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128:国学大讲堂——《大学》中的人生智慧

兴义市昌文学校

<h3></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兴义市昌文学校校长 幸刚国</h3> <h3>  3月18日,兴义市昌文学校国学大讲堂如期开讲,上学期国学大讲堂主要以“家训、家风、家规”为主线,给大家做了解读。这个学期,我们将以“四书”为主要内容,一起领略古代先贤的人生智慧。</h3><h3>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统称为儒门四书。讲的是为学之道,为人之道,为政之道,都是圣人之道。《论语》以学道为开始,以知命为结果;《孟子》以义利之辨为开始,以知天事为结果;《大学》以格致为开始,以治平为结果;《中庸》以率性修道为开始,以中和位育为结果。</h3><h3> 《大学》是“四书”之一,《大学》重点阐发了人生的成长是从修身开始入手的。如何修身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古人修齐治平的方法论总纲,又因其最为易晓,故被称为儒家思想的“入德之门”。 《大学》从实用角度对现代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方面均有借鉴意义与指导价值。如果我们把《大学》这部经典学明白、学透彻了,那么对于自己今后的人生成长道路就会很明晰了。</h3><h3> 《大学》即是“大人”之学。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大人”,也就是心胸广大,智慧高深的人呢?《大学》为我们开启了方便之门。后人把这种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三纲八目”,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大学》的精髓所在。古人讲修身为本,掌握了修身的方法和次第,循序渐进,才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的大道才会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阔。这也是我们当代积极学习《大学》的目的所在。</h3><h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讲的是《大学》的“三纲”,开宗明义,一语道出。每个人本来就具有无尽的智慧和才能,只是有时不知道而已。如果我们有自知之明,能够认识自身,改正过错,发挥长处,就会开启自身的才智,发扬优秀的品德。同时自知也是知人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可能了解别人,放下一己私欲,心怀他人,进而帮助别人,与人和睦相处,提高自己的品行。开启智慧的目的在于助人,德的根本在于孝。亲民首先从自己的父母亲人开始,进而去帮助亲人朋友及身边更多的人,服务于大众;利益他人需要智慧,而在力行中又能得到智慧和快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人生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学习了三纲,明白了《大学》之道,我们才有可能在今后的大人之学中有的放矢,信步前行。</h3><h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之而后天下平。”这里要讲的是《大学》里的“八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时也是在告诉后人,怎样先从完善自己的一点一滴开始积累,一步步做到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直到实现天下太平的远大人生抱负的过程。</h3><h3>  古人要想使自己的美德彰显于天下,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要先治理好国家,而治国的前提是治理好家庭,整治好家庭的基础是自己要有美好的品德,修养品德首先要把心放端正,方法就是意念诚实、真诚恭敬、专一不二,而要做到意念诚实,就要有极为丰富的知识,使知识丰富的途径在于穷尽事物的道理。要想人生有所作为,就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就像建造一座房子,首先要绘好蓝图,之后再去增砖补瓦;另外,如果连最基本的根基都没有打好,纵使有再美好的理想都是空谈。先贤们的做法做到了“知所先后”,值得后人学习借鉴。</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