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山阳是我家,传承先贤“教育+”——山阳区研学游学教材由来及编写组成员介绍

山阳教育党建

<h3>  日前,山阳区研学游学教材《厚重山阳是我家》刊印成册并下发我区各中小学开始走进课堂,引发了广泛轰动和热议,各级领导及师生都对此教材给予较高评价。</h3><h3><br></h3><h3></h3><h3>  据了解,研学游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形式,也是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本套教材由山阳区政府主办、区教育局承办,是“走进山阳故城,传承先贤文化”——山阳区“教育+”及研学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行动将有利于传承以山阳故城为核心的山阳文化,鼓励各学校围绕辖区历史文化推动研学游学活动开展,坚定我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感,真正释放“教育+”功能。</h3><h3><br></h3><h3> 区政府积极协调地方史志办、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科技馆、旅游局等多家单位为编写组成员业务培训、查找资料大开绿灯,区教育局领导亲自带队调研游学研学路线。区属中小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倡导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的研学游学光荣传统,为研学游学课例的研发和实施夯实了基础。</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区领导为编写组成员颁发聘书</b></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市文物专家为编写组成员做培训</b></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教育局领导带队</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考察调研游学研学路线及场所</b></h3> <h3>  <b>栗洁,《厚重山阳是我家》编写组组长,山阳区教育局历史教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首届省名师,省优秀教师,第九、第十批市管专家。</b></h3> <h3>  2018年3月,“走进山阳故城,传承先贤文化”——山阳区“教育+”启动,领导任命我为研学游学教材编写组组长,重任在肩,压力山大。我首先在心中明确教材编写目的,以研学游学为契机,逐步拓展教育外延,将山阳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食育文化、康养产业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让其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引擎,让“教育+”的效应显现。</h3><h3><br></h3><h3>  山阳区位于我市中心城区,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神话传说俯拾皆是。山阳文化是焦作之根,是焦作人民文化自信的源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阳故城是汉献帝龙沉之邑,是焦作历史的坐标,是怀川文化的符号和代名词。更有有名震全国的陶仓楼、山阳陶罐、汉献帝禅陵、药王庙、和圣祠等古迹。这些都为我们《厚重山阳》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详实的内容和有利的条件。</h3><h3><br></h3><h3> 在区、局两级领导的协调和支持下,在市博物馆、区文化局、旅游局、史志办的支援下,在李庆保老师的无私奉献下,我们编写组成员泡图书馆,爬古城墙,三上太行,两下冯河,市博物馆、火神庙、王氏宗祠、墙南村、小庄村、定和村、苏蔺村......我们走遍了山阳大地的山山水水,借阅了大量地方文化典籍,积累了丰富详实的文字资料,使编写组成员的地方文化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了迅速的提高。成员间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拿出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在7月完成初稿。后期在位会娟老师帮助下,进行精细的文字编排、插图编辑、统一语言风格、页面设计等,在几个月中六易其稿,在3月初终于初步校编成册,下发各中小学进行试教。</h3><h3><br></h3><h3></h3><h3> 由于编写组尤其是我个人水平有限,这本研学游学教材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界同仁多提宝贵意见。</h3> <h3>  <b>位会娟,《厚重山阳是我家》编写组成员,焦作市第十七中学语文教师,市级骨干班主任,市级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名师;焦作市山阳区名师成长室引领成员,焦作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一主持人。</b></h3> <h3>  2018年3月14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 “走进山阳故城,传承先贤文化”研学游学启动仪式,之后参与了研学游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工作。从此,图书馆查询,实地考察,亮点采风,走访专家。一次次走出,一次次收获,一点点记录。知识清晰了又模糊,模糊了又清晰,语言的精彩诠释着遗迹的精彩,遗迹的精彩记录着昔日的辉煌。</h3><h3><br></h3><h3>  山阳大地的历史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代表的山阳故城是汉献帝龙沉之邑,自古以来就是河朔名邦,是焦作历史的坐标,是怀川文化的符号和代名词。“让研学游学开拓学生视野,让山阳文化成就山阳课堂”是我们编写组的目的所在。</h3><h3><br></h3><h3> 我们美丽的家乡从古至今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在史书和考古发现的山阳籍与流寓在山阳大地的历史名人数不胜数。比如龙沉山阳的汉献帝,直言敢谏的向雄,孤傲放旷的稽康,倾情写《山阳城赋》的刘禹锡,德才兼备的逯鲁曾,著名的教育家张策、许邦彦,民国政要王印川,中国科学院院士牛文元......数不胜数。他们是中华道德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他们用一生的力量护佑百姓,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他们如一个个灯塔,照耀着我们山阳古老沧桑的文化历程,指引着我们奋进的道路。通过《厚重山阳我的家》介绍给山阳学子,惟愿学生能在“硏学”的过程中仔细玩味,感受山阳古文化的韵味,离开游学之地不断回味,离开家乡多年之后还能回味无穷。我心足矣!</h3> <h3>  <b>李庆保,《厚重山阳是我家》编写组成员,第26中学语文地理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山阳城传说代表性传承人。</b></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是山阳樵,厚重山阳是我家</b></h3><h3><br></h3><h3> 2018年3月14日,那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我参加了在我们焦作二十六中学操场举行的“走进山阳故城,传承先贤文化”——山阳区“教育+”及研学游学启动仪式,并有幸成为研学游学教材的编写成员之一。随后,我们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于教材编写工作之中。在山阳区教育局局领导的具体指导和分工下,我负责第12课《寻根筑梦》这一块,多年来手头积累的山阳姓氏资料很多,但是书是编写给中小学学生们看的,很多具体资料只能割爱。</h3><h3><br></h3><h3> 我27年寻根编修家谱:</h3><h3> 得知了从唐太宗李世民直系到我,总共53代人;</h3><h3> 得知了834年9月20日,唐宪宗李纯的孙子李潭被唐文宗李昂封为河内郡王,住在山阳;</h3><h3> 得知了1196年前后,恩村李天鉴之父,修建了恩村孔子庙;</h3><h3> 得知了明朝后期,家族一大批人参加了戚继光抗倭,帮助戚继光训练士兵;</h3><h3> 得知了明朝末年,家族李牟、李岩、李仲等十人参加了李自成起义,李岩和二哥李仲及姑表弟陈王廷,还一块创艺了太极养生功;</h3><h3>得知了清乾隆时期,恩村李继章的父亲李如松,被人们称作山阳仙,寿达128岁;</h3><h3> 得知了明清时期,家族进士、文武举贡,居然多达数十位;</h3><h3> 得知了家族直系祖上李伦、李仲等掩护李嘉诚祖上李怀功自山阳辗转迁移潮州的艰辛历程......</h3><h3><br></h3><h3> 我是山阳樵,厚重山阳是我家,厚重山阳真的是我的家!</h3><h3> 我是山阳樵,我挚爱我的山阳!</h3> <h3>  <b>樊双平,《厚重山阳是我家》编写组成员,焦作市第二十六中学物理教师。</b></h3> <h3>  平时爱鼓捣信息技术,所做的《空酒瓶希望小学》动画曾获国家级奖励;用Html5开发的《凸透镜成像演示》程序,获省级科技成果奖。由于信息技术玩的较好,曾获得山阳区技术能手的称号。</h3><h3><br></h3><h3>  早些年气功热时,我正值读初中,受其影响也读了些吐纳引导类的书籍文章。中国古代对养生是十分重视的,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士人,在养生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而在现代生活,由于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养生观处于一种不中不西的盲目状态。更是有广告打出:“过年大鱼大肉吃多了怎么办,请吃xxx药”之类的广告,让人笑掉大牙!</h3><h3><br></h3><h3> 本次在编写《厚重山阳是我家》读本时我负责编写医药养生章节。我就本着正本清源的观点,想着把我们老祖宗的养生历史,留下来的优秀的养生方法写出来,让我们的读者能够较早的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养生文化,树立正确的养生观点,了解一些养生的方法。</h3><h3><br></h3><h3> 编写本单元时,通过收集资料,更是发觉我们山阳养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我们中国古代养生的观点也是在不断的转变的,山阳的养生文化更是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嵇康的《养生论》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养生的主流观点,对现代生活也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真人孙思邈的鸿篇巨制,更是提出了具体的养生方法和理论,有极强的实践意义。</h3><h3><br></h3><h3> 对于我的微薄之见,欢迎多多批评指导。</h3> <h3>  <b>樊树林,《厚重山阳是我家》编写组成员,区教育局办公室科员,中小学一级教师。</b></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编写教材中打捞乡愁</b></h3><h3><br></h3><h3> 我于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于墙南村,而墙南村就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山阳故城所在地。说起山阳故城,聊起那方圆几里的风土人情,思维也会瞬间穿越到成长岁月里的很多角落。山阳故城——曾经是我和伙伴们童年的“百草园”,记得童年时期我和伙伴们无数次在山阳城上玩耍、打发时光,毫无疑问,山阳故城就是我看得见的乡愁记忆。</h3><h3><br></h3><h3> 去年的阳春三月,“走进山阳故城,传承先贤文化”——山阳区“教育+”及研学游学启动仪式在第26中学举行,我非常有幸被聘为《厚重山阳是我家》教材编写组的成员。论及编写图书,我不是第一次,但是当聘书送到我手上的时候,还是感觉沉甸甸的,心情一下子也“兵荒马乱”起来,真有点“诚惶诚恐”的感觉。为何?一则,因为现在要写自己家乡的历史,挖掘家乡的风土人情,对于我而言有点“力不从心”,毕竟参加工作后很少涉猎过这个领域,还没有真正去钻研过;二则,尽管是一本区本教材,但也带有教化功能,带有史学属性,倘若因自己水平有限,或不慎重而出现失误,岂不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吗?</h3><h3><br></h3><h3> 开弓没有回头箭。按照编写组的分工,我主要负责“山阳揽胜”栏目的撰写工作。“山阳揽胜”栏目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活力之城”,一个是“山阳胜景”,主要介绍山阳区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山阳大地建国以来的地标性建筑物。为了将“山阳揽胜”栏目撰写好,顺利完成任务,教材编写组特意安排我们成员到区党史办、旅游局、市博物馆等地进行“取经”,遇到有疑惑的问题,教育局领导还专门邀请专家给我们讲解,为我们的撰写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桥梁。也正是大家的齐心协力,才使得《厚重山阳是我家》这本书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h3><h3><br></h3><h3> 山阳文化需要一大批的的宣传者、传播者、研究者,而我们仅仅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成员们的执着,更让我再次在“寻觅”中打捞了一段一段的乡愁记忆!</h3> <h3>  <b>冯乃虎,《厚重山阳是我家》编写组成员,焦作市第十七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焦作市优秀班主任。</b></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让孩子们记住乡愁 </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研学游学教材编写过程与体会</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2019年3月山阳区游学研学教材《厚重山阳是我家》终于刊印成册,下发区属各中小学。看到学生手捧着教材饶有兴致地阅读着,再多的辛苦也值了!</h3><h3><br></h3><h3> 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国爱家乡谁都会说,但每一个人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又有多深?就拿山阳区来说,山阳大地历史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河朔名邦”,然而扪心自问,自己对家乡到底了解多少呢?作为中学历史一线教师,在部编版七年级第16课《三国鼎立》这一节讲到汉献帝刘协,我教的7个班三百多学生竟无人知道山阳区最负盛名的山阳故城就是汉献帝龙沉之邑,孩子们对养育自己的这块土地的“陌生”确实让人震惊!身为教育人,我在思考,如何真正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家乡底蕴的学生?机缘巧合,我有幸参与了研学游学教材《厚重山阳是我家》的编写。整个编写过程忙碌而充实,为收集资料,编写组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寻访山阳历史古迹,向当地老人访谈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当地名人等。回想起编写、出书经历,点点滴滴的犹如昨日,大家为了这本书全身心的投入,确实很拼很给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h3><h3> </h3><h3> 乡土是我们的精神之根,教育的现代化无论到什么程度都要记得住乡愁。《厚重山阳是我家》这本“乡土教材”内容相当丰富,山阳有哪些名胜古迹,曾走出哪些名人,历史上曾发生哪些大事,又有哪些独特的民俗?这些问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答案。作为一线历史教师,下一步我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落实我们的理念,让山阳情怀、山阳责任、山阳认同感在学生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希望孩子们成人之后,或留守家乡为山阳的建设添砖加瓦,或身处他乡仍不忘宣传山阳......这样的教育才是广阔和芬芳的。</h3> <h3>  <b>刘军,《厚重山阳是我家》编写组成员,焦作市第十七中学历史教师,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历史理论与教学经验。</b></h3> <h3>  当印制精美、排版规范、内容严谨的研学游学教材呈现在眼前,成功的喜悦不禁涌上心头。</h3><h3><br></h3><h3>  编写工作能够获得成功,首先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其次则在于区教育局的合理统筹安排。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编写组成员们首先明确了编写工作的主要宗旨及重要地位:此次活动就是以研学游学教材的形式将山阳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食育文化、康养产业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过程,从而推进我区“教育+”及研学游学活动下一步的开展进行。</h3><h3><br></h3><h3> 在区教育局的领导和组织下,编写组成员进行了多次理论学习,对我区的主要文物遗存进行了认真的考察研究,并召开了数次教材编写研讨会,初步确立了教材的主题及规范。在搜集整理了大量图文资料的基础上,再分单元分组进行编写。以尊重客观史实、认真严谨为前提,逐步形成了教材初稿。经过近一年艰辛的编写和校对工作,几易其稿,不断完善,才最终形成了这部《厚重山阳是我家》的研学游学教材。这部教材的编写成功,有助于下一步游学研学活动的全面展开,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其文化自信,培养其家国情怀。</h3> <h3>  <b>杨忠东,《厚重山阳是我家》编写组成员,山阳区解放东路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河南省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专家,河南省中小学党建专家,河南省优秀基础教研工作者,焦作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责任督学,焦作市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焦作市优秀教师。 </b></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能忘却的记忆</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回首往事,弹指一挥间。屈指算来,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参加工作,如今,年已五旬,教龄30余载。</h3><h3><br></h3><h3> 永不能忘记,母亲年轻时当过民办教师,父亲更是兢兢业业做了一辈子的教育。我自幼耳濡目染,师范毕业后“子承父业”,<b><font color="#167efb">身上有着割舍不掉的教育情结。</font></b></h3><h3><br></h3><h3> 我是本乡本土的墙南村人,生于斯,长于斯。父辈们口中关于汉献帝、小满碑、人字槐等的故事与传说,让我从小觉得这片土地是那样的神奇,始终充满了敬意。<b><font color="#167efb">与生俱来,身上有着“山阳基因”,有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font></b></h3><h3><br></h3><h3> 2018年初,传来喜讯:山阳区委、区政府英明决策,由山阳区教育局负责组织编写《厚重山阳是我家》研学游学教材,我作为编写组一员,主要承担第四单元“故事传奇”的编写任务。为不负重托,我和大家一道,或外出研学游学,或翻阅书籍反复比对,或网上查找资料,或实地考察,或当面向人请教,即使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h3><h3><br></h3><h3></h3><h3> <b><font color="#b04fbb">那一日,那一时,那些人,那些事,每当想起,都会在不经意间禁不住会心一笑,受用不尽。</font></b>李学军局长的高瞻远瞩,邓赟副局长的运筹帷幄,栗洁老师的专业精神,编写组同伴间的相互支持、无私帮助,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此刻,我突然悟到:其实,这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一个故事,如果钻研进去,都是一个多么宏大的世界!如此,我岂不是早已在享受一顿顿饕餮盛宴么?</h3><h3><br></h3><h3> 多少人追寻和叩问的,墙南村——“山阳故城”所在地,那一方水土,养育了这一方人,系着我们的魂。作为一名山阳人,能够深度参与读本编写,见证读本付诸文字,为山阳教育与文化传承做点事情,深感荣幸。</h3><h3><br></h3><h3> 最后,让我俯首感谢所有的相知、相遇和相助,让我发自内心地和刚好看到这段文字的你共勉:</h3><h3> <font color="#ed2308"><b>不管走得多远,永远记住来时的路。</b></font></h3><h1><font color="#ed2308"><b></b></font></h1> <h3>  <b>原志刚,《厚重山阳是我家》编写组成员,焦作市第二十五中学副校长,我挚爱山阳大地,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充满赤诚的热爱。</b></h3> <h3>  焦作历史源远流长,山阳大地厚德载物。参加工作以来,我总想为家乡做点事情,但一直囿于能力有限,未能如愿。2018年3月14日,初春时节,暖阳高照,山阳区“教育+”及研学游学活动正式启动,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随之展开。我作为山阳人,很有幸参加了教材编写组的工作。</h3><h3><br></h3><h3>  我主要负责“地名的由来”板块的编写工作。在我幼年时期,经常跟随长辈走亲戚。亲戚家有墙南村的;有定和村的;有冯河村的......当时一直疑惑,墙南村为什么叫墙南村?是不是和哪一堵墙有关系?冯河村是不是有一条非常美丽的小河?恩村是不是特别有恩情?恩村为什么分为一、二、三街?随着年龄的增长,经过咨询长辈、查询资料,自己慢慢清楚了这些地名的由来。山阳区的地名大致分为七种类型。有的以地形命名,如:瓮涧、岗庄、庙河、桶张河、高岭、墙南、墙北等。有的以姓氏命名,如:牛庄、柳庄、郝庄、张庄等。有的以姓氏与地形相结合而命名,如:张河、李河、冯河等。有的以历史人物命名,如:李贵作。有的以历史传说命名,如:恩村、中马村、上马村、巡返村等。有的以作坊命名,如:焦作、马作等。有的以商业功用命名,如:定和村。每个地名,都有许多故事尚待挖掘。期待着这些故事编入教材之后,能够启迪孩子的幼小心灵,萌发对山阳大地的眷恋与热爱。</h3><h3><br></h3><h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理论,其中有一项为“文化自信”。我想,山阳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定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自信,在建设美丽山阳的征途中,必能为焦作增添更多的魅力。</h3> <h3>  <b>张玉林,《厚重山阳是我家》编写组成员,焦作市万方中学教师,焦作市中学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b></h3> <h3>  通过本次参编《厚重山阳是我家》活动,收获颇多,我们先后参观学习了我区的诸多旅游及文化景点,真正的感受到了美丽山阳的厚重。山阳故城向我们展示了它饱经风雨的历史;绞胎瓷向我们呈现了表里如一的君子气质;将军鼎引发了我们对红色经典的无限回顾......山阳大地人杰地灵,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先人们活动的重要区域,各类文化古迹种类繁多、星罗棋布的遍及山阳大地的各处。只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不难将这些重要素材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来。</h3><h3><br></h3><h3>  参观中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照片,这些照片很多都成为我日后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素材,成为课堂上我向孩子们“炫耀”的资本,成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的重要一部分。我会在课堂上重点向学生们讲述我们山阳的国宝:山阳故城和李贵作药王庙;让孩子们分享交流自己身边的家族饲堂:马作王氏宗祠和常庄范氏宗祠;师生共同探讨龙源湖、缝山针、南水北调桥、将军鼎等。</h3><h3><br></h3><h3> 本次活动是参观更是学习,参观的过程中我们编写组的老师就相关问题一一研讨,在相互研讨的过程中增进感情,更深刻的认识着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让我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更好的认识身边的这些文化资源,我们通过山阳城探究了春秋战国时期先人们造城的艺术;知道了汉未三国时期曹丕篡汉的无情;了解了一代明主隋文帝山阳鏖战的激烈等。</h3><h3><br></h3><h3> 期待着有更多的山阳美景被人们了解,步入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课堂!</h3> <h3>  <b>王振华,《厚重山阳是我家》编写组美术编辑,区教育局劳技中心科员。</b></h3> <h3>  山阳区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山阳就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更因1700多年前汉献帝刘协被贬山阳公,龙沉于此而又名山阳故城。道教圣地药王庙始建于唐朝,是唐昭惠王行宫,后因药王孙思邈在此行医、著书二十余载而得名。此外,还有恩村十八庙、恩州驿、苏蔺蔺相如冢遗址、纪念柳下惠的“和圣祠”等历史文化遗迹。2018年春月,我有幸参加《厚重山阳是我家》教材编写工作让我倍感欣喜和责任重大,由于专业和特长因素,负责教材前期配图摄影和后期美术排版编辑工作。通过编写组实地调研、查阅资料、集中讨论等形式,让我一个在山阳大地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山阳人对山阳文化的厚重、璀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希望此教材能够让广大山阳学子更深入的了解山阳、热爱家乡,利用教材知识和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游学活动。</h3> <h3>注:原文参见2019年3月25日“山阳教育名区”微信公众平台。</h3>

山阳

研学

编写

游学

教材

山阳区

厚重

文化

我家

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