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科研兴校

牵一缕阳光

<h3>  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人际交往美德,形成健全人格, 构建和谐社会,让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在全社会落地生根。蓝田县北关小学受邀参与市级重大课题《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实践研究》之学生交往规范养成实践研究。</h3><h3>  2018年3月16日---2018年4月8日,我校组建了以葛小茶校长为组长的专业研究队伍,随后县课题组组长、教研室张峰主任带领课题组专家一行四人与我校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讨,为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证。经过评议专家的指导、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课题组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并积极参加了县课题开题报告会。</h3><h3><br></h3> <h3>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经过我校课题组负责人严密部署、明确分工,课题研究已经上路。2018年4月9日----2018年8月30日本课题在研究扎实有序的展开着。 </h3><h3>  为了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研究,学校以活动为载体,聚焦交往规范这一主题,探索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的实践形式,努力实现学生交往规范养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文明素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课题组对学生分年级进行“课题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对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成功地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做以梳理、归纳。</h3><h3><br></h3> <h3>  课题组成员依据问卷调查分析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开展专题研讨,深入挖掘、梳理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相通点、共融点,确定了“诚信、文明、友善、和谐”四个学生交往规范的研究主题。又创造性地将学生人际交往规范细化为:家庭交往规范研究、校园交往规范研究、社会交往规范研究、人与自然的交往规范研究四个范畴。随后课题负责人便明确了各成员分工,并严密部署,展开研课题究。</h3><h3><br></h3> <h3>  为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学校利用LED、校园网、广播站、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队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交往行为。</h3> <h3> 针对学生交往中诚信缺失、集体荣誉感不强的现象,我们开展了《我诚信,我快乐》《诚信记心间,争做好少年》等主题班队会,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活动,结合我校 “七星教育”理念,建立起学生交往行为规范评价体系。让他们在真真切切的交往活动中发展交往能力,提升集体荣誉感。</h3> <h3>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让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深层地入课堂,更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交往规范养成。语文课、道德与法治课、品德与社会课,我们注意引导学生的交往礼仪。</h3> <h3> 在学生交往中普遍问题得以改善的情况下,我们又开展了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社会、家庭反过来又对学生进行引导、规范,进而形成和谐的育人氛围、社会氛围的实践探究。我们开展了“文明交往童谣创编”活动。带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共编儿歌,并将孩子们的作品创编成《学生规范养成童谣》。</h3> <h3>  这些引导激励性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交往习惯得到了不断优化。学生通过自我约束,遵规守矩,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让文明、和谐、友善、诚信在校园落地生根。</h3><h3> 2018年9月1日---2018年11月1日,课题研究进入交流总结阶段,按照课题研究计划,我们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汇报研究成果,聘请教研室专家进行研讨,评议研究计划可操作性及研究成果价值效果,不断改进研究成果,并在大学区推广、验证。</h3><h3><br></h3> <h3>  通过不断研究、实践、总结、修改,我们将教育案例汇编成《学生交往规范养成研究案例》,将交往规范提炼汇编成《学生交往规范养成指南》、《学生交往规范童谣》。汇编了校本教材——《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生交往规范文化读本》。</h3><h3>  “以研促教,科研兴校”,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大量实践活动已经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中,实现了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的实践尝试。这不仅对课题研究所涉及班级学生长生着巨大的影响,更在全校范围内中掀起的规范交往行为之风。学生的交往行为从思想层面到主观行为上的变化,从而规范学生的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文明素养的目的,实现了全面发展的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h3><h3><br></h3>

交往

学生

规范

课题

研究

课题组

价值观

人际交往

我校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