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故事

遛弯儿

<h3>  路过河北阳原县,邂逅红砂岩村,谈不上触动,总有些惆怅……</h3><h3> 尽管公路已经修到了山脚下,却没有人会发现,山坡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村庄。小村即使在鼎盛时期,人口也不过四十三人,随着岁月更替,如今更是仅剩三户人家七口人,默默地维持着小村的存在。这个小山村,就是红砂岩村了。</h3><h3> 山顶静静淌溢的无声泉眼,即使寒冷的冬天也不会冰封,这是小村唯一的水源,也是人们居留、繁衍以及灌溉的源泉,从山上流淌而下的那道冰河,就是她的杰作。泉水曾经滋润了很多户人家,而今却只剩下三户,两户姓李一户姓张。他们住着同样的土坯房,睡着同样的土炕,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h3><h3> 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种植玉米以及养羊,生活自给自足之外还有存款,有人居然在县城买了房子。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坚持在此生活呢?是对故土的留恋,还是对现世的逃避,亦或说是活的随心所欲,还是农民离不开土地的天性呢?可能皆有之,亦或都不是,人生本如是,姑且勿妄言,还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吧。由于常年鲜与外界接触,每每见到外人时,他们都表现的异常兴奋,脸上洋溢的笑容中,却混合着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以及对明天的憧憬,对昨天的回忆。</h3><h3> 老张家:老张,父亲,87岁,身体硬朗 小张,儿子,60岁,山下有家</h3><h3> 大李家:大李,光棍,57岁,非常健谈</h3><h3> 小李家:小李,丈夫,不详, 保持沉默</h3><h3> 女人,媳妇,不详, 迷失人士</h3><h3> 小伙,儿子,22岁,迷失人士</h3><h3> 老李,哥哥,70岁,老当益壮</h3><h3> </h3><h3><br></h3> <h3>站在村口遥望外面的世界,其实很近,却又很远。</h3> <h3>最早出来迎接我们的是,老张父子俩和大李。兴许是许久没见到外人了,他们都很热情。当然,还有老张家可爱的小狗。</h3> <h3>老张,今年八十七岁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曾言“活的比毛主席都长,够本”。</h3> <h3>小张,其实也有六十了,不过还真不像,脸上并没有凝聚太多的岁月。据说小张在山下有家有媳妇,特意上山来照顾老爸的。</h3> <h3>紧接着,小李一家也出来了。小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h3> <h3>小李是一个不善言辞,内心丰富的人</h3> <h3>小李的娃,二十多岁了,是个迷失了自己的娃。</h3> <h3>小李媳妇见到生人,本能的跑远,因为她也是一个找不着自己的人。</h3> <h3>小李家篱笆门上的“春”,凭添了些许对明天的憧憬。</h3> <h3>小李家的院子和土坯房,是三家中最大的;羊群所带来的收入,是他家主要的经济来源。</h3> <h3>进屋后第一眼看到的,仿佛回到小李结婚时的场景。</h3> <h3>简陋的卧室,一只猫睡得正香。</h3> <h3>健谈的大李说个没完,小李在一边默默地抽着烟,不知在想个啥。</h3> <h3>说到伤心处,小李表现得情不自禁</h3> <h3>小李默默地平复着情绪</h3> <h3>小李家每个门上都贴着这样的字符,还是很有生活的</h3> <h3>这是老李,小李的亲哥哥。七十岁了还在干重活,老当益壮</h3> <h3>小李家劳动力比别人家多,羊也比别人家大</h3> <h3>从小李家出来,大李要去挑水,顺便带我们看看山上的泉眼。</h3> <h3>这个不起眼的水洼,就是村里赖以生存的不冻泉了。小张也陪我们一起上山了,还有他那活泼的小狗。</h3> <h3>泉水常年流淌,冬天就形成这条冰河。大李笑着说:“黄河的源头也是个小泉眼,比俺们村的大不了多少。”我们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h3> <h3>大李准备去打水了</h3> <h3>水都是从这个冰窟窿打上来的</h3> <h3>大李挑起水,健步如飞地走了</h3> <h3>大李放下水桶,一只可爱的小羊就跑过来喝水。大李没有制止,任由小羊喝个痛快。</h3> <h3>这就是大李的房子,一个老单身汉的家。</h3> <h3>大李说,欢迎莅临指导</h3> <h3>房间很凌乱,东西放得乱七八糟</h3> <h3>大李坐在睡觉和吃饭两用的土炕上,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房顶的裂缝,也只是用木棍随便一顶。</h3> <h3>大李看上去条件还不错,还在城里买了房子,但却没能说上一房媳妇,很可能要孤老一生。他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确实难过,有时候闷的慌,只能去和羊说说话。”</h3> <h3>单身汉家里的羊,是全村最小的。</h3> <h3>从大李家出来,刚好碰上小张去饮驴,真有种客人一来,大骡子大马都出来溜溜的感觉。</h3> <h3>顺道看看老张,这是他家的院子和羊群。</h3> <h3>这是老张家的小房,父子二人住够了。</h3> <h3>老张正准备做饭,看到有客人,连忙起来迎接</h3> <h3>八十七岁的老张,说起往事手舞足蹈,很是健谈的</h3> <h3>一边聊天,一边生火做饭</h3> <h3>准备告辞了,老张起身想送,他的脸上有些不舍,毕竟他是有岁数的人了,祝愿下次再来时依然安好。</h3> <h3>祝福老张如春联中所写——“寿比南山”</h3> <h3>该离开了,村路上只有小李的儿子,还在不知疲倦地游荡,祝福他和妈妈,在各自的世界里过得快乐。</h3> <h3>村口的树桩默默地看守着红砂岩村,以及这片孕育了众多生命的,贫瘠的土地。随着岁月更替,红砂岩村势必会最终消失,但在那一天来临之前,祝福每一个村民,幸福安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