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最大的寺院,哲蚌寺游记。

西藏自驾

<h3>坐火车去拉萨的话,出了拉萨站向北望,远方根培乌孜山南坡山坳上那一片如米堆的建筑群便是哲蚌寺。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整个寺院依山而建,建筑和道路都随山势的变化而不同,如一片巨大而立体的迷宫。以白墙红檐的建筑基调为主,铺在山坡上似米堆一般。哲蚌,藏语意为"米聚",所以这个寺名很形象。</h3> <h3>在江苏路乘坐17路公交到哲蚌寺下,还要步行爬一段山坡才能到达寺门口,坡度不是很陡,只是海拔在3600以上,所以并不会让你觉得似闲庭信步般轻松。门票还要60元,若是装扮成藏民自然是免票入内的,不过藏民进去大多为拜佛,为显心诚要贡献稣油和金钱的,这样常年累月下来自然不止花了60元。</h3> <h3>来哲蚌寺不为朝圣,只为见识下这座西藏最大寺庙的风采,所以佛像什么的不是重点,地形、环境、建筑风格等才是我关注的方面。进了大门,离主要的建筑群还有一段坡要爬,开车的话有油路盘旋而上,我步行而来,拾级而上是我的选择。”颇章“翻译过来是宫殿的意思,明白这两字就行。辩经场里每日下午2点以后才有辩经活动,听不懂藏语又不了解藏传佛经,光看僧侣们手舞足蹈辩经并没有太大意思,所以不想等着看辩经活动了。</h3> <h3>措钦大殿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筑。措钦大殿位于位于哲蚌寺中心,占地面积近4500平方米。殿前有石铺广场,面积200平方米,登上17级宽广的石阶便是8根列柱的明廊。大殿的经堂规模宏大,有房221间,有柱183根,面积约1800平方米。</h3> <h3>措钦大殿内进去后高大宽敞,也许是悬挂物太多的原因,光线并算不上明亮,四周供奉的全是大大小小的佛像,只是佛像上随处可见散落的人民币,让我有种怪怪的感觉。进寺朝圣的藏民们往往手拎热水瓶,里面装的是稣油,在佛像前的油灯里逐个添加稣油,比较有名的佛像前稣油灯里的稣油被添的快要溢出来,有专门的僧侣在旁边负责将要溢出的稣油舀到一边专门盛放。</h3> <h3>窗台上的鲜花悄悄绽放,给白墙黑框所营造的庄严肃穆气氛里增添了一丝暖意和烟火气。寺内的白塔和很多地方白墙,涂得并不是石灰,而是稣油,可以闻到浓浓的奶香味。</h3> <h3>西藏地处边陲,这里生活疾苦,但当地人都有一个信仰,这个信仰也一直流淌在西藏的土地上——藏传佛教,而作为西藏的中心——拉萨,这里林立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寺庙,可能影响不同,派系不同,但就像天上的星辰一样,共同执着着守护共同的信仰。今天,我们要来讲的是西藏之最,世界之最,最大的寺庙——哲蚌寺。</h3> <h3>哲蚌寺三面环山,南面是一片慢坡地,树木和灌木覆盖着,前临拉萨河及开阔的谷地平川,整个寺院依山势逐级修建佛殿经堂、扎仓僧舍,群楼耸立,层次错落有致,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甘丹颇章、四大扎仓及康村、僧舍等,各个建筑单位之间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大殿和主要经堂均覆以金顶,加有法轮、宝幢等装饰,多姿多彩的装饰与高耸林立的殿堂楼宇交相辉映,巧妙地形成藏传佛教寺院奇特庄严且富丽堂皇的景象,其内部基本分为三个地平层,即院落地平、经堂地平和佛殿地平,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步升高的格局。</h3> <h3>哲蚌寺建筑结构严密,殿宇相接、群楼层叠,每个建筑单位基本上分为三个地平层次,即落院、经堂和佛殿,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层升高的格局,强调和突出了佛殿的尊贵地位。其中规模宏大、雄奇庄严的措钦大殿,错落有致;不拘一格的德阳扎仓,粗厚古朴;布局严密的阿马巴扎仓,高耸森严;富丽常皇的甘丹颇章等都是西藏大型建筑的代表。在建筑外部又采用金顶、法轮、宝幢、八宝等佛教题材加以装饰,增强了佛教的庄严气氛,使建筑整体上显得更加宏伟壮观。1464年,哲蚌寺建立僧院,传授佛教经典。寺内共有4个僧院(扎仓)、29个康村。哲蚌寺主要由措钦大殿、四大扎仓(即罗赛林扎仓、德阳扎仓、阿巴扎仓、郭芒扎仓)和甘丹颇章几部分组成。[3][4]</h3> <h3>哲蚌寺的殿堂多得数不胜数,从宗教意义上讲最著名的是“强巴通真”殿,从政治意义上讲最重要的是“甘丹颇章”殿。“强巴通真”(弥勒见得解脱)殿位于措钦大殿三楼西北侧,规模不大却因主供弥勒八岁等身像而著称。前来膜拜的信徒络绎不绝。殿门上还悬挂着一块汉文横匾,上写:“穆隆元善”,匾上刻有椭圆形篆字图章一枚,文为“大清道光丙午年孟秋印”;后有图章两枚,一枚刻着“铁穆氏”三个字,另一枚刻着“琦善之印”四字。殿内还供有该寺的镇寺之宝——白色海螺。宗喀巴命令绛央曲结·扎西班丹修建哲蚌寺时,将把修建甘丹寺前宗喀巴亲自挖掘出来的白色海螺交给扎西班丹并预祝建寺成功。此伏藏品海螺一直珍藏在弥勒殿。</h3> <h3>寺内主要经殿有六个:1、甘丹颇章2、错钦大殿3、密宗院4、洛赛林院5、郭芒院6、德阳院。主要佛像有:见解弥勒佛、金刚怖、不动佛,还有金写甘珠尔、大战佛莽历史悠久、举世无双的真品和不计其数的各种镀金佛像、唐卡、佛经等珍贵文物。另外寺庙四大僧院中有三个显宗院和一个密宗院,三个显宗院都依据宗喀巴三师徒所著经典的基础上各持己见,洛林院习用班禅索扎之经典,郭芒主修贡钦降央协巴之经典,德阳则根据五世达赖喇嘛的经典进行修持。</h3> <h3>措钦大殿(“措钦”意为大法堂)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筑。措钦大殿位于位于哲蚌寺中心,占地面积近4500平方米。殿前有石铺广场,面积200平方米,登上17级宽广的石阶便是8根列柱的明廊。大殿的经堂规模宏大,有房221间,有柱183根,面积约1800平方米。其中心升起一层构成面积一百多平方米的高敞天窗。经堂雕梁画栋,依柱是悬幢,帏幔交织,五光十色,加上后面醒醒目的鎏金铜像,盏盏长明油灯,显得十分富丽堂皇。堂内供奉的佛像造型精美生动,特别是正中的广殊菩萨及大白伞盖佛母,高大而精致,佛像的背光、周围的边饰和雕兽造型生动,是罕见的精美艺术佳作。</h3><h3>大殿后部为“堆松拉康”(三世佛殿),三进三间,高达两层楼。前门顶部开有前向高敞天窗,较好地改善了室内采光。三世佛各与其随身二弟子组成一组,置身塔形佛龛中。正中为释迦佛及二弟子,佛龛为三座镀为铜塔。这种佛龛装饰是其他地方极少见到的。佛殿两侧塑以高达丈余的八大随佛弟子形象,神容娴雅,婀娜多姿,妩媚动人。佛殿门内两侧则分塑金刚力士和马头明王。堆松拉康是哲蚌寺最早的拉康之一,系绛青曲结时期所建,其内现有的建筑和塑像带有浓厚的早期色彩。拉康背后和侧面筑有一周回廊,回廊北段保留着珍贵的早期壁画,回廊出口还存有同治年御笔匾额一方(长3米,宽1.2米,厚4厘米),中心楷书“输诚向化”4字</h3><h3>  堆松拉康的左侧是“弥旺拉康”。其内塑一尊高大的12岁身量的强巴佛坐像,身在下层而头部达于二楼。该佛像由颇罗弥旺出资塑造,故其称为“弥旺强巴”,佛像比例匀称,刻画细腻,形象亲切感人。堆松拉康的右侧是“伦崩拉康”。其内前边有两座较小的白塔为“伦布佛塔”;后部并列三座银塔:中心为第三世达整风(索南嘉措)灵塔,高6.16米;北侧为第四世达赖(云丹嘉措)灵塔,高5.57米,加上1米高的木制束腰须弥座,通高达6.57米;南边为摄政王灵塔,通高4.6米。灵塔制作精致豪华,皆以银皮包裹,又嵌以珠宝奇珍,仅第三、四世达赖灵塔就耗去白银14800两。</h3> <h3>大殿二楼只有一个“甘珠尔拉康”,余为库房。拉康内所藏《甘珠尔》经典很多,原有3部珍贵藏本:一部为明朝后期云南土司木增所送的理想版《大藏经》;另一部为清康熙时木刻经文;不有一部是清康熙四年(1675年)第巴·洛桑土都为达赖嘛祝寿而用金汁抄录的全部《甘珠尔》经文。[5]  </h3><h3>  大殿三楼有一小殿叫“强巴通真拉康”。内供巨型的强巴通真铜像,据说这是强巴佛长到8岁时的身量像,系乃东王应宗喀巴吩咐而造的。塑像颇带几天稚气。为佛造像中的佼佼者。佛像前供有一个法螺,据说是宗喀巴授命绛青曲结建哲蚌寺时赠送给他的法物。佛殿顶部的金顶特殊,为方形尖顶式。佛殿门上悬挂“穆隆元善”汉文匾额一方。匾上刻有椭圆形篆字图章一枚,文为“大清道光丙午年孟秋之印”,后面亦刻图章两枚:一为“勿穆氏”3字;一为“琦善之印”4字。这块匾额是时任驻藏大臣的琦善在他任满调离西藏的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7月刻制奉献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政府对藏传佛教的扶植利用政策。[5]  </h3><h3>  大殿四楼为释迦佛殿,主供释迦牟尼说法像,据说是这500两白银制成的。两旁置银塔13座。侧殿为罗汉堂内供佛教中的历代祖师和罗汉等神像,并供有哲蚌寺主要大活佛的报身像。佛殿顶部建有一金顶,为歇山式;金顶下有华丽的斗栱,系借鉴内地建筑营造法式。</h3> <h3>哲蚌寺的辩经虽然不如色拉寺,但也是很有名的,但重点就是,时间不固定,所以,各位小伙伴只能随缘咯。</h3> <h3>四大扎仓</h3><h3>扎仓既是格鲁派寺院的学经单位,也是措钦大殿以下的一级管理机构,其建筑也仅次于措钦大殿。扎仓的建筑基本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该扎仓僧人聚集的大经堂,一是各佛殿。扎仓下面是康村,如果说旧西藏的寺院是一所综合大学,那么扎仓相当于系,康村相当于班级,米村就相当于小组。哲蚌寺的洛塞林扎仓有26个康村,每个康村都有自己独立的经堂和僧舍,每个康村又有若干米村。</h3><h3>哲蚌寺建成初期有七个扎仓,分别由绛央曲结的七大弟子主持,后来各地来寺的僧人不断增多,根据僧人学经内容和籍贯合并成眼下的罗赛林、郭芒、德阳和阿巴四大扎仓。后一个为密宗扎仓。</h3> <h3>罗赛林扎仓</h3><h3>罗赛林扎仓是哲蚌寺最大的扎仓。它的建筑面积约1860平方米,主要包括经堂和佛殿两部分。经堂有102根柱子,面积1053平方米,两边经架壁立,总长约60多米,放满各种经典。经堂陈设装饰不亚于措钦大殿。经堂后背是强巴佛殿,并列三室,前部相通,佛殿内供满各种佛像。扎仓的僧人人数是全寺最多的,他们主要来自康区和云南等地,扎仓下辖23个康村。</h3> <h3>郭芒扎仓</h3><h3>郭芒扎仓仅次于罗赛林扎仓,也分为经堂和佛殿两部分。经堂面积985平方米,其建筑格局、柱子排列均与罗赛林扎仓相同,共有102根柱子。佛展部分由三个拉康组成,即且巴拉康、敏主拉康、卓玛拉康。郭芒扎仓下属有16个康村,有的较大的康村下面再分设米村,米村是以更小地域范围划分的僧团组织。</h3> <h3>德阳扎仓</h3><h3>德阳扎仓在四大扎仓中建筑面积最小,约952平方米,其经堂共有62根柱子,面积375平方米。经堂后部为佛殿。</h3><h3>阿巴扎仓</h3><h3>阿巴扎仓是哲蚌寺的密宗学院。哲蚌寺规定,僧人在其他扎仓修习密法。阿巴扎仓位于措钦大殿的右后侧,最前部为一封闭式的庭院,庭院四周是僧房,后部为经堂,经堂共有48根柱子,面积467平方米,经堂四壁绘有密宗题材的壁画。</h3> <h3>甘丹颇章</h3><h3>甘丹颇章为极乐宫,建于公元1530年,由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任哲蚌寺第十任赤巴(住持)时主持修建。以后三世、四世、五世达赖喇嘛都在这里居住过并历任该寺赤巴。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建立了强有力的地方政权,因政务在该颇章(颇章意为宫殿)处理,故名甘丹颇章政权,甘丹颇章遂一度成为西藏地区政治权力中心,后来五世达赖迁往布达拉宫处理政务。</h3><h3>甘丹颇章位于哲蚌寺的前部左侧,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建筑单元,颇章四周围墙高耸,呈现一种古城堡的建筑风格。最初在哲蚌寺内有一处帕珠地方政权官员的住所,叫多康俄姆,公元1518年,帕珠第十一第斯把它贡献给时任哲蚌寺第十任堪布的第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改名为甘丹颇章。在三世达赖喇嘛时期进行了扩建,形成眼下的规模。此后四、五世达赖喇嘛都住在此处,直到公元1645年重修布达拉宫以后,达赖喇嘛才从这里移住布达拉宫。十七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建立了强有力的西藏地方政权,因权力机构设在该颇章内,故被称为甘丹颇章政权。</h3> <h3>甘丹颇章的建筑也是逐层升高的,从平面上可分为三部分,步入前门是一范围不小的院落,入院上27级石阶,登临该殿大院内,大院内左右和前部都是上下两层的明廊建筑和一些住房,后部是颇章的主体大楼,高三层。第二层是原达赖喇嘛处理政教事务的场所。三层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地方。</h3> <h3>哲蚌寺西边的山坡上,修有巨大的晒佛台,台上镶嵌的图案是哲蚌寺的镇寺之宝——法螺,相传是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传。每年的”雪顿节“在此举行晒佛活动,吸引了大批的藏民和游客前往观看。晒佛台下面的巨石上,画的应该就是宗喀巴的像了。</h3> <h3>这个台阶边上的小房子是厕所,要不是因为气味特殊,倒不是很容易找到,因为没有明显的标志。</h3> <h3>甘丹颇章在政治上的意义更大一些,五世达赖喇嘛在此掌管地方政权,标志着西藏政教合一时代的开启。颇章墙根的流浪狗,三三两两地躺着晒着若有若无的太阳,游客很少,朝圣拜佛的藏民也不是很多,难得的清静,对于狗狗们来说,确实是睡懒觉的大好时光。</h3> <h3>在哲蚌寺远眺拉萨河对岸的柳梧新区,看远方山顶的风起云涌,倒是令人心旷神怡,浮想万千。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哲蚌寺在民主改革前占有溪卡(意为封建主庄园)185个、土地5万1千亩、牧场3百个、牛4万头、农奴2千人,每年收取地租粮280万公斤、酥油13.3万公斤,鼎盛时期僧侣达万人,不过那种享受特权靠剥削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h3> <h3>整个哲蚌寺群楼耸立,层次错落有致,各个建筑单位之间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行走其中,恍若徜徉于山城之中,既有曲径通幽之感,又有柳暗花明之乐,于转角处偶遇身着红衣的僧侣,相视一笑而过,恍惚中会有两个世界交错的感慨,无论是潜修于寺庙,还是身处万丈红尘,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修行!</h3> <h3>哲蚌寺的建筑布局和结构一般三个部分组成,因为依山而建,层次感非常分明,依次是先进入院落,为一个地层;然后升高为经堂,形成一个地层;最后最高的一层为佛殿,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层升高的格局,强调和突出了佛殿的尊贵地位。不过除了佛殿外,楼层普遍偏低,给人相当压抑的感觉。</h3> <h3>甘丹颇章的建筑也是逐层升高的,从平面上可分为三部分,步入前门是一范围不小的院落,入院上27级石阶,登临该殿大院内,大院内左右和前部都是上下两层的明廊建筑和一些住房,后部是颇章的主体大楼,高三层。第二层是原达赖喇嘛处理政教事务的场所。三层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地方。</h3> <h3>辩经场</h3><h3>寺院的四周没有草木,都是砂石荒山,寺内却有几处树木繁盛的院场。这便是哲蚌寺的辩经场。每个札仓(即僧院)都有两个这样的辩经场。辩经场一般设于札仓附近,主位有一级一级的辩经台,辩经的时候喇嘛依次就坐,原则上全寺喇嘛都可辩经,但实际上能够凭着足够佛学知识而登上辩经台的,只有少数能够逐级在札仓和全院性的大辩论中获胜,最终取得最高荣誉“格西”学位的喇嘛。</h3> <h3>哲蚌寺也有不定期的辩经,下午14:30开始,虽然不如色拉寺那么有名(周三),又是运气好时也能在哲蚌寺里的辩经场或者后山的辩经场看到。</h3> <h3>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𠺗(mēi)吽( hōng),六字大明咒。</h3> <h3>主要佛殿前的台阶上,镶嵌着绿松石、红宝石、天珠等宝石,历经多年的踩踏,更显宝石的耀眼。</h3> <h3>哲蚌寺的法事颇多,每逢大型佛教纪念日和藏历每月的望晦日(即十五日、三十日)等吉日,都要举行相应的法事。</h3> <h3>密宗院大门两边和周边走廊上的壁画比较精美,内容有藏传佛教的护法神形象、藏族的吉祥八宝图案、菩萨等,值得细细欣赏一番。</h3> <h3>从哲蚌寺沿西侧的台阶拾级而上,进一个大门后的左侧是一条小路,旁边有流水,经常会有一些藏族妇女在溪边洗铃铛。走上一个山间的小平台,可以俯瞰山谷的景色。继续往上走,左边远处有绘在山石上的佛像,后面的铁架子就是雪顿节时的晒佛台。每年雪顿节哲蚌寺都会举行晒佛仪式,在山坡上展示一幅巨型佛像唐卡,引来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祷福,场面壮观。著名的甘丹颇章就在右边一处有很高台阶的地方。甘丹颇章大门前面有一个小佛殿,里面供奉着五世达赖喇嘛的衣服。甘丹颇章有3层,每个窗口都种了许多花。这里曾是二至五世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后来五世达赖喇嘛掌管地方政权,在布达拉宫完成白宫部分重建后,便正式迁到了布达拉宫。由于达赖是在甘丹颇章建立政权的,所以史称”甘丹颇章王朝”。</h3> 心情非常激动的女信徒。<h3><br></h3> <h3>大殿内吉祥的酥油灯。</h3> <h3>寺院转经道上的经筒。</h3> <h3>大殿屋顶上金色的法轮。</h3> <h3>还有一些僧俗同庆的活动,其中场面最大的要算“哲蚌雪顿”了。“雪顿”藏语意为“酸奶宴”,原先是一种纯宗教活动。按照佛教的法规戒律,夏天有几十天禁止倍人出门的“夏居居”,直到解制为止。在开禁之日,世俗百姓以酸奶施舍。后来“雪顿”的内容更加丰富,宗教活动和文娱活动相结合,规模不断扩大。藏历六月三十日“雪顿节”当天,先是以哲蚌寺为中心,清晨展览巨幅佛像唐卡画,接着举行藏戏会演,实为僧俗同乐的乐节日。</h3> <h3>寺内用玛尼石垒起来的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