利用“鱼骨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雄鹰的特点,经过邓老师的点拨后学生笔下的雄鹰惟妙惟肖,让台下的老师们赞叹不已。智慧的教师能创造智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能培养智慧的学生。</h3> <h3>  邓老师非常关注两个徒儿的成长和进步,在2018年12月19日邓老师组织小分队课例研讨活动,以吴怀乐老师的《飞向蓝天的恐龙》课例为例,详细地分析了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侧重点,还向徒儿们传授了很多非常实用的课堂小技巧呢!💕</h3> <h3> 转眼间,又迎来新的一学期。</h3><h3> 在2019年3月13日,邓老师亲临清水濠小学指导徒儿孔美玲老师(本人)。我这次执教课例《中国美食》,选自统编教材二下第三单元中的第四课。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课文形式活泼,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h3><h3> 备课期间本人充分准备,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具都精心设计,虚心向师傅请教,认真阐述备课的构思。邓老师也及时地提出不足之处,耐心地指导我该如何分析整理教材,如何在课堂中渗透语文要素。</h3> <h3>  在授课中,老师培养学生主动识字,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利用美食图片,激趣导入,带学生进入中国美食世界,直观感受中国美食品种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孩子日常生活中“菜单”对教材内容进行转换、包装,激活孩子主动识字的内在动力,增加识字的情趣、乐趣。“炸”是可以说是全民误读字,孩子“中毒”很深,纠正的效果不好,于是将其放在语境中反复诵读,增强了识字的戏娱感。</h3> <h3>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生字的特点,考虑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孩子喜欢生变的课堂,于是就“投其所好”。运用情境识字、游戏识字、偏旁识字、比较识字、分解识字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识记。其中,看图识字识词,将菜肴的图片与主食的图片直观呈现,帮助学生直观记忆“菠菜、蘑菇、茄子”这几个字词。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帮助识记,引导学生发现烹饪方法中“烤、爆、烧”都是火字旁,“煎、煮、蒸”都是“灬”的字,它们都和“火”有关,利用部首查字法发现“灬”与“火”在意义上联系。</h3> <h3>  为了突破难点“烹”,播放一个四点底的微课,理解四点底也是表示火,温度高的意思。再用一用工具书查一查“烹”,然后同微课结合理解“烹饪”,知道“蒸、煮、煎”等字从属于“烹饪”方法,渗透辐合、发散思维,孩子的观察能力、理解素养一一得到落实和培养。在识字中习惯性地用“排序 、组合分类、比较、观察、推理”等理性手段,可以让孩子的思维爬坡向上。</h3> <h3>  在指导书写生字时,充分利用“特价菜”的形式将本节课学习的生字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发现本节课的三个生字“烤、烧、炒”到共同点:同偏旁,左右结构,笔画穿插。(“烤”右半边长横、长撇穿插;“烧”右半边撇、横穿插到火字旁底下;“炒”右边的长撇穿插)</h3> <h3>  统编教材中有不少“吃”文化,如“端午粽”、“千人糕”、“中国美食”,这是一种理念的突破,也是传统的继承。当我们拂去古老汉字身上厚重的历史尘埃,让孩子重新认识这一个个汉字时,不仅仅只是“认和识”,更应该是“化和育”。</h3> <h3>  课后邓老师在肯定徒儿用心的同时,针对本次课例提出很多好点子,如:提倡以后可以开展“走动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增设课堂学习氛围,可在平常教学中训练四人组学习汇报,培养学生的相互学习的习惯。另外还提到日后可以充分利用韦恩图、“Y图”、“W图”、“X图”等非常新颖的可视化教学模式,真可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h3> <h3>  师徒结对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师徒之间,使师徒二人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得到提高。日后我会虚心向师傅请教,多听师傅的课,及时反思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师傅的“传、帮、带”下,茁壮成长!最后我真诚地向邓老师说一声:“师傅,谢谢您!”</h3>

识字

老师

学生

课堂

师徒

学习

课例

生字

徒儿

青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