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而已

谊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调!跳出农业粮,换上商品粮。这是我们当年大多数知青想法,很现实。</p><p class="ql-block">靠谁?谁有条件上调?除了当时有门路,有后台的人,另当别论,而当时大多数知青人生如浮萍,由命不由己。上调基本条件,出身很重要,机会很重要,运气很重要,领导看重最重要。没有这几条天时地利人和,一般很渺茫。</p><p class="ql-block">当时宣传上基调说法就是需“贫下中农推荐,党组织审查,领导批准”,三步曲,才是上调的台阶,那是官样文章,是糊弄人把戏,实际上就是领导说了算。你出身好,表现在领导眼还可以,并对你有留下好印象,你就有希望。你出身不好,但表现尽管出色,领导对他印象好,只因家庭原因,顶多換来“可惜”了之感叹。</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印象不佳,或者根夲没注意你,那你只好,身在田头继续“战天斗地吧”。</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出身有问题,表现又不突出,领导印象又不佳,那你“蛤蟆掉井”基本没指往。</p> <p class="ql-block">当时真的靠领导说了算,来决定你的命运?也许好多人质疑我的讲法。</p><p class="ql-block">不信我就来讲我所知道一件事,领导一句话改变了三亇知识青年命运故事。不管这故事在后来有着那样这样变化,结果如何,谁也无法预知,预测。</p><p class="ql-block">当时乐安一企来谷岗公社招工。招工人员我估计在公社有知青点地方已经将入围知青“走马观花”草草了解一下,算是深入基层。先通过“现场审查”第一关。招工人员可能相中了我们大队某一亇知青,向公社相关人员提出了建议。公社相关人员查查该知青家庭出身,没问题,属于“根红”。 </p> <p class="ql-block">于是叫公社通讯员通知在大队蹲点公社武装部长,由部长通知该大队知青到公社去办理相关手续。</p><p class="ql-block">谁知就在这时发生了戏曲性变化,部长一句话从此改变了三亇知青命运。这命运是好?是坏?这是后话。因为当时人根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故事,根本不知道往后命运走向何道!但当时是实实在在一件事,脱离农村,脱离农业户,可以马上吃上“皇粮”,有一份稳定生活。这是当时知青实实在在想法。</p><p class="ql-block">部长一听招这亇知青,眉头一皱,(肯定对该知青印象不佳):不行!这人是懒鬼,怎么招他?换人!换谁?于是部长当场推荐了Z同学。Z同学表现不差,出身不差。</p><p class="ql-block">有了希望Z当然开心。当然伳根本不知道是部长换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Z同学到公社去办理相关手续,想叫一亇人陪伴,叫自己同班同学陪伴有点讲不出原因,生怕同队的人有想法,于是他叫了曾同來一起插队M同学,当时在其他生产队入户,叫他陪伴免了纠结,到公社去办手续。人啊!有时变化在一瞬间!有时就变化在天上掉下来一片云。</p><p class="ql-block">不知是神差鬼使,还是实在是命运使然,招工人员一下又相中了M同学顺便问了一句M同学:你愿意到我们单位干吗?天下掉下来一块馅饼,M同学岂能放弃!连忙说愿意,愿意。</p><p class="ql-block">那好,你在生产队等通知。</p><p class="ql-block">没多少时间,M同学也顺利迁移,和仲Z同学一起结束了插队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但部长一句话改变了三亇知青命运故事是铁定定的。如果当时部长没阻拦,那知青也许就顺利上调,如果部长当时沒在该生产队蹲点,也就不会发生后面故事,那位知青也就上调了。谁也无法预测命运的走向,如果Z同学当时没有杨部长推荐,以后他的命运发生什么变化也不得而知。如果Z同学一亇人去,没M同学陪伴,M同学命运又怎样,都是一连串假设,就象哥德巴赫猜想,让人去猜想,但事情结果就是那么一回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现在眼光来评判,当时上调是不是值得?是不是合算?难以评说,因为当时无法判断自己如何走向,就像“一片红”这样,你能不呼应?谁也没有预见眼光,谁也难料自己今后命运究竟怎么一回事。但当时人心态,有机会就走,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实实在在,很快乐!毕竟是一份工作。</p><p class="ql-block">而当时知青走向就这么一回事。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当时政治背景,当时你所处环境。而我们当处环境,上调工作,上调去读书,就是领导说了算,上调去工作,合格了就上去了,就是上调去大学读书所谓工农兵大学生,无须考数理化,就是看中了,管你有啥文化,去读就是了!因为你有一个“头衔”就是一亇“知青”帽子,究竟有多少学历,有多少墨水,人人心知肚明。否则不会有张铁生交“白卷”故事。</p><p class="ql-block">真正公平公正是邓小平上台“恢复”高考,那到是真正凭本事让“知识改变”命运机会,再也无须“三步曲”,就是一亇“英雄不问出路”是驴是马“出來蹓馏,年代,而通过正儿八经凭真本事考上大学知青毕竟屈指可数,而这些人才是今天市场经济,戓者各级官员领头人。</p><p class="ql-block">我们生长在一亇计划经济时代,大多数人靠政策变化,计划变化,格局变化,而改变人生,就是大潮流回沪我们靠顶替,靠招工,而找到-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回上海真好!有工作真好!只要自己快乐就好!平凡人微观就是这样。</p><p class="ql-block">世界改变了我们,我们顺应了世界。</p> <p class="ql-block">今天讲昨天的故事,只是聊聊,讲讲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