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苏庆亮》观后感

麦凯斯菱

<h3>3月22日下午,在集团党委的统一组织下,我们观看了主旋律影片《苏庆亮》。苏庆亮是近年来山东省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他扎根农村、苦练实干,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得失,以忘我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带领村民摆脱贫穷落后,过上美好生活,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h3><h3><br></h3><h3></h3><h3><br></h3> <h3>艰巨、因为漫长,光荣、在于平淡。</h3><h3><br></h3><h3>苏庆亮,1970年生人。他46年的人生不长,但是他却三次放弃进入机关工作的机会,在24岁的青春年华扎根当时出了名的穷村、乱村——大陡山村。面临村集体负债、村集体土地分配不均、村民人均收入低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面对着乡亲们的不信任、家人的不理解,苏庆亮21年如一日,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把这个出了名的穷村乱村,打造成了“泰山脚下民俗生态休闲第一村”。影片最后,1000多村民自发涌上村头为他送葬是对他的不舍,26 本沉甸甸笔记本记载了他一路以来的辛苦。苏庆亮同志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h3><h3><br></h3> <h3>不忘初心,党性修炼永远在路上。</h3><h3><br></h3><h3>1994年,24岁的苏庆亮到大陡山村任职,可迎接他的却是群众的冷眼和家人的反对……面对村民的疑虑,苏庆亮当众立下誓言:就是豁上一条命,也要把这个穷陡山、荒陡山,变成美丽的金陡山、绿陡山!在大陡山工作的21年里,苏庆亮被村民堵在门口质问谩骂,也曾被人在大门口摆过花圈,更有甚者苏庆亮家的房子差点被一把火给烧掉。但真金不怕火炼,苏庆亮心中的理想信念却在这熊熊恶火下愈发坚定。在苏庆亮的不懈努力下,大陡山一天天变的更好,建起了苗圃、茶园、农家乐,脱掉了脏乱差的帽子,大陡山村也由“穷陡山”“荒陡山”变成了山清水秀、富裕文明的“绿陡山”“金陡山”。</h3> <h3>以身许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h3><h3><br></h3><h3>2009年,苏庆亮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国家公务员,可他没工作几天,就被村民们集体请愿从街道上给“叫”了回来,面对父老乡亲们的殷切期望,苏庆亮又回到了村里。2011年,苏庆亮被选拔为天平街道办事处的副主任,然而苏庆亮放不下村里的事业,放不下群众的期望,再一次留在了村里。2016年7月24日,苏庆亮由于突发性的心脏病,永远的留在了大陡山的苗圃中。 苏庆亮生命的最后142天是在岱岳区扶贫办副主任的岗位上度过的,期间他跑遍了全区82个贫困村,撰写出一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吹响了全区扶贫攻坚的集结号。</h3> <h3>没有人会忘记,没有人会被忘记。</h3><h3><br></h3><h3>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说过:“我们这个国土上高楼大厦太多,纪念碑太少。”俄罗斯莫斯科红军纪念碑上的铭文:“没有人会忘记,没有人会被忘记!”纪念碑承载的不只是思念,更是民族的图腾和信仰,“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在心里”。千人自发涌上村头为他送葬;26本沉甸甸的日记本;女儿解除对父亲的误解……90分钟的电影,无数次湿润了我们的眼眶,也抨击着我们的灵魂。苏庆亮走了,在我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我们在缅怀他逝去的同时,更要坚定信念跟党走,用青春和生命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诠释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党员本色。</h3> <h3>信仰要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体现出来,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苏庆亮同志“以身许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时刻保持勤奋敬业、尽责有为的胆识魄力,用脚步锤炼忠诚,用汗水凝聚觉悟,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工作。我们要以苏庆亮同志为榜样,牢记党的庄严使命,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高擎忠诚担当的精神火炬,成绩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退缩,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为党的事业凝聚无私奉献的正能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