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苍山历险记

严则濂

<h3><br></h3><h3>这是1984年4月由大理州科委组织,有</h3><h3>省林勘五大队、省地质三大队、大理州农科所、林科所、大理市科委、市园林旅游局以及州科委相关部门的专家等一行9人组成的大理苍山地质地貌、植物、花卉、旅游资源等的首次综合性科学考察。历时三天二夜(原计划二天一夜)第一天住电视台,第二天返回大理。</h3><h3>在第二天的考察中林勘五大队的林总工程师脚不幸扭伤,行走困难,原计划是要返回电视台后原路下山的,当时考虑到返回电视台气温太低(零下3度),伤者需两人帮助才能行走,上山困难较大,商议后作出了直接下山,尽量降低海跋的决定。</h3><h3>当天下午就在迷路中(其实根本就没有路)找路下山,这次下山是我一生中走过的最坚难、也是最危险的山路。黄昏时我们下到马龙峰下面的一个箐底,找到一处两块大岩石架在一起的石洞九人刚好栖身其中,用我一直贴身带着的火柴燃起了篝火,经过大半天的疲于奔命,带去的干粮己吃完,当时处境十分困难,己处于上下维谷的绝境,所有人都彻夜未眠,有人在绝望中写下了遗嘱,就这样过了一夜……</h3><h3>第二天天刚亮,听到高处山上传来枪声,估计是救援的战士连夜上山来了,我们9人赶快一起大喊,上面根本听不到,设有回应,我们用树枝又生起了一堆火,一直在大雾小雨中的住地,大雾竟奇迹般地散开了大约15分钟左右,箐底冒出的火烟终于被来救援的战士看到了。</h3><h3>‘他们立即用无线喊话器叫我们原地等待救援。大约四个小时后5位解放军战士和两位民兵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得救了!</h3><h3><br></h3><h3>战士和民兵带上我们一直往马龙峰顶爬,到峰顶后再从峰顶往下走,回到大理己经晚上九点多了。</h3><h3>这次遇险惊动了州、市党委、政府,当时的州委书记尹俊亲自到大理组织营救。</h3><h3>第二天的云南日报刊登了一条标题新闻《大理州九名科技工作者苍山考察遇险获救》。</h3><h3>下面是一部分这次考察的工作、资料及风光照。(都是照片翻拍)</h3> <h3>下面这两张合影本人为前排左起第一人,时年37岁。</h3> <h3>那次考察拍的这张标题为《晨岚》和其它一张稍后拍的标题为《苍山杜鹃黄》的风景照参加了次年(一九八五年四月)在泉州举办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杨州、宁波、大理、泉州四市风光摄影联展》《晨岚》获优秀摄影作品奖,《芲山杜鹃黄》照片和底片都没有找到,什么样的一张也记不得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