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梅岭,又称大庾岭,为南岭五岭之一。唐开元四年,名相张九龄奉诏开凿岭南驿道,以连结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推进岭南经济、文化发展。3年功成,于两侧遍植梅花,梅关因此得名,从此梅岭便成为岭南连接中原的最重要的一条通道。</h3><h3> 历史上往来梅岭并留下诗词歌赋的文人墨客多不胜数,张九龄、韩愈、苏东坡、王安石、文天祥等等。这里留下过苏轼的豁达:“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也留下过文天祥的壮烈:“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h3><h3> 每逢新年,我惯于登高祈福,今年我决定到梅岭去赏梅,并参观陈毅元帅的革命根据地。在零度的冷雨之中畅游梅岭,心中颇有感悟,遂借发生在梅岭的三首诗词,作《借梅岭三章》。</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章 《梅岭三章》之一</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陈毅</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断头今日意如何?</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创业艰难百战多。</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此去泉台招旧部,</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旌旗十万斩阎罗。</b></h3><h3> 1936年冬天,在被困梅岭山中20多天,饥寒交迫,即将被捕之际,陈毅元帅写下这首诗。“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句千古名诗名列我国十大绝命诗之一,充分展现了陈毅元帅虽身处危难,却矢志不移的革命决心和必胜信心。</h3><h3> 读完陈毅元帅的这首诗,我有两个方面的深刻感受。</h3> <h3> 第一是人生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马斯诺原理,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我把它简化为三个阶段,温饱需求、尊重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需求。现在我们再来回味陈毅元帅的这《梅岭三章》,就可以清晰的感觉到,陈毅元帅的人生追求,就处在人生金字塔的顶端,就是实现自我价值。</h3><h3>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目前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的问题,我们现阶段的需求,就是被尊重的需求。那怎样才能被人尊重呢?</h3><h3> 体现在生活上,就是对家庭的忠,对长辈的孝。体现在工作上,就是敬业爱企,对得起企业给自己的收入。作为一名铁路建设者,我们都得到别的行业的尊重,我参加同学聚会,与地方各行业的人相处,他们都对我作为一个铁路建设者,尤其是高铁建设者,怀有敬意,我能感觉到这种尊重不是敷衍。这种尊重,是因为高铁事业蓬勃的发展,国人的心中由衷的认可。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也在大力倡导工匠精神,为什么要倡导工匠精神?其实就是在引导和树立一种对敬业者的尊重精神。</h3><h3> 受人尊重与是否是公司领导并不对等,只有当国家和社会的风气昌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才是正向的,当一个国家腐朽黑暗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反而是逆向的。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推广,我们国家和我们的企业,终将走向昌明的政治氛围。古语云“仓禀实而知礼节”,随着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这种正向发展的趋势,更加不可逆。所以,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把工作中的追求,都放在做好本职工作上,而不是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上。做到这点,得到大家的尊重,职务的更上层楼,也就顺理成章,你在更高岗位上工作也就得心应手。</h3><h3> 第三部分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对我们来说看似十分遥远,但我仍然要在这方面费点笔墨。那就是我们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自我价值。因为只有树立了第三步正确的自我价值,我们现在所努力的第二步才不会走歪,才最终能够真正的实现。有的人,树立了拜金主义的自我价值,每天穿名牌,开豪车,也能得到社会上一些人的羡慕的眼神,这或为暂时的尊重,但拜金,终将身败名裂。因为支撑这种追求的金钱,往往容易枯竭,枯竭之后便会伸向不义之财,不义之财岂能长久?</h3> <h3> 第二是志存高远。</h3><h3> 一个人有许多种特质,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特质,就是要志存高远。志向,是一个人气质的核心,是树木的根,是水的源头,是房屋的地基。人的志不立则神不清,树的根不深植则树死,水的源头堵则水断,地基不牢则屋塌。</h3><h3> 故,立志乃教育之本,所以中国历朝历代的圣人、君子、教育家无不把立志作为教育培养下一代第一要务。孔子说“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 翻开历史,那些留名青史的人,无不是志存高远。宗悫少年时“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戚继光19岁“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周恩来12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于谦17岁写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马云35岁离开外经贸部创立阿里巴巴;刘邦47岁开始造反;唐伯虎50多了还要“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开周八百年基业的姜子牙72岁才遇到周文王。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立下一个远大的理想。</h3><h3> 一个人志有多高,眼光就有多长远。为了实现自己的志愿,必然不为眼前的成败得失所困扰。韩信为什么能忍受胯下之辱?因为他的人生目标显然不是和街头混混好勇斗狠。正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h3><h3> 王安石幼时随父亲宦游神州大地,见闻民间疾苦,便立下移风易俗,心系天下苍生之志。他21岁便进士及第(状元到第四孺子其朋),到46岁接受神宗皇帝的诏命,才进京为官。宋仁宗、宋英宗在位时,屡次诏王安石进京为官,王安石全部拒绝,甚至跑到厕所躲避任命,坚决要求在地方为官。他先后历任鄞县知县、舒州通判、扬州签判、江宁知府等地方官职。他为什么不做京官?因为他的目标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不做地方官,怎么知道当前的问题在那里,应该怎么改革,从哪里下手改革。地方为官20多年为他后来的变法积累了十分丰富而准确的一手信息。新政推行的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等新法无不切中当时北宋王朝的要害。可见,立下远大抱负的人,眼光必然长远,不为眼前的方寸得失而乱其心志。</h3><h3> 斯瓦辛格出生在二战后奥地利,当时的环境可以用满目疮痍,前途暗淡来形容,可他却下定决心要当美国总统。定完目标后,他用倒序法给自己规划,要当美国总统首先要进入政坛成为州长;成为一个美国州长必须要有财团支持;如何才能获得财团支持呢?找一个富家千金(肯尼迪的外甥女玛利亚);如何才能娶一个富家千金呢?先成为明星;如何才能成为明星呢?需要健美的体魄。问题的关键找出来了,实现总统目标的第一步是:强身健体。他离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只剩最后一步,修改宪法中“总统必须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的规定。</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章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br>苏东坡<br>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br>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br>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br>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b></h3><h3> 这首词是苏轼的好友王巩受苏轼“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岭南宾州,歌姬寓娘毅然随行。王巩回京路过黄州,席间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岭南风土,寓娘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h3><h3> 2014年,我响应集团公司战略重组的要求,从北京搬到广州,当时我就想到这首诗。正是这首诗给我的触动,让我下定决心,举家迁往广州,安心的在此工作,在此扎根。我认为,寓娘那自带梅花香气的微笑,正是因为她像梅花一样品质,凌寒怒放,而又淡定从容。</h3><h3> 这里借苏轼的这首词,谈我的两个感悟。</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一是坚韧:坚韧也是我们中国文化中,最推崇的品德之一,自古以来,梅花作为 “四君子”、“岁寒三友”之一,受到大家的咏叹,也正是因为她不畏严寒的的坚韧。苏东坡在《晁错论》中说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面我讲到了志存高远,再辅以坚忍不拔,就可无往不至。</h3><h3>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意志力,但有些人却认为这种品格是天生的,借此来为自己的懦弱寻找借口。非也,坚忍不拔的性格也是需要不断的磨练才会具有的。那么,怎么磨练自己呢?首先,要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前已详说,此不赘述。其次,要磨砺自己的自控能力。人之所以与其他动物不同,主要就是人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但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诱惑,人又比较容易堕落在欲望的深渊里,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第三,从小事做起。要想有坚韧不拔的性格,不是一日之工夫,而是要从一件件的小事做起,一屋不扫而扫天下,只是懒人的完美借口。第四,遇到困难要乐观对待。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没人能一帆风顺,在逆境中保持乐观,是成功的关键。第五,经常的鼓励表扬自己,经常表扬自己,就是经常发现并巩固自己每一小步的成长,从而积硅步,至千里。</h3><h3> 我来到广州,发现岭南人都很喜欢种丹橘,买丹橘。我想这不光是图个吉利。岭南大诗人宰相张九龄有一首诗《丹橘》写道,“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所以,既然来到岭南,希望我自己也有一颗岁寒心。</h3><h3></h3> <h3> 第二是与时偕行:现代社会,人们挂在嘴边的词是与时俱进,而我为什么要说与时偕行?与时偕行,出自《周易》,原话是“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曾用过这个词语。</h3><h3> 与时偕行,就是告诉我们深处逆境要保持乐观。正如孔子说“既来之则安之”,苏轼说,“此心安处即吾乡”。人生的经历,往往不是一帆风顺,在深处逆境时,我们就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沉淀下来,从容面对人生的得失。人们面对困境时,往往有两种表现,一是消极堕落一蹶不振,二是积极奋进力求东山再起。这两者我认为都不可取,第一种太消极,第二种太功利。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有其规律,老子说物极必反,故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为而不争,以柔克刚、以退为进。所以,既然深处逆境,我们就应该保持乐观,沉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过失,坚定自己的理想,在低处积蓄力量。曾国藩刚刚组建湘军时,逢仗必败,然后被贬回家。这三年他遍读老庄之学,懂得了和光同尘,与时偕行的道理。再次出山时,无往而不利,但他却异常低调。在总结自己打败太平天国的功劳时,他无不谦虚地认为,这主要是时机和国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而非自己的功劳。此智者也。</h3><h3> 《滕王阁序》乃千古名篇,人们说起滕王阁序,往往第一时间联想起滕王阁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风景。其实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还讲出了与时偕行的人生真谛,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古文段落之一。贴出来与大家共赏。</h3><h3>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章 《赠范晔诗》</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陆凯</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b></h3><h3> 这首诗是南朝诗人陆凯(一说北朝将军)赠与好友范晔的一首诗,诗人当时正在梅岭游历,遇到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直梅花寄予正随刘义隆北伐长安的范晔。诗人把对好友的深情关切和江南的春意盎然凝聚于一枝小小的梅花,充分表达了这份友谊的纯洁,和彼此高雅的情操。</h3><h3> 这里借用这首诗,谈谈两个感悟。</h3> <h3> 第一是交友,前面我讲了人生的五大需求,社交需求是人们摆脱温饱后,自然而然的需求。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则赤,近墨者黑”,所以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至关重要。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心胸宽广者为友则会提高格局,与哲人为友则会增长智慧,与善良者为友则会增添慈悲,与勇敢者为友则会坚强,与积极乐观者为友则会快乐,与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为友,就会越来越有爱心和人格魅力。因此,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快乐和成功。</h3><h3> 中国古话讲君子之交淡如水,一语道破人间真谛。陆凯的这首《赠范晔诗》就是这句话最生动最形象的表达。那什么样的交往才算君子之交呢?或者说怎么才能交到君子呢?</h3><h3>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交友十分重视,对交友也提出了很多要求,其中最著名的,非“八拜”之交莫属。“八拜”之交蕴含了交友应该注重的八个品格。管鲍之交告诉我们,交友应患难与共,宽以待人;知音之交告诉我们,交友应力求心心相印,不要贪多求广;刎颈之交告诉我们,交友就应该知错就改;舍命之交(左伯桃与羊角哀)告诉我们,交友要有舍己为人的胸怀;胶漆之交(陈重和雷义)告诉我们,交友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鸡黍之交(范式和张劭)告诉我们,交友一定要言而有信,遵守诺言;忘年之交告诉我们,交友不能论尊卑长幼;生死之交告诉我们,交友要有同生共死的决心和恒心。</h3> <h3> 第二是廉洁:在海口市西郊滨涯村,有一个冷冷清清的墓园,十年前我第一次到海口时,慕名寻访,竟然只遇到不足十个游客。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人——海瑞的墓园。海瑞死后,海瑞身上的廉洁的品质被后人看重,当权者需要他这样的人做榜样,民间的百姓又希望他这样的再生来造福百姓,渐渐的海瑞身上有了神话的光环。管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所以,廉洁历来都是一个国家和政府,最重视的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要求构建一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推进,不敢腐、不能腐的机制已逐步完善,并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从内心做到不想腐呢?</h3><div> 首先,客观上讲。关于金钱的掌控能力,一个人有多大能力,便能掌控多少金钱。当你的金钱来自你自己的努力时,你获得的金钱是你背后人际关系网和创造价值能力的体现,社会关系网越庞大稳固,你赚钱的能力越强,你赚钱的能力越强,掌控这些金钱也得心应手。当你通过贪污腐败获得了大量的金钱时,你却没有相应的社会关系和能力掌控它,最终你会越来越空虚。就像历史上汉朝邓通、清朝和珅富可敌国,最终却落得饿死和抄家的下场;晋朝的石崇王恺仗着外戚的身份疯狂贪污敛财,但是钱多了却并不知道怎么花,只能通过比富来体现自我的价值,最终身败名裂,诛灭三族。当代社会,中巨奖而家破人亡的例子也不剩枚举。所以,一个人想要富,还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赶出来,这样创造的财富才能被有效驾驭,才能有效提高幸福度。</div><h3> 其次,主观上讲。人生的意义,这个我在前面讲了,解决了温饱后,人生追求的便是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有调查结果显示,人在实现了温饱之后,快乐与否与金钱的多少并无直接关联,人们的快乐与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息息相关。随着生活和教育的逐渐改善,人们的是非观、价值观逐渐走向成熟,单纯的穿着名牌开豪车,而不为社会做出贡献,已经得不到身边人的尊重。所以我们当代的每个人,都应着手建立自己的尊重观,价值观,抵御自己拜金的风向,把尊重投给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投向那些各行各业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而不是身着奢华、锦衣玉食的人。</h3> <h3>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这些感悟里的品质,正是我现在还做不到的地方,但并不妨碍我追求和向往这些品质,我希望这些感悟能警醒自己,向这些优秀的品质靠拢,同时,与诸君共勉。</h3><h3> </h3><h3> </h3><h3> 老E.2019.01.07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