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追溯渊源,缅怀先祖,弘扬美德,树立理想,练好本领,开创伟业。</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黄土垇刘氏源系名祖</font></h1> <h3>尧(约公元前2188—公元前2067年),帝王,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育于母家伊侯之国,后徙祁(今山西祁县),故姓伊祁。号放勋,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尧母庆都。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h3> <h3>一世祖源明公,唐虞代人,陶唐氏尧帝之九子。华夏族,姓伊祁,名源明;字监明,号丹朱。陶唐氏族部落首领,禹封刘国国君,以刘为姓,源明公即刘氏得姓始祖,住山西平阳府洪洞县。</h3><h3><font color="#010101">尧帝儿子刘源明最初被封于浮山(今山西浮山),后改封于丹水(今河南淅川);曾接受虞舜禅让而称帝(帝丹朱);后还位于舜。最后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姓刘氏。史称刘氏正宗,此为祁姓刘氏。尧陶衰后有夏朝右丞相、代行豕韦国君刘累。</font></h3> <h3>十八世:累(字华美),夏代时人,夏帝孔甲帝得到雌雄二龙,听说刘累曾学养龙于“豢龙氏”,就命刘累养龙,因刘累养龙有功,孔甲赐他“御龙氏,为御龙氏之始祖,配吉、姒氏、赵氏子九,长大益配万氏,次于益配陶氏,三永益配辛氏,四洪益配吴氏,五正益配辛氏,六宗益配辛氏,七顺益配黄氏,八昌益配黄氏,九伯益配姬氏,公寿九十四岁,葬河南鲁山黄龙出洞形,妻葬艮村百象出槽形。</h3> <h3>七十三世祖,荣公,字仁号(一作仁浩)生于战国期周郝王二十年丙寅(公元前295年)八月十五日子时,(一说八月十日),卒于秦始皇嬴政十五年已巳(公元前232年)十月二十日未时,享寿六十四岁,妣赵氏、梁氏。生子:瑞(名昻、字显初)。此祖系源明公七十三世孙,累公五十六世孙也。历世修家,富有百万,积善布施。有恩与人,后来家财施尽。一日有福德仙人亦向其求借,家已无银,荣公解手上玉镯给他。仙人自言家住江西赣州府宁都县太华山铜鼓村(今凌云山)。至明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请驾至草舍,如数归还。至期公依其言,偕孙刘邦从江苏徐州同往太华山。到了铜鼓村,果见山环水秀,清幽雅趣。仙人前来迎接,设宴相待,酒至半酣,荣公似醉假寝在座。其孙刘邦似觉山岩倏忽欲坠,急走十二步,一跌,又走十二步又一跌,回头一看,并无屋宇,只有坟墓一座,仙人正在山顶呼龙。荣公被生葬在龙穴中,名人形脐穴。至今其坟可远见,而不能近登。裔孙扫墓只得在山下遥祭。墓现在江西省宁都县东韶乡汉口村凌云山(海拔高达1462米),村民传颂是“天子墓”“天子地”即荣公墓。后刘邦得天下,传24主帝位,皆此仙人穴荫佑也。妣赵氏、梁氏合葬镇江府黄龙出洞形”。</h3><h3>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便联合楚国、魏国攻打宋国,灭亡宋国,三国共同瓜分宋国的土地。齐国得宋国丰邑。</h3><h3>公元前284年,秦、韩、魏、赵、燕五国合纵攻齐,燕入齐临淄,魏取旧宋地,楚收淮北地,湣王被杀 。楚国得齐国丰邑。</h3><h3>楚幽王三年(公元前235年),秦继攻赵之后,命大将辛梧率四郡兵马,联合魏国,对楚国发起攻击,后兵败而退。魏国得楚国丰邑。</h3> <h3>七十五世祖,西汉高祖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前的35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中阳里人,字季,刘邦出身于普通的农民世家,年轻时不爱务农,秦朝时在沛县当了一个小小的亭长,并娶了士绅吕公的女儿吕雉为妻。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br></h3> <h3>七十六世祖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1]</h3><h3>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妣窦氏生太子刘启,妣郯氏万氏张氏齐氏鲁氏,次泰又名揖封为梁怀王,妣胡化三武为梁孝王,四参封为代孝王。)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2]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h3><h3>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h3> <h3>七七世祖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1月17日—公元前141年正月[1]),即汉景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2],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妣王后生武帝,</h3><h3>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h3> <h3>七十八世祖,刘胜(前165年-前113年),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母为贾夫人[1],西汉中山靖王。</h3><h3>前元三年(前154年),受封中山王。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即位。汉武帝即位之初,大臣们鉴于吴楚七国之乱的教训,对诸侯王进行百般挑剔,动不动就上告诸侯王的过失。刘胜便把官吏侵夺欺凌诸侯王之事,全部奏报汉武帝,汉武帝就增加诸侯的礼遇,废止官吏检举诸侯王之事,对诸侯王施行优侍亲属的恩惠。</h3><h3>据《史记》刘胜为人喜好酒色,有儿子、亲属一百二十余人(《汉书》记载为有儿子一百二十余人)并认为诸侯王应当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元鼎四年(前113年),刘胜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葬于保定市满城区陵山之上,谥号靖,史称中山靖王。[2]</h3> <h3>九十四世祖备公,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208……</h3> <h3>一百二十八世祖,刘祥(公元820—公元902),字子云,号子先、图南),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生,官至婺州刺史,后封为沛国公,享年82岁。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为避黄巢战乱,刘祥携子孙从婺州迁居闽西宁化石壁葛藤凹(今宁化石壁镇南田村)开基立业、繁衍生息,裔孙陆续衍播闽、粤、赣、桂、川、滇、黔、湘、鄂、港、澳、台以及五大洲70多个国家</h3> <h1><font color="#ed2308">一百三十九世祖刘富山,客家刘祥十一世刘富山[1]生于1048年(北宋庆历八年),妣徐氏。富山公官授四川重庆府中宪大夫,葬于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岗头坑,牛眠形。与妣徐氏合葬。生三子:刘国泰、刘福高(后裔五世孙刘义迁海南)、刘春田。</font>富山公继承父业,节俭为荣,故家业昌盛,富有百万,时人称其“刘百万”。此脉由次子福高传下。</h1> <h1><font color="#167efb">一百四十一世祖文平公,名子翚,字彦中,号屏山,(他谱曰:刘文平),夫人窦氏,生子五:刘瑄、刘瓚、刘琮、刘珪、刘璅。子翚公为宋高宗时进士出身,官授兴化通判(另谱曰官任山西按察司)。为官正直无私,才能出众,政绩卓著。因他一生为人正直,孝友克尽,讲学不倦,学者多从游焉。谢职后,归隐武夷山,家居屏山,有园林水石之胜,故世号“屏山“。此脉由次子刘瓒传下。</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一百四十四世祖,爚公,原名刘诏,号诏伯,又名千七郎。夫人张氏,生子三:宗臣、宗相、宗卿。刘爚公登进士第,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初官授翰林司业。</font>当伪学之禁方严,刘爚公上疏请刊朱熹《四书》于大学,皇上恩准,官为工部尚书。[明]崇祯时期官员,曾任蓟辽总督。刘爚公不仕回故里,祖传家财万贯,乐善好施。卒,赠光禄大夫,赐谥:“文简“。此脉由长子宗臣传下。</h1> <h1>一百四十五世祖,宗臣公,又名韶,字正朝,号石坡,赐号宗臣,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岁(公元796年)八月二十五日,诰封银青荣禄大夫,赐虔州(今赣州)判事,复召入朝,敕号宗臣,御书“忠厚廉明”,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大司农兼侍讲大学士,后解组与虔化(今宁都)龙骧将军丁修正友善,引游虔化金精胜境,复往清泰乡安乐里六都蓝畲衙鼓洞,朝谒平山(即凌云山)汉太祖皇陵,施至宝畲安福见山水环秀,遂留居安福马迹营,置税产,立正朝之户,子孙仕宦蝉联。夫人吴氏、郑氏(另谱曰夫人李氏),生子八:贵盛、贵和、贵美、贵顺、贵安、贵乐、贵昌、贵隆。此脉由长子贵盛公传下。<br></h1> <h1><font color="#ed2308">一百四十七世祖,龙公,字景庆,号选浩。生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卒于嘉定六年(1213年),享年73岁。夫人谢氏、李氏(他谱载夫人陈氏)。共生九子:即刘开一、刘开二、开三、开四、开五、开六、开七、开八、开九。刘龙公官授湖广布政司,尔后复升河南巡抚。此脉 由开七公传下</font></h1> <h3>一百四十八世祖,刘开七,汉族,福建汀州府宁化(今福建省三明市宁化)人,生(1192——1224)南宋嘉定年间官授潮州都统制,他镇守粤东,保境息民,屡建奇功, 因任职于广东,携眷入粤,自福建宁化县迁徙至广东潮州府,后又迁居梅州府,其后裔落籍广东,散居中华各州郡,遍及海内外各地,共尊刘开七为由闽入粤始祖,裔孙蕃衍,英才辈出,成为世界刘氏最重要、最庞大、最具开拓精神的宗族。</h3><h3>刘开七卒葬梅州兴宁,墓坟五里许建有纪念总祠一座,规模宏大,建制庄严,布局对称,气势磅礴,是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裔孙寻根祭祖的朝圣之地,和广东兴宁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h3> <h3><br></h3><h3>一百四十九世祖,广传公(1208~1277),又名弁,号清淑。妣马氏、杨氏,为客家刘氏开基二世祖,广字辈,刘氏总一百三十五世祖,一说147世祖 。生14子次第如下:巨源、巨湶、巨汌、巨渊、巨海、巨浪、巨波、巨涟、巨江、巨淮、巨河、巨汉、巨浩、巨深。(人称“一脉宏开十四房”,又称“二七男儿”)。广传公南宋嘉定元年戊辰岁(公元1208年)出生,生于福建宁化,进士出身,仁宗延佑乙卯二年(公元1235年)27岁登进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县从六品(注:一说为任赣州太守),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迁为秩(即朝官)奉议郎(即元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的议郎官,正四品)。广传公出生在福建宁化县,卒于京职。广传公与杨氏夫人原葬于江西瑞金县金鸡圩三角塘,龙形眼穴,狮子望月形。是座名坟古穴,在“文化革命”期间建水库时已平整被毁无存,(现江西瑞金建有广传公纪念馆一座)。</h3> <h3>一百五十世祖:巨深公,广传十四子刘巨深,军功起家,累官至提领锦衣亲军指挥使司、京师九门提督,即京都指挥使、京府大提督,享年八十岁。生子二。</h3><h3>巨深公生于1256年(南宋宝祐四年)五月十五日寅时,殁干1336年,原名光,字惠华。军功起家,累官至提领锦衣亲军指挥使司、官授京师(北京)九门提督,即京都指挥使,京府大都督。(相当于现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享寿80岁。妣董氏、田氏、伍氏、邱氏、钟氏,生2子:汤(集昌)、浪(集文)。巨深公居福建省崇安县金华围;卒葬大平山虎形。后裔分居北京海门、顺天府良乡、江西临江府各县、广东翁源、浙江杭州、湖南、广东省兴宁市罗浮下佑村等处</h3> <h1><font color="#39b54a">一百五十一世祖浪公,巨深公次子,原名集文字公卒号崇祥,章寿官授朝内一品荣封三代,居顺天府(北京)良乡县后裔分居广东兴宁罗浮美下佑小佑福建湖南江西兴国浙江杭州湖北等地,生子一年惠,享年九十岁。</font></h1> <h3>一百五十九世祖正发公,云郎公之子字光彩,躲避战乱随父亲云郎公于清顺治年间,从福建汀州连城县冯地头上车子岭老屋迁徒到江西瑞金拔英乡拔英村合溪组定居,妣曾氏生九子长碧瑞二碧庆三顕彬四顕清五碧伍六顕星七顕崇八顕永九碧奎,</h3> <h1><font color="#ed2308">一百六十世祖碧瑞公,正发公长子字显洪号万祯,生于清顺治1661年辛丑年八月二十一日未时,于1705年携五弟碧伍从瑞金拔荚乡拔英村合溪组迁徒到江西兴国茶园乡罗坑村黄土垇开基立业。当年两兄弟共建起一栋简四直三间房,就此安居乐业。妣潘氏。继包氏生二子长奇贤次奇能。</font></h1> <h3>一百六十一世祖,奇能公碧瑞公次子,字兴贡,生清康熙乙酉年(1705年)八月二十一日,殁满乾隆戊成年(1778年)三月二十九日,享年74岁,葬正发堂右边约20米处,妣高生子六,长宗华(长房),次宗秀殀,三宗元殀,四宗兴()二房,五宗荣(三房),六宗贵(四房),生女二,长女嫁罗坑高登云,次女嫁山坑吴荣瑞。</h3> <h3>一百六十二世祖宗华公(长房),奇能公长子,字昌叶,生清雍正戊申年十二月初十日,因是长子,勤劳置业,积攒了一些财物,三十五岁那年,在奇能堂下首路边建起四直三间房,只因当时疾病流行,只留下一子永昌。</h3> <h3>宗兴公,奇能公四子(二房),字昌根,生乾隆庚申年八月十四日,年少发愤图强,勤俭治家,在奇能堂左侧接奇能堂建房四直三间,传二子长永安次永枋,后又原房前连房再建,即现在凡信老房以进。</h3><h3>宗贵公,奇能公六子(四房),字昌勃,生清乾隆己未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亥时,传一子永清。正发堂右侧建房,原啟芳住的老房。</h3> <h3>一百六十二世祖,宗荣公五子(三房),生清乾隆丙寅年正月二十一日亥时,从小受父辈的教导,勤耕苦读诚生意,在房前路边开店做生意(现在仍称店下),积攒了一些钱,到处买田买山,但日子还是很俭朴。因为当疾病泛滥,疗条件落后,只传下永富一子。</h3> <h3>一百六十四世祖明論公,永富公三子,字世論,生清嘉庆甲子年二月十四日,战乱期间,抓丁纳税,曰子过得很拮据,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积攒了一些财富,三十一岁那年,在菜园窝左首人字面山脚开基建简四直三间配两侧厅和横屋,共7直房,简称——新屋家。当时也算是族中能人。</h3> <h3>一百六十五世祖,通星公,明运公三子,字锦云,号振基,例援大学生,生清道光丙午年闰四月二十七日辰时,学医,精通中医,在茶园方算是医术高超的医生,就从那时行医开始,克服病魔,茶园方的人口开始上长。</h3><h3>通浪公,明佑公之子,字即波,覃恩登仕郎。</h3><h3>通寰公,明論公次子,字兴发,覃恩登仕郎。</h3> <h3>一百六十七世祖,声华公家珢之子,字凯容,生民国丙辰年九月初九日,17岁参加工农红军,经历过土地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任湖南省军区后勤部政委,后任中国人民银行杭州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享受正厅级待遇,配王月娥,山西省人,生子二长念方,次小军,生女二长小燕嫁杭州市沈荣强,次小萍嫁杭州市仉文浩。</h3><h3> 声尧公,家辉公次子,生清光绪戊戌年五月十五日,勤劳肯干,教子有方,独有远见,使得子孙有为,长子振凤曾担任过罗坑义度章贡村学老师。次子振海进入国家干部,曾任供销社书记,任粮食局股长,享受正局级待遇。</h3><h3> 声茂,家瑄公长子,参加工农红军,战争中牺牲,解放后认定为烈士。</h3><h3> 声钰(声玉),家信公之子,生清光绪辛丑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辰时,曾任苏区特派员,1935年五月十四月半夜被白军靖卫团杀害,解放后追为烈士,葬高兴醋石寨烈土陵园。</h3><h3> 声先(声仙),家端公三子,生民国癸丑年十月十八日午时,曾任少共书记,1935年五月被白军靖卫团杀害,追为烈士,葬高兴蜡石寨烈士陵园。</h3><h3> 榜声,家吉公五子,字题名,生清光绪丙戌年七月初八月酉时,参加工农红军,在战争中牺牲,解放后追认为红军烈土,葬窑排田坎上。</h3><h3> 声湍(声段),家珖公嗣子,生民国丁巳年二月二十日亥时,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在苏区革命战争中牺牲,解放后追认红军烈土。</h3><h3> 声芙,家陶公之子,生清光绪戊寅年八月十一日戌时,参加工农红军,在战争中牺牲,解放后追认为红军烈士。</h3><h3> 声光公,家端公长子,生情光绪乙巳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卯时,传通星公医术,德才兼备,为人正直在大队卫生所就医,救死扶伤,得到当百姓颂扬。</h3><h3> 声万公,家瑸公五子,字兆渊,生清光绪丁未年三月二十日寅时,少时参加过工农红军,曾任宁都红军指挥部后勤部长,红军北上后,回家在本地当过老师。经民政部门审查,承认是红军战士,为建国作过贡献,给予优补。</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