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禾城,寻访历史足迹

禾风Xu语

<h3><br></h3><h3>阳春三月,鸟啭莺啼,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大家都在踏青赏花寻找春天,而我却独自漫步在禾城的梅湾街,寻找那些印满历史遗迹的故居。梅湾街述说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沧桑……</h3><h3><br></h3><h3>嘉兴最早叫长水,秦朝时称由拳,“由拳”一词由“囚拳”讹传而来。231年,由拳县内长出了大面积的野稻,一片生机勃勃之景象。</h3><h3><br></h3><h3>孙权觉得这是一个祥瑞的好兆头,是上天对吴国的护佑,预示着这里的农业将兴旺发达,国运昌盛,于是将象征囚犯流放地的“由拳”改为“禾兴”,把第二年的年号改为“嘉禾”。<b>因此,嘉兴也被称为禾</b><b>城</b><b>。</b></h3><h3><br></h3><h3>后来,因要避孙权之子孙和的讳,“禾兴”又改名为“嘉兴”。<b>从此,“嘉兴”这个名称就流传了下来。</b></h3><h3><br></h3> <h3><br></h3><h3>东海之滨,南湖之畔;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江河湖海是嘉兴人世代生息的家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美丽富饶的土地,自古文化深厚,人杰地灵,名人辈出。</h3><h3><b><br></b></h3><h3><b>梅湾街,原位于嘉兴南门片中心路段,相传古代此地多植梅,且濒临</b><b>京杭大运河河湾而得名。</b>现位于南湖大桥北侧,是南门片旧城改造后的统称,分东西两片区域。</h3><h3><br></h3><h3>整条街的设计风格以清末民初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为基础,青砖黛瓦、门楼花窗、雕梁画栋。梅湾街保存着具有江南传统特色韵味的历史名人故居。</h3><h3><br></h3> <h3><br></h3><h3>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嘉兴人,竟然不知道<b>朱生豪故居</b>在哪里。问度娘才知道在禾兴南路73号,梅湾街东片历史区。骑车至南湖大桥下坡时,就在往东张望,突然,看到了去年发朱生豪话题时,气象圈主发的那张图片上的黑色雕塑就在眼前。</h3><h3><br></h3><h3>原来,朱生豪故居就在这桥下坡百米处。我去老市区无数次的经过这里,竟没有发现过,这是眼大无神不聚焦哪,我对自己很失望。<br></h3><h3><br></h3><h3>估计在禾城不知朱生豪故居的不止我一人,若不是现在喜欢涂抹些文字,我可能至今也不会有兴趣去寻访这些近代历史名人留下的足迹。</h3><h3><br></h3> <h3><br></h3><h3><b>朱生豪(1912.2.2一1944.12.26)</b><b>,浙江嘉兴人,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b>估计知道的人不多(我一二十年前,就知道朱生豪和宋清如的名字,但没有去深究),但对于熟悉莎士比亚的人来说,这个名字如雷贯耳。</h3><h3><br></h3><h3>朱生豪凭一己之力,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为宗旨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被认为是迄今中国莎士比亚作品最完整、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堪称最好的译本,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h3><h3><br></h3><h3>朱生豪故居坐东朝西,白墙黛瓦,颇为安静的木质两层楼,门面开阔,但进深不是很深,因此大堂比较明亮。东西有前后院,后院东北侧小偏房(灶披间)两间,底层是水磨方砖,二层是木地板。</h3><h3><br></h3> <h3><br></h3><h3>屋内墙壁上千篇一律的名人故居标准模式一一主人生平介绍。一楼展厅中间的两个玻璃罩内各放了朱生豪生前使用过砚台、钢笔、一双旧棉鞋和一只藤箱,其它空无一物,这倒也符合主人当年一贫如洗的境况。</h3><h3><br></h3> <h3><br></h3><h3>故居里除了我没有其他人,我轻轻地踏上窄窄的略显陡峭的木楼梯上了二楼,生怕惊动主人在故居空中沉寂的灵魂。楼上共有五间房,我一间一间地看着,房间有点暗,有的房间只亮了一盏小瓦的节能灯。有的没亮灯,但透过关着的玻璃窗透入些光亮,房间不大,除了几件简单家具、床和一些生活用品,几乎没有值钱的东西,可见当年的清贫……</h3><h3><br></h3> <h3><br></h3><h3>在这里,朱生豪抱病“译莎”,妻子宋清如“烧饭”陪伴照顾起居,“才子佳人,柴米夫妻”是最真实的写照。宛如故居门口的雕塑,俩人相依相偎在一起,似乎在喃喃细语又像似手捧莎剧译本俩人在深情诵读。</h3><h3><br></h3><h3>雕塑的基座上镌刻着朱生豪当年写给宋清如信中的一段话:<b>“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b></h3><h3><br></h3> <h3><br></h3><h3>朱生豪虽然在世上只度过了短暂的32个春秋,但他对中国戏剧界乃至翻译界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把莎士比亚戏剧这一世界艺术奇葩,成功地移植到中国,使海内外文坛为之震惊。</h3><h3><br></h3><h3><b>朱生豪先生不仅是我们嘉兴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b></h3><h3><br></h3><h3>(这张雨后的图片,更应景基座上的文字)</h3> <h3><br></h3><h3>从故居出来,我问在门口扫地的阿姨:梅湾街76号在哪里?她倒反问我:你想去做啥(干吗)?我说:我想去看看。她说:这里是单号,双号应该在对面。</h3><h3><br></h3><h3>我等待川流不息的车流渐稀时,直接从73号横穿过马路去梅湾街西区。因不知道具体的位置,骑上电驴在光滑的石板路上“嘚嘚嘚”的转悠。</h3><h3><br></h3><h3>找了一会儿没找到,索性停车走到小河边欣赏下周围的风景,再仰头拍下玉兰花。问正在清扫落叶的阿姨:76号在哪里?她说:我不知道,好多人都问,我只知道厕所在哪里。<br></h3><h3><br></h3> <h3><br></h3><h3>继续骑上电驴慢悠悠的拐上街区里的另一条路,往西转悠并左右张望着,忽然,看见左前方房子上<b>“褚辅成史料陈列室”</b>几个大字正熠熠生辉的耀眼夺目。正欲停车,却看见几个韩国人从街区北面一条小弄堂里出来,对着玻璃上的头像,兴奋的指指点点的拍着照。</h3><h3><br></h3><h3>我赶紧停车,心想难道这里就是金九避难处?这分明是家手工坊礼品店。再扭头朝西一看,又见一群韩国人从街区西面的另一条弄堂里出来,在离我十多米的一门口,拿着话筒拿着韩国小国旗在摄影拍录像。</h3><h3><br></h3><h3>还真是“柳岸花明又一村”。得,你们是客,你们先请吧,我等着。我先去“褚辅成史料陈列室”……</h3><h3><br></h3> <h3><br></h3><h3><b>褚辅成(1873一1948)</b><b>,字慧僧,浙江嘉兴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b>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并领导浙江地区反清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元勋,民国时期各大政治活动都有他的身影,为推翻清政府统治取得辛亥革命成功作出重要贡献。<br></h3><h3><br></h3> <h3><br></h3><h3>梅湾街,褚辅成的出生地,也是他日本留学归来后开始革命的地方,跟秋瑾、徐锡麟是同道。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民主宪政的先行者;抗日救亡的爱国者;民族自强的践行者;共产党一贯的合作者。一生为报国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后人所敬仰。</h3><h3><br></h3><h3>陈列室图文资料全面反映了褚辅成先生为国家的独立富强,为建立民主政治制度而奋斗的一生。</h3><h3><br></h3> <h3><br></h3><h3>与褚辅成史料陈列室相邻的是<b>“金九避难处”</b>。这里记录着过去的一段艰难岁月,讲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是中韩两国人民以血肉情谊谱写的一段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活生生历史教材。梅湾街76号系陈桐生任宅,建于清末民初,两层砖木结构,南临西南湖。</h3><h3><br></h3><h3><b>金九(1876一1949),号白凡,大韩民国独立运动领导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1919年流亡中国,开展抗日复国运动。</b></h3><h3><br></h3><h3>1932年4月29日,金九组织策划了震惊世界的上海虹口公园爆炸案后,褚辅成将韩国抗日志士金九等人掩护安排到嘉兴避难,直到1936年2月离开嘉兴。</h3><h3><br></h3> <h3><br></h3><h3>在嘉兴,金九先后在今天的梅湾街和日晖桥、海盐南北湖载青别墅等地居住,包括褚氏在内的嘉兴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给了他掩护和周到的照顾。他曾在《白凡逸志》中写道:<b>“若国家独立的话,我的子孙或同胞,谁能不感谢褚夫人这样的诚意和亲切呢?”</b></h3><h3><br></h3><h3>1935年,韩国临时议政院议员们在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组成了临时政府史上的第13届政府,金九当选为临时政府主席。</h3><h3><br></h3><h3>金九避难处是艰难岁月里中韩两国人民为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而结下深厚情谊的生动见证。1996年,在褚辅成谢世48年后,韩国政府特别授予褚辅成“大韩民国建国勋章”。</h3><h3><br></h3> <h3><br></h3><h3>慢悠悠的继续转悠,又在寻思这<b>韩国临时政府旧址</b>在哪里?忽然又看见几个韩国女子在一门牌前,拿着国旗在摆pos拍照,一看原来就在这里。</h3><h3><br></h3><h3>得,你们是客,还是你们先请吧,我稍后再来。我先去与梅湾街隔街相望的“沈钧儒纪念馆”……</h3><h3><br></h3> <h3><br></h3><h3>梅湾街区北面是环城南路,民盟创始人之一的<b>沈钧儒故居</b>就在此路的砖桥街口。</h3><h3><br></h3><h3><b>沈钧儒(1873一1963),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清光绪进士,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b>回国后先后参加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又参与护法运动,反对曹锟赌选等。1936年11月,沈钧儒因宣传抗日救亡而被逮捕,为著名的“七君子”之一。</h3><h3><br></h3> <h3><br></h3><h3>沈钧儒故居是一座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粉墙黛瓦,古朴典雅。跨进门槛,穿过清幽的前院,进入前厅,是一尊面色慈祥的沈钧儒先生铜像,上方“始言堂”三个大字醒目地映入眼帘。</h3><h3><br></h3> <h3><br></h3><h3>沈钧儒生活俭朴,不抽烟不喝酒,一生酷爱石头,几乎每到一地都要拾石纪念,并咏诗道:“吾生尤爱石,谓是取其坚。”他因此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与石居”。故居的西厢房,就陈列着不同时期收藏的各种石头,名符其实的“与石居”。</h3><h3><br></h3> <h3><br></h3><h3>从“沈钧儒纪念馆”出来,路过西面与纪念馆相邻的“西施梳妆台”遗址,拍张照片供美友欣赏!春秋时期,嘉兴是吴越接壤之地,兵家必争。“范蠡湖”曾有范蠡、西施驻足,“西施梳妆台”留下美丽的传说。</h3><h3><br></h3> <h3><br></h3><h3>穿过马路再回到梅湾街西区的<b>“韩国临时政府旧址”</b>进去参观,在里面转一圈拍几张照片……今天的寻访对我这个嘉兴人来说,意义非凡,至少是补了近代历史名人在梅湾街留下足迹的这一课。</h3><h3><br></h3> <h3><br></h3><h3>说起家乡禾城,我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座典型的江南小城,水网密布,稻香飘飘,她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7000多年以前,勤劳智慧的祖先就在这一片沃土上耕织渔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嘉兴的远古文明,近代也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h3><h3><br></h3><h3>这里是人文荟萃之地,历史遗存聚集于此,既有千年古韵,又具现代文明,折射出了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是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她正吸引无数的人们为之谱写新的篇章。<br></h3><h3><br></h3><h3>漫步禾城,亲近禾城,感受不一样的人文,一座为水而生的城市,有着鱼米之乡、人杰地灵的美誉;有着令人着迷的丰富而瑰丽的小城故事一一嘉兴记忆。</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