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厂巷》

浪花一朵

<h3>草厂巷</h3><h3> 文/浪花一朵</h3><h3> 草厂巷要拆了,这事吵嚷了好多年,这次它是真的要拆了。这个消息象一颗投进池塘的炸弹,一时间,溅起了无数躁动不安的声波。许多市民学者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市民们,他们纷纷观踏而来,拍摄美篇撰写文字,发表感言……大有悍卫提醒政府留下草场巷的意愿。而那些住在草厂巷的居民确是早也盼晚也盼,希望政府拆迁,自己早一天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h3><h3>按理说一个城市的棚户区改造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怎么会引发社会如此的不同凡响的反应呢?那我们就先从草厂巷的历史说起吧。</h3><h3> 草厂巷建于什么年代没有确切的记载,应该是明末清初吧?它与武城街堡子里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堡子里是当年对外通啇官方政府打造的金融一条街的话,那么草厂巷就是民间商贾依托武城街,沿小北门外延伸出来的张库大道上各种贸易交易、供给、生活用品等民间货运经贸的集聚地,也是张家口成为一个"市”的雏形开端,由它演义出了新华街、西沙河,承联上堡大境门的一条直线的广泛对外贸易商业交易的集散市场。如果说堡子里是张家口起源的原点的话,那么草厂巷就是它开枝散叶的第一条支脉。不说别的,单说沿小北门城墙与草厂巷一体的小胡同的名称你就能窥探出它与堡子里与张库大道难以分割的血肉关系。口袋巷,面铺巷、缸房巷、南万升玉巷,北万升王巷,北井棚巷、西驼号,东驼号,武家大门巷 等,这些地名听上去是不是很有故事的感觉?是的,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是一部史书,每部书里都有历经千难万险后的无限荣光和百折不挠中所有酸甜苦辣雪雨风霜……百年风云转头过,世事变化常出人意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草厂巷,它像一块鸡肋一样让政府和百姓都作难,因为,无论是堡子里还是草厂巷,作为文化它有自已独特生动的历史,有无法替代的辉煌点,坐标点,有说不完的掏金发财的故事。而作为文物,其建筑风格真是无法与 同是晋啇文化的山西,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相提并论。(虽说晋商盖房子的银子多半儿是从张家口攒来的)。可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这才是我们张家口这个兼融了各个民族不同领域风情,不同地域文化生活的一种共存共荣的独有的商贸文化风釆。这种独有的风格风貌开创了我们张家口泱泱几百年的商道文明……如今这最后的老街马上要拆毁了。至于它是会建成像境门华府那样赌在大境门眼前的高层呢?还是建成复新如旧的旅游商贸街呢?大家都不得而知。所以……所以……我们怀念。</h3> <h3>这古老的大院儿,虽不精美,却承载着一种东西。</h3> <h3>井棚上的画面,虽然脱色,但依然清晰。四周的砖雕精美可人。</h3> <h3>这样的大门里,曾住的都是有头有脸儿的有钱的人家。</h3> 东驼号西驼号本是一家,据说一百多年前,他们是从西北来的回回。靠给人家拉骆驼走口外养家糊口挣钱的,后来一点儿一点儿建了自己的驼队,驼邦,渐渐富裕了的他们,便在这里就地买了田地,建起了家园,还捐资盖了自己的清真寺。他们的生意直达恰克图,一直持续到张家口解放。<h3><br></h3> <h3>这些沧桑的老院落,经受了太多的历史风云,如今他们已经老态龙钟。但依稀可分辨出当年的风采。</h3> <h3>这些门墩是不是很熟悉呀?我们的童年都曾在这个上面留下过痕迹。</h3> <h3>这青石条打的根基是不是很结实啊,它承载了几百年依然在这里纹丝不动。</h3> <h3>这些屋脊上的砖雕,屋檐下的党瓦,域许真就有那一天你就看不见了……夏日的雨滴声,冬日的冰楞柳,也许这些记忆也要进入档案馆了。</h3> <h3>这狭小寂静的胡同里,曾有过我们多少儿时的欢乐……</h3> <h3>听说草场巷要拆了,我和发小一起又重新寻找了一遍儿时的感觉……</h3> <h3>突发奇想,若是这些院落重新修整起来。干净明亮,古雅。是不是来张家口旅游的人都要来这里走一走呢?或许可以在这里住上一宿也说不定呢。尝尝咱张家口的东口饭,看看东口戏,吃吃东口茶,听听张家口的曲艺。说不定还真是一件妙事呢。</h3> <h3>小时候念书,我曾无数次走过这条一人巷……</h3> <h3>不知为什么,总觉的青砖素瓦,是大自然的一部分</h3> <h3>这武家大门的大门口,憋大门的门栓。是不是很讲究。</h3><h3>武家做什么的我不知道。但这个院子非常大,门也很大,里外好几进院落,仿佛马车也能赶进来……他家定是个大买卖人家。</h3> <h3>这些漂亮的木雕装饰真的要让它消失吗?</h3> <h3>木门青砖雕花门石墩大红福字放在一起是不是很协调?</h3> <h3>这些钉上门钉的木门,如今真的很少见了……</h3> <h3>这些青砖拼花的影壁墙是不是很漂亮啊?</h3> <h3>海霞: 回族,曾用名苏航。1963年出生于张家口市,毕业于张家口市第二中学,热爱文学。年轻时曾在《长城文艺》《武夷山》《矿工老歌》《张家口日报》《廊坊文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诗歌散文若干,没有一篇是自己满意的。现退休在家,时隔30年,再次拿起笔,虽然笔峰拙劣,却想用它记录一下自己眼中的心中的世界。热衷旅游,摄影,公益。时任张家口张库大道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张家口楹联诗词学会会员,张家口大东口、文化形象大使,中国慈善义工联合会张家口文化保护专委会会员。始终坚信阳光,善良,正直是洒向人间的一抹新绿,良心做人,良心做事是自己一生的总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