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求学辽津。沈阳是周恩来的启蒙地。12岁从淮安去沈阳读书。</h3> <h3>东渡日本求学</h3> <h3>天津各界人士迎接被捕代表出狱</h3> <h3>长征中的周恩来</h3> <h3> 1937年9月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周恩来起草的《中共中央发表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宣言和讲话的发表,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h3><h3> 图为1937年7月,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同蒋介石在庐山谈判期间照片</h3> <h3>长征到达陕北延安</h3> <h3>1938年初,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抗战期间。</h3> <h3>博古:、王明、周恩来在中共长江局时期。1938年于武汉。</h3> <h3>1938年8月27日,周恩来去苏联治疗臂伤行前与刘少奇在延安合影。</h3> <h3>在延安窑洞外锻炼恢复。</h3> <h3>在七大会上做《论统一战线》发言。</h3> <h3>周陪同毛泽东前往重庆,两党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赴重庆行前,与美国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在延安留影。</h3> <h3>1946年,周恩来在南京中共和平代表团告别记者会上宣布:南京,我们一定会再回来的!</h3> <h3> 1947年3月,蒋介石出动34个旅约25万军队,向陕甘宁根据地发起进攻。党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h3> <p>1949年2月,周恩来在西柏坡会见国民党起义将领傅作义〈左三〉邓宝珊、上海和平代表团成员等</p> <h3> 马上就要进城赶考了。共产党人在西苑检阅队伍。队伍能否进得去城,经受枪林弹雨的队伍,与不拿枪的敌人斗争,共产党人赴大考能否及格? 老人家胸有成竹……</h3> <h3>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上……</h3> <h3>1949年10月1日,第一次政协会上,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h3> <h3>解放20年,我关心两件事:</h3> <h3>与彭老总在东北接见回国志愿军</h3> <h3> 1966年9月,与陶铸、谭振林等接见各界群众和红卫兵代表……</h3> <h3>在田间地头,在生产车间……</h3> <h3>在学校、在机关……</h3> <h3>在农民家庭院落、在炕头……</h3> <h3>赴邢台地震灾区与灾民在一起……</h3> <h3>我们常说为人民服务,怎样服务才算全心全意?我看恩来同志是个榜样。--- 李先念</h3> <h3> 那年,周总理曾严肃批评了淮安县送茶馓一事,并转告中央不准送礼之规定。图为复信和为淮安题写的报头《淮安日报》。</h3> <h3> 在淮安,遇到一位出租车司机评价历史很偏激:周总理对家乡根本就没感情。生活到12岁就走了,去了沈阳读书。小孩子对淮安有啥感情?走了以后他再也没回过淮安。没为家乡做一点贡献。还不如援朝同志。(李援朝1998在江苏任书记) 为淮安市政设施改善做了不少事,谋了很多福利……</h3><h3> 看了展厅这段记录,周恩来对家乡的愧疚,我被深深震撼了。总理的这段肺腹之言,己经回答了那位司机师傅。邓大姐去绍兴周总理的故乡平周氏祖坟,遵遗嘱身后不留骨灰……共产党人立党为公。这就是我所见到的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h3> <h3><b>珍贵的文物:</b></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身</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边工作</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人员给总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贴的一张</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大</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字报。总理阅后写批注:<b>诚恳接受,要看实践</b>。</span></h3> <h3>1975年,周总理最后一次接见外宾</h3> <h3>周总理对旧居的"<b>三不意见</b>"</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修造周恩来纪念馆,复制西花厅均违</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背了周总理的本意。如总理地下有知,一定会严历批评并阻止地方政府的行为。但那</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是家乡人的心愿……</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周恩来生前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开玩笑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死后,希望不要在我遗像上打红叉就好……" 邓颖超同志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周总理生前遗愿</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将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骨灰撒向大海……</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周总理身后没有子女,可他却哺育培养了亲属、烈士子女无数;周总理身后没留遗产,但他在任上造福百姓,留下了共产党人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span></h3> <h3> 周总理,十里长安街相送灵车那一别,43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您在哪里?</h3> <h3> 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广场悼念活动。一场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五运动",于无声处闻惊雷!</h3> <h3>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我们想念您!</h3><h3>我们到您的故乡淮安祭奠您,您刚刚离去……</h3><h3>淮安乡亲,美篇审核人员,谁有那首《周总理,您在哪里》悼念长诗?劳烦请您代我补入纪念周公的影集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