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隆庆岳州府县志载“索溪峪界军地坪,右得百丈峡。山峡袤三十里,两崖岈合,县界中分,工西崖飞璧有‘百丈峡’三字,径丈许,悬岩万仞,大书深刻,疑为鬼”。记得刚到武陵源,每每坐车经过百丈峡,都会用脸贴紧窗户看百丈峡顶,总在想“人能上去吗”。偶尔散步于百丈峡观景台,总是感叹“大自然的魅力”。十年间,也许“美”让人疲劳,慢慢的忘记了,武陵源山水的味道,也忘记了百丈峡的魅力。<br></h3> <h3> 2019年3月10日,好友相约于百丈峡观景台,以为又是一次高雅的诗歌赏析,或者聆听自然的声音。不曾想却要“登顶于百丈峡峭壁之上”。出发。<br></h3> <h3>世界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而百丈峡顶本无路,没有几个人走,路也就要自己摸索与行走。鹏哥因与之前的朋友登顶一次,雷姐拽着他为我们保驾护航。<br></h3> <h3>山的雄伟,让人感叹;水的清澈,让人喜爱;树的坚韧,让人钦佩。看见大碗一般粗的树干还是藤一样的植物,在石缝中生长,沿着石壁向上,或直或弯或钻进石壁凹槽中,继续向上,一直向上。<br></h3> <h3>累了,折或捡一根牢固的树干当拐杖。相依相靠,努力向前。<br></h3> <h3>瞧,我们最美的笑容。<br></h3> <h3>体力旺盛的小明哥,一路担当着导游的职责。树的解析,藤的分析,花的怜惜,时而带给我们男高音的听觉享受。我不知道是男高音的魅力,还是桑植民歌的大气,在大山中更加纯粹,更加清灵。<br></h3> <h3>来吧,加油!<br></h3> <h3>那时,我看你,只懵懂地看到了你峭壁的外表,顶端的寂寞。现在,我站在你的顶端,看见武陵山大道的畅通,看到武陵源的繁华与热闹,却发现自己在的岁月中流逝。而你,依然在春夏秋冬中,看来来往往。<br></h3> <h3>你大气的让我们在你的怀中,喊出2018年的废气,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天;你大度的让我们在你的怀中,感叹山的伟大,人的力量;你大方的接纳着我们在你的怀中,“哇、哇、哇”的调皮,向朋友介绍你的模样。<br></h3> <h3>站在百丈峡峭壁之顶,天地之间,曾经的所有的一切的大悲大喜都显得渺小与虚无。似远非远的太阳,在山的一侧。树依旧那么葱绿。<br></h3> <h3>我们用心行走于这方山水;用山的包容行走于世间百态;用水的柔情行走于花开花谢。<br></h3> <h3>借用清朝诗人朱国挺笔下的《百丈峡》“幽折层层路几重,游人恐怯薜萝封。月生半镜初张匣,风触悬瓴疾应钟。一线光垂银汉影,千寻气合碧空缝。漫竟三峡从天下,方信花源是偶从”诗词记录登百丈峡顶的时光。<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