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勇(塞外根韵)的美篇

段志勇(塞外根韵)

<h3>我唱的地方二人台《卖菜》片段</h3> <h3>丰富乡村特色文化</h3><h3>传承乡村精神文明</h3> <h3></h3><h3><br></h3><h3> 游九曲历史传说</h3><h3><br></h3><h3>“九曲”是民间的称谓,正名叫“迷宫”,在清徐世代相传,是民间游艺活动的一种群体活动形式。据传“九曲”之九,取其九九之数以合天道,九数为大数,是吉祥之数,有除祸避邪之说;“九曲”之曲乃曲折,原意指黄河河道之曲折,源头昆仑山向东北,河水九曲,长九千里入渤海。取其形以“九宫”为造型。“九宫”是指东汉时道家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理,以365根柱杆为点,而连成离、坤、兑、乾、坎、艮、震、巽之八卦八宫,中央设中宫,这就构成复杂的八卦九宫图。转游起来,大弯套小弯,小弯连大弯,游出来又转回去,转回去又游出来,越转越觉奇妙,使人分不清方向。“九曲”就是根据此意此形而构思创意了民间的“九曲”形式。据民间传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九曲的历史源头众说不一,据明《帝京物略》中记载:“正月十一日至十六日,乡村人缚秸作棚,周悬杂灯,门径曲折,藏三四里,入者如不得径,即久速不出。”由此可见,在明朝,“九曲”的活动在民间已很盛行,是一种民间民俗文化流传的社火游艺形式。也有的传说“九曲”原是古代的一种作战阵图,相传《〈封神演义》中三仙岛的三位娘娘云霄、琼霄、碧霄三霄妹,为报杀兄之仇,在西岐布下一座阵势,叫“众神九曲阵”。后人根据“三霄妹”作战的“九曲阵”的阵势造型创制了“九曲黄河阵”的民间游艺活动“九曲”。总之,“九曲”沾带有传统风俗和宗教迷信色彩的民间大众化的游艺活动形式,它阵势壮观,颇受群众喜爱。</h3><h3><br></h3> <h3><br></h3><h3> “九曲”在民间还有一种传说是祭奠神灵的风俗活动,游“九曲”能除祸避邪,还流传着:“游九曲活九十”的民谣。因此,它的活动范围广,游览人群多。每年元宵节期间,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去游九曲。清徐人们称游九曲为“游战病”。凡游完“九曲”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百业俱兴,长寿延年。游九曲还有一种“偷灯盏”的民间风俗,加油的灯盏一方面起照明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民间习俗的需要,所以这种偷灯盏的行为是默许的,他们将偷到得灯盏带回家放置在门头上面。偷灯盏者要默默许愿:有许愿求神保佑百业兴旺的;有求消灾免难的;也有老年人求除百病,延年益寿的;还有年轻小媳妇许愿求生儿子的。小媳妇偷油灯盏时,守灯的人不时地高喊:“偷灯盏养小子(地方语,意为生男孩子)哩!”故意挑逗小媳妇偷灯,引发游九曲的人哄堂大笑。许的愿一旦如愿,来年必须得还愿。还愿的仪式很隆重,形式各样,有的敲锣打鼓,携带供品,上香拜祭;有的供1一3日九曲灯油,以示还愿的虔诚。</h3><h3>“九曲”像一个城廓,逐个看,大城廓内有9个小城廓,小城廓的门道、走向各不相同。在清徐大部分人们只称“九曲”,唯有徐沟东南坊称“九曲黄河阵”和“九曲葫芦阵”,且制作工艺很精巧别致,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h3> <h3>家乡正月十五的红火 扭秧歌</h3> <h3>家乡正月十五的红火 九曲灯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