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遥远的雪域高原

浪惬静舟

<h3>.</h3><h3><br></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  再次出发,与朋友们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很多时候,很难知道自己将要去哪里?将在什么地方停下,又将从什么地方开始,相信对许多人来说走出去绝对是件快乐的事。上次去西藏己是几年前了,当年几个朋友一起行走时,就把最美的西藏留在记忆的深处了,挥之不去。去过西藏的人,总是恋恋不舍对它的难忘,没有去过西藏的人,心中也念念对它的向往,由于西藏高原太过壮美,以致于不少没去过的人也臆想西藏,yy西藏的景致,入藏之前与几位朋友小聚喝酒,其中一位朋友滔滔不绝大讲西藏如何广袤,又如何苍茫,雪山又如何雄伟云云,大家问他去过西藏了?他回答:“没去过,听别人说的”,也是“奇神人”了。喝酒中的另一位说,是身临其境,五个月前刚西藏回来,走了一趟川藏线,然后说起西藏沿途的景色,直道美得无法形容,至于路途的艰辛困苦,仅只带言而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我与朋友们看山河,似乎总是晃荡,也没有特别的理由,每一个人若是需要找到舒适的生活状态,做好自己很重要。在政府机关工作呆久了,有些忒心,只是想抽空出去走走,仅此而已,似乎最起码,可以释放一下心情。很多人说生活不要苦折腾,虽然很多人不晓得这样的生活会不会有真正的开心?远行是自由的,对这个世界的热情,以及对山河的热爱,给了我们无穷的好奇心,也给了我们迈步向前的力量。我越来越发现我自己是个很简单的人,原来对尘世太多的事和人,要求很少,也容易知足,做最好的自己,相由心生,快乐极可能容易降临!</p> <h3>  这是我的装备,最基本的行头: 衣服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两套,能换洗,再加一件冲锋衣和一件羽绒服,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大,尤其是早晨、夜间的温度很低,虽然是3月份了,但藏区很多地方仍有积雪和积冰,有时候高原还会莫名其妙下雪,保暖衣物必不可少。鞋子穿一双户外运动休闲鞋,带上一双高帮的登山靴,鞋底沟纹深一些,免得打滑;最好高帮的,可以护住脚踝,下雨、下雪不会湿到里面。身份证,银行卡,现金必带。携带物品:太阳镜、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充电器接线,充电宝,户外LED小灯,手电筒,保温杯,户外水杯,剃须刀,牙刷牙膏,毛巾等。医药包一只,内装高血压药、红景天、感冒药、创可贴,纸巾、红花油,风油精,速效救心丸等。食物方面,自带足够的水是必须的,准备一些营养丰富、携带方便的食物,也可以装些巧克力备用。另外多带些垃圾袋,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别给大自然留下遗憾,将我们所产生的垃圾应装在垃圾袋中,一同带回。</h3> <h3>  </h3><h3><br></h3><h3> 进藏可以有许多种方法,火车、飞机、汽车、自驾、骑行、当然也可以徒步,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唯独没有轮船可以到达。中国的公路很多,走公路进藏大致有四条路线,第一条是青藏线,从西宁到拉萨,这条公路比较平坦,但是景点比较少。第二条是川藏线,川藏线是国道G318的一段,整条G318线起点上海,终点拉萨,全程5476公里,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国道线,其中川藏线有一段从成都出发到拉萨,也是整条G318线景观大道中最美、最精彩的一段,更是自驾是最佳的一段线路,沿途风景千变万化,沿途经过新都桥、康定、色达、稻城亚丁、林芝、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大峡谷、然乌湖、贡嘎雪山都在川藏线上。第三条新藏线,就是从新疆的叶城到拉萨,这条线路比川藏线险峻很多,走的车很少,因为它要穿越西藏的阿里地区,还有新疆的界山达坂,风景非常美,但是人迹罕至,基本上是无人区,扎达土林、冈仁波齐、玛旁雍措、拉昂措都在新藏线上。第四条滇藏线,G214线,是所有进藏道路最短,也是海拔最低的一条路线,古时候“茶马路线”最开始的一段路,著名的香格里拉、德软的梅里雪山在这条路上。<br></h3><h3><br></h3> <h3>  此次进藏乘火车入藏,整个行程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入藏走青藏铁路,到达拉萨,第二阶段从拉萨出藏走川藏线G318返程,线路行程是:入藏铁路线:上海坐火车→青海省西宁→格尔木→昆仑山口→五道梁→可可西里→沱沱河→唐古拉山口→那曲→当雄→羊八井→拉萨,出藏汽车路线: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扎基寺、八廊街等)→巴松措→林芝→苯日神山→雅鲁藏布大峡谷→八一镇→藏民家作客→卡定沟天佛潭布→拉萨→羊卓雍错→调头走318线→返回浙江。为什么入藏选择乘火车?主要是二个方面考虑,一是青藏铁路线是条著名的铁路,号称天路,有关青藏铁路的赞美之词,实在太诱惑人,青藏铁路沿途可以看到可可西里无人区的野生藏羚羊、野生牦牛,可以看到高原地区多年冻土形成的冻胀地貌,可以看到昆仑的玉珠、玉虚两座雪山“双峰对峙”,可以看到长江源头生态景观以及长江源西源的沱沱河,还有羌塘大草原、措那圣湖、那曲的雄伟桑丹康桑雪山,让人心动不已,所以选择去感受一下。二是进藏的火车都有吸氧气,可以慢慢适应高原反应,无须担心高反不适的问题,更主要的是,青藏铁路沿途风景太过壮美,这是世上最高海拔区域又壮观又苍茫的一条“天路"。<br></h3> <h3>  上海到拉萨的Z164列车行程约47小时,晚上20:08发车,我们买了卧铺票,相对于硬座便于舒适休息。随着列车的缓缓启动,我有些莫名的兴奋,环顾四周,每个人的脸上也是写满了向往和快乐。有意思的是这趟列车让我们看到了大半个中国的景色,从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魔都上海开始,一路上经过沿海发达地区的江苏省境,穿越中原地区,黄土高原,直至雪域高原,地势逐渐由低向高,从低海拔170米,到高海拔5000一6000米,一路上几乎看到了所有的地形风貌。</h3> <h3>  从上海到西宁这段路,因为地形和环境不是太复杂,海拔高度相对不是很高,所以车辆主要是电力车头牵引,但是在西宁→拉萨的1900多公里的路程中,沿途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大多是无人区和生命禁区,由于海拔太高,空气稀薄,使用的是内燃机车了。这种内燃机车在过去60一70年代,全国各地铁路线上跑的都是这种车,那个年代很盛行,目前可能也只有青藏铁路线上在使用这种车辆。时速80一90迈,一路慢慢晃荡到拉萨,很是惬意。</h3> <h3>  列车到达西宁,下车换乘内燃机车和密闭高原供氧车厢,西宁车站驶离不久,列车乘务员拿来表格,让每位乘客填写《旅客健康登记表》,所谓的生死状了。其实入藏前可以提前喝红景天,不必太多的担心高反。入藏途中及入藏后做好三点,一是进藏千万不要洗澡,二是在高原不要激烈运动,不要奔跑,不要太消耗体能,三是雪域地区,昼夜温差极大,穿保暖冬衣,不要着凉,感冒。做到了,高反没问题。</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h3><h3>格尔木一拉萨(列车途经昆仑山、沱沱河、可可西里、唐古拉山、那曲、当雄)</h3><h3> 3月份的青藏高原还是寒意未尽,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 这个时节在内地江南己是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了,可是在雪域高山、草原草甸仍然没有苏醒的迹象。列车从格尔木站缓缓启程,从这里开始,才算是真正的青藏铁路的起点。</h3> <h3>  在莽莽苍苍的雪域高原上,千百年来只有马匹牦牛驮运的崎岖驿道。青藏铁路是中国人的伟大骄傲,这条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抵圣城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公里,沿途雪山巍峨,河流纵横,草原茫茫,湖泊遍布,这条雪域铁脉拥有众多的世界第一,世界上最高的火车站,最高的铺架基地,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最长的穿越冻土里程,高原冻土铁路最高时速,最长的高原铁路桥,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如果说“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只是笼统地用长度的衡量给青藏铁路戴了世界之最的帽子的话,那么,其它几项世界之最也许更为实在,因为青藏铁路穿越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这里特别要解释一下冻土问题,雪域的冻土是一种特殊的土,由于冻土中含有冰,因而它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而性质不稳定的土体,冻土层冻结时体积增大,形成冻胀现象,冻土层融化时,形成融沉现象,严重冻胀、融沉,可能导致工程结构变形,易使铁路线路失去平衡,这个是世界难题,在冻土上修铁路,难度可想而知,这条凝聚了中国技术和无数工程技术人员血汗的铁路线,在这条世上最高高原上蜿蜒曲折的铁路长达五年的工期中,许多筑路史上世界级的难题众多,突破了技术和人力的极限,中国人之所以伟大,在于用智慧和技术能力解决了这些难题,并且成功了。</h3> <h3>  我上了火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车窗玻璃擦的干干净净,为的就是拍照,把车窗外的景色能够拍得清晰一些。阳光透进车窗,带来一丝暖意,我们一路上尽情地欣赏窗外的风光一一远处连绵的雪山和大片的草甸,偶尔也见一些河流,但此时此地的河流大都是冰冻的,窗外的世界很荒凉。大约一个小时,列车到达在昆仑玉峰站,这里海拔3400米,借助站台空旷的场地,往远处望去,整个高原大地茫然荒芜,远处巍峨的雪山静静伫立。</h3> <h3>  在古代,“入藏”是一条朋友圈和情怀都撑不起的道路,说起入藏道路,唐朝以前记载非常少,只有在汉朝时才打通了一条道,也就是西部边陲馒头岭古驿道,但是受到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这条路实在太过坎坷,来往旅商稀少。松赞干布时期,建有叶蕃驿道,与大唐相通,即与西北的敦煌相连,这条驿道全长3770公里,共有驿站53处,如果从长安算起,经甘肃的天水、陇西、临夏,在大河家附近渡黄河,转入青海境内,翻越巴颜喀拉山口至青水河,渡通天河,过当曲、唐古拉山口,经黑河、当雄到达拉萨。这条驿道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唐蕃古道,也就是当年文成公主入藏的线路,据说文成公主足足过了两年时间才到达拉萨。唐蕃古道山高路险,气候恶劣,河流咆哮,雪域怆然,人迹罕至,入藏异常困苦艰辛。</h3><h3> 青藏高原以前没有路,唐蕃古道充其量也只是崎岖的驿道,盲肠小道,算不上路。现在从西宁至拉萨,穿越这片广袤土地至少有了二条路,一条是青藏公路,二条是青藏铁路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十多万中国军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牺牲,在这个世界屋脊上,为后人开辟了青藏公路生命线。近年来,为了建设青藏铁路,几十万建设大军奋斗在生命的禁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成就了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之梦,今天我乘坐在这条铁路线的列车上,心存敬畏。</h3><h3> 历史的车轮隆隆向前,这条历经千辛万苦筑起的线路,记载着不容忘却的精彩历史。</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昆仑山从帕米尔高原隆起,凌空而下,浩浩荡荡,横贯东西数千公里,茫茫苍苍,巍峨神奇,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之誉的显赫地位,宋代诗人白玉墉的诗形容昆仑山:“移将北干过南底,双手双挚日月轮,飞越昆仑山上去,须叟化作一天云。”此诗形容昆仑山的巍峨,十分贴切,一点也不夸张。毛泽东曾经也写过一首很大气的诗:“横空出世,莾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江沙横溢,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昆仑山以它不可逾越的雄伟壮观,成为了这一带的群山之首,放眼望去,群山连绵,风涌云动,一层连着一层的山峰,一个接着一个的峰奕,由西向东无尽延伸。</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沱沱河是长江源的西源头,沱沱河与楚玛尔河汇合成通天河,自此奔流向东,成为长江。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峰和姜古迪如大冰川,神奇的长江西源在世人心目中树起一座神秘的丰碑。“格拉丹东"为藏语“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1,“姜古迪如”为藏语“人越不过去”的意思,海拔6542,各拉丹东和姜古迪如均为巨大的冰雪山体,是流之不尽,消之不渴的天然水源,有“江河之母”之称。1979年曾一度认定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沱沱河源头的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草地,蓝天白云倒映河水之中,令人神怡。2008年国家组织三江源头科学考察工作,历经41天,行程7300公里,推翻了此前沱沱河为长江正源的传统观点,测得当曲河为长江的正源,确定沱沱河为长江的西源。</h3> <h3>  沱沱河镇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镇”,这里除了沱沱河是长江源的西源之外,这里有两座桥很出名,一座是长江源头第一桥,另一座是青藏铁路的长江源特大大桥。从列车上远望,空气极为清冷,呼吸间带着浅浅的白色雾气,沱沱河滩上覆盖着的冰雪,河水呈现一种幽深的色调,一些稀稀疏疏的黑点,那是沙滩上栖息的水鸟,蜷缩着身子有规律地排列着,十分可爱。</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列车行驶在可可西里段,我们的视线一直关注着车窗外,最期待的事就是希望能见到藏羚羊,随着车窗的移动,远远草甸上的果然出现了两三只“自由活动”的藏羚羊,我们很是兴奋!列车逐渐进入可可西里的腹地,但看到最多的还是牦牛,成群结队的“家族”。</h3><h3> 说起 藏羚羊,大家可能并不陌生,被人们誉为“高原精灵”,主要栖息于海拔4500的荒野草甸、草原、戈壁滩环境中。八十年代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一百万只珍贵的藏羚羊,不过当时东南亚市场和欧美市场对羚羊披肩需求的增加,导致藏羚羊绒价格暴涨,不少商人利益驱使,勾结不法分子在可可西里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戮杀。短短几年间,藏羚羊几乎被戮杀殆尽,可可西里只残存不到两万只藏羚羊,此后国家加强了反盗猎行动,有效遏制了戮杀行为,并将可可西里无人区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如今,可可西里己有二十多年没有响起盗猎的枪声,藏羚羊数量逐年恢复增加,为了保护藏羚羊及其它高原野生动物,建设青藏铁路线时,也充分考虑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在铁路穿越可可西里区域,筑起了高架桥梁,以桥带路,用桥梁架高铁路轨道,动物们可以在桥底自由穿行,于是藏羚羊的迀徒、活动、繁殖等,不受任何影响。</h3><h3> </h3> <h3>  在青藏铁路沿途,随处可见漫天的黄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枯黄的草原,连绵不断的雪山,给人一种苍凉寂寞的美。江南地区总是小桥流水,细雨蒙蒙,水光潋滟,山丘小山,人们在乡村居住的是白墙黛瓦房,江南给人的感觉是清秀的,是个柔美的大花园,与雪域高原的景致完全不一样。列车又进入了另一个无人区,羌塘大草原,这片土地大的实在让人生气,无垠无边,人烟绝见,但野生动物们为这苍凉平添了生机,当你看着藏羚羊在茫茫草原上欢快地奔跑,看着野牦牛悠闲地在大草甸上吃草,看着野马好无羁绊地弛骋,看着雄鹰在苍穹盘旋,如此这样,没有人类打扰,没有利益争夺,只有野生动物们恣意的生活,这份悠闲,这份安详与宁静。</h3><h3> 我再一次车窗望出去,痴痴地凝望着周围宁静的一切。雪山一副静默矗立的样子,草地、湖泊、大地和天空地都带着静默的神情,远方那些星星点点散布在草地上的牦牛、野马和羊,我知道这片土地的主角就是它们了。</h3> <h3>  有关青藏高原的形成,如同神话,很久很久以前,现今西藏及青海的这块地方叫作“特堤斯海”,从遥远的南边飘来的一块巨大的称作“冈瓦纳古大陆”的板块在此与欧亚板块相撞,从此,地球上隆起了一块最高的地方一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隆起,是人类所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千百万年以来发生的最可思义的事件之一,任何一位来到地球之巅上的人,都会眷念着魔,想入非非,试图在这块土地上探个究竟。</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线相向而行,两条路不时并行,偶尔交叉,从车窗望青藏公路犹如一条缎带在广袤大地上绵延,远处公路上的汽车象一个个火柴盒大小,不停地在路面上移动,这条公路上看见最多的就是大货车了,有时也可以看到军用大卡军几十辆的,一路前行。相信大部分进藏的物资都是通过青藏公路这条生命线来运输的,以前是,现在仍然是,尽管青藏铁路线建成通车后,承担了许多物资承运量,但青藏公路依然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又一次见到牦牛群。在那曲羌塘大草原,见到了更多的牦牛群在无边的草甸上吃草,对牦牛来说,草甸是床,是家,吃饭睡觉,从小到大。</h3><h3>  牦牛喜好寒冷的地方生活,它们厚厚的皮毛足够抵卸冰天雪地,可是牦牛特别怕热,夏天的时候它们还是要去更高的雪域上去,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它们的表兄弟,也是一大群的,叫犏牛,犏牛们一块儿摇晃着仔脖子,一会儿抖动身上的泥土,也是很悠闲地吃草。</h3><h3>  青藏铁路线横穿羌塘,此时此刻列车越开越远,越来越接近羌塘区域的中心地带,我朝车窗两边张望,发现自己己处于无人区的中央,去哪个方向都可以,如果不是在列车上,徜若弧身一人,在茫茫的无人区很容易迷失方向。</h3> <h3>  列车不知不觉的行进中,渐渐地远处唐古拉山纳入了眼帘,透过车窗见到了唐古拉山的雄姿,随着列车的继续爬行,唐古拉山完全进入我们的视线里。唐古拉山是宏观的。那年看到它的秋,一直存留在记忆里,虽然已经很久未见了,几年后的今天,看它,仍然是那么静谐、壮美、神秘,尽管眼前离的如此的近,内心却是波澜壮阔!</h3> <h3>  这里是青藏铁路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5072米,车窗的雪山连绵不断,整个唐古拉山山脉覆盖厚厚的雪花,窗外己远方的景致也是大地白茫茫一片,寒风呼啸,白雪皑皑,与几个小时前离开的青海西宁那阳光明媚的景象相比,简直是另一个世界。,也让我们领略了青藏高原风貌变化的无常。</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列车驶过那曲站、羊八井站终于到达圣城拉萨,今天的心情有些激动。一路劳顿,从衢州到达萨行程5900公里,好在一路上朋友们相处还过得去,尽管略有疲惫,但心情良好。脚步己经踏上海拔3680米的拉萨城,脚下感受到的,同样是灰白色的水泥路面,然而,高原阳光的照耀,瞳孔中,除了这座高原城市反的光芒,便是陌生的当地人黑黝黝的脸,拉萨这座圣城,终于踏上了这片土地。</h3><h3> </h3> <h3> 在拉萨车站,当地的导游藏族人名叫达瓦,早早来到出口迎接客人,并以藏族同胞最高的礼仪,向我们献了洁白的哈达,向远道而来的人们致以扎西德勒!在未来的几天中,整个西藏行程我们将在达瓦的带领下,行走西藏。</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晚上达瓦导游带我们来到拉萨老城区城东,入住藏式宾馆一一泽加宾馆。</h3> <h3>  晚上7:00我们来到拉萨的一家夜市,这家酒店素有“夜作天堂”之称,在当地稍有名气,离我们住地不远,步行10余分钟即到达。在夜市和朋友们一起点了几个小菜,做了一回吃货,喝二瓶拉萨牌啤酒,口腹和精神都得到了满足。然后回宾馆休息。</h3> <h3>  拉萨一巴松措一林芝</h3><h3> 早上6:00起床,由于前一天晚上网购拉萨一一上海的飞机票,今日匆匆赶往火车站把办理火车票退票手续。回到宾馆,吃早餐,早饭尽可能吃饱,补充足够的能量,从今天开始行走藏区。上午8:00离开拉萨,车子驶向林拉高速公路。</h3><h3> 有人曾说:“林芝是经得起细看的地方,风景总是在流动不歇,人文内涵更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时间,才能捉摸得透。”从拉萨去林芝的路上,车子驱出拉萨城区,折向东北,驶上一条平坦宽阔的柏油公路,这就是拉林高速公路,号称西藏最美公路,拉林高速全程400多公里,这条高速公路是不收费的。据说,在国内有二处的高速公路是免费的,一处是海南省境内的高速公路不收费,另外二处就是拉林高速,这条路是西藏境内唯一不收费的高速公路。拉林高速沿线景观异常漂亮,随手拍拍都是大片,取任意段都是美景。</h3><h3> 车子离开拉萨二十多分钟,公路旁边呈现一条碧水,这是尼洋河。尼洋河又称“娘曲”,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是青藏高原最美丽的河流之一,尼洋河是最能体现林芝风景流动不歇特色的地方,全长307公里,在工布江达和八一镇之间持续100多公里的风景精华,成为水波旖旎中时间与空间交错的迷宫。在林芝看挑花,在这里你可能见到那些巨大的原生态挑树,3月初,林芝地区寒意渐消,满山遍野的桃花次第开放。</h3><h3> </h3> <h3>  一路上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汽车飞快地奔驰在林藏高速公路上,车厢里充满欢声笑语,入藏的朋友们个个精神饱满,忘记了沿途颠簸和疲倦一一向往己久的林芝前行。</h3> <h3>.</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这里顺便提一下我身旁的这位藏族导游,应是大神级,有关对西藏历史、西藏文化、藏传佛教、西藏人文风情、藏区习俗以及藏区景观风貌,知道甚多,向我们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可能虽然不一定全对,但绝大部分应是我们参考了解的内容,让我们对西藏了解很多。给他点个赞,辛苦了!</h3> <h3>  汽车重新驶入林拉高速,时间接近中午12:00,车子下高速,来到工布达江县松多镇,找到一家餐店,搞点中餐吃吃,简简单单点上几个菜,大家己是肌肠辘辘,上桌的菜大家抢着吃,一扫而光。</h3> <h3>  这个小镇很小,远不如江南地区的乡镇,这里纵横只有一条街,长度大约800米,一会儿工夫可以逛完,整个乡镇全是藏式建筑。</h3> <h3> 中餐之后,继续上路,按计划车子走318线,去米拉山垭口,欣赏海拔5000米的米拉山景观。在318沿线每年都有很多人自驾西藏,也有少人单车沿途骑行,少数人徒步行走,走走停停,随心所愿,在这条路上偶尔也会看到有人拽着一辆架子车,车上摞得很高的锅碗瓢盆和棉被,一路风餐露宿。</h3> <h3>  车辆行驶318线途中遇上检查站。 川藏线沿线检查站众多,据说,这条美丽的进藏公路禁止外国人单独行走,如果外国人来藏旅行,只能与旅行社跟团或组团旅游,而且按照规定提前申请办理入藏通行证,若是内地游客入藏,需要凭身体证,曾有自驾的朋友身份证遗失,来不及及时补办身份证,就匆匆带上户口簿上路入藏,结果沿途检查站不充许通过,原路反程,户口簿只是身份的信息,没有照片,无法验证,进藏必须准确验证每一个人的身份,只有身份证有这功能,在藏区行和住都必须出示身份证,沿途检查站检查较严,港澳游客还需要提供入藏通行证,而台湾游客比较麻烦,他们需要提前一个月开证明,审核通过了才能踏入藏区,新疆的游客入藏审查也是严格的,入藏前必须办理通行证,且对他们是否有犯罪前科进行审核。内地人入藏虽然相对上述人员限制少一些,既可以单独入藏,也可以跟团,可以自驾,可以徒步,但没有身份证寸步难行,藏区住宿没有身份证不登记,车辆必须有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三证齐全才加油,有的地方还必须事先办好边防证,比如去珠峰大本营、阿里地区以及亚东、墨脱等地。<br></h3><h3> 检查人员核对人员,核对身份证,并抽查了几个行李箱,之后放行了,虽然手续简单,但在这种雪域高原的环境下,尽管疆域广袤,有武警的存在,让人觉得走的再遥远,很有安全感。</h3> <h3>  在藏区公路沿途,经常可以看到不少藏族同胞,他们双手合十,口诵经文,双手向前,全身匍匐在地,然后站起身,走二步,再五体投地,就这样周而复始,一直拜到圣城拉萨。在拉萨去林芝的路上,我们遇到几位藏同胞,人人都穿着一件厚厚的围裙,手上拴着两块木板,木板已磨得呈亮,他们己满脸的灰尘,也遮不住额头中间礼膜时磨出的茧,车辆虽然从他们身边急驶而过,我不由得透过车子后窗静静地看着他们,渐行渐远,心中涌上一股无限的悲怆,可以想象他们如何在高山上艰难匍匐,如果是遇到河流,则不得不涉水,过河以后他们会就地膜拜,补上这段距离,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土地,丈量着自己的虔诚和信仰,丈量着通往来生的轮回之路,在藏区不论你信不信佛,都会由此看到人类的意志力能够达到何等惊人的程度!</h3> <h3> 汽车离开工布江达县约40分钟,天空莫名其妙下起了雪,前半小时,还是晴空万里,后一秒却是空中下起了雨,也飘起了雪花,雨夹着雪花,道路两旁满眼尽是些白皑皑的雪。此时,依然是阳光高照,晴空万里,只是天空在飘着雪,我无法解释为什么藏区会有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h3> <h3>  祸不单行,汽车快行至米拉隧道时,前方交通堵塞,一辆辆车排起了长队,一了解原来前方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显然米拉山垭口是去不成了,车子只好调头,从318线返程,折返到林拉高速,直接前往林芝。</h3> <h3>.</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车子沿着林拉高速一直向东,路上的景致渐渐不同,充满活力的绿色一点一点地跃入眼帘,直至满目葱翠,蜿蜒的尼洋河一直伴随在公路旁边,碧绿的河水如同翡翠,车子在平整的公路上开得飞快,路边的风景在车窗外向后移动。尼洋河也许是我乞今为止见到的最清澈的河流,这里的任意一段都是碧水,车子在一处幽静的河流拐弯处停下,走下路基,河边树林层林尽染,落下满地的金黄犹如风景油画,河对岸的高山映到河里,显得静谐。<br></h3> <h3>  巴松错又名措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长约18公里,湖面面积约2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20米,海拔3480米,位于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一湖一岛,一岛一寺”是巴松错的经典,湖中有一个湖心岛,一座寺庙叫错宗寺,周边环绕高山冰川,是藏东南区域最大的自然湖泊。</h3> <h3>  在西藏的每一个山上、湖泊、草甸旁边都有玛尼堆,玛尼堆是用来死后寄托灵魂的地方,这是西藏的神堆,随处可见。我在巴松错湖边也堆了一个,愿所有的人都能寄托灵魂的美好,祝福活着的人们幸福好运!</h3> <h3><br></h3><h3> 汽车再次发动,离开巴松错,将在二个小时之后,把我们带到卡定沟。下午4:05到达卡定沟,卡定沟位于林芝境内,G318林芝至拉萨段,海拔2980,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畔。峡谷两侧山高崖陡,叠嶂起伏,苍松巨柏遍布山崖,藤竹布满沟底,杜鹃等几十种野花飘香,左侧山崖200多米落差瀑布由天而降,更为种奇的是瀑布水中天然形成一尊大佛时隐时现,天佛瀑布由此得名。此处山势险要高耸入云,是典型的峡谷地貌,奇峰异石古树参天,200落差近200米的瀑布飞流直下雄伟壮观,清新自然的天然氧肥让你无限陶醉。</h3> <h3>  游完卡定沟,时间己不早。大家匆匆上车,下午5:00到达八一镇。八一镇是林芝地区的首府,海拔2900米,尼洋河畔,距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交汇处30公里,我们来到八一镇,天色己接近傍晚,周围群山绕抱的城镇,远处云雾缭绕,非常漂亮,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森林青翠。我们行走镇上,街道整洁干净,街边到处可见的藏族特色店铺,当然八一镇也有些现代城市的气息,近年来广东省是八一镇的援建对口单位,广东省政府在援建方面予以了大量财力物力的支持,八一镇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医疗设施、学校等有了极大的提升与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逐步彰显一座高原上独具特色的城镇。</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晚餐我们来到八一镇一家当地特色的餐厅品尝石锅鸡,石锅鸡是林芝的特色菜品,这种经石锅慢火炖制的石锅鸡风味非常独特,汤味有一股淡淡的药材清香,鸡肉嫩而有弹性,味道好极!</h3><h3> 晚餐时分,天空渐渐由白变淡暗,我能看见傍晚的阳光在八一镇城区的屋顶行走,由远及近,由亮及暗,由清晰到模糊。透过云层的阳光就象天空散落的金色青稞谷粒,印在尼洋河的水色中。晚餐之后,天色己完全晚黑,街道两侧行道灯己灯火通明。我们回到宾馆,早早入睡,己解一路劳顿之乏,准备明天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行程。</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br></h3><h3>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一索松村一一南迦巴瓦峰一一苯日神山一一林芝嗄拉桃花沟</h3><h3> 一大早,大家洗漱之后,在宾馆勿勿用过早餐,启动前往雅鲁藏布大峡谷。不知道为什么,一离开八一镇,天上的云就厚起来,而且一路跟着我们一直往雅鲁藏布大峡谷,空气也越发地潮湿,泛起的雾气凝聚成小雨,丝丝地飘起来。到了景区天空居然下起了雪。</h3> <h3> 经过数小时的驱车,我们来到眼前的这个地方,这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身处如此壮观的环境之中,每一个人内心有种大声欢呼的感觉,大峡谷两边的雪山高高在上,谷底一条奔腾的碧水在下流淌。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下游地区,是一个围绕着南迦巴瓦峰做了一个马蹄形大拐弯的奇特峡谷,峡谷长达504公里,最深处为6公里,峡谷底部河床宽度仅为35米。世界上再没有没有哪个峡谷比雅鲁藏布大峡谷更长、更深,也没有哪个地方比它更丰富多彩、气象万千。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成了中国最完整山地垂直植被带的唯一山区,它把雪峰、冰川、草原、森林收于一圈,既有河谷的湿润和神秘,又不失高原的险峻和寒冷,在这片生态系统中,生存繁衍着复杂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动植物,雅鲁藏布大峡谷被广泛地喻为“二十世纪人类最后的大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种种地理特征都远远超过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峡谷和尼泊尔的喀利根得峡谷,这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h3> <h3> 有人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就象佛教中的香巴圣殿一样,是个充满未知和期待的秘境,南迦巴瓦峰的雪霁云雾之下,是地球表面雄伟的峡谷,如果你没有见过它,不能说见过了最壮丽的峡谷。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生生地切开了横亘在世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弯弯曲曲地流经西藏南部,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一个举世无双的奇特马蹄形大拐弯,随后进入墨脱县,最后到巴昔卡,大峡谷两侧,壁立高耸。去大峡谷一定要沿雅鲁藏布江江岸前行,会看到各种形状的黑色石礁在不宽的江面中凸现,江水拍石之声震耳轰鸣,一路上还不时能见到冰崩压倒的树木,幽幽前路,绝对是一种对勇气和胆识的考验。</h3> <h3>  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后,继续前行,我们来到南迦巴瓦峰,此时雪下的很大,在雨季,或者雪天,几乎不可能见到南迦巴瓦峰,即使在3月份的这个时间,也是如此。因为这座神峰很难让人见到它的真面目,每当它偶尔露出真容的时候,人们都会用相机把它留驻下来。</h3> <h3> 到了中午12:30雪停,天空放晴,半小时之后天空逐渐放晴,阳光也透出云层照耀大地。我们一路继续往深处去,一直来到南迦巴瓦峰脚下的索松村,这个村子很小,只有二十多户藏族同胞居住,但却是观赏南迦巴瓦峰的极佳位置。此时天空虽然放晴,南迦巴瓦峰依然被云雾缭绕,只是露出山尖的一部分,但这壮观的美景,足够让我们感撼!但愿下次来西藏能够观赏到日照金山一一南迦巴瓦峰的真容。</h3> <p>  在索松村至苯日神山的路途中。我们很快又一次看见草原,也看见了远远的草上白色帐篷,这是一个很大的草甸,四周的高山都站得远远的,草原上的白帐篷一个个陆陆续续苏醒过来,有的开始往外冒出饮烟,烟一钻出帐篷没能好好向上飘多久,就被一陈风乱去了别的地方。草原是胸怀最宽广的地主,总是能大大方方让你看的足够遥远,草原上没有路,所有的土地都是路,可以任意驰骋,可以随便往任何方向使劲走,闭着眼睛也不会撞到山或掉进悬崖,甚至没有一棵树阻挡你或给你指路。高远的天空,开始慢慢变得蓝色,从浅蓝逐渐变深蓝,天际也开始泛出魄,一轮红日开始升起,从雪山的背后露出一点模样,可能只是被风吹起来的头发,东边草地上的帐篷最先被照耀成了金色,风不断地从每一顶白帐篷的头顶经过,把酥油茶的香味一点点地收集,带走,再和草原的青草、泥土、木柴燃烧的味道,开始在整个草原弥漫,这是草原特有的味道。</p><p>  </p> <h3>  苯日神山,一座通体晶莹的巨大雪山,尊贵的苯日山在上,光芒冷静而璀璨,在公路上转一个大弯后,瞬间占有你的双眼,再装不下另外的任何东西,那么大,那么明亮,那么坚强,开始凝望你,开始保护你,开始让你身体里所有的暗和脏的东西顷刻消失,感到清净。</h3><h3> 苯日山山脚有广阔的森林,优美的景色,具有加持的神水,这里各种树类以及空行母顶发,代表神魔黑白的世界柏树之王达拉柏树以及六身柏树也生长在这里,这里是雅鲁藏布江、尼洋河等许多著名大河的源头。此地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至今保持着原样,与其它藏区略有不同。</h3> <h3> 今天的日期是3月6日,入藏第8天。3月初是西藏林芝地区桃花开的季节,3月初桃花己开,但不是盛开,需待3月底或4月初桃花灿烂,姹紫嫣红,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的尼洋河沿线全长470公里,桃花开放,一直伸到四面山上,千万棵挑树开花,红波绿浪,一层层铺染上去,翻涌直至山巅。在林芝地区挑树几乎都是大树,有的甚至是千年野生挑树,一人环抱是最常见的,二三人合抱也有。这些挑树或单株而立,横望如画,或杂而成林,漫山遍野,枝头都是一片粉红花海。</h3> <h3>  林芝地区是一个适合发呆的地方,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碧水流缓的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世间最美的南迦巴瓦峰,长年积雪的本苯神山,宁静的寺庙,阳光下,森林、草甸、树影婆娑,掩映于高山脚下、河流两岸,充分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安逸的环境。这里的时间过得很慢,很慢,慢到让你感觉不到她从你身边悄悄溜走。</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在这里你可以看见天空许多的云彩,西藏的云永远看不够,也无法确切形容,不能总说像什么不像什么,就在你定睛看时它们己经发生变化,你只能说它就是云,云在风的揉捏下,或成或朵,或成白山,或成卷云,没有了风,就是棉絮一团,西藏的天空,是一块透明的玻璃,总让你在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你永远摸不透,但它一直在哪里,西藏天空的云,绝无仅有。</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我来到了这个世上最高最苍茫的区域,见到了最美的景,要江湖又有何用?</h3> <h3>  西嘎门巴村藏民家作客一一拉萨</h3><h3> 晚上重返八一镇住宿,次日驱车来到西嘎门巴村,体验藏民族的生活。</h3> <h3>  门巴是藏民族的一个分支,同属藏族,藏族人很讲究家居的美观、舒适和整洁,处处体现出佛教文化的影响和天生的高超的色彩运用能力,他们尽可能地用比强烈的色彩、精美的雕刻和佛教内容有关的图案来装饰房屋、家具,即使在牦牛编织的黑色帐篷里,内部也是整洁、色彩斑斓,毛毯和地毯的使用也给人一种华丽的感觉。现在许多藏族人也喜欢住搂房了,尽管以前住帐篷。我们作客的这一家藏民,房主叫拉珠卓玛,他的楼房在藏区是经典代表性的房屋,2009年李克强总理来嘎拉门巴藏族村视察之后,政府对该村进行大规模的重建,成为林芝地区最美丽村庄。我们在拉珠卓玛的楼房里,见到藏族人还在烘炉子,非常舒服,尽管己是3月份。藏式火炉也是讲究的,体型较大,通常为长方形,每家的炉子在一些细节上会有不同,上面绘有图案,有一种佛教式的华贵,在拉珠卓玛家,他的炉子设计的很完美,整体是封闭的,下面有接炉灰的抽屉,侧面靠近底部有道风孔、有拉风装置,通过拉动手柄使炉火着得更旺。烧的通常是干牛粪或羊粪,很干净。炉子和炉子上的烧水壶总是用抹布擦的铮亮。</h3><h3>  平常看起来平静内敛的藏族人,喜怒哀乐并不会明显表现出来,但对很小的孩子又有很亲密的表达爱的方式,轻吻一下自己的孩子或亲戚家的孩子的嘴唇,这一点曾让我很惊讶和感动,因为通常见到的是亲吻脸颊,在《动物世界》栏目里看过这样的母亲和孩子嘴对嘴的亲吻,那是一种原始而深沉的爱,尽管生存条件艰苦,但在这样的爱中长大的孩子,心灵肯定是富足的,也许这是为什么藏族小孩看起来总很活泼快乐的一个原因。</h3><h3>  藏族同胞总是谦卑,没有显示出他们自身的微不足道和渺小,反倒让我觉得,每个人都是那么伟岸、宽广,让我敬佩并怅愧。生活在内地的人,特别是江南地区的人习惯于把自己看的很重要,但往往最后轻贱了自己也是自己。</h3><h3>  在拉珠卓玛家,我感受到藏族同胞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渗透着他们很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表现的是那么自然。藏族人家里来了客人,献上洁白的哈达,酌上一杯酥油茶等等,然后主人会不断地给你添加酥油茶,并不时站到客人桌子前,向前送出双手,掌心向上,同时微微哈腰,面带微笑。</h3><h3>  以前有个误解,总以为藏人总是慓忓的,不善言辞,可是在拉珠卓玛身上,让我看到了藏人不仅仅朴质、谦逊的一面,也见证了藏人言谈的优雅和学识,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藏族同胞面对苦难的从容与幽默,对生活和他人的感恩。藏族人非常注意礼节,时时处处你都会体会到,他们的行为举止经常让我感觉自己好象是一个教育修养很不够的人。</h3><h3>  在藏区的这些天里,我时时也感受到藏人与内地人不同的举止与内在的门涵养。他们用不着像我们内地到处贴出来的“老幼病残专用”、“残疾人优先”之类的基本道德提醒,因为虔诚信仰佛教,藏族人自觉地对自己有更高的道德要求,他们的精神文明在内地人之上,比如无论在家庭还是寺院,或是其它一些场所,年纪小的都自觉服待年长的,年长的服待年老的人,许多身体力行的举止行为让小孩子从小就知道,年少时多做事,年老时自己会得到同样的尊重。在内地,顾客是上帝,服务是我们花钱买来的。但是在藏区去商店买东西,如果卖家正在忙碌着或者照顾别的顾客,或别的什么事情,刚到的顾客会静静等待,不会上前去打扰,这里没有服务的概念,有的是对每个人的尊重,它己经超越了“服务”的层次,所以,来到西藏的十多天里,每当进商场,上饭店,我也跟着学会耐心安静地等待,而不是不顾卖家在做什么,就上前急急的提出“上帝"的要求。</h3> <h3>  在西嗄门巴村的村广场,我们见到了藏民在跳舞,我们也很有兴致观看藏民们的舞蹈,这里的人们叫这种舞蹈为“锅庄”,藏男子在舞蹈之前,会缓缓弓下身体,缓缓低头,放下长袖,男人们表情庄重,动作徐缓稳键,歌声婉转悠长,藏族女人身上的挂满无数银铃,衣服华丽弦目,头发掺着五彩布条,编成辫子缠在头顶,年轻的姑娘再多缠一匹厚重的大红色赏布,锦缎的马甲,白色白褶的长裙,手上都要拿一块手帕。舞蹈开始时由男人开始唱歌,跳舞的人再带着另外会跳的年轻人,开始缓缓低头、弯腰、凝重地抬起手臂,让那长袖子垂下来,再扬起长袖,并缓慢抬腿,开始踏步,然后开始旋转,身体开始奔放舞动,之后,又柔和下来,静寂下来,周而复始,波浪方兴未艾,所有的动作含蓄持重,所有的节奏默藏在心里,让他们能悄无声息而整齐划一。女人们的舞姿则简单些,脚步轻弹一致,同时轻快地上下甩着手帕,身体偶尔也倾斜,偶尔也旋转。相信这个世上可能藏族男子的舞蹈是最优雅最优美的了。</h3> <h3>  在藏区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藏族同胞的服装,他们穿衣总是裸出一只手臂,后来才知道,原来藏民的服装很有特色,也有不少学问。只穿一只袖,袒露右臂,将右臂的袖子从后背绕到胸前,搭在右肩上。高原气候变化无常,一日之间阴云雨雹常有戏剧性变化,温差极大,因此藏民们习惯只穿一只袖,这样既可以保持正常体温,又方便右臂操作散去一部分余热,这是在气温多变环境下一种自我调节的适应办法,穿藏袍脱掉一只袖子,除了便于调节体温,便于体力劳作外,其实也很美观。藏族同胞是爱美的,穿一只袖子脱一只袖子,显现藏民族衣着特色之美,豪放、威武、气派。</h3><h3></h3><h3> 藏族人的服装和首饰多姿多彩,冬季的西藏,藏族人喜爱穿一种宽大的氆氇长袍,衣料是光板老羊皮,板质坚韧,绒毛丰厚,遮风挡雨,保暖防潮,每件皮袍重达十五、六斤,可顶得上两床棉被。</h3><h3>  穿藏袍的讲究之处在于扎腰带,不同情况有不同扎法,出门时往往扎得藏袍上半身宽松,便于穿脱袖子,又可以充当一个宽敞口袋,里面装吃糌粑与喝茶用的碗,以及杂七杂八的各种用品,这种扎法同时把藏袍下半身提高,便于骑马走路。西藏高原的气候被称为“一天四季”,夜间遍野冰霜,中午又可能烈日炎炎,藏袍却可以变换不同的穿法适应各种天气,热的时候上半身外面的藏袍脱掉,藏袍被腰带固定在腰间不会滑落,同时保护着胃和肾。在牧区没有椅子,也几乎不用床,人们不论在哪都坐在地上,睡在地上。皮制的藏袍最隔凉,又不怕潮湿。藏袍的宽度足够一半铺一半盖,展开的长度正好能从头盖到脚,所以藏袍是牧区最适合的被褥。虽然有些藏区的人家也开始有棉被,但多数人至今仍然还是长年用藏袍,白天穿,晚上盖。</h3> <h3> 青藏高原与东部地区相比,显然还落后许多,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己走出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是西藏许多地方的乡填,所谓镇,不过是一条街,或几幢机关、学校、店铺和藏民的房子而己,车辆穿镇而过可能也只是10分钟,不少地方连物资集散、商贸往来的流通作用也难以承担,好在近年来国家对藏区予以了重点扶持和财政倾斜补助,藏区的发展变化也日新月异,在藏区有个不争的事实,西藏地域辽阔,自然环境恶劣,大部分地区是雪域高山,或者是荒芜的无人区一一生命禁区,人口总量不多,且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最大的拉萨城人口仅40万左右,城市面积不足27平方公里,八九十年代国家还发动全国各省、市、国家各部委承担众多援藏重点项目和众多援藏工程,“一江两河"流域的开发建设也应运而生,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的建设和发展。由于藏佛教的影响,居住在任何偏远地区的藏族一生最大的愿望和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朝圣,圣城拉萨、圣寺大昭寺、圣山冈底斯的冈仁波齐、圣湖羊卓雍错,让人惊奇的是这片土地上的藏族同胞乐施好舍的天性,任何人靠着乞讨就可以走遍藏区,也许还饿不死。有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本人了解不多,也不是此次行走的重点,就此打住,不扯远了。</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在八一镇返回拉萨的途中,我们在巴河镇停留,这位藏族人,我不晓得他的名字叫什么,可是他唱的藏歌真心好听,我对于藏歌,个人是极为喜欢的。</h3><h3> 藏歌曲调很独特,优美流畅,旋律跌宕起伏,音域宽广,自由抒情,极具穿透力和感染为。特别是在3月份春天来到的时候,在苍茫的高原上,举目遥望,雪山蓝天,唯有天空里的白云在飘荡,藏歌就如同天外飞来的一箭,穿心而古,深深震撼着苍穹。</h3><h3> 藏歌之所以独特,绝对和高原的环境相关。西藏地广人稀,藏民们在广阔的生存空间里,每时每日面对着大自然,四下无人,万籁俱静,放歌一首,心灵极度自由和宽广,藏人深爱高原,这种热爱就象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化为高亢的歌声,里面充满了热情豪放,坚毅自信。</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在西藏其实只是少数地方是需要门票的,绝大多数地方并不需要门票,在藏区许多地方不需要化钱看风景,对于已经厌恶那些商业化很高的景点来说,这里确实值得我们流连。行走在这里,处处可以看到巍峨的雪山、清澈见底的湖泊、碧水流淌的河流、触手可及的白云、葱绿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甸、成群的牦牛、马、羊群,还有源远悠长的古老寺庙,无处不在的经幡、风马旗和玛尼堆,各种各样的藏居……人的旅行参观景点并不是全都,可能更主要的还是享受当地的自然景观,感受当地的文化、历史、风情习俗。所谓的“无景点”,即我们所不知道的,隐藏在各个山间、河流旁、树林中的小村落,这些地方虽然算不上是所谓的景点,但确实环境很好,景色不错,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地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与惬意,完全不用担心被打忧,而且西藏众多的寺庙,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这里的寺庙始终保持着它们最古老的一面,让所有前来的人们看到藏佛教悠久的历史。可以不夸张地说,整个藏区全域都是景点,无论高山、垭口、湖泊、河流、草甸、森林、寺庙,看到的都是与江南地区不一样的地理风貌、自然环境、藏族文化历史,看到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享受,来这里可以欣赏到雪域高山的壮丽,呼吸到纯净的空气,体验到苍苍茫茫高原的震撼,而且免费的!</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拉萨一一羊卓雍错</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车下岗巴拉山垭口后,有一段很长的沿湖公路,当天没风,晴空万里,一路走去,能拍到很多不同形状的高山在湖中倒影,我们就是这样,走走停停,停停拍拍,非常过瘾。</p><p class="ql-block"> 据说羊卓雍错的绝妙之处在于,在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下,会显现出不同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尤其是在有云的天气,云随风走,光随云变,湖水随着光线的变幻,蓝色也不断变化着,当天我们运气不错,太阳光在云间时有时无,我们目堵羊湖之蓝的变化,美不胜收。</p> <h3>  西藏何以多“错”,“错”在藏语中是湖的意思,如、羊卓雍错、那木错、旁雍加错等等,都是西藏著名的湖泊。不过,要说西藏的湖多,远胜江南,也许有人还不相信。然而事实是,藏区的大大小小湖泊加起来数以千计,其中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就有700多个,西藏是我国湖泊最多的省区。</h3> <p class="ql-block"> 我国有着众多优秀的山川湖泊,但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全球富含鱼量最多的湖就在西藏,这个湖就是眼前的羊卓雍错湖,有数据统计这个湖泊鱼的储量己经达到了8亿公斤,但因为这里没人去垂钓,也没人去捕鱼,所以每年还在不断地增加,也就是说世界上的其它湖泊根本无法撼动它的地位。对于热爱看鱼的朋友来说,去西藏旅行,必然不能错过羊卓雍错,这里的最佳旅游季节也就是3一4月份,或者是9一10月份,每到季节都会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聚集在此地,就为一览这座海拔高达4790米的圣湖。这里的鱼只可观赏,干万不要动垂钓的心思,藏区的藏民是不会答应的,否则会惹上很大的麻烦。由于当地藏族同胞根深蒂固的信仰,所以不愿杀生,即使湖里的鱼再多也不会去钓来吃,或者捕来吃,也正是因为当地人有着这样的信仰,才使得羊湖的鱼越来越多,出现这种世界级纪录现象。</p><p class="ql-block"> 羊卓雍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同时也是西藏如今知名的地方,湖里的水源源于雪山融雪而来,所以特别清澈洁净,但是这些水因为没有出口,所以水量全靠气候控制,还有日常的水气蒸发维持平衡,就是这样一座湖,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里,会呈现出不一样深度的蓝色,有时会象大海的蓝一样深沉,而有时候就象天空的蓝一样淡淡的浅蓝。</p><p class="ql-block">  从整体轮廓看,羊湖又像是一只耳坠,在群山拥簇当中闪闪发光,就这样依靠在耳廓的高山上,面积上此湖足足有37个西湖那么大,也是喜马拉雅区域最大的内陆湖,即使它的面积再大,也会有藏民为了表示对于这片圣湖的尊敬,经常绕湖一圈,就现在而言,朝拜圣湖已经成了西藏地区不变的传统,也给羊湖烙上了深刻的烙印。总之,这片湖是美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湖边,我忍不住俯身探手入湖,掬起一捧水,冰冷清冽直入骨髓,水珠顺着指缝滴滴洒落,拮一口甘甜似茶。这湖水没有一丝杂质,就象一块纯度极高的绿水晶,将阳光射到水底深处,据说羊湖可以一眼看穿14米深,站在湖畔,我极目向湖底望去,确实可以清楚地看到极深水下的鱼游来游去。湖边藏民的牦牛,映在水里的倒影,似是好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br></h3><h3>拉萨一布达拉宫一大昭寺一八廊街一扎基寺</h3><h3> 布达拉宫名声很大,凡是全世界来西藏旅行的人没有不来这里一睹其风采的,我曾经去过甘肃隍宗县,看过塔尔寺,感觉己经很宏伟了,可是眼前的这座世上最高的寺庙,更为雄伟了。布达拉宫坐落于海拔3700米的红山上,这座宫殿是西藏最重要的象征,它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赞松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而后经1300余年不断的修建,才得以有今日这般雄伟的面貌,布宫金光灿烂,气势磅礴,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还是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以及不计其数的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缎品等,这些文物绚丽多彩,珍贵丰富。</h3><h3> “布达拉”是梵语,又译作“普陀”,原指观音菩萨之居所。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连,宫墙高万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砖石。墙的东、南两侧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在东南和西北角各有一座角楼,宫墙内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宫墙内的山后部分称作“林卡”。布宫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为宗教之地,白宫为政务之所,红宫前面有一个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平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h3><h3> 布宫每天接待熙熙攘攘的游客长队伍,以前这座耗尽虔诚藏民一生投奔的圣宫,现在正变成人们好奇参观的建筑。</h3> <h3>  第五套人民币五十元背面图案为西藏布达拉宫,曾经有人提议五十元设计采用黄山,但经过多次讨论后决定用布宫,体现了民族大团结的元素,西藏布宫的胜出的确是实至名归。</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经很长时间,我搞不清楚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是哪些,以及都是用哪些颜色代表,直到我坐在布宫的台阶上,看着布宫的墙,红窗,黑檐,金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教派的颜色,就是寺庙的颜色。“手玛派”是红教,“萨迦派”是白教,“格鲁派”是黄教,颜色在藏地佛法的修行中,是如此重要,竟然成了区别各大教派的标志,在西藏黄教“格鲁派“是最大的教派,拥有信徒最多。</p><p class="ql-block"> 藏区的人们可以千里迢迢磕着长头前往拉萨,目的只是看一眼大昭寺中的佛,并给圣地拉萨的布达拉宫佛殿中那永不熄灭的酥油灯盏添一砣酥油,人们可以把辛劳一世的积攒的财物无偿地奉献给寺庙,在佛的金身像前,堆放着香客何呈献的大把大把的钞票和式样繁多的金银珠宝,钱财在虔诚的藏民眼中、心中己不再是钱财,那是对佛的至诚至爱。</p> <p class="ql-block"> 在西藏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大昭寺己有2800年的历史,在2800年时释迦牟尼曾亲自为这座寺庙开光,随后的几百年大唐文成公主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带到大昭寺供奉,所以从宗教意义上来说,大昭寺的地位远在布宫之上,来到拉萨,大昭寺和布宫是一定要朝拜的。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为“转经”,八廊街成为拉萨三大转经道之一,在藏语中“八廊”是“中转经道”的意思,藏族同胞把这条街称为圣街,八廊街包围着大昭寺,是整个藏区磕长头朝拜人们心里的终极目的地。所有藏民都知道,西藏是有一颗心脏的,不管如何在雪域高原上行走,就象千万条血液的回归,它的位置便是后世万民朝拜的中心一一大昭寺。最初的时候八廊街仅仅只是转经路,后来无数藏民前来转经朝拜,加上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克什米尔、蒙古、汉地等国家和地区众多信徒、香客、游民纷至沓来,发展成为宗教街、民俗街、观光街、文化街、商贸街极其繁华的一条街区。可以肯定,几乎所有来到拉萨的人,没有不去逛逛八廊街的。在八廊街处处可见磕长头的人们,在这里,不用格外留意,总是能听到从身边不远处传来阵阵护手板滑过地面时“刷刷"的声响,也不时地传来转经筒“咚咚咚”的声音,这些人里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在条圣街上展示着他们虔诚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到达拉萨的第九天,在天空将明未明之时,我便来到了大昭寺门前。大昭寺坐东朝西,一缕光线从它的上空掠过,落在门前沉默的唐蕃会盟碑上。</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大昭寺是拉萨每天最先苏醒的地方,当清冷的夜晚一点点被阳光温暖,藏民们带着梦中残留的寒意,亘古不变地出现在大昭寺广场的光晕中。</p><p class="ql-block"> 虔诚的藏民们伫立寒风中,面朝寺门,双手合十,整个身体都匍匐在大昭寺门前的石地上,一遍又一遍地磕长头,向他们心中的神灵祈祷。</p><p class="ql-block"> </p> <h3> 拉萨以西的高原大部叫“卫藏”,分为“卫"(前藏),“藏"(后藏),后藏主要在阿里地区这一带,卫藏即今日的拉萨、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阿里。卫藏地区是藏地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中心,拉萨的布宫、大昭寺、小昭寺是举行盛大法会、高僧辈出的地方,后藏的日喀则的扎什化布寺,前藏的山南地区的桑那寺等诸多主要寺庙,宗教兴盛,长久不衰,因而被称为“法域”。“卫藏”是吐蕃民族的本土,是藏族的最基本的成分,在地理位置上,卫藏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中心,区内藏北、藏南以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断裂带为界,平均海拔4200米,这个区域是孕育藏文明的摇蓝。这里的藏族同胞称“卫藏”人,或“藏”人。</h3><h3> 横断山区的四川省甘孜、阿坝,西藏的昌都地区以及云南省的迪庆地区,这里的藏同胞叫作“康巴"人,总觉得康巴人是古时候吐蕃王国扩张领土时,派出来的战士和他们亲属的后代,仗打完后就留在原地繁衍生活了,藏语里“康”有“边地”或“外地”之意,也似乎能部分肯定我的猜测,他们实在太英武,太骄勇,太俊美了,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顽固残忍的法西斯头子希特勒曾说,日尔曼和康巴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曾有引进康巴人种与日尔曼人种相配以诞生特别强壮、聪慧、英俊的新一代优良人种的计划,是否属实不得而知,这个世界疯子的主张实在不值得信奉和推崇,不过倒是足可以窥见康巴人在人种上的好名声。</h3><h3> 还有安多,安多主要包括青海省的藏区(不含玉树)、甘南以及四川阿坝的部分地区,这个区域的藏同胞称“安多”人。说到藏族,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拉萨区域的,其实藏区很广,藏族人居住的区域非常辽阔,有关藏族同胞的称呼,分为“卫藏”、“康巴"、“安多",其实都是藏民族,就如同汉族也要分东北人、北方人、南方人一样。在藏区又称:佛域卫藏,人域康巴,卫域安多,安多是传统的牧马场,出产的马是藏区最好的,安多的藏族人存在感相对较低,不过给人最深印象的是安多的藏餐,美味极佳。</h3> <h3>  在藏区所有人叫他们“喇嘛“,这个所谓“喇嘛”,所有稍微听说过一点关于藏佛教事情的人,都知道这么说,可这是个错误,连好多“喇嘛”自己都弄不清楚,喇嘛们其实不叫“喇嘛”,他们正确的名字应该是“gusuoⅠa”,即“古索纳",藏语里对所有出家人的尊称,说起来名字不过是个名字,随便什么人取个什么名字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是“喇嘛”有特别确切的意思。</h3><h3> “喇嘛”藏语是“上师”,上师是什么?是出家人里德行学问高超的修行者,不是所有的喇嘛都是上师,基本上只有非常少的古索纳能成为“上师”,甚至不是所有“活佛”都要能成为上师,关键是看水平够不够杰出,“活佛”藏语里叫“zhuiguo”,椎果,意思是“化身影子”,顾名思义是老早之前的某位佛祖高人在今天这时候的再生,和其他出家人绝不一样,可不是每个被天上的旨意确定为活佛的孩子,之后都能成为修行杰出的人,都能成为“喇嘛(上师)”,我了解过几个转世活佛当了几年活佛,受不了清寂或者其他种种原因,不愿住在寺院里,不愿每天念经每天被人伺候,下山回家当老百姓,喝酒娱乐,策马扬鞭,结婚生孩子去了。</h3> <h3> 驻藏大臣衙门遗址在拉萨有三处,我们今天到的是其中一处,叫“朵森格”,因衙门前有一对石狮,故名。据说,清朝建立后,沿袭明朝管理西藏地方的制度,雍正五年(1727年)西藏内部发生叛乱,藏王康济鼐被杀,清政府为安定西藏局势,从雍正六年(1728年)起,设驻藏大臣。</h3> <p class="ql-block"> 在八廊街的东南,有一幢土黄小楼,叫“玛吉阿米酒馆”,玛吉阿米这个名字出自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而这里是当年仓央嘉措与情人幽会的地方。一直以来,玛吉阿米酒馆也成为圣地拉萨著名的品牌,每年全世界来拉萨旅行的人都要观光玛吉阿米酒馆,熟悉和喜欢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许多人把这里当成了一种情结。在玛吉阿米曾经发生的故事,一直让世人趋之若鹜,这里有一首情诗与一段情歌紧密相连的动人故事:大约在几百年前的某个星月之下,坐落在圣城拉萨八廊街的这幢藏式楼里,来了一位神秘人,他看似普通,却不平凡,恰巧这时一位月亮般纯洁美丽的少女也不期而遇,她那漂亮的容颜和深情的双睦深深地印在了这位神秘人的心里和梦里,从此,他常常光顾这家酒馆,期待着与这位姑娘重逢,日久生情,二人时常在酒楼幽会,那位神秘人就是仓央嘉措一一雪域高原最大的王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为追忆少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p><p class="ql-block">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p><p class="ql-block">每当升起那明月胶顷,</p><p class="ql-block">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p><p class="ql-block">会时时浮现在我心田。</p><p class="ql-block">还有一首写给玛吉阿米的情诗:</p><p class="ql-block">曾今多情换尤行,</p><p class="ql-block">八山入愿别倾城,</p><p class="ql-block">世间安得双全法,</p><p class="ql-block">不负如来不负卿。</p><p class="ql-block">还有描写的诗:</p><p class="ql-block">太阳给了我十六年的光芒,</p><p class="ql-block">而我却用一生的微光,</p><p class="ql-block">去照亮太阳出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从此想望却不能忘,</p><p class="ql-block">那便是不朽的精神一种。</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的一生仿佛是一出悲剧戏,起承转合,波澜壮阔,宗教的神圣,政治的阴谲,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使这位达赖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本是一个穷困农奴的儿子,自幼生长在藏南门隅,十四岁被突然选中成了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送进布宫,成为雪域高原最大的王,他的才华横溢的情诗,源源不断地酒肆传向四面八方。然而站在权力的顶端,如果不能成为左右的时局的人物,就无法避免被政治加害的命运,他被康熙皇帝降旨废黜,执献进京,途中坐化在了青海湖畔。</p><p class="ql-block"> 我来到玛吉阿米小酒店,找了一个临窗的座位,与当地的藏民品尝这里的甜茶,10元人民币一杯,感觉也是相当不错。在玛吉阿米酒店,孤自静坐一个上午,阳光从窗外斜斜地照过来,照在我的身上、脸上、茶杯上,也照在热气腾腾的酥油茶里,茶的热汽在阳光下散发出色彩斑斓的光晕,时间就这样静静地从唇边、从手边,从喝茶的瞬间慢慢流走了,安安静静品着酥油茶,享受高原清澈的日光,备觉安详。临走的时候,我在留言本上写了几个字:“玛吉阿米”象教科书一样存在,翻得不经意容易错过,体会的太深,让人很悲怆。</p> <h3>  在西藏的扎基寺的壁画中,我看到几幅这样的画面:一些得道的喇嘛,可以乘坐光线在空中旅行,可以穿过大山通行无阻如履平地,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可以听懂鸟兽语言并与之对话,这些画面近乎科学的谶言,西藏的这种浓郁的宗教现象,对那此试图追求归真返朴生活的人们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几乎所有来西藏旅行的人们都曾置身于神圣、庄严、神秘的藏传佛教寺庙殿堂内,一睹种种新奇,至于西藏对藏教信徒们的诱惑力更不必说。</h3><h3> 扎基寺是全西藏唯一的一座财神庙,该寺为吉祥天母本尊一一扎基拉姆佛殿,寺庙的占卜术在西藏很出名,很多藏族人每逢周三都到这里桑煨拜佛。扎基寺主供神嗜酒,所以前来扎基寺朝拜的人们,除了会带哈达、桑枝外,也会带上白酒或青稞酒。</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  行走西藏许多天,总觉得想写点什么?很久没有写推文了,一直懒于动笔,不知道怎样遣词造句,犹豫了长久,到底要不要写?但是,我想写推文不是为了谁而写?当然也不是为了炫耀?《十宗罪》说: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无论怎样,我决定静下心来,把行走西藏写下来,相信,我们的目光所及,在这片世上最高的土地上行走,身临其境,会给朋友们一个真实的西藏!</p><p class="ql-block"> 西藏确实有着独一无二的自然与人文!用“一瞥”来形容我此次入藏毫不夸张,尽管以前也曾行走西藏,但是我目前所看到的,所了解到的西藏仍然是浮浅的,不全面的,最起码有些藏区我们还没有深度涉入,比如拉萨以西的阿里地区的冈波仁齐神山、玛旁雍措,乃至更远的日喀则地区的扎什布伦寺、萨迦寺、狮泉河、象泉河,以及珠玛拉马峰大本营至今没有到达,拉萨以南的班公错也没有去过,西南方向的山南地区与不丹交界的亚东、墨脱县也没有涉足……还有关于藏民族怨怨流长的历史文化我们还了解的很不够,有关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我还只是一知半解……我所了解和知道的的西藏只有1%,目前无法告诉你全部,西藏那么大,我所知道的和看见的实在太少,西藏的风景那么多,看也看不完,西藏的悠久历史,道也道不完,那些藏在高山云层背后的藏佛教文化,说也说不尽,西藏的美,我个人认为用任何语言去描述赞美都不过分,在这里我不再奢想文字或其它可以表达的词语去描写,总之,西藏是美的!如果没有来过的朋友,一定要来一次,走一走这片神奇的地方,这里离天空最近!世界只有一个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很多天意让我有生之年再次相见在过去的这些时间里,尽管路途遥远奔波劳顿,雪域高原所看到的一切,感受到的自然地貌,以及感受到的人文景观,我每天都在享受着这里的群山、河流、草甸、原野、寺院、城堡,更主要的是这里的藏族同胞,那些我不认识还不曾完全理解的人们,倘若时间更多的话,我宁愿待在这里,这是一个一无二的地方,是一片神奇的地方,在严皓的高原环境下,藏族同胞繁衍且生生不息,也是天意让我再一次错过太多的地方,世界之大,需要远行,世界之阔,极目视野,我可能是属于双脚稳踏大地的人,风里来雨里去,可“踏实”久了,日子越来越有意思,我偶尔有些沉默,但更多的是开心,毕竟我感到了莫大的欣慰,在过去的日子里,度过了非凡的人生,忍耐了许多艰辛,创造了难得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欢迎追剧《行走西藏》(下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走西藏》(上集)制作于2019年3月16日,本推文部分照片为本人所拍摄,同时衷心感谢进藏的队友们拍摄并提供精美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