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特色艺术小镇一一神秘的鲁山

清华美院鸿武吴学习无处不学习

<h3>美丽的鲁山依交通优势、优美生态环境优势、深厚人文底蕴优势,从盘活乡村资源和促进民生两部分入手,率先破题城乡发展瓶颈,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h3><h3>通过对乡村环境、乡村文化等大力发展农村综合产业,形成“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灵魂、康养产业为配套、旅游产业为抓手”的产业格局,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诗意栖居,实现全民安居、乐业、乐享生活。</h3> <h3>特色产业:“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灵魂、康养产业为配套、旅游产业为抓手”鲁山县通过建设国家级生态艺术小镇项目,现引进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等全国九大美院艺术高校及艺术培训机构,大力发展全国艺术家聚焦鲁山,使鲁山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的艺术创作、培训等一体化写生基地,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艺术的“金山银山”。</h3> <h3>1、教育产业是核心:生态艺术小镇将教育作为核心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研学教育基地。</h3><h3>研学教育:以原生山林为承载基础,深度融入当地文化,规划、开发不同种类的研学植物园,包括:玉米、高粱、鸡冠花、菊花、等60以上供写生创作。</h3> <h3>培训教育:基层组织:特色小镇、新农村建设经验。企事业单位:国学、国粹学习、党建学习、红色教育、团队拓展。成人客群: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老龄客群:旅行采风、健康养生等。</h3> <h3>2、生态产业:依托小镇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整合种植棕榈园林、芭蕉园等规划设计,对区域景观进行提质再造,提升生态质量和生态品质,建设两大生态园。</h3> <h3>樱花紫薇花园:在小镇范围内规划,种植不同品种的樱花、紫薇花,形成集花卉培育基地、浪漫樱花观光园、玫瑰观光园、紫薇花观光园及配套产业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产业链,把鲁山的原生态环境建设成四季有花、色彩绚烂的乡村花园。</h3> <h3>乡村湿地公园:小镇范围内自然资源丰富,通过延续乡村景观和本地民俗风情,保护生物多样性,打造集生态、文化、休闲、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乡村气息的自然生态湿地公园,构建人类与自然亲近合一。</h3> <h3>3、文化产业:鲁山民俗文化+名人古迹文化;</h3><h3>鲁山民俗文化:小镇深耕本土文化积淀,把鲁山当地人们的忠、义、教、悌、才、情,通过鲜活的作品展现出来,开发、建设古香古色、白墙黛瓦的村民集中居住区,别具特色的木屋酒店,怀旧、极简的主题民宿,移动式智能生态小屋“地球仓”及特色美食、老艺术、老手艺商业街区,都成为展示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以非遗文化产业为龙头,打造传承历史、体验鲁山当地民俗风情的文化村落。</h3> <h3>仓颉文化园:雕塑园等。</h3><h3>4、康养产业:项目区顺应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基底,将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进行混合使用、合理布局,加速打造集养老、养生、旅游为一体的康养生态圈。</h3> <h3>国学广场</h3> <h3>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h3> <h3>亲子体验中心</h3> <h3>国学馆</h3> <h3>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医疗采用健康干预,健康指导,健康评估,健康促进等国际先进理念,全方位服务每一位客人。</h3><h3>康养酒店: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暂住型康养居所。</h3><h3>康养社区:环境优美,靠近山体公园,健康步道,为崇尚自然健康的人们提供了不二选择。</h3> <h3>5、旅游产业:以旅游聚人气,以旅游促发展,建设鲁山研学旅游综合体,面向全龄游客规划、开发以鲁山文化为特色的“吃、住、玩、学、购”产品,打造完整的研学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和研学旅游体验。</h3><h3>『吃』:</h3><h3>『住』:</h3><h3>艺术民宿:白墙黛瓦、诗意江南,相比于一般民宿的文艺和小清新,艺术民宿恰如其分的将田园阡陌的生活感包含其中。将民俗文化和现代居家体验融合,且主题风格不一。客栈古朴典雅,以故事性提取文化元素,每间客房都有自己的个性。客栈崇尚极简风,饰物、陈设和装置都是自然之性,一茶一座,颇有禅意。忆境客栈主题为7080怀旧风,每一个物件都是记忆的开启和回归,沉淀着满满的乡愁。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连喜悦都变成一件不需要练习的事情。 以“科技与艺术,环保与人文”的创新理念入驻鲁山,在不破坏一草一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在森林中搭建房,与自然融为一体,雨来听雨,风来听风。一边是大千世界的自然美景,一边是智能科技的时尚便捷,在钢筋水泥的喧嚣之外,给人们一个寄情山水的诗和远方,实现人与自然亲近共融的全新旅居生活方式。</h3> <h3>『玩』:都市亲子家庭和游客体验乡村田园生活的亲子天堂。包括国学园、国粹园、银河护卫队、盗梦空间、立体迷宫等经典麦咭挑战,矮马骑行、攀岩素拓等拓展训练,茶社品茶休闲和工磨坊、小小农夫等农耕体验,为在习惯了各种室内儿童游乐城的亲子家庭提供了一个户外的别样生活成长空间。</h3> <h3>“同居养老+旅居康养”,老年产业的一座万亿金矿</h3> <h3>据资料显示,中国的老龄化拥有两个世界第一:一是老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二是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老化得像中国这么迅速。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2.5亿,占比为17.5%。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为21%,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13.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将在2027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2033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h3><h3>老龄化和旅游二者的关系</h3> <h3>联合国数据预测,中国老年人口数量2025年将达到2.8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20%。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突破4.8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36.5%。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此庞大的市场消费群体,老年人旅游有哪些特点,如何挖掘万亿市场?</h3><h3>据调查,当前中国老年群体退休后第一大需求是——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说:如今,激发人们旅游的动机和体验要素越来越多,需要拓展新的旅游要素。总结旅游业这些年的发展,在现有“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基础上,概括出新的旅游六要素,即:“商、养、学、闲、情、奇”。前者为旅游基本要素,后者为旅游发展要素或拓展要素。其中,“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旅游新需求、新要素。</h3> <h3>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2015国内游出境游人数在41.2亿人次。全国人均每年旅游超过3次。而据全国老龄委一项调査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20%以上。可以估算出2015年老年人走出家门旅游8.24亿人次,平均每人每年达4次。老年人旅游超过全国人均水平三分之一。据资料显示,中国老年旅游市场的规模从2004年的800亿,到2015年的8260亿元,老年人外出旅游人数每年在500万人次以上。47%的老人有远程出游的经历,70%的老人有退休后旅游的倾向,可见老人已构成旅游人群中颇具规模的一支队伍。</h3> <h3>旅游是现阶段中国老人群体的第一大需求,“旅游+”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老年旅游这个细分领域来看,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市场也会越来越大。同时,老龄化进程的加深,更多的50后60后进入老年,他们的消费能力更强,需求多样化,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h3> <h3>以我们在海南的养老基地为例,每年一到冬天,房间供不应求,尤其是含有一站式服务的养老公寓更是一房难求,候鸟式的养老生活会让老人冬天在气候舒适的三亚待上两三个月,这期间老人的旅游需求就很大。</h3><h3>老年旅游四大特点</h3><h3>1、老年人有强烈出行意愿和出行能力</h3><h3>根据调查,如果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允许,81.2%的中老年受访者表示愿意去旅游,明确表示不愿意去旅游的仅占9.7%。</h3><h3>主观上,老年人有强烈的出行意愿。客观上,数据显示,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中老年旅游者占比57.8%,其中月收入超过7000元的高收入者占比31.3%。</h3><h3>一二线城市等经济条件较好区域是目前老年旅行者最主要的出发地。</h3> <h3>2、老年旅游具有“高频长线”、错峰出行特点</h3><h3>由于老年人退休后,时间上更为宽裕。其出游时间选择更加灵活多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错峰”趋势,出游时间多集中在3-6月和 9-10月。相对于主流旅游市场高峰期集中在10月和春节,老年出游月间差异相对较小,集中出游状况较不明显。</h3> <h3>消费动机方面,相对于大众旅行市场,假期来临等客观因素对其旅游推动作用较小;商家促销、朋友推荐、甚至是阅读游记等主观冲动型因素成为了老年出游的重要原因。</h3><h3>相比年轻人,老年人的实际出游消费情况似乎更加符合“说走就走”的理想状态。</h3><h3>在较为自由的时间状况和经济基础的支撑下,老年人的出游频次、消费都较高,并且更加偏爱中长线游(出游天数超过三天),平均游玩时长为4天,出游平均频次为2次/年。</h3><h3>3、成行渠道仍以传统旅行社为主</h3><h3>老年银发游的成行渠道,旅行社仍然占据着绝对主导:旅行社及其渠道贡献了70%左右的老年游客流,传统旅行社门店是最重要的销售渠道,占比近60%。</h3><h3>老年人更偏向于线下预订,电话预订以及门店预订占总量的62%,而移动端APP预订更多由子女代为完成。</h3><h3>4、老年人愿意拿出全年收入的15%去旅游</h3><h3>中消协发布的“银发人群愿意花多少钱用于旅游”调查报告显示,老年人愿意拿出全年收入的15%去旅游,较从前有大幅提高。</h3><h3>老年旅游产品的认识</h3><h3>首先就是对老龄化趋势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日本老龄化程度超过30%,可以看看日本对老年人的重视程度,日本老年旅游做的有多细致。我觉得现在哪家旅行社能主动对老龄化市场转型升级,那么在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占有率。</h3><h3>其次,目前有很多旅游局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观念还是太传统,他们觉得我们这个地方空气好,有山有水,还有绿色有机食品,就能吸引人们到这边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像面前摆了很多食材,必须通过厨师把这些炒成一盘菜才会有人过来吃一样的道理。旅游局要根据自身地方的特色和资源,进行针对老年旅游群体需求的产品开发和升级,也要有熟悉老年旅游特点的专业产品经理。光有好的素材是基础,能有好的产品是关键。</h3><h3>最后,老年旅游产品也是要分年龄段的,要根据年龄的特征和需求去设计产品。比如60~70岁的老人对于长途或者出境游方面的产品比较热衷,70岁以上一般多适合周边及近郊的旅游产品,且视情况多数需要家人陪伴。</h3><h3>老年旅游也是一个细分的市场,未来会逐渐显现出高端产品、大众产品、文化产品、医疗产品等越来越细化的趋势,并结合线上开展更多的业务模式。目前国内的情况也有零星的一些专做老年旅游的旅行社,但是规模普遍偏小,没有做出品牌效应来的。但有一个好的趋势就是,一些大的旅行社和在线平台都已经慢慢开始关注老年旅游,并发布了一些相关的数据和报告。</h3><h3>目前,老年人出游的平均花费在3000元左右。到2025年,这一金额有望提升至5000元以上,同时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到2050年我国将有2.83亿老年人,到时老年旅游产业必将是一个万亿市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