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报道说开南丝路

张继强

<h3>最近,看到央视有关泛亚铁路西线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的新闻。因为生活、工作就在这个隧道工地旁边,看了特别感动。在为那些坚持了十多年的隧道工人点赞的同时,却被新闻背景中的一个错误噎得喘不过气来!</h3> <h3>(古兰津渡五桥并现的宏大景观)</h3> <h3>报道里史无前例地叙述"兰津古渡自古就是茶马古道上的咽喉要塞",这是戏说式地报道,还是学术上的发现、创新?</h3> <h3>(毁前霁虹桥) </h3> <h3>翻遍所有古今中外史书典籍,"兰津古渡"从来没有与"茶马古道"有过任何联系,也从来没有混为一谈过。</h3> <h3>(中缅天然气石油管道桥)</h3> <h3>正确叙述应该是"兰津古渡自古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h3><h3>可"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h3> <h3>(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万马归槽)</h3> <h3>一条路是南北向,一条是东西向。茶马古道从云南普洱出发到达西藏;南方丝绸之路从四川出发,分两个方向进入云南在大理交汇到保山,分三条出境出国,一条达缅甸仰光,一条达印度加尔各答,一条达阿富汗(古称大月氏)与北方丝绸之路交汇。</h3> <h3>(霁虹桥头摩崖石刻)</h3> <h3>"兰津古渡"是南方丝绸之路过澜沧江的古渡口,后汉诸葛亮在渡口上架起蔑索桥,称"兰津桥";元也先不花架起木桥,因桥成时彩虹呈现,故重命其名为"霁虹桥";明朝(公元1475年一一1495年期间),兵备副使王槐与了然和尚把木桥修建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铁索桥(《中国科技史》)。</h3><h3>央视乾坤大挪移居然把这个地方转移到了"茶马古道”上了。</h3> <h3>(桥头摩崖石刻共有30件,碑刻100多块)</h3> <h3>茶马古道一直指的是一条国内民间商道;南方丝绸之路是最早的国际洲际通道(《史记·张骞传》);茶马古道兴起于明清,名称则是上世纪30年代云南学者方国瑜老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到了世纪未被温热起来,是个新词。虽可热搜,但工具书、典籍里查不到;南方丝绸之路始于先秦,兴于汉朝(《水经注》)。名称则是方国谕借李希霍芬"丝绸之路"概念,把曲籍史料中"灵官道""朱提道""博南道""永昌道"等古老官道名称打包并链接、具现成"南方丝绸之路"概念线路。</h3> <h3>(保存完好的古道路段)</h3> <p class="ql-block">说来也不能全怪央视和新闻采写者。因为这样的错误是有错误前提和氛围的:社会拜金、学术肤浅、网络乱像、奶嘴文化等现象,喂饱填充了人们的视角、听觉、味觉,却萎缩了人们的思维,降低了思考的门槛,丢失了发声传播的底线。个人媒体乱讲乱说、复制粘贴的习气,多多少少会浸染权威媒体。比如今年春晚戏说调侃的对联平仄,虽得到节目组的大加赞赏,却糟蹋了传统文化。这种毫无敬畏的传播,不是宏扬中华传统文化,而是在降格精华、误导民众。</p><p class="ql-block">至于"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的混淆,是有源头可溯的,并且相信在一度时期还会持续下去。因为有的"专家"把持着言论的端口,挤占着高位的平台。他们不怕说错话、不怕做错事,不怕优秀传统文化被谈化、掩埋、丢失,有他们装腔作势地引领,钱脉人脉都会趋向客观的反面,他们图的是当下眼前的蝇头小利。</p> <h3>(古道石头缝长出了野生菌)</h3> <p class="ql-block">云南是茶的源地,再加之云南祖上的茶人、官人、商人、文化人地不懈努力,让云南茶叶存下了些卖点;于是如今的茶人、官人、商人、文化人再加上所谓学者都往茶上靠,以图茶利。可一旦靠上来,才发现真正靠得上可以卖的也只有方国渝老前辈的"茶马古道"文化体系。所以,事实上第一拔靠"茶马古道"发家的还是部分会钻营的文化从业者,后来茶人、商人、官人趋之若鹜地跟进,让云南的"茶马古道"着实热闹并实惠起来。这种情形下,当地会钻营的学者、专家的屁股也就有些热了,他们行动起来,听着茶人、商人、官人的指挥,顺从茶利的诱惑,先捆绑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的概念,再混淆二者的时间、方向、功能等,于是现在两条路之间就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了。</p><p class="ql-block"><br></p> <h3>(丝路上的古驿花桥村)</h3> <p class="ql-block">图茶之利还可理解,那是生存向往,无可厚非;甚者,把南方丝绸之路打包进"茶马古道"申请国保项目并成功之事,实属一个偷天换日的大骗局。</p><p class="ql-block">这样做有一利:丝调之路的文化内涵成了茶马古道的卖点,支撑起了茶马古道文保项目申报。但项目申报者和审批者自断其路,给云南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精粹的挖掘宏扬、项目申报横陈了一道巨大障碍。</p><p class="ql-block">这样做有百害:一是颠覆了云南方国谕老先生的学术体系,相当于亲儿孙掘毁了亲爷爷的坟墓,还进行盗窃,极不厚道;二是把云南明朝以前的历史丢掉了。南方丝绸之路开启了云南的历史,它的开通标志着云之南正式融入中原王朝,也奠定了中国版图的战略纵深优势;三是茶马古道成为国宝单位是好事,而南方丝绸之路应该向世界遗产的目标上努力申报。如果二者被混为一谈,两件宝贝变成一件,东西少了品牌也就少了…而且少掉的是云南历史文化最宝贵的那部分。</p><p class="ql-block">关于此,不出声,上无以面对国家。因为南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与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建设目标有着无缝楔合点,尤其是鲜活的南方丝绸之路一路呈现国际间"民心相通"的文化人文现象是建设"一带一路"可用资源成品;下有愧云南先人,亦对不起云南后世子孙。因为我们现在弄丢了祖上的东西,亏欠的是后世子孙,不坚守当下的文化阵地和资源,要他们找回来谈何容易,付出成本会成倍增加。</p> <h3>(沿南丝路开挖的滇缅路线路图)</h3> <h3>在2016年第一届"南方丝绸之路高峰论坛"上,有个年轻博士很善意地提醒我:不要固执,推介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把南方丝绸之路说成茶马古道也无所谓,不会有所损失,相反会蹭上热点、卖点。为了争取项目、资金就可以忽悠、就可以时空倒转、踩死师父吗?会场上,不敢太反驳,因为那是我自己请来的客人;但自此内心有了做一根关于南丝路学术顶门杠的决愿。<br></h3> <h3>(复旦大学考察南丝路)</h3> <h3>真希望多有一些普及常识的平台,尽量避勉严肃传播中的戏说成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