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网络 张润莲 张祥</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 张润莲</p><p class="ql-block">策划/刘玉亮</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远情</p> 我的老家(阳原县东城镇六马坊村) <h3> 独在异乡为异客</h3><h3> 每逢佳节倍思亲</h3><h3> 遥知兄弟登高处</h3><h3> 遍插茱萸少一人。</h3><h3> 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亲情就像一片夏日里的绿荫,总能在炎炎烈日中,撑起迷茫者的蓝天。</h3><h3> 2014年初夏,我们一行8人(两个哥、我和爱人、儿子、姑娘、孙女、外娚),两部车,踏上寻根之路……</h3><h3> 情思如梦</h3><h3> 愁断白头</h3><h3> 花开花落</h3><h3> 望穿多少个秋</h3><h3> 千年等候</h3><h3> 只为破茧重逢</h3><h3> 一生的痛</h3><h3> 只愿你为我读懂</h3><h3> 由于父亲张福63岁去逝(算年令现已90多岁),和老家失去联系多年,在我们的印象中,只知道父亲是河北省阳原县六马坊的,有一个姐姐叫润桃,叔叔、姑姑、爷爷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谈何容易,能否找到还是个迷。父亲从小失去双亲,在叔叔、婶婶的抚养下长大,娶妻生子,当时生活极度困难,难以维持生活,为了生存,只好远离家乡,几经磨难,沿路乞讨,历经数年,最终飘落到山西静乐县城,在本县张贵村农场赶马车,十年后得知妻子携女改稼,万念俱灰,回老家的希望完全破灭。后经人介绍入赘于三儿一女的家庭,后生两女,全家共八口人。过着极度沉重的养儿育女的艰难生活,婚后十五年母亲得白血病病故,年仅四十九岁。晴天霹雳,只能由父亲一人撑起这个家,身体过早地衰退,疾病残身。当时又加上交通不便,没能带儿女们回老家看一下,至死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死不眠目,终生遗憾……</h3><h3> 潮起潮落</h3><h3> 月缺月又圆</h3><h3> 沧海桑田</h3><h3> 春去春又归</h3><h3> 缘起缘灭轮回落凡间</h3><h3> 天上人间</h3><h3> 醉无眠。</h3><h3> 老家什么样?究竟在那里?路怎么走?能否找到?一直在我心里回荡着,年岁越高想的越厉害。不管怎样,费多大劲也要找到,就这样行程5个多小时到了阳原县,具当地人讲:“共十个马坊,东西两个六马坊,先去东六马坊吧”,到了东六马坊村,在村里挨家挨户转了两三个小时,费了不少口舌,当问到每个人时,都是不停地摇着脑袋,在毫无进展,心灰意冷的情况下,有位姑娘(二青妹妹)骑着自行车在车后追赶,说是一位80多岁的大爷告诉她说:“是你家的亲戚”,返回去见到了我的大叔,激动的众人齐声呼喊:“大叔、大婶终于找到你们了”。先后見到了二叔、二婶、二姑、弟弟、妹妹,见后泪如雨下,大叔、大婶、二叔、二婶、二姑用颤抖的手抚摸着我的脸和手,口中不停地念着:“怎来了的,做梦也想不到”,我们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此时此刻脑海里闪出一个信念:“也许这就是亲情、真正的血缘关系”……</h3><h3> 第二天在二叔的引领下,我们游览了马王庙、水库、找到了三叔一家,后又上坟祭祖。</h3><h3> 村里人为此事引起轰动,“罕見,六七十年寻祖归根,世间少有,真是奇迹”。老家的亲人找到了,父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五年以来,我睡的好、吃的香,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h3><h3> 2019年3月14日,二叔家艳丹妹子出嫁,一行8人前去庆贺,又见到了从内蒙呼市来的大姑家弟妹6人,分外高兴,相互拥抱,热泪盈眶,彼此倾吐着远隔千山万水的思念……</h3><h3> 3月16日上午,与亲人们挥泪分别,心里不舍又激动,不舍的是分别,激动是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与亲人们相拥而泣。</h3><h3> 回到家后的几天内我都不想睡觉,就想醒着一遍一遍的回忆和亲人们相聚的点点滴滴,太激动了!遗憾的是姐姐润桃至今仍无音讯。</h3><h3> 2019年8月15日下午,彥强弟弟来电话说:“已和润桃姐姐的儿子联系上了”,此时此刻,欣喜若狂,眼泪不由滚动,哽咽着半天说不出话来,“是真的吗?”彥强弟弟说“是真的”;并给了电话号码,和三外甥马亚玲互通信息,得知姐姐2004年已下世,听后似五雷炸顶,几十年想念的姐姐不曾见上一面,顿时口呆目瞪,心脏巨烈疼痛,心情久久难以平静……</h3><h3> 通过电话联系互加微信,得知大外甥马亚军、二外甥马亚卿、三外甥马亚玲,都成家立业,家庭幸福美满。</h3> <h3>西安合影留念</h3> <h3> </h3> <h3> </h3> <h3> 东六马村是阳原县东城镇的一个村庄。阳原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东接宣化,南连蔚县,西于山西大同毗邻,纵深大同境内,北与怀安县和山西天镇县交界。距北京市280公里,大同市78公里,张家口市140公里。阳原县全境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约27公里,总面积1849平方公里。境内南北环山,桑干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地貌有山地、山前丘陵平原、呈两山夹一川的狭长盆地。平均海拔1100米,最低770米,最高2046米。东六马坊在阳原县中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临近村有七马坊,五马坊,属东城镇管辖,约516户,人口1402,区域面积850公顷,耕地面积x亩(其中水浇地面积x亩),退耕还林面积x亩,80%以上的土地为砂壤质,普遍缺氮缺磷,略偏碱性,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铜矿、石灰岩、建筑石材、砂料等。地理座标约在东经114.30,北纬40.11。</h3><h3> 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亚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407.9MM,年平均气温7.5度,无霜期130天左右,最大冻土层深度为1.3M。</h3><h3> </h3><h3> </h3> <h3> 玉皇阁,坐落在东城北街,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1984年重修,1993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这座高大庄严、造型美观、工艺精湛的古代建筑成了游览胜地。</h3> <h3>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自明朝就沿用“天主教”这个名称,东城镇天主教堂坐落于东城西109国道附近。</h3> <h3> </h3><h3> 阳原历史悠久,在距今200万年前即有人类活动,享誉中外的泥河湾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早期人类的脚踏地,是人类祖先的东方故乡,是第四纪标准地层的天然博物馆。</h3><h3><font color="#167efb"> 泥河湾一东方人类的故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是一片浸滿厚重历史的土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是东方文明的摇篮,</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这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一个响彻200万年的人类历史文化符号屹然矗立。</font></h3> <h3> 桑干河形成之前,大同盆地和阳原盆地曾是一望无际的湖泊,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全球性气候变冷导致了湖泊的萎缩,桑干河渐渐形成。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桑干儿女用生命生发、演绎、传播下来大量记忆深处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古老传说和真实的人文故事。</h3><h3> 世代相传的这些故事,是这片热土上最具生命力,最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文化积淀之一,从不同的角度,勾勒、展现出一幅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画卷,穿越时空,追古抚今。</h3><h3> 跨越二百万年的历史时空,泥河湾遗址群已经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泥河湾考古研究中心更是成为了泥河湾遗址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基地,吸引着全世界人们的眼球。</h3> <h3> 马坊故里</h3> <h3><font color="#167efb"> 《马坊村的由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据民间传说,西汉时,马坊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名人,马坊出生在桑干县七马坊村一家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吃苦耐劳,经常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从懂事起,就不甘于忍受贫困,10岁离开家拜县城武馆的师父学习武功,18岁时武艺超群。</font></h3> <h3> 元狩年间,匈奴多次犯边,杀死代郡太守。四年,汉武帝派大将霍去病在代郡(桑干县)集结五万骑兵远征匈奴,马坊在桑干城报名入伍参军。</h3> <h3> 马坊参军后,凭着一身高强的武艺,多次英勇杀敌,被提拔为参将。在决战中,与部将一起生擒左贤工,匈奴彻底失败。得胜回朝,朝廷下令封马坊为镇守代郡桑干川大将。</h3><h3> 当时的桑干川,沃野千顷,水草丰美,是放马牧羊的理想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匈奴等少数民族经常来这里抢夺牛羊,骚扰百姓。朝廷派马坊驻守桑干川。马坊赶跑匈奴稳定了边疆,又在河北岸由东向西一字排开,设置了十个马坊,官兵平时放马牧羊,战时行军打仗。</h3> <h3><font color="#167efb"> 马坊村是依傍桑干河北岸,东西向一字排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古代人认为数字中最大的是9,最吉利的数字也是9,数字10太满,不符合中庸之道的要求。所以在10个马坊排名次时,按照东为上、西为下的原则,从东边起分别冠名头马坊、二马坊、三马坊、四马坊、五马坊、六马坊、七马坊、八马坊、九马坊,十马坊显然不符合传统习惯,需要另更名,中国传统习惯认为两个六字重合为“六六大顺”,是吉祥数字,所以把十马坊也称六马坊,因为这个村在最西面,称西六马坊,原来的六马坊称东六马坊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明初,令太仆千骑,怀来卫卒百人分牧。后增至万二千匹。在这里是朝廷的军马场,为边防官军牧养了大量的军马。</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马坊村的建筑都有夯土堡墙、墩台、砖碹堡门;街道规划整齐,建造格调统一和谐;寺庙齐全,尤其是都建有马王庙,而且规模较大,多数建有酬神戏楼,在村外高地上建有烽火台,又称瞭马台。</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说祖述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的家族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东城镇东六马坊村定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老祖太爷膝下只有一子(张枝),他老人家只有三子,二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39b54a">长子(张宝德)也只有一子(张福)</font><font color="#010101">,取妻生女儿名张润桃,在阳原县西城。后</font><font color="#010101">迫于生计去了山西省静乐县定居,好几十年没有音讯,有幸的是在我们有生之年,于2014年他的后人也来认祖归宗了,这怎不使我们欣喜若狂。</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39b54a">次子(张宝山)有二子,二女</font><font color="#010101">,长子(张禄)又有一子二女,子(张彥强)现在西城镇政府工作,他有一子(张帆)现在读书,二女(张艳青、张艳丽)已成家立业。次子(张祯)有二子一女,长子(张艳峰)又有一子二女,现都在读书,次子(张艳鹏)有二女,现也在读书。女(张艳丹)2019年3月15日才举行了婚礼。</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长女(张秀花)现已去世,她的后人定居内蒙古呼和浩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次女(张秀先)有四子二女,基本上都在老家定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39b54a">三子(张宝忠)有一子二女</font>,子(张祥)又有一子一女,子(张艳明)现在县城出租车公司上班,他有二子(张楠 张桓)在读书。女(张艳辉)于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北京环保绿农公司技术部工作。</h3><h3> 长女(张秀莲)有一子三女,子(程志军)现在县政府物价局工作,三女(程秀英、程志英、程温英)都在县城定居,次女(张秀梅)有子(王建兵)在北京打工,次子出车祸后同她在阳原县东井集镇居住。</h3><h3> 老祖爷(张枝)的长子和长女迫于生计和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在同一年内相继去世。老姑娘为了生活去了内蒙太仆寺旗定居。</h3><h3> 述源人:张祥</h3><h3> </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167efb">家乡的特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供佛杏,每个重3两左右,外表红里透黄,鲜美可观,味道扑鼻喷香,甜酸可口,杏仁既甜又香。</font></h3> <h3>黄糕,用黍子去皮(俗称黄米)后磨成面粉做成的,糕奉为主食,天天过年,顿顿豋高的意思,凡喜庆都要吃糕。</h3> <h3> 豆腐干</h3> <h3> 绿豆</h3> <h3>作者简介:张润莲,女,1957年生于山西省静乐县城东关,1974年参加工作,历任护士,护师,主管护理师。1993年山西二院进修,大专学历,县医院科护士长。静乐县、忻州市人大代表。历年被县、区、省评为先进工作者,山西省"赵雪芳式的优秀护士”,奖牌一枚。2013年退休后任同济医院总护士长至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