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 ,风景这边独好

凝然

<h3> 美丽的哈瓦那</h3><h3> 那里有我的家</h3><h3> 明媚的阳光照进屋</h3><h3> 门前开红花</h3><h3> 尽管这首歌的情结萦绕于心几十年,但在去哈瓦那之前还是被他的负面报道所左右。临行前接到电话告之:不要租漫游超人了,因为古巴有了它也没有信号;自备纸巾,因为那里五星酒店只是徒有虚名;带上老干妈,因为那里的饭菜不适合咱中国胃……惶恐中,做着去狱炼一场的准备。</h3><h3> 至于古巴那世界十大最美海滩之一的巴拉德罗,早被淹没在一片慌忙中……</h3><h3> </h3> <h3>  然而刚走进的哈瓦那就让我沉醉,满眼绿色,这个加勒比海上最大的岛国秀丽宁静,与刚走出的墨西哥城有着天壤之别。恍惚间,我竟然有着一种时空的错乱,那墨西哥城的壮观人流怎么瞬间消失了?</h3> <h3>  站在哈瓦那新城的街头,感慨街上的建筑,这个曾经的西班牙殖民地,那些满是欧式风情的建筑,可是过往的留存?不知昏黄的灯树下聊天望风景的老人,可是西班牙人的后裔?</h3> <h3>  一直以为古巴只有贫穷,还有什么主义和封锁,没想到眼前的古巴是如此的精致与优雅,看来要更新观念。</h3> <h3>  从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登陆古巴岛,继而1511年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从1898年被美国占领到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这块土地经历了太多,美丽也难遮她的沧桑。</h3> <h3>  哈瓦那大剧院里演出的历史剧应该非常精彩。</h3> <h3>  初见的古巴就这样立刻让我迷恋,一边是加勒比海上灿烂的阳光,一边是哈瓦那街头浓浓的人文气息……</h3><h3> 就像是一个落魄的贵族,却又破落的如此高贵,美丽。</h3> <h3>  在革命广场第一次大惊小怪地看到了漂亮的老爷车,老古董的车车是现代哈瓦那的一道独特风景线。</h3> <h3>  不知道政务楼墙上的切·格瓦拉和卡米罗·西恩福戈斯的肖像是否就是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h3><h3> 伟大的革命先驱在这空旷的广场上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h3> <h3>  入住的酒店掩映在红花绿树中,冲进房间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有没有纸巾,印证传说中的传说… 结果应有尽有。住处的窗外就是加勒比海,枕着涛声,美美地又哼起了那首 "美丽的哈瓦那"……</h3> <h3>  清晨,当十里滨海大道迎来第一抹阳光时我们就在此徜徉,加勒比海风吹走了黎明前的云雾,长长的海岸线给哈瓦那增添了柔情与浪漫。</h3> <p> &nbsp; &nbsp;不过我总想透过他浪漫的表面,看看他的里层,哪怕是浮光掠影。</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哈瓦那街景,出于对那个遥远的国度,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好奇拍了很多。</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古巴的社会主义保证每个公民从生下到死医疗上学等都免费,连墓地都免费等着。房子国家分配,每人7平米标准。工作国家统一分配,工资平均每月40美金,这不高不低的收入保证人人有饭吃,少了竞争的压力,也没有什么作案的动机,是拉美最安全的国家。</p> <h3>  眼前的街景虽然在新旧之间变换着,但古巴的民生供应却几十年如一日的哼着同一首歌。粮油等凭本供应,不够吃的,买议价。如鸡蛋每人每月5个,议价2元一个。</h3><h3> 古巴的窘况由美国的禁运政策造成。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曾与美国政府有一阵假好,之后关系恶化,1960年,古巴宣布将美国公民在古巴的产业收归国有,接着美国宣布对古巴的制裁措施,经济封锁至今。</h3> <h3>  忘了,咱是来旅游的,还是看风景,忽略风云,少忧国忧民。</h3><h3> 走吧,去古巴最美丽的海滩巴拉德罗。</h3><h3> 把哈瓦那老城留在后面,陈年老酒要慢慢品味。</h3> <h3>  沿海公路。</h3><h3> 连日奔波,车上除了司机基本都睡着了。我舍不得睡过去,拼命睁大眼,巴不得定格眼前的一切。</h3><h3> 这里没有巴黎的温情浪漫,也缺乏瑞士的经典春色,但是这种拉丁风情下的一种原始和宁静,我喜欢。</h3> <h3>  到了, 巴拉德罗,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滩之一。</h3><h3> 这个形状细长的半岛位于古巴岛北部,与美国佛罗里达海峡隔海相望,是古巴本岛距离美国最近的地方。</h3> <h3>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杜邦家族以低廉的价格买下了这里的大片土地,在岛上兴建起游乐设施,吸引了大批美国土豪和名流来此度假,巴拉德罗俨然成了美国阔佬消遣聚会的后花园。</h3><h3> 然而革命之后的古巴,外国资产和私人产业统统被收归国有,度假乐园于是萧条冷清。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卡斯特罗为摆脱美国封锁的困境,巴拉德罗才又作为旅游特区重新对外开放。</h3> <h3>  不过这古巴最美的海滩也只是限于对外开放,古巴人民却不能来。</h3><h3> 突然想起上世纪80年代,广州的白云宾馆中国人也不能入住。</h3> <h3>  在这人间的伊甸园里游荡了两天。一直觉得第一天拍的日落不尽人意,现在看来,天地间竟然有一种壮美。</h3> <h3>  第二天,当清晨的阳光沐浴着我们时,我们已在漆黑的海边等候了半个小时。尽管这辈子已记不清看了多少次海,但每次相见总有第一次的冲动和激情,更何况这次是蒙着加勒比海盗面纱的加勒比海。</h3> <h3>  姗姗来迟的欧美游客恰恰与我们不一样,他们不看日出,也不要日落,只要懒懒的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h3> <h3>  这里有老人与海的文艺,也有青春童真的美好,浪涛中,我找寻曾经的记忆……</h3> <h3><b> 并不愿说</b></h3><h3><b> 要乘风破浪勇往直前</b></h3><h3><b> 也不愿是</b></h3><h3><b> 壮丽的浪花昙花一现</b></h3><h3><b> 只想</b></h3><h3><b> 沿着柔软的海滩漫步</b></h3><h3><b> 日复一日</b></h3><h3><b> 年复一年</b>……</h3> <h3>  这天是2019年的年初二,加勒比海风吹走了我纷乱的思绪,却把我的身影从清晨到日暮留在了那美丽的海滩上……</h3> <h3>  加勒比海边的日落,这一次看的是如此真切。</h3><h3> 在不同的地方看日落,有不同的感受。</h3><h3> 很想看遍世界每一处的日落。</h3><h3> </h3> <h3>  离开巴拉德罗,并不想知道要去哪里,继续享受车窗外的浩瀚与孤独。此时目的地可以忽略。</h3> <h3>  柯西玛尔渔村,这里有海明威的故居。</h3><h3> 不过尽管这里已然成了旅游胜地,小渔村也还不富裕,不像我们大中国人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旅游创收。</h3><h3> </h3> <h3>  恰逢学生放学,看见有些学生的胸前也飘荡着鲜艳的红领巾。</h3> <h3>  海明威曾在古巴生活了26年,这是1940年他用第一笔稿费18万5千美金购置的,8万平米的山庄掩映在绿树鲜花中。</h3> <h3>  看看海明威心中的古巴:"我热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一个使人感觉像家一样的地方,除了出生的故乡,就是命运归宿的地方。"</h3><h3> 古巴,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注解。</h3><h3> </h3> <h3>  在海明威的书房,重温他的格言:</h3><h3> &nbsp;</h3><h3><b>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b><br /></h3><h3><b><br /></b></h3><h3><b> 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没真话,就别说。</b></h3><h3><b> &nbsp;&nbsp;</b></h3><h3> 依然获益匪浅</h3><h3><br /></h3> <h3>  在海明威经常出海的码头,至今回荡着《老人与海》中的那句经典: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h3> <h3>  又回到哈瓦那。</h3><h3> 烟厂,古巴雪茄举世闻名。去之前就被关照,不得与工人有任何私下买烟交易,否则罚款惊人。据说经常有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工人把厂里烟廉价卖给游人。</h3> <h3>  二楼车间禁止拍照,也忍不住偷拍了几张。</h3><h3> 热情友好的工人显然已经习惯了我们这些无聊好奇的游客。</h3> <h3>  结果没看见卖烟的工人,倒是抓拍到上班时间偷情的恋人(上世纪70年代,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是这样定义这种画面的),再看旁边,游手好色的人也太多。</h3> <h3>  位于海滨大道的圣卡洛斯城堡。</h3><h3> 如今,浪漫的海风吹走了古堡往昔的神秘。</h3> <h3>  不知这种售货车经历了多少风雨?</h3> <h3>  哈瓦那老城,无疑是哈瓦那的灵魂,这个1982年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虽然如今残旧斑驳,但那浑然沧桑透着的浓浓的怀旧气息深深吸引着我。</h3> <h3>  这似乎是我见过的游人最少 最安静的老城,但是那些殖民时期斑驳的建筑又在透着他不安静的历史,即使被粉刷一新的墙壁也难遮往日的风云。</h3> <h3>  这里好似一个建筑艺术的宝库,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老建筑和民族文化融为一体。</h3><h3> 过往的历史早已沉淀成风情,如同老式的留声机正娓娓流淌着怀旧的歌声……</h3> <h3>  位于哈瓦那老城区中心的哈瓦那大教堂,始建于1704年,这个世界上唯一 一座正面塔楼不对称的巴洛克式建筑断断续续修建了几十年。</h3><h3> </h3> <h3>  哥伦布的遗骸曾安放在哈瓦那教堂内。</h3><h3> 1795年,巴塞尔条约的签订让西班牙人丧失了圣多明各的领土,哥伦布的遗骸于是从圣多明各转移到了这里。1898年古巴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哥伦布的遗骸又被运回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大教堂安放。</h3> <h3>  古城以巴洛克和新古典风格为主,西班牙摩尔式的拱廊随处可见。</h3> <h3>  老城有四个广场,沧桑的质感,岁月的痕迹,让人们在这里流连忘返。</h3> <h3>  老城还有这个亮点,大大的整面墙是个完整的彩绘,很是壮观。</h3> <h3>   不知道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那种 集拉美万般风情于一体,融老时代遗忘时光于一炉。</h3> <h3>  休闲,自得其乐,生活的不紧不慢,哈瓦那人的这种心态我等就是少了点,一颗欢蹦乱跳的心成天惦记着要去看外面的世界。</h3><h3> 瞧,二楼阳台上的那位女士,看见我的镜头已经笑容灿烂了。</h3> <h3>  你来与不来,我都在那里,怀旧的老时光……</h3> <h3>  漂亮的小女孩一点也不怯场,做着各种表情让我拍照。</h3> <h3>  抽着雪茄的老人面对镜头也神情自若,那装束,那首饰,尽情挥洒着拉美火热浪漫的风情。</h3> <h3>  老城人最多的地方是海明威曾每天都要光顾的老酒馆。酒馆内人多的像溢出酒杯的酒,于是在门外冒着傻气拍照留影。</h3> <h3>  画的主题,老爷车与美女,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不管是现代车还是老爷车,主题都一样。</h3> <h3>  坐着承满故事的老爷车兜风,于是自己也成了故事。</h3><h3> 老爷车起步60美金两人,多1人加30美金。与古巴人民的收入相比,实在不便宜。</h3> <h3>  在古巴,教授月工资80美金,出租车司机400美金,所以打车当然不便宜,但是买车更难,税790%,油价也很贵,还是咱大中国的社会主义好啊。</h3><h3> 不谈与旅游无关的事,看风景。</h3> <h3>  手机随便向车外扫射一下,都是蓝天少人的状态,这也是我喜欢古巴的原因。</h3> <h3>  拉风的古董老爷车最后带我们走进了森林公园,这一段行程太好,劈头盖脸的细枝绿叶恣意垂挂,美妙极了。</h3> <h3><b> 将今天的我</b></h3><h3><b> 在一路风尘中收藏</b></h3><h3><b> 当我老了</b></h3><h3><b> 海水不老</b></h3><h3><b> &nbsp;蓦然回首时</b></h3><h3><b> 我还在</b><b>那个地方</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