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西双版纳 云南旅游四条路线,一是西北大理丽江泸沽湖,二是西线腾冲,三是南线普洱版纳,四是东线,因过于贫困还没有开发好。</h3><h3>旅游公司把我们这些散团组织到一起,包了一辆大巴去南线普洱。从昆明到普洱需要六个小时,一路上穿山越岭,不是隧道就是高架。总是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了这里才真正体会到祖国这些年的建设,让天錾变通途,为山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h3> <h3>汽车到了普洱以后,先是参观茶园,品尝了普洱三道茶,让游客顺便买一些带回家。</h3> <h3>尔后去了原生态的热带雨林和天然动物园。这里的动物受到保护,不怕人和游客共处。从下面一组图片可以看到,你拍你的照片它玩它的,互不干扰。</h3> <h3>公园里还有个大象学校,训练大象为游客做些表演活动。</h3> <h3></h3><h3>第二天,等汽车下了高速,我们就到了版纳的沧澜江,也叫湄公河。湄公河流经六个国家(越南,老过,柬埔寨,缅甸,泰国,中国)是东南诸国的黄金水道,母亲河,很多中国农产品和东南亚的热带水果都是经过这条水路运输。湄公河最后由越南的胡志明市进入太平洋。</h3> <h3>景洪市,也就是西双版纳自治州的首府,110万人口,两县一市。因接近泰国形成当地的傣泰文化,一些重要的门牌同时都标有中文和泰文,当天晚上,我们吃的就是手抓饭。据导游说,当地最大经济支柱不是旅游业,而是农业,农业的四大支柱是橡胶,香蕉,甘蔗,还有水稻。这里的水稻质量上乘,当地人都吃不到(导游说的)。</h3> <h3>这是傣泰文化的一个范例。</h3> <h3>在这里,我们遇到给我们当地导的阿玉。据介绍她自嘲是个杂交品种,而且是远缘杂交,母亲是傣族,父亲是汉族,是上海人的汉族。<br></h3><h3>傣族也是母系氏族,就现在的大多数老人说也是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感谢知青。有他们才带来今天的幸福生活。特别是知青,挖掉山上的大烟,种上了橡胶树。同时,知青带来了大城市的文化,修路建水库盖厕所,而阿玉对知青的感情满是酸楚。</h3> <h3></h3><h3></h3><h3>电影“虐债”看过吗?这里有一个真实版的虐债。原先的傣族妇女,衣无领鞋无帮,内急没有厕所,到澜沧江里洗澡。一九六八年,这里陆陆续续从上海来了许多知青,他们的到来如一抹春风,给当地带来了大城市的文化和生产上的改变。首先,他们把山上鸦片铲掉,种上了橡胶树,又建了厕所修了路,有的地方还建了小水库发电。更厉害的是他们还有三宝,普通话,自行车和大白兔奶糖。这些优势把当地的傣族姑娘迷得稀里糊涂。那时侯常常有当地土著姑娘被知青爱上,小阿玉的阿妈就是其中的一个。</h3> <h3>阿玉是 71年生人,父亲上海知青,老三届,母亲是傣族本地人。阿玉没有能够跟上父亲的姓氏,而是随了母亲的姓。大回城时期,阿玉的父亲回了上海,无论离开的时候是怎样的山盟海誓,这一走7,8年没消息,阿玉的阿妈左盼右盼最后还是放弃了。要知道当时农村的条件下,一个没有婚姻的妇女带个孩子生活极其困难。阿玉后来就被寄宿在第二个妈妈家里,这个妈妈是个老师,自己也有个女儿和阿玉一起上学,所以阿玉就有了两个妈妈。<br></h3><h3>好在阿玉自己很努力,读书读到省城,最后在昆明完成学业,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养活自己。</h3><h3><br></h3> <h3>阿玉长大以后,曾经参加过政府组织的一帮子有着类似情况的青年娃子到上海找阿爸。断断续续找了三年,一个弄堂挨着一个弄堂地找,也没能找到阿爸。最后倒是找到了阿爸的妈妈(阿玉的奶奶),但是,这个奶奶连一个充饥的馒头都没有给过阿玉,就被赶了出来。那一帮子像阿玉这样的孩子都去了上海找亲人,包括崇明岛在内,只有一个人找到了并且被爸爸接纳了。他是命运的宠儿,是他的幸运。阿玉放弃了,再也没有去上海找过爸爸。</h3><h3>劣债就是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阿玉们没人要,成了一个时代的牺牲品。</h3> <h3>在西双(12)版纳有十二个少数民族。哈尼族是第二大少数民族,阿布阿力是对女孩和男孩的称呼,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汉语不通,不能到城里打打工致富,生活贫苦。他们的姓氏不是父亲姓也不随母亲姓,而是随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阿布阿力们都能歌善舞,这个在台上唱歌的男孩歌唱得非常好听。</h3> <h3>西双版纳总佛寺,僧侣一般由当地人担任,来总佛寺学习,住在总佛寺宿舍里。</h3> <h3><h3>舍利子塔是顶尖的僧侣遗骇所在。一般傣族人都是火化后撒在指定的树林里,没有坟墓。后备人要纪念先人都是到寺庙里去纪念。</h3></h3> <h3>晚间在剧院看当地歌舞团带有民族色彩的金孔雀之夜演出。</h3> <h3>第三天去了勐腊,据说这个地区是三国演义中七擒孟护的地方,当地尊敬孔明,家里供有诸葛亮塑像。</h3> <h3>这里离省城远,离泰,缅,老挝近,有一说法是出国容易出省难。还有就是边界线很长,便民服务中心可以随时为边界老百姓办个出界证,不要钱。但是老百姓也不愿意去办,嫌麻烦,走山道走小道很快就出国去了。</h3><h3></h3><h3>这是打洛边防站,也是出国界去缅甸的口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