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明灯照亮的路

宁静

<h1> </h1><h1> 一盏明灯照亮的路</h1><h1> 包围在妈妈身上的苦难,尤如漫漫黑夜里出没的幽灵,走进她的孤独,无望,坚定的心灵。七十多年的人生积累,这些苦难令她伤心,抗争,服从,逃避的时候培养了她不屈不挠,天不怕地不怕的战斗精神,她的苦难造就了她无数动人的故事,有许多希望,幸福的回忆,也有许多无奈,许多无谓的烦恼与悔恨。无论是哪样都使我怀着一颗未经磨练的心独处的时候,对于她的创伤都进入了安抚与同情的境地,崇敬与羡慕的日子里。鼓舞与奋进的影响里。 </h1><h1> 一个人幼年成长的经历,无论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幸福的还是悲伤的,欢乐的还是痛苦的大都对人的影响不是那样的深远或刻骨铭心,特别是对于在那艰苦岁月里熬煎的六岁的孩子来说,对于地下木板上躺着的脸上盖一张白纸的她的母亲来说,孩子认为她是睡着了。想找妈妈的时候就跪在她躺着的地方用小手准备揭开那张隔断她们母女情的麻纸。同样是初涉世的少年姐姐会哭着抱起妹妹,妹妹的小手在姐姐脸上摩娑着。从此一双小手紧紧拉着姐姐的小手。相依为命,形影相随,和苦难,贫穷,饥饿,男尊女卑抗争。</h1><h1> 姨妈是妈妈心中一盏活下去的希望之灯,它总是在妈妈身边绕来绕去,饥饿来临时,姨妈总会从自己的嘴里省出一口饭来喂养妹妹,挨打的时候,姨妈总会全身心地护着妹妹,任凭祖奶奶咬牙切齿地诅咒和笤帚把子乱擂。干活的时候,姨妈总是承担了所有的重担,小手拉着妹妹艰难地爬着崎岖的山路。使觉得多余的妹妹在孤苦中感到妈妈般的疼爱和保护。苦日子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熬过,渐渐地长大的妈妈明白一味地忍辱换来的无非是嫌弃,挨打,克扣。于是有一天妈妈终于爆发了:她夺过祖奶奶的行凶的恶棍,两脚踩了个粉碎。然后拉着姨妈的手说:"姐,咱抬水去。"妈妈长大了。她心中的明灯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信念指引着她走出苦难的牢笼。她们饿了,会在野地里掰几个自家地里的玉米偷偷地撂进刚做完饭的灶火里烧着吃,等祖奶奶发现时,她早已把烧的半生半熟的玉米棒拿出扬长而去,任凭小脚奶奶跺脚,咒骂。等待她们的会是揪头发,扯耳朵的痛打,但是她们再也不会饿肚子。这算什么吃饭,刚撂下饭碗,肚子就叽哩咕噜叫喊,姨妈受得苦重会多分半勺干饭,她为了逃脱奶奶的监视和催促,总是悄悄地碰一下妹妹,给她使眼色让她出去外面等,她总会把多加的半勺饭用玉米皮包好,等大人收拾家匙时跑出去塞给妹妹吃。若干年以后,当妈妈和曾祖奶奶冰释前嫌的时候,妈妈的心中有了一盏善良和宽容的温暖之灯。换来的是她老人家临终时瞎了的双眼昏浊的泪水横流,她干枯的双手在妈妈身上摸了一遍又一遍,喃喃地说:“我没娘的孩子活成人了!"</h1><h1> 是的,没娘的孩子活成人了,这其中的不幸真是三言两语,几句忏悔的话语不能表述的清。幸运的是妈妈被经商的外公送进了学校读书了,妈妈的人生好像一点点光亮照耀了。那些年月能上学是幸事,只要你刻苦,总还算有盼头,最快乐的日子来临了,课堂成了唯一的去处,她要躲开舍友们吃干粮的时候,要不她听见她们咯嘣崩咬干粮的声音会翻来覆去地掩盖叽哩咕噜叽哩咕噜饥饿的肚子发出的响声,头蒙进被子里她会憋着难受。当有一天照列躲进被窝里捱过饥饿时,身边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停止了咯嘣嘣的声音,她们入睡了,妈妈还是饿的睡不着,一会儿,她听见她身边的同学发出痛苦的呻吟,她推了推她希望能叫醒她,可是怎么也叫不醒,同时她又听见其她同学也发出呻吟声,她害怕了,这是怎么了?她连忙穿好衣服跑出去叫醒老师,等老师赶来时,孩子们已被烟闷的不省人事了,大家赶紧把这些孩子抬出院子里进行通风,抢救。孩子们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终于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更加贫穷的妈妈因为吃不起干粮,忍受饥饿,救了自己,也救了大家。我不知道是以怎样的心情来描述这件事,但我觉得妈妈和她的同学们是幸运和有福气的孩子,特别是妈妈,忍受饥饿,是无奈的,不幸中的万幸救回了孩子们的小生命,还是应该感谢一下贫穷,尽管这样的贫穷是辛酸的,但这种贫穷是纯洁的,感谢那些平时能省出一点点干粮给妈妈吃一次,两次的孩子们。她幸运地读到小学快毕业能升初中了,五十年代末国家教育制度改革,凡是农村的孩子进行限龄入学,超龄的孩子都回家参加劳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妈妈自然被限制入学,回家务农,当锣鼓大镲欢送妈妈回家时,妈妈的命运再次被跌入了谷底,她和她的好朋友秀霞姨拥抱着分手,相约以后还要再见面。当再见面时,妈妈的处境是怎样的艰难,日子是怎样的困苦,那种悲惨的生活实在不忍心拿来叙述,因为我每叙述一次就是苦难对妈妈的一次伤害,但是有些事情我必须铭记在心,它是我们几代人奋斗的血泪史,我们经历了那个时期的普遍苦难,我们经历了那个时期特殊的苦难,我们被苦难折磨的没有活下去的希望时,上天为我们开了一扇小窗,透过小窗里射进的一束亮光给妈妈增添了无穷的力量!</h1><h1> 五十年代末,中国大地被饥饿笼罩,做为女孩只有嫁人给人做童养媳的出路,姨妈嫁给了水地区一户寡妇人家,这家人家的儿子是个遗腹子,生活相对于山区外公家还算好一些,但是这个寡妇因为早年丧夫,在当地也是个无耻,恶毒之人,在我没听过她的故事的时候,我对她是寄予同情和理解的,但是她在姨妈身上做的恶毒事是令我诅咒和痛恨的,我能理解妈妈为什么要和她大打出身,把官司打进了法院。她的恶是没人性,没羞耻的,她想置人于死地是不择手段的,软弱,善良,绝望的姨妈只好把妈妈也搂在身边好有个依靠,她在邻村给妈妈找了一家贫穷,但人缘极好,为人厚道的人家,她瞒着妈妈把自己的一对银锈圈借给爸爸做为给妈妈订亲的礼物,就这样妈妈嫁了人家,开始了遮羞衣,度命饭的生活,同时要和姨妈的那个恶婆婆进行较量。生活对姨妈和妈妈真是太残酷,它甚至于差点夺去姨妈的生命,当妈妈发现姨妈身上的毒药时,妈妈抱着姨妈嚎啕大哭,她不允许相依为命的姐姐寻短见,她要为她报仇,于是她和那家人进行了次次的拼命,最后不得不迫使他们写下了保证书。苦难的来临根本不是她这个年龄所能承受得,丈夫多病,孩子又小,她唯一能活下去的是她那个明事理,主持正义的婆婆给了她一线希望。她唯一依靠的是原来在娘家水保站工作过的老站长一家给了她无私的帮助和战胜苦难的勇气。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的婆婆总会拉着她的手说:"媳妇子,别怕,咱俩一起顶着。"就是这句话让妈妈重新燃起活下去的希望。她和奶奶一起为姨妈讨回公道,对姨妈的遭遇表达了有力的反抗。同时低倒脑袋下决心拉扯她的孩子们。她和爸爸盖起了三间木头房,告别了草捆子添房顶,麻绳子绑门板的破烂生活,尽管穿的衣服破的只能挽进裤腰里。但是,希望,希望,妈妈的希望在她不屈不挠的奋斗里,她少年时代的快乐已经在她心里注销了。</h1><h1> 一九七三年的初春,大地经过一冬的修整,在镢头底下变得松软起来,妈妈的生活依旧那样贫穷,该换季了,没有薄一点的衣服换,只能等到初夏时,把冬天的棉衣里的棉花去掉改成单衣,妈妈改成的衣服短一个底襟子,只好把另一个打进裤子里穿,生活啊生活,你让我的亲人经历了怎样的苦难才算罢休?</h1><h1> 每天听着出工的铃声,妈妈会担着粪筐到饲养棚里往地里挑粪,挑的多就挣的工分多,她必须多挑才能余出工分分给替她照看孩子的小姑娘挣二分工。村里的小学也开学了,每天经过学校门前的小路,听到教室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妈妈是会停留一分或几秒的。那里有她好多好多的梦还没来得及圆就嘎然而止了。</h1><h1>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妈妈在繁忙之中还要给孩子们改善一下生活,清明的前一天,她把家里仅有的一点黄米淘洗干净,准备给孩子们做摊黄吃,她用箥箕盛好米,准备到学校附近的邻家的石碓臼里捣米,在她走到一棵老柳树前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瘦瘦的,梳两只长辫子,皮肤白净,穿一件灰四格呢上衣的老师手里拿着粉笔盒和书正向她走来,妈妈一懵,赶忙躲在大树后边等这个老师走过去。不用想,不用回忆,妈妈认得她,“李秀霞,她的同学,挚友,她们不舍的拥抱就好像在昨天。"妈妈停住了,她端着的箥箕在她手里倾斜了一下,她连忙端正了,怀着激动,胆怯的心走到了石碓臼跟前,嗵、嗵、通,木槌子捣在石碓臼底子上的声音仿佛敲打着妈妈扑通扑通跳动的心。</h1><h1> 当初和秀霞姨温暖的拥抱浮在眼前,近十三年的分别,思念,盼望,回忆都一下子涌了出来。她想去见她,可看看自己窘迫的现状,妈妈显得不安和自卑起来。从那以后,有好长一段时间只要从学校门前经过,妈妈就不会停留那一分几秒,她害怕见到亲爱的同学,曾经无话不谈的挚友,她们当年的相约近在咫尺,妈妈退缩了,她躲藏了。</h1><h1> 天气越来越暖,劳碌的人们在闲暇功夫还是会寻找一份各自的快乐,男人们也会在荫凉树下打牌,猜拳赢火柴棍,也会交流修壕打坝的工作。爸爸在闲暇时间总是去学校找他的朋友借书读。因为经常去借书和学校的老师们也相处的熟悉,亲热起来。这天,他去找王秀英老师去借一本《西游记》书,秀英老师正上课不在,爸爸就在教室外面等她下课,王老师让爸爸去她办公室等一下。爸爸进去时看到秀霞阿姨坐在那备课,他有点不好意思准备退出去,阿姨连忙站起把他让进屋,和她交流起来:“你是麻家塔村的,我有一个同学听说嫁到这个村了,不知道你认识吗?"爸爸连忙问:“她叫什么?"“马金凤,我想找她。"爸爸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哎,你不要找了,她是我婆姨。""是吗?那算问对了。"秀霞姨笑迷迷地说,“我去找她。"</h1><h1> 爸爸借书揭开了妈妈这一段珍贵的友谊,他满心欢喜地回家给妈妈报告这个好消息时,妈妈难过地说:"我早晓得了。"“那你不去认,人家说要来看你。"爸爸心疼地说。妈妈知道阿姨也在打问她,心里既高兴又失落,既紧张又迫切,于是她也顾不了那么多担心,害怕,思念,她立刻找到秀霞阿姨,她们热烈,温暖的爱的拥抱,感动了所有老师,她们的久别重逢,喜悦之情不溢言表,在她们心里铭刻着的是五八年的那个不得已的拥抱和那永恒不变的"会见面"的情同手足的真挚之约,她们促膝诉说离别之后的思念和祈盼。两颗年轻充满友爱的有力的心脏在彼此的身体里强有力的跳动,好像也为这份珍贵的友谊相聚送上最感动的祝贺!</h1><h1> 很快秀霞阿姨就了解了妈妈的生活状况,她安慰妈妈:“困难是暂时的,一定要坚强!"她和她宿舍里的王秀英老师商量:“我的这个老同学,好朋友生活太苦了,我想帮她,你说我给她缝上一件绸子衣服吧。"秀霞阿姨总想让妈妈妈穿上她给买的最好的衣服才能表达对这位同学,朋友姐的疼爱。可是秀英老师说:秀霞,你不要想买贵的,对于劳动的人来说,咱还是要实惠的,你缝的绸子衣服让她劳动怎么穿了?"秀霞阿姨一听也对,于是她给妈妈缝了一件和她身上一模一样的灰四格呢上衣送给了妈妈。妈妈把这件衣服除了当宝贝外,还是宝贝,她只有出门,过年时才舍得拿出来穿一下。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九十年代,这件衣服一直珍藏在妈妈的衣柜里。至今我还能想起妈妈对这件衣服的小心保护和偏爱的执著。我明白她买衣服为什么总爱买四格尼的,总爱缝那种前面有兜的,领子是那种长方领的。</h1><h1> 我明白,那是一件划时代的衣服,是一件激励衣服,是一件感恩的衣服。这件衣服在我们心里代代留下爱的种子,无论是贫穷,富贵,是疾病,健康,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将印在我们的结婚的誓言里,我们代代传递的爱的情谊,点亮的是一盏永不熄灭的友谊之灯。感恩之灯,奋进之灯!灯海遨游,友谊布德泽,万物生光辉!</h1><p><br></p> <h3>人生于世上有几个知己</h3><h3>多少友谊能长存</h3><h3>今日别离共你双双两握手</h3><h3>友谊常在你我心里</h3><h3>今天且要暂别</h3><h3>他朝也定能聚首</h3><h3>纵使不能会面</h3><h3>始终也是朋友</h3><h3>说有万里山 隔阻两地遥</h3><h3>不需见面 心中也知晓</h3><h3>友谊改不了</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