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名片 闪烁时代光辉一一鸡、密、虎四地文友参观鸡东县哈达河红色历史陈列馆暨文学采风活动纪实

袁颖

<h3>感谢灵学老师为美篇提供的照片</h3> <h3>  鸡东县是一个文化大县,有着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抗联四军诞生地”、“红灯记故事发生地”、“ 早期党组织成立地”“向阳半截河侵华日军要塞”、“凤凰山小鹿台侵华日军要塞”等等。鸡东地区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是黑龙江省一类革命老区,鸡东县哈达河是最早的县委机关所在地,是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成立地,是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成立地,是土地改革模范地。这里有日本关东军修建的17个国境要塞之一的半截河要塞,还有吉东特委和满洲省委在这里建立的通往共产国际的红色交通线,鸡东县还是红灯记故事的发生地。</h3> <h3>  为了贯彻执行中共鸡东县委宣传部“举旗子、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号召,3月17日,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县文化馆、县文联、县作家协会组织来自鸡西、鸡东、密山、虎林的文学爱好者60多人,到鸡东县哈达河红色历史陈列馆参观暨文学采风活动。</h3> <h3>  鸡东县哈达河红色历史陈列馆,位于鸡东县所辖的东海镇的新华村;以鸡东县城北侧“方虎公路”为出发点,途径“鸡西兴凯湖机场”,行程大约6、7公里。</h3><h3>  2018年,鸡东县投资30万元建设哈达河红色陈列馆,建成“红灯记”故事在鸡东、哈达河红色历史、半截河侵华日军罪证、抗联四军发展史等展厅,首次全方位立体式地总结、提炼和展现了鸡东县的红色历史;面积约300平方米。</h3><h3> 附近还有原县委机关旧址、朱守一烈士纪念碑、永安火车站(日军碉堡)、穆棱河大桥、日军机场、哈达河日本开拓团等历史遗址、遗迹。</h3> <h3>  七律:<h3>《红灯记故事在鸡东》</h3><h3> 文/东方</h3><h3><br></h3><h3>红灯高举耀边关,峰火硝烟绕宇圜。</h3><h3>驰骋鸡东穿境脉,腾冲黑背跨冠山。</h3><h3>抗联立马捍疆土,民众横刀斗敌顽。</h3><h3>三代忠肝擒虎豹,光辉业绩照人间。</h3></h3> <h3>  新形势下,文艺工作者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鸡东县哈达河历史陈列馆,就是从细节着手,在小处用力,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相融合,做到小物件揭示大主题,小事情反映大时代,弘扬正能量,通过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参观、学习、受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h3> <h3>红色历史文化厅内容</h3><h3></h3><h3><br></h3><h3> 光辉历程</h3><h3> 概 述</h3><h3>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1930年在鸡东地区就已经有了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建立。这里是鸡西地区第一个抗日总会的成立地;是抗日时期密山县委成立地、抗日游击队成立地;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成立地。红灯记故事的发生地也在这一地区,中共吉东特委第一次县委扩大会议也在这里召开。鸡东县哈达河是整个鸡西地区红色历史文化的核心地区。 </h3><h3><br></h3> <h3>  永远的纪念</h3><h3>___参观红色哈达河历史陈列馆感怀</h3><h3> 文/宇浩</h3><h3><br></h3><h3>走进哈达河红色历史陈列馆</h3><h3>翻开鸡东红色画卷</h3><h3>老坦菜营党指挥着抗日游击武装</h3><h3>八角楼壮烈血染</h3><h3>平阳站、半截河</h3><h3>地下交通线</h3><h3>碟血情网永不断</h3><h3>大小石头河畔</h3><h3>英勇抗联</h3><h3>驱寇战犹酣</h3><h3>剿匪安邦</h3><h3>建设巩固红色政权</h3><h3>土地还家</h3><h3>穷苦农奴把身翻</h3><h3>大生产</h3><h3>送粮娟</h3><h3>尽支前</h3><h3>解放征途做贡献</h3><h3>鸡东</h3><h3>传承光荣</h3><h3>再向前</h3> <h3>  第一部分:党组织的发展</h3><h3></h3><h3>(第一个内容) 鸡东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h3><h3>1930年9月中共北满特委在这一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特别支部。</h3><h3>1930年,中共北满特委便派遣特派员朴光瑞同志到现在鸡东地区开始组建党组织,于当年10月在一撮毛(现鸡东县明德乡立新村),成立了鸡东第一个党支部。</h3><h3></h3><h3><br></h3> <h3> 发展过程</h3><h3><br></h3><h3>1930年12月末,县委决定在二道岗等地组织暴动,由于组织工作不够严密而失败。党员和群众24人被捕,县委骨干池喜谦、金山海、崔英俊、姜时雨、蔡奇峰等14人被通缉,整个党组织全部遭到破坏。</h3><h3></h3><h3><br></h3><h3>1931年春,中共饶河中心县委领导崔石泉(崔庸健)同志派县委共产党员金刚天、金炳龙、蔡基范、奇斗星等到一撮毛(明德乡立新村)恢复和重建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组织群众传播马列主义,组建了当壁镇、柞木台子、一撮毛三个党支部,党员10人。</h3><h3>1931年冬,绥宁中心县委派党员阚玉坤、金镇浩、金百万、张墨林、李根淑、黄玉清、金百万、金根、南老头、崔玉侖等人先后分三批来到哈达河,永安乡锅盔山等地,组织群众和发展党的工作。于1932年2月成立当时的中共区委,朴凤南同志任区委书记。</h3><h3>1932年11月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党组织的领导,决定成立当时的中共密山县委。县委机关设在鸡东县哈达河头段金炳奎家。县委所属六个支部共分为东区、西区、哈达区、勃利区等四个区。</h3><h3>在朴凤南调任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任组织部长后由张墨林、刘曙华(化名老曹)、褚志远先后担任委书记。</h3><h3><br></h3> <h3>  第二部分 鸡东地区第一个反日总会的建立</h3><h3><br></h3><h3></h3><h3> 反日会的建立</h3><h3><br></h3><h3> 1933年3月6日,县委在鸡东哈达河头段正式成立反日会。由县委副书记张墨林、县委宣传部长李成林、党员阚玉坤3人为总会负责人。下设组织、宣传、妇女各部,并在哈达河、哈达岗、柞木台子、西大林子设四个分会,总人数300余人,他们成为日后鸡东地区抗日的中坚力量。</h3><h3>总会提出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不当亡国奴!实现民族独立!</h3><h3><br></h3> <h3>《哈达河红色</h3><h3>陈列馆观后感》</h3><h3>文/宋宪富</h3><h3><br></h3><h3>穿越时空回鸡宁,</h3><h3>硝烟弥漫炮声隆。</h3><h3>倭寇挥刀半截河,</h3><h3>狂轰乱炸妇幼惊。</h3><h3>抗联四军揭竿起,</h3><h3>更有豪杰举红灯。</h3><h3>忠烈光辉映日月,</h3><h3>精神财富育后生。</h3> <h3> 反日会的活动</h3><h3><br></h3><h3>一、侦查敌情,保护根据地</h3><h3>1934年春一名日伪特务化装成“阴阳先生”进入哈达河刺探情报,被抗日总会成员发现并报告给总会负责人,经审讯证实是日伪特务,并秘密处死;1934年11月叛徒李歪嘴子(李恩忠)潜入哈达河根据地刺探情报,被抗日会员张继明的二儿子发现,并报告给县委书记。县委成员及时抓捕,叛徒得到应有的下场。</h3><h3>二、开展统战工作,联合各方力量(图片)</h3><h3>1933年10月,西大林子反日会长朱德海、会员娄景明一起进山,与山林队首领冯佩华结拜成把兄弟,使一支30多人的山林队走上了抗日道路。1934年日军在全县收缴枪支,反日会成员组织两次有枪大户武装暴动。</h3><h3><br></h3> <h3>三、开展拥军活动,支援部队抗日。</h3><h3>反日会负责人李成林和李根淑组织会员携带大米,猪肉等慰问品和宣传材料到部队进行慰问。朝鲜族妇女会员把自己喜爱的裙子裁剪成手帕,上面绣上“抗日救国,抗战到底”等字样,送给抗日官兵。1934年哈达河反日会员筹集120元,买了一支匣子枪和子弹,送给了游击队;种了15垧水稻全部捐给游击队。</h3><h3></h3><h3>四、配合抗日武装,打击日本侵略者。</h3><h3>1933年5月柞木台子反日会会员林逢春、朴道俊等7人,将日军电话线切断七根,电话线抛在5公里外,使日军通讯多日中断。1934年春,日军修筑铁路测量的标志旗白天插好晚上就被柞木台子反日会员破坏,致使工期一拖再拖。</h3><h3><br></h3> <h3>五、冒着生命危险,抚养抗联子女。</h3><h3><br></h3><h3>1934年冬,杨岗沟密营的党员和抗联战士要随四军转移。他们把8名朝鲜族孩子交给当地反日会员抚养。其中金汉植烈士的儿子当年只有5岁,在娄景玉、娄景明抚养期间,日军派人软硬兼施,他们一家人闭口不吐实情,保全了烈士遗孤。</h3><h3><br></h3><h3>第三部分 鸡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武装</h3><h3><br></h3><h3></h3><h3> 建立抗日游击队</h3><h3>1934年3月20日中共密山县委在现在的鸡东县哈达河沟里张老呔菜营正式成立“抗日游击队” 亦称“民众抗日军”,建立了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当时游击队由34人组成,其中党员10名,团员4名,汉族占75%、朝鲜族占25%。张宝山任队长,金佰万任副队长,长短枪共34支,多数武器是缴获敌伪的胜利品。队旗为粉红色,旗上书写“民众抗日军”五个大字。游击队建立了党支部,由金伯万任书记。</h3><h3><br></h3> <h3> 它是全东北十三支抗日游击队成立较早一支,它为东北抗联第四军队伍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抗战中有力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哈达河地区的抗战发展起到较好的作用。</h3><h3><br></h3><h3> 抗日游击队编入四军</h3><h3><br></h3><h3> 1934年9月25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吴平(杨松)来到了鸡东县哈达河地区,主持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将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改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后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将游击队并入四军编为第二团。由张奎任二团团长。从此这支抗日队伍转战勃利、依兰、方正、宝清等地区,为东北抗战取得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h3><h3><br></h3> <h3> 鸡东县影视剧作家孙立清,把他刚刚前往宁安镜泊湖“墙缝战”旧址踏查得来,上面还保留有当年日军枪眼的石头,捐献给县哈达河红色历史陈列馆。</h3> <h3> 鸡东县影视剧作家孙立清,把他收藏的《抗战惊魂》一书,捐赠给哈达河历史陈列馆。</h3> <h3>(第三部分)</h3><h3>抗日游击队的主要战斗</h3><h3><br></h3><h3>一、杨树河子战斗</h3><h3>1934年3月末,县委为了训练游击队员开展抗日斗争,由张宝山、金佰万率领游击队到密山东部的杨树河子一带活动,住在李家大院。第二天清晨被敌伪一个营包围。队长沉着指挥,采取打排枪的战术击退敌人。同时进行政治攻势。队员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你要是中国人就回去!”“我们不是胡子,是抗日军,专打日本鬼子!”“中国人不当亡国奴!”等口号。政治攻势后,敌人不打枪了,但也没有撤退迹象。下午穆棱河南岸过来一支反日山林队,张宝山、金佰万与山林队研究,决定组织大部分人员剿敌后路,留下一部原地阻击。经激战五、六个小时,打死敌营长、连副各一名,杀伤伪军十余名。张宝山、金佰万各率一队撤出战场,游击队没有伤亡。</h3><h3><br></h3> <h3>二、哈达河二段山战斗</h3><h3>1934年5月县委组织哈达和地区的群众举行暴动,拔掉敌人设在哈达河街基的据点,打开穆棱河北岸的抗日斗争新局面。县委为了统一组织和统一指挥,提议成立暴动指挥部,大家公推游击队长朱守一担任总指挥。</h3><h3>5月27日暴动队伍集结隐蔽在哈达河头段沟里待命。次日清晨进入二段山区(即哈达河头段张家大院后山),恰逢一个日本“讨伐”小队出动,经过分析后决定消灭这股敌人。上午8时许,日军“讨伐”小队进入二段山下,朱守一队长一声令下,游击队枪声四起,刹时前面的几名日军被撂倒。游击队凭借有利地形,越战越勇,一个上午敌人也未能攻占山头。这时一名队员将日军“讨伐”小队长黑田击毙,朱守一起身挥舞红旗叫好,鼓舞士气,不幸被敌击中壮烈牺牲。此时日军“讨伐”小队弹尽无援,处于被全歼的绝境,这时张家大院反动地主张老四敞开他家大门,把日军“讨伐”队接进院里,张家大院的炮手对追击的游击队进行阻击。不久哈达河敌人援军赶来,“大鸣字”山林队骑兵撤走,游击队不得不退出战场。</h3><h3><br></h3><h3><br></h3> <h3>  忆秦娥 · 参观哈达河红色历史陈列馆</h3><h3>  玉坤垚</h3><h3><br></h3><h3>春风绿,染透千枝遍山野。遍山野,饮水思源,拳拳拜谒。</h3><h3><br></h3><h3>红色历史颂英烈,万古流芳谱伟业。谱伟业,鸡东儿女,永不停歇。</h3><h3> </h3><h3> 2019 .3 .17 上午于鸡东</h3> <h3>第四部分 鸡东地区红色交通线</h3><h3></h3><h3>(第一部分)</h3><h3>1933年中共吉东特委为与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取得联系在鸡东半截河设立了吉东特委半截河国际交通站。主要工作人员有李范五、褚志远、王琏、李德山、方虎山、付文忱、林冲、李发、张发、张哈、佟双庆等人。</h3><h3>半截河交通站(今向阳镇供销社的位置)为我党传送重要文件和情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东北抗联斗争史上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有;《一二指示信》、《六三指示信》、《八一宣言》都是经苏联海参崴转到半截河国际交通站,然后送到各地党组织和抗联队伍中。 </h3><h3>半截河国际交通站还安全接送了大批党员干部,护送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巡视员(杨松)到吉东地区指导抗联工作;护送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杨光华等人去莫斯科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工作;接送抗联高级将领四军军长李延禄、李延平等赴苏联学习或回国工作。在通过半截河国际交通站接送的干部中,幸存的同志建国后都成为了我国高级领导干部,可以骄傲的说,他们是鸡东地区为革命事业培养了骨干,也为东北抗联做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 </h3><h3></h3><h3><br></h3> <h3>第五部分 鸡东是鸡西地区抗日密营地</h3><h3><br></h3><h3></h3><h3>在鸡东大地广袤的穆棱河南北岸,在哈达河上游、大小石头河子、半截河流域等地区群山之中到处有抗日将士留下的足迹。他们转战南北打击敌人保护群众,留下了众多的遗址遗迹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有目共睹。</h3><h3><br></h3><h3></h3><h3>红色诗情</h3><h3><br></h3><h3>(一)</h3><h3>中华民族歌</h3><h3>中华民族快起来,</h3><h3>国民狗党把东北卖。</h3><h3>人民感叹日本把满洲占,</h3><h3>屠杀同胞真可怜。</h3><h3>团结起来齐向前,</h3><h3>建立人民的政权。</h3><h3>民族革命要成功,</h3><h3>全靠万众一条心,</h3><h3>同敌人进行血战。</h3><h3>东北民众三千万,</h3><h3>无产阶级苦青年,</h3><h3>工人农民不得闲,</h3><h3>没有吃来没有穿,</h3><h3>武装起来奋勇干。</h3><h3>卖国走狗都打光,</h3><h3>只有我们工人农民</h3><h3>拿起斧头镰刀上前线。</h3><h3></h3><h3></h3><h3><br></h3> <h3></h3><h3>参观哈达河历史陈列馆感怀</h3><h3> 王殿莉</h3><h3><br></h3>是谁在返青的土地上留下了脚窝<h3>让寂寞的荒野有了生命的疤痕</h3><h3>是谁把浩渺的思绪凝结成诗行</h3><h3>让春天的景象永不凋零</h3><h3>是我们</h3><h3>一腔青春的热望</h3><h3>在不老的情怀中欢腾</h3><h3>一群可爱的生命</h3><h3>把美好的向往化作永恒</h3><h3>在泰戈尔的文字里</h3><h3>我看到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h3><h3>在海子的思绪里</h3><h3>我找到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h3>郁达夫的沉沦不是我们的品格</h3><h3>黛玉葬花更不是我们的本性</h3><h3>我们渺小</h3><h3>但心弦可与大海和鸣</h3><h3>我们卑微</h3><h3>但我们是大地的儿女可与高山争峰</h3><h3>我们生活的土地啊</h3><h3>在地理的版图上</h3><h3>不足为一粒米粟</h3><h3>但这里的天景物象</h3><h3>早已融入了我们生命</h3><h3>我爱这片神奇的土地</h3><h3>风是我们的呼吸</h3><h3>雨是我们的泪滴</h3><h3>我们以风的名义展开书卷</h3><h3>我们用泪的酸楚蘸满如椽大笔</h3><h3>让历史沿着文字的路径寻找我们这一群可爱的生命</h3><h3>让未来的版图放大一个不朽的称谓</h3><h3>那就是密山—鸡东!</h3> <h3>(二)</h3><h3><br></h3><h3></h3><h3>儿童团歌</h3><h3>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h3><h3>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h3><h3>将来的主人一定是我们,</h3><h3>嗒啼嗒啼嗒啼嗒嗒啼嗒</h3><h3>小兄弟们呀,小姐妹们呀,</h3><h3>手拉手向前进。</h3><h3>时刻准备着消灭日本贼,</h3><h3>嗒啼嗒啼嗒啼嗒嗒啼嗒</h3><h3><br></h3><h3>(三)</h3><h3><br></h3><h3>悼念李根淑</h3><h3>雏凤凌云破藩篱,振臂高挥反帝旗。</h3><h3>万马军中声浪起,士气轩昂歼劲敌;</h3><h3>囚门难锁英雄志,倭奴妄图诱军机;</h3><h3>宁为玉碎非瓦全,血染黄河志不移。</h3><h3> 李延禄1961年</h3><h3><br></h3><h3>(四)</h3><h3><br></h3><h3>李延平诗歌</h3><h3>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h3><h3>我们在各个战场上都打胜仗</h3><h3>为了从祖国领土上赶走日本法西斯</h3><h3>同志们不断地战斗在寒冷的疆场</h3><h3>脚下的雪花越铺越厚</h3><h3>霜雪凝成的冰溜越挂越长</h3><h3>严寒不能把英雄们吓倒</h3><h3>千万个神枪手挥动着步枪</h3><h3>冻得麻木的手继续着射击</h3><h3>尽管血水脑浆溅满衣裳</h3><h3>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h3><h3>胜利的火花闪耀着一簇簇红光</h3><h3><br></h3> <h3>七律.咏哈达河红色历史陈列馆(新韵)</h3><h3> 孙华玉</h3><h3><br></h3><h3>鸡东土沃五粮香,抗日军旗岁月扬。</h3><h3>区老人雄驱外寇,山新水秀捍初章。</h3><h3>京腔唱响红灯举,龙笔流宽血蕊芳。</h3><h3>四地文朋今又聚,齐怀烈士誓图强。</h3><h3> 2019.3.21于天津西青</h3> <h3>(五)</h3><h3><br></h3><h3>江城子 吊朱守一墓</h3><h3>-----李范五</h3><h3><br></h3><h3>无心富贵别桑梓</h3><h3>换褴裳</h3><h3>忍饥肠</h3><h3>破虏平戎</h3><h3>愿鲜血一腔</h3><h3>千里投军赴战场</h3><h3>弓满弦</h3><h3>射天狼</h3><h3>追随马列愿如偿</h3><h3>走城乡</h3><h3>救国忙</h3><h3>东去峰山</h3><h3>血战山岗 </h3><h3>涕泪达山君去早</h3><h3>常梦里</h3><h3>绕端阳</h3><h3><br></h3> <h3>(六)</h3><h3><br></h3><h3>抗日歌词</h3><h3><br></h3><h3>提起九月一八,</h3><h3>令人痛伤情。</h3><h3>日本鬼子来进兵,</h3><h3>侵占东三省。</h3><h3>大炮轰轰不住声,</h3><h3>飞机炸弹扔。</h3><h3>无辜群众遭屠杀,</h3><h3>血染遍地红------</h3><h3><br></h3><h3>(七)</h3><h3><br></h3><h3>抗日歌词</h3><h3><br></h3><h3>走向前去呀,</h3><h3>曙光在前!</h3><h3>同志们努力,</h3><h3>用我们的刺刀和枪炮开自己的路。</h3><h3>勇敢向前,</h3><h3>稳住脚步,</h3><h3>要高举起我们的旗帜,</h3><h3>我们是工人和农人的少先队。</h3><h3>-------</h3><h3><br></h3> <h3>观哈达河红色历史陈列馆</h3><h3><br></h3><h3> 马艳华</h3><h3><br></h3><h3>红灯故事远名扬</h3><h3>悠久历史铸辉煌</h3><h3>北疆土地育英雄</h3><h3>古往今来情意长</h3> <h3>红灯记部分展板内容</h3><h3><br></h3><h3><br></h3><h3> 红色的土地滋养了‘红灯记’的诞生</h3><h3> 鸡东是有着厚重红色历史的革命老区,《红灯记》的故事就发生在鸡东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红灯记》是文革中著名的八个样板戏之一,它产生的社会影响之大、流传之广、时间之长,成为中国文艺舞台上的精典剧目。《红灯记》故事产生的历史背景,就是伟大的东北游击抗战。东北抗战是全国抗战的组成部分,全国抗战是世界第二次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革命的红灯光彩照人,抗战的精神世代永存。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进一步挖掘宣传鸡东的红色历史,全面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展示鸡东新时代风彩,唱响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为当前的城市转型发展再作新贡献。</h3> <h3></h3><h3></h3><h3><br></h3> <h3>七绝 参观哈达河红色历史陈列馆</h3><h3>  文/孙明慧</h3><h3><br></h3><h3>鸡东小镇史悠长</h3><h3>抗日英雄正义扬</h3><h3>金色苍茫长卷里</h3><h3>红灯闪耀普荣光</h3> <h3>侵华日军国境要塞</h3><h3>“九.一八”事变后,1933年初,日本参谋本部作战课长铃木率道大佐一行数十人。从珲春出发,沿中苏边境行程数千里。进行勘探、设计、绘图、计算等工程前期考查工作。</h3><h3>1933年10月,铃木率道大佐基于形势的特点,审查分析了作战要领,带领陆军省、参谋本部得力幕僚参与策划者,分乘三架飞机侦查了“满苏”国境部分地区。他们首先以东部的牡丹江为中心,侦查了东宁、绥芬河、密山(半截河、平阳、小鹿台)以及虎林(虎头)各地。</h3><h3>1933年11月中旬,关东军司令部召开专门会议,日本军部通过了军事筑城计划,进入实地测量阶段。以工兵专家为主,组成了对苏作战修筑伪满国境要塞考查队。在关东军司令部作战主任参谋远藤三郎等要员的陪同和策划下,开始实施。经过紧张细致的勘探、设计和论证,决定在长达3000公里的中苏边境线上修筑14个要塞群,由日本关东军有关部队组织实施。 1934年12日关东军司令菱刈隆大将签发“关作命589号”命令,第一批要塞工程作业正式全面启动。</h3><h3><br></h3> <h3>日本关东军“关作命589号”命令</h3><h3> 1934年5月12日8时,于新京军司令部。关东军司令菱刈隆大将正式签发了“关作命589号”命令</h3><h3> 1、我军将在国境地带之必要地点修筑阵地。</h3><h3> 2、第3师团长在东宁、绥芬河及平阳镇附近、第16师团长在海拉尔附近。分别根据阵地修筑实施计划 (见附件)尽快施工:</h3><h3> 阵地修筑人员配属如下:</h3><h3> 第3师团 山田工兵中佐等27名</h3><h3> 第16师团 岩仲工兵少佐第14名</h3><h3> 3、第7师团长及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各自向哈尔滨派出约1个工兵小队,进入第3师团长指挥下。</h3><h3>有关人员派遣时间等,由双方直接商定。</h3><h3> 4、骑兵集团长须为第16师团长所实施之阵地修筑作业提供支援。</h3><h3> 5、有关保密问题,须做到万无一失。</h3><h3> 6、有关具体问题,将责成参谋长下达指令。</h3><h3>关东军司令官 菱刈隆大将</h3><h3> </h3><h3>同时,西尾寿造参谋长签发了具体“指示”。从此,拉开了关东军修筑伪满国境要塞群的罪恶的序幕。</h3><h3><br></h3> <h3>侵华日军半截河要塞的筑垒情况</h3><h3>“半截河要塞”位于鸡东县向阳镇南部山区。半截河要塞南起鸡东县境内的青狐岭庙,北至密山南部的蜂密山,正面宽100多公里,纵深8—15公里,分布于完达山脉丘陵地带。</h3><h3>1934年6月,日军第3师团山田工兵中佐率27名技术人员来到半截河(今向阳镇)。按照日本参谋本部作战课长铃木率道大佐事先勘察设计的方案和日军大本营审定的设计图纸全面开工。1937年12月半截河要塞主体工程完工。</h3><h3>半截河要塞是1934年6月开始修筑的首批4处要塞阵地之一,均在第一期内完工。修建永久性阵地(A级)4处,(B级)野战阵地6处,(C级)普通野战阵地1处。“半截河要塞”核心阵地“杏山阵地、川上山阵地、西大翁阵地、西大营阵地”都建有沙石路、轻轨铁路线、飞机场、机枪阵地、炮阵地、交通壕、堑壕、防坦克壕、小型水库、战备水井、营区、医院、弹药库、粮秣库、发电站、给排水系统、浴室、主峰防御阵地、地下防御工事、地上修理车辆设施、物资存放库、劳工营房、各式钢筋混凝土工事等。并在半截河、平阳镇、新峰、发展建有4处飞机场,与半截河筑垒要塞群构成更为完整作战体系。</h3><h3><br></h3> <h3> 死亡工程1934年5月至1945年8月,历时11年耗资5亿伪满国币,先后分三期工程,沿“满苏”、“满蒙”国境,在4700多公里的边境修筑了14处要塞,东起珲春、东宁、鹿鸣台、绥芬河、观月台、半截河、庙岭、虎头八个东部正面要塞。半截河要塞是日军对苏正面8个要塞阵地之一,战略方向的重要军事指挥防御重地。 半截河要塞地理位置处在8个要塞中心。作为出击时的战术支撑点,主要是在进攻苏联时掩护和支援关东军大部队的战略展开,或苏军向关东军进攻时利用要塞、国境守备队及其部署在边境地区的部队,首先进行抗击。当时日军作战构想是;日军主力在东宁方向向苏军发动攻势时,半截河要塞将作为在兴凯湖以西地域掩护出击的支撑点。 由于14个要塞是用数十万中国劳工的生命筑成的,又因很多日军在各“要塞”死于战火中的工事内。因此,称为“死亡工程”。 </h3><h3> 中国劳工关东军要塞构筑所需劳动力,全部是强制使役中国劳工和战俘(中国关内战场被日军俘获的中国军队官兵和抗日民众)。要塞的第一期里,主要是来自中国华北、山东地区劳工。第二期开始多为东北各地的劳工,根据保密要求,不采用当地劳工。为获得大批劳动力,以华北劳工协会名义伙同军、警、宪、特组成强制性劳工统治机构,与当地基层伪政权联合,把招工的任务摊派到村镇。有钱的人可以花钱雇人顶替,没钱的人只能自己出劳工。各地伪政府利用虚假广告、花言巧语、小恩小惠等手段诱骗民众当劳工。另外伪满统治机构还随意在城市、乡村抓捕所谓浮浪,许多人在家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无辜被抓走。</h3> <h3> 一个真正文化城市的发展,必然要求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及鸡东建县50多年的快速发展,鸡东不乏精彩的故事,需要的是精彩的讲述。让外界更好的了解鸡东的历史,讲好鸡东故事,传播好鸡东声音,树立鸡东形象。</h3> <h3> 新一代的文学爱好者,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岁月,面对这生机勃勃的一代,更需以共鸣、共情他们的爱国情怀;让历史告诉未来,实践爱国行动,让他们在与祖国共奋进中,用爱国主义教育,为他们保驾护航。</h3><h3> 愿哈达河历史陈列馆,像一柄燃烧的火炬,点燃参观者的红色梦想,让红色基因代代赓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