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个单车骑回家

向楠的世界

<h3>  乘朋友车外出,中途顺路上个课,放跑了朋友的车,下课后只好自己想辙儿回家。</h3><h3><br></h3><h3> 家离学校不算远,但也属于望山跑死马的距离。走着回家显然不现实,坐公交中途还得倒车,而打车又心疼银子。</h3><h3><br></h3><h3> 正当我一边捂紧钱包,一边揉着老腰,在打车or坐公交间犹豫不决时,忽然想到了共享单车。</h3><h3><br></h3><h3> 学校门口停着三种。颜色为橙黄、天蓝、土黄。分别代表着摩拜、哈啰、小黄。</h3><h3><br></h3><h3> 作为有车(自行车)族,头一回使用共享单车,平素愚钝深藏不露,此时方显弱智本色,光是用手机登录就尝试半天,单车却似美女,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总不开。</h3><h3><br></h3><h3> 正打算放弃之时,真有一位美女路过,我赶紧放下自尊求助。在美女指点下,成功攻陷摩拜城堡。</h3><h3><br></h3><h3> 原来之所以打不开小蓝车,是因俺支付宝没有积分。</h3><h3><br></h3><h3> 支付宝开户那么久,天天用它消费,却从来不知道还可以积分——过日子不会算计,由此可见一斑。</h3><h3><br></h3><h3> 而小黄车是需要押金的,俺就偶尔骑一回,又不想付押金——这时倒会算计了。</h3><h3><br></h3><h3> 别无选择,只能选摩拜了。</h3><h3><br></h3><h3> 在金钱面前,一辆单车俯首就擒。</h3><h3><br></h3><h3> 还别说,共享单车真方便。省去了打车的银子,也省去了坐公交车的体力。</h3><h3><br></h3><h3> 俺们潇洒悠哉地上路了。</h3><h3><br></h3><h3> 正想一路放歌凯旋时,单车自己来了个紧急制动——链条卡住了。</h3><h3><br></h3><h3> 此等情景,再没有比说一句“奶奶的!”更解气了。</h3><h3><br></h3><h3> 可看着一脸沧桑的单车,打它下不得手,骂它张不开嘴。</h3><h3><br></h3><h3> 此时弃车而去,又会遇到如前三难选择。就试着鼓捣一下链条,不过是前蹬两下,后退两下,单车总算不情不愿地开动了。</h3><h3><br></h3><h3> 一路上思绪万千,想起那个开发了共享单车的80后美女记者胡玮炜。</h3><h3><br></h3><h3> 某一年的某一日,她跟朋友说想做一个产品,让人们在城市里随时随地可以骑到自行车。</h3><h3><br></h3><h3> 朋友的回答是:“你一定是疯了!”</h3><h3><br></h3><h3> 结果正如此时此刻,疯了的不是胡玮炜,而是N万辆单车和各路莫名其妙的人。</h3><h3><br></h3><h3> 各色单车齐刷刷上路,以至于媒体惊呼:彩虹的七色不够用了。</h3><h3><br></h3><h3> 再然后,成千上万辆七扭八歪的单车,占据了盲道,占据了停车场。而在我们看不见的夜色里,更有大批无辜的单车被大卸八块儿,又或者被扔进河里,尸骨未存。</h3><h3><br></h3><h3> 这个社会真的病了。难怪崔永元慨然长叹:我不跟你们玩儿了。</h3><h3><br></h3><h3> 也有网友撰文,《很多共享单车被损坏和丢弃是必然的,玩法根本不对》。</h3><h3><br></h3><h3> 作者认为,在没有有效监管、没有惩罚、没有责任感的情况下,人类最大的特点就是浪费,无休止的浪费。</h3><h3><br></h3><h3>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品牌的问世,也让这个行业出现泡沫,加之管理比较混乱,当这个泡沫爆掉的时候,大家还是会面临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h3><h3><br></h3><h3> 我觉得这位网友言之有理。据说共享单车到了国外,也出现同样的问题,所以只批评中国人素质差,好像缺乏说服力。</h3><h3><br></h3><h3> 其实最早提出共享概念的,是那个北大学霸戴维。</h3><h3><br></h3><h3> 学霸们的大脑都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某一天灵光乍现,他和4个合伙人提出了“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h3><h3><br></h3><h3> 2014年,第1辆共享单车ofo出现在北大校园。</h3><h3><br></h3><h3> 这就是曾经人见人爱的代步神器小黄车。</h3><h3><br></h3><h3> 啊,共享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事物啊,所以我才能在今天,在光天化日之下,扫到一辆自行车。</h3><h3><br></h3><h3> 看来我得赶紧考个驾驶证,哪天再扫个共享汽车。</h3><h3><br></h3><h3> 哎呀呀!共产主义这就实现了。</h3><h3><br></h3><h3> 那天历时33分钟,平安到家。因超时3分钟,微信收了我两块钱。</h3><h3><br></h3><h3> 在转动车锁,听到“咔嗒”一声响时,我由衷地感谢戴威、胡玮炜们,感谢共享单车。</h3><h3><br></h3><h3> 人们啊,请一定善待它们啊。</h3><h3><br></h3><h3>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原创者。)</h3> <h3>  戴威,ofo创始人兼CEO,ofo党委书记,青年创业者,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h3><h3><br></h3><h3> 2014年,与4名合伙人创立ofo共享单车,提出了“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创立了国内首家以平台共享方式运营校园自行车业务的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h3> <h3>  骑着小黄车出行曾经是年轻人的时尚。</h3> <h3>  昔日风光无限的小黄车,如今却走向了溃败。创始人戴威也因为拖欠供应商货款,被北京海淀区法院列入“老赖”名单之中,在一纸限制消费令下彻底和飞机、房子、高铁旅游说拜拜。</h3><h3><br></h3><h3> 小黄车真的说黄就黄了。</h3><h3><br></h3><h3> 2018年的冬天对于ofo来说异常寒冷。</h3> <h3>  2014年7月,李斌投资了146万,给曾做过10年财经记者的胡玮炜创立摩拜,之后还给摩拜单车找来了12轮融资。</h3><h3><br></h3><h3> 郭台铭、马化腾、李开复等大佬纷纷给予投资,摩拜单车的融资金额近200亿。</h3> <h3>  有“出行教父”之称的李斌。1997年就创办了易车网。</h3> <h3>  骑在摩拜单车上的胡玮炜意气风发。</h3><h3><br></h3><h3> 作为一个80后女生,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将摩拜做大,而后又转手成功套现15个亿,体面退场。胡玮炜无疑已成为无数人膜拜的对象。</h3> <h3>  今天这般景象,恐怕是戴威、胡玮炜们没有想到的吧。</h3> <h3>  招谁惹谁了?</h3> <h3>  好像听到它们在水中呼唤:“救救我!”</h3> <h3> 摄影师吴国勇是中国共享单车“坟场”(临时放置被丢弃共享单车的场地)最全面的探访者。他用半年时间,走访20多个城市,拍下32个共享单车坟场,用图片、视频、全景视觉的形式展现了“坟场”的震撼景观,最后集结为作品《无处安放》。<br></h3> <h3>  广州天河。</h3> <h3> 上海浦东。</h3> <h3>  北京通州。</h3> <h3>  深圳龙岗。</h3> <h3>  上海虹口。</h3> <h3>  武汉洪山。</h3> <h3>  厦门同安。</h3> <h3>  自由摄影师吴国勇。</h3> <h3>  随着资本神话的破灭,大量僵尸单车及其坟场遗留的管理和环境问题将越加凸显。</h3><h3><br></h3><h3> 著名影像批评家鲍昆认为,“吴国勇的作品是野蛮生长的资本运作的一个隐喻,为这个时代留下了有文献价值的视觉文本。”</h3> <h3>  扎心呐!</h3><h3><br></h3><h3> 截止2018年6月,中国各大共享单车企业在全球的投放量超过2700万辆。<br></h3><h3><br></h3><h3> 其中的很多辆,已变成了如今这样的景象,从工厂走向了坟场。</h3> <h3>  顺便一说,自从知道积分可以换骑小蓝车之后,不会过日子的我也开始在支付宝上领积分了——以前咋从没人告诉我还有这等好事?</h3><h3><br></h3><h3> 现在终于攒够了积分,哪天扫个小蓝车试试。😃😃😃</h3> <h3>  我用橡皮泥捏的自行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