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

照夜白

<h3></h3><h3>网易云音乐正在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窗外明明暖阳高挂,在这首曲子的渲染下,却立刻阴云密布,如同厚厚的黑云一点一点压向房檐。</h3><h3>桌子上放着《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封面上的卡夫卡,目光深邃,透着一股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百年孤寂的无奈,好像一颗流星划破黑夜,遥远而耀眼,跟《月光奏鸣曲》中的悲鸣声调不谋而合。</h3><h3>卡夫卡是个极度“自私”的人,他随心而写、只为自己而写,这种文字深刻而又纯粹,临终时,他还嘱托朋友把他的稿件全部摧毁。结果,他朋友违背了他的意愿,将卡夫卡的遗稿全部整理出版。对于卡夫卡,这是一种背叛,但是对于全世界,这又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因为这次背叛,《审判》、《城堡》、《地洞》才能顺利问世。</h3> <h3>卡夫卡或许早已渗入我生活的角角落落。最早接触他的作品是中学时候学到的《变形记》,主人公萨姆沙无缘无故变成了一只甲虫,从家中的顶梁柱,变成了家里巨大的负担,人们对他的态度也由爱戴变成憎恶。</h3><h3>每次在教室里看到甲虫,我都会禁不住去想,这会不会是某个人变得,甲虫的身躯内,装着的,是不是一个人的灵魂?</h3><h3>所以,每次我都会在犹豫间放过它,让它从我脚边悄悄溜走,就好像放生了一个生命似的。</h3><h3>我也会陷入一阵迷茫,变成甲虫后的萨姆沙,究竟是萨姆沙,还是甲虫呢?存在即是合理,那这种虚无的存在算存在吗?如果算,它合理吗?</h3> <h3>现如今,“绝唱”是个快被用滥的词,唱功严重欠缺的明星,在综艺节目上的一曲献唱都能被称之为“绝唱”,要我说,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才算得上真正的绝唱。</h3><h3>痴迷于饥饿艺术的表演者从风靡全城到被人厌弃,始终不被人真正理解,在马戏团表演兴起并取代他后,最终孤寂痛苦直至无声死去,就连尸体都被长久遗忘在角落里,从此以后,饥饿表演彻底绝迹。</h3><h3>《饥饿艺术家》就像在写卡夫卡自己,曲高和寡,始终不被人理解,为了追求艺术创作,卡夫卡三次订婚,又三次解除婚约,他始终把自己置身在一个荒芜、孤寂的孤岛,用周围的汪洋划出一道鸿沟,将自己阻绝于尘世之外,这里凄清冰冷,人迹罕至,孤独让它收获灵感,他也在孤独中死去。</h3> <h3>卡夫卡的《地洞》是他临终时的作品,故事很简单,用一只鼹鼠的口吻,描述自己在地洞中惶惶不可终日,无时无刻不处在恐惧之中的心理,为了让自己感到稍微的充实,鼹鼠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整日忙碌着修建城堡、通道、广场、城郭和扰乱敌人的迷宫。</h3><h3>仔细想想,其实鼹鼠一直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它自认为丰富充实的生活,其实毫无意义,它增加通道、设置迷宫、修建粮仓、乐此不疲的转移粮食,但收效甚微,他的地洞,脆弱不堪,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只是没人发现罢了。</h3><h3>透过鼹鼠,分明还能看到人的影子,似乎每个人都在忙碌着,“闲”貌似已经成为一个贬义的存在,只有在忙碌中才能心安理得,而一旦闲下来就显得自己无所事事,可是为什么不能无所事事呢?为什么要让一些无用的忙碌占据自己为数不多的时间呢,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看一场晚霞,不也挺好吗?</h3><h3></h3> <h3>卡夫卡似乎能跟动物对话,在《变形记》中,他是一只甲虫;在《地洞》中,他是一只鼹鼠;而在《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中,他又化身为一只猴子“红皮特”。</h3><h3>在被人抓住后,“红皮特”在笼子中冥思苦想,暗自下定决心要变成人,他学习人类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学到了一些人的基本习惯,甚至能说出一些简单的词汇,但在人类看来,这只浑身长满红毛的动物,仍旧是一只猿猴,可是,猿猴的习性也已离“红皮特”远去,那么,“红皮特”究竟是人还是猿猴?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h3><h3></h3> <h3>卡夫卡其实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单看卡夫卡的作品,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无趣、自闭、孤独的人,但生活中的卡夫卡其实人缘极好、爱开玩笑、也特别温和,但就是这样一个生活优渥、喜好文学、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却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我觉得自己活得像是一条狗”。</h3><h3>真正的孤独,不是一个人飘荡在外,不是一个人吃饭看电影,而是身在一片喧闹之中,内心深处却仍然与整个世界渐行渐远。</h3><h3>我有一个哥们,朋友很多,天天晚上聚会不断,但有一天晚上,他坐在窗户边,突然自顾自地说道,“真的好孤独呀”,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回过头来看,他或许是发自肺腑。</h3><h3>越是身处一片喧哗中的人,越是容易染上孤独症,又或者,孤独本就天生,因为孤独,他才向往一片绚烂的烟花,可是到头来发现,那都是聊以自慰的假象。</h3><h3>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都天生孤独,家族中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他们生于孤独,也死于孤独。</h3> <h3>《月光奏鸣曲》仍在播放、凄凉悲怆,好像一道惨淡的月光打在脸上,卡夫卡作品中的孤独和悲鸣,也仍在继续发酵。</h3><h3>《乡村医生》荒诞诡奇、《城堡》迷离冷漠、《司炉》激动热血、《一条狗的研究》拷问灵魂,封面上卡夫卡深邃的眼神,更能让人深陷其中。</h3><h3>《审判》结尾处,K连自己犯了什么罪都不明白,就像一条狗一样被处死了,看起来更像是卡夫卡在孤独痛苦中挣扎一生的独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