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金色的童年

白发魔女

<h1>  回首四十多载的人生旅途,唯有童年度过的时光令我留恋,令我回味无穷。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是充满了金色的光芒的!童年又是似梦似幻般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的!所以直到今天,我常常回忆起我的童年来――那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h1><h1><br></h1><h1> 童年在我的记忆里,物质方面是贫乏的,但精神方面却是十分的丰富多彩的。童年在我的记忆里,是劳动占据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连小孩子也参加到大人们的劳动中去。</h1><h1><br></h1><h1>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是农业合作社的形式,记忆中母亲天天去生产队拉架子车挣工分。连晚上还要劳作,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是晚上母亲常常在昏暗的电灯下纺线,而我做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就得以躺在她盘着腿的怀里,在纺车有节奏的嗡嗡声中渐渐地睡去――今天想来,母亲是从小这样哄我睡觉吧!</h1><h1><br></h1><h1> 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帮着大人干活。放学回家给猪拔草,收母亲晾在屋后的棉花,把鸡娃收拾到箱子去,……这些都是我力所能及的活,母亲则要到天黑才能从生产队劳动回来,所以这些活只能我和哥哥帮着干。</h1><h1><br></h1><h1>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那时候和小伙伴们逮蛐蛐的事情。我和我的一群发小们,经常拿着一个长颈的玻璃瓶子,在收完麦子已经犁过的,满是麦茬的地里低着头找蛐蛐。蛐蛐非常多,一会就从地空隙中蹦出来一只,也很好逮,我腰一猫,两手并拢往地上一捂,一只又肥又大的蛐蛐就成了我的掌中之物!往往一个下午,我就能捉满两瓶子的蛐蛐,同今天我个子那么高却被一只小飞虫吓得动也不敢动的儿子比起来,我是多么勇敢的一个小女孩!</h1><h1><br></h1><h1> 捉这么多蛐蛐干什么呢?喂鸡。小时候家里总是养着一大群的鸡,那是母亲在开春后天气暖和后在门上买的小鸡娃,有二三十只吧。鸡娃小的时候用麦麸和食喂养,等到长大一点,母亲就让我去地里拔了猪草,把猪草剁碎了,搅拌在饲料里,鸡大口大口吃得可香了!这么多鸡,吃得可不少,于是母亲就让我去地里捉蛐蛐喂它们,算是节省点饲料吧。也算是给它们开荤吧!等我把一只只黑压压地在玻璃瓶子里挣扎的蛐蛐从瓶口里抠出来时,那些馋得要死的鸡们一个个瞪大着血红的眼珠子,就像猫见到了鱼儿一样,扑棱着翅膀,一拥而上抢着扑食。可怜的蛐蛐,刚摆脱了沙丁鱼罐头一样挤的瓶子,蹦到地上,还没有分清东南西北,就已经被生吞进了鸡的咽喉,成了它的囊中之物!现在想来我家的鸡待遇是那么的优越!有菜有肉,比我们那时候还吃得好!这才真正是家养的土鸡呢!因为七十年代的时候还没有饲料一说,饲料都是家里的麦麸等等,真正的纯天然无任何添加剂的。那时候家里一直养着猪和鸡。但是我们很少吃鸡蛋,只在谁生日或过年来客人时,母亲才会给我们煮一个鸡蛋或者炒鸡蛋吃。母亲把鸡蛋攒起来,攒的多了,就提着一个竹子编的长一点的竹篮子,(我们这儿叫做提货笼笼)和村子里的哪个大妈婶子一起步行到离家二十多里的兴平县去,卖了鸡蛋,给我们扯件布料,回家在村子里的裁缝那里做件换季的衣服穿。有时候母亲没时间去县里卖鸡蛋,村子里过两天就有收鸡蛋的人来吆喝着“收鸡蛋来”!母亲就把我家那个放鸡蛋的圆形的瓦罐端出来卖鸡蛋。那时候的钱可真的是钱啊!我记得一元钱要十个鸡蛋,一个鸡蛋才一毛钱,我记得母亲的一罐子鸡蛋通常卖三元钱,那收鸡蛋的老婆婆数完了鸡蛋,再从她的裤兜里掏出一个蓝色的卷着的布手帕,一层一层地揭开,从卷着的钱里数出来三张一元的票子,递给母亲。母亲有时候会给我一毛钱的零花钱,剩下的钱母亲就压在炕席地下。那钱是用来给家里买油盐酱醋的钱。现在想来那时候我们姊妹四个人的品质还是很不错的,都知道钱在那里放着,大人也很少给我们零花钱,但我们从不去炕席下偷拿钱,思想里好像从来没有偷钱的意识。我拿了那钱,通常是去位于村子大队里的供销社(那时候不叫商店)五分钱买五个水果糖,剩下五分钱则攒着以后再花。不能不说那时候物质的确是很匮乏的,除了水果糖,小孩子也没有什么零食可买了。不像现在的商店超市,各种零食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对小孩子诱惑实在太大。</h1><h1><br></h1><h1> 因为母亲常年养着鸡,所以我童年的生活和鸡密不可分,鸡小的时候,我给它们喂过食,给它们拔过草,每天下午放学在黄昏时收过鸡娃(把它们放到纸箱里去)逮蛐蛐喂过它们,当然也常常在家里麦秸杆铺的鸡窝里收过鸡蛋,所以我小时候经常做过这样一个梦:总是梦见鸡窝里有大大小小收不完的鸡蛋。这大概跟童年时经常给家里收鸡蛋有关系吧!鸡用它们的蛋报答着我们的辛勤劳动,母亲说鸡是我们家的“摇钱树”,一年到头供着我家的零花钱。而猪则是我家的聚宝盆。母亲一年喂一口大肥猪,那时候的猪都是黑毛猪,我经常给它们拔猪草,长大后也给它们和过猪食,到它们养肥要卖时,我心里总是很难受,对它们恋恋不舍的。记得我小时候写过一篇有关我家的猪的作文,我同学看了说,怪不得大家说你作文写的好,你把你家的猪写得我看了都掉眼泪了!</h1><h1><br></h1><h1> 我的童年没有零花钱,没有玩具,有的只是劳动,我接触到的小动物也不像今天的孩子是从儿童读物上或者电视上看到的,而是真真切切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同时也和它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的爱心和善良也许就是我从它们身上培养出来的吧!</h1><h1><br></h1><h1> 除了喂猪喂鸡拾麦穗,逮蛐蛐。我还在很小的时候帮着做家务――做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夏天父母和哥哥姐姐都去地里收麦子了,是三夏大忙时节吧,我在家里蒸面皮子。七八岁的我腰里系着围裙,从锅里取出蒸好的面皮箩箩,沿着放在大水缸边上的小凳子,把它放到水面上过凉。因为小个子矮够不着大水缸,只好沿着凳子了。父亲比母亲心细,他过后说母亲把我那么小的孩子一个人留家里,万一把我栽到水缸里那可就太危险了!母亲一向比较大度乐观,倒不以为然,我也没感觉有危险可言。今天想来,身为教师的父亲一定是因为知道有“司马光砸缸”那么件事,所以才会担心我的安全问题。而我和母亲则是无知者无畏了!</h1><h1><br></h1><h1> 除了劳动外,我们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时候还没有电视机,但是有一种儿童读物――小人书,我们叫它“娃娃书”,非常流行。我和小哥哥有几十本那么多(我在《六月十五记事》那篇文章里提到过),那是我们的最大财富。我们经常过一段时间把它们从柜子里全部拿出来点数,如果少了一本或者哪本弄破了,哥哥就指着我的鼻子一顿臭骂,让我以后不要再动。那时候我们和其它伙伴之间都是相互交换着看,难免有丢失的。我记得那时候的娃娃书有《水浒传》《霍元甲》《黑三角》等等,都是八十年代很流行的。以后我就看上高中的哥哥姐姐们的语文课本,像《我的叔叔于勒》《装在套子里的人》《最后一课》《项链》这些世界名著,都是在小学阶段看到的。</h1><h1><br></h1><h1> 到八五年的时候有了电视后,去大队看电视追剧就成了我们的精神大餐。</h1><h1><br></h1><h1> 当然那时候我也从自己小学的课本上汲取知识。那时候我对课本中的神话故事很迷恋。记得二年级时书上我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有《彩霞姐姐》《一幅壮锦》。学了彩霞姐姐那个神话故事后,我记得一个黄昏,我和母亲在我家大寨湾的红薯地里挖红薯时,西边的天空美丽灿烂的晚霞染红了整个世界,我想起了美丽善良又可怜的彩霞姐姐,那时候望着无边无际的天空,我浮想联翩,想着彩霞姐姐真的在天上,只恨没长出一对翅膀来让我飞上天去找美丽的彩霞姐姐!那时候丝毫不怀疑那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h1><h1><br></h1><h1> 等到几年前我给我即将入住的新家绣十字绣时,突然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幅壮锦》那篇神话故事来,突然一下子就体会到了那种人们对美好生活渴望和向往的感情来!因为此时我的一针一线就如同那位绣壮锦的壮族老妈妈一样,其实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啊!所以故人说“少年读书如隙中望月,中年读书如台上赏月,老来读书如台上玩月”,也如陆游所说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读书必须要加上必要的生活经历,才能真正把书读透啊!</h1><h1><br></h1><h1> 有几件有趣的事情我如今还记忆犹新。</h1><h1><br></h1><h1> 在老家的院子里有一个渗井,是下雨时用来排水用的。我记得有几次我家的小鸡娃就不小心掉进去了,等我们回家时就发现渗井里传来小鸡喊救命的叫声。渗井不下雨时里面没水,是干的。这时候大我三岁的小哥哥就拿来一个破草帽来,撕去草帽周围的部分,只剩头顶那个地方,然后在草帽两边钻两个洞,穿上两根指头粗的绳子,试着把草帽顶做成的“救生圈”从巴掌大的渗井口放进去。再拿来一大一小两个镜子,哥哥让我端着大镜子,面朝着南面,从南面房顶上照射过来的阳光就照在我手里的镜子上,我手中镜子反射的光线又照到哥哥在渗井口边拿的镜子上,哥哥再把他镜子上的光线反射到井里去,就看到那只离群的小鸡在井底焦急地走来走去,看到哥哥放下来的草帽“救生圈”,那小鸡也实在是聪明,借着反射的太阳光就跳到那个帽子里去,哥哥拽上了绳子,小鸡就这样被我们救上来了。当年经常这样从井底救小鸡,也没觉得什么。现在想起来,两个最多十岁的孩子在没有大人的指导下,怎么就那么的聪明,这主意是小哥哥想出来的吧!可是他那时候还在上小学,而其中所用到的“光的反射”这一物理知识,是上初二时在物理上才能学到的知识啊!哥哥是多么的聪明啊!可是我又搞不懂了,小哥哥既然那么聪明,但是功课怎么就那么差,经常留级呢!小时候他惹急了我,我就揭他的短,叫他“留级生”,他就越是恼羞成怒的样子!谁让他学习没我好,还敢欺负我呢!</h1><h1><br></h1><h1> 上二年级时发生了一件与我性命相关的事,所以让我记忆深刻。</h1><h1><br></h1><h1> 一个下午我们放学后,我和我的同学们背着布书包走在村子里。永华家门口当时有个电杆,电杆旁边有胳膊粗的一根高压线,外边缠着黑色的铁皮一样的东西,当时好像还“嗡嗡”地在作响。我们经过那个电杆时,我的同学曹爱玲说那电杆有电,我说没有。当时我们俩就那个问题僵持不下,我也真是胆大,我说不信我给你试试看!说着我就伸出一只手去握住了那根胳膊粗的嗡嗡作响的高压线,谁知胳膊马上就感到发麻,想去掉也好像被粘住一样去不掉了,我哭喊起来,向我的小伙伴们求救,但是曹爱玲她们很不仗义地躲得老远,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地只是看着我求救!在这个千钧一发,我命休矣的危急关头,家在电线杆附近住的一位叔叔那天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和其它人一起去生产队干活,听见我的哭喊声出门一看,赶紧从他家拿来一把铁锨,用铁锹把我的手从那根高压线上一下子甩了开来,救了我的小命,也活该我爱逞能,也活该命不该绝!那天除了那个叔叔因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没去上工外,村子里的大人都去生产队劳动去了,所以说我还是大难不死的!</h1><p><br></p><h1><i> 当然童年时我也有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我问过父亲为什么男人长胡子女人不长?为什么不能用红墨水代替血液来给人输血?这些问题我记不清父亲当时是怎么回答我的。但有一次我问母亲一个问题,她的回答我可是记得牢牢的。我问的是小孩子小时候都疑惑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孩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母亲是这样回答我的。她说谁家想要小孩了,就去村外的大水渠里,拿捞面用的那个铁罩篱捞一只青蛙回来,放在被窝里暖啊暖啊,那青蛙就变成一个小孩子了!我一听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心想:怪不得我看谁家的那小孩长得跟青蛙那么像,原来他是由青蛙变来的啊!那时候的我真是天真幼稚,被母亲的这个谎言骗了那么久,居然深信不疑!也怪那时候没有电视机。像今天的小孩子,你这样的谎言根本别想骗过他,他一见到女人吐就说她怀孕了,比医生还灵验。更别说骗他小孩子是别的什么变的了。</i></h1><p><br></p><h1> 童年的趣事实在很多,童年的小伙伴也是那么多。那时候还没有计划生育,女孩子也很多。我们很热闹地在一起拾麦穗,过家家,拔茅草,吃可老娃(蒲公英)。去村子里的“娃娃戏校”看秦腔戏,在生产队里收完西瓜的那一大片瓜地里掏过西瓜子,吃过篮葡萄(今天才知道它大名叫龙葵)。还有小时候盼望过年的情景,正月里打灯笼的事……家乡的大水渠边,农田里,角角落落都印满了我们童年的脚印,洒满了我们快乐的笑声。留下了我们美好的回忆!</h1><p><br></p><h1> 童年的我们是在大自然中长大的,是在劳动中长大的,是在艰苦朴素,物质匮乏的年代里长大的。所以今天的七零后能吃苦耐劳,能任劳任怨,能艰苦朴素,能助人为乐,这些优良的品质都是在童年那个时代培养出来的,所以虽然我的童年没有现在孩子们那么多的压岁钱,没有那么多的美味的零食,可是我的童年是无忧无虑,是洒满了金色阳光,充满幻想的快乐的童年!</h1><h1><br></h1><h1> 啊!我金色的、回不去的童年时光!</h1><h1><i> </i></h1><h1><br></h1><h1><i> </i></h1><p><br></p> <p>点击链接收看更多</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4titx8f?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如此“同学情”!</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3tkl13a?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我们家的七夕节</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2qiaoc2?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黄土地的眷恋</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2dhytto?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愁!</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rltmg6r?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童年往事(一)</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rx7eya7?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童年往事(二)</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