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千年~黄伟刚收藏宋代汝窑艺术精品展(总体介绍)。

黄伟刚工作室 . hwg19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9北京“一阅千年~黄伟刚收藏宋代汝窑艺术精品展”(展览已结束),</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术文章系列~</b></h1><h1><br></h1><p class="ql-block"><b>(屏幕右上角的音乐键点两下可以关闭背景音乐。)</b></p> <h1><b>原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题写“一阅千年”展标。</b></h1><p><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这是一场经得起时间考验,科学考验和历史考验的展览,这是全球首场个人收藏家举办的宋代汝窑艺术精品学术展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展出的所有宋代汝窑作品不存在真假问题,每一件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和劳动创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以前专家以及媒体长期宣传的五大名窑十分稀少珍贵传世汝窑不足百件,这种错误观念引导和影响收藏以及百姓的认知数十年。随着古代文物艺术品的大量面世,随着国家方针政策的方向利好,随着科学检测的发展以及自媒体的快速传播是时候改变观念了。</b></p> <h1><b>展览瓷器经过多轮把关,其中三轮科学检测。展览之前首先对展品进行传统眼学和显微科学严格的把关,又通过两种不同的年代检测设备两轮科检,最后对52件套(单件百件)中的绝大部分展品经过前沿科技量子年份检测技术进行检测检测。</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展览声明:</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本次所展出的古代艺术品,经过严格的挑选把关和权威的科学微观痕迹仪器和方法进行检测,均为古代艺术真品。</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欢迎各大博物馆、欢迎汝窑仿制大师、欢迎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人有据交流。为杜绝无据打假的行业歪风,在此次展览期间,多位实力收藏家和私人艺术馆共同联合出资重金面向全世界征仿仿制半件本场展览中展出的宋代汝窑艺术品,欢迎文化遗产传承人及高仿大师应征仿制领取奖金(要求仿制半件,一半上釉一半不上釉留素坯,并有仿制过程视频,要求造型相同、釉色相同、成份相同、老化痕迹及比重相同,量子检测时间相近。应征者签订仿制协议和公证。)请关注每件收藏品的博文细节发布。</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拒绝伪专家伪权威和文痞流氓“无据打假”,对于“无据打假”行为,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将坚决以法律维权。</b></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br>一阅千年:黄伟刚收藏宋代汝窑艺术精品展.<br>地点:北京<br>时间:2019年(已结束)</b></h1><h1><br></h1><h3></h3> <h1><b>一阅千年~黄伟刚收藏宋代汝窑艺术精品展.序!</b></h1><h1><b><br>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研究传承,以物证史,让历史说话。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b><b>的“根”与“魂”。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书记在指示中提出了十六字工作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刘玉珠局长代表国家文物局公开承认“还有大量的文物被民间收藏, 它们也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b></h1><h3><b><br></b></h3><h1><b>积极响应党中央习主席“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传统文化进校园。筹备了两年多的“一阅千年~黄伟刚收藏宋代汝窑艺术精品展”近期终于在北京和大家见面了。</b></h1><h1><b><br>今天我们见到的这些宋代艺术珍品,是中华文明千百年所传承下来的文化艺术瑰宝,是古代工匠们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汝窑巧夺天工的烧造技术体现着古代艺术匠人对质量精益求精、对制造一丝不苟、对完美孜孜追求的大国“工匠精神”,汝窑瓷如冰似玉的釉质和天青之色是中国人对于自然的崇尚和追求,简约的线条素雅的釉色展现了宋代皇家含蓄内敛的艺术至高审美。</b></h1><h1><b><br>我们将通过此次的汝窑艺术精品专题展览,将以学术的形式客观分析介绍承上启下的北宋汝瓷烧造时间、传承脉络、烧造窖口等。</b></h1><h1><b><br>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高峰期,诞生了我国制瓷历史上著名的五大名窑八大窑系。宋瓷文化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汝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之首,是宋瓷的巅峰和宋瓷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单色釉古陶瓷的高峰。此次展览以汝官窑(贡御瓷)为主,通过此展我们可以看到北宋时期皇家贡瓷汝窑的烧造水平、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如果说馆藏是湖泊的话,民藏就是大海,此次汝窑展览总体水平应该是具有高度的,在民藏中也是难能可贵的,此展览在中国民间汝窑专题展览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以说是民间汝窑收藏中一次较高水平的巡礼。</b></h1><h1><b><br>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文明古国,中国也是世界文物大国,更是世界唯一的文物出土大国,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民间收藏家成为了文物抢救和保护的主力军,中国民间收藏家抢救和保护了伟大而优秀的古代文明遗产,霞峰山人黄伟刚把保护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当作自己终身的责任。</b></h1><h1><b><br>新时代民间收藏家团体将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做贡献。习主席说: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b></h1><h1><b><br>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国传统的古陶瓷文化将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从美术史的高度去正确认知汝窑艺术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还原历史真相,传播真善美是此次展览的初衷。宋代汝窑早已名扬天下,屡屡在世界各大拍卖会拍出天价,体现世界人民对中国古陶瓷艺术的文化认同,今天中国文化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精美的宋瓷汝窑将向世界传播我中华文明的辉煌!</b></h1> <h1><b>积极响应中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号召,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讲好中国故事。宋代汝窑艺术精品展在北京举办,这场展览筹备了两年多时间,每件展出的收藏品都有介绍和解读文章,可以用手机在现场扫描藏品二维码,阅读更加详细的藏品介绍文章,更进一步了解祖先的智慧。</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著名古陶瓷专家丘小君老师参观并高度评价展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国家领导人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特约参观展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贾春旺先生特约参观展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贾春旺,原</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34, 34, 34);">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共中央委员。原国家安全部部长、党委书记,原公安部部长、党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34, 34, 34);">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span></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原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参观展览,并为展览题写“一阅千年”展标。</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收藏家观众为展览赠送书法作品</b></p> <h1><b><font color="#ed2308">漫谈汝窑及“一阅千年”汝窑展!</font></b></h1><h1><b><br>汝窑,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产地窑口在临汝(今河南省)河南古汝州地区而得名汝窑,汝窑是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的瓷器品种与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宋、元、明、清以来汝窑作为宫廷用器和观赏器,为内库所收藏,视若珍宝。清代的雍正、乾隆皇帝尤其喜欢宋代汝窑器,令皇家御窑厂仿烧汝器,惜只得形色不得其神。</b></h1><h3><b><br></b></h3><h1><b>有朋友问我:宋瓷汝窑何以创造天价,汝窑之美美在哪里?</b></h1><h1><b>汝窑之美,美在超越艺术之范畴能给人带人灵魂的震撼,美在含蓄而内敛,美在简约而不简单。古人把玉比作人的品格,汝窑温润如玉。宋瓷汝窑融合了儒、释、道的精神内涵,自从它诞生以来被世人所追捧,因为汝窑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精神追求之美。</b></h1><h1><b><br>汝窑长期被某些专家和媒体宣传为宋徽宗时期创烧,烧造的时间为25年或27年, 在目前的河南省国家考古挖掘中和民间文字的实物佐证证明汝窑烧造时间长,汝窑始于中唐,成熟于五代,兴于北宋和南宋(北方金),元代续烧并走向衰落。北宋晚期宋徽宗设立御窑厂烧造“贡御”汝窑作品。这次展览中汝窑有纪年款最早的就是五代后梁(公元907~910年)“开平”年的乌金釉黑色汝窑双鱼尊瓷,目前见到不少北宋初年纪年款的官方定烧汝窑真品,器型丰富、品种丰富、釉色丰富、造型规整,这次展览的“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兽型烛台和“开宝元年”(公元968年)的玩秀球狮子摆件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间就经典汝窑作品。</b></h1><h1><b><br>汝窑是一个庞大的汝窑系有着众多烧造窑口,从收藏家手中有关窑口文字的实物作为佐证和国家考古得知除了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清凉寺”汝窑,还有青龙寺段店窑、桃花店青龙寺汝窑、桃花店段家窑、皇宋汝窑、开封府汝窑、大峪东沟汝窑、汝州张公港(巷)汝窑、蟒川严和店窑、文庙窑、临汝窑等等。古代用“汝河两岸窑火连天”来形容当时的烧造盛况。</b></h1><h1><b><br>而且可以确定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带有“清凉寺”款的汝窑器大都不是现在的“清凉寺”窑所烧,现在的清凉寺明代以前叫“青龙寺”有青龙寺碑为证,也有“青龙寺段家窑”汝窑文字物证,学术界把现在的“清凉寺窑”定为汝官窑是否正确还有待进一步论证,实际上北宋时期的汝窑大部分为“贡瓷”。现在汝州的这个清凉寺窑窑址在国家考古中很少出现带款的标本,也没有发现“清凉寺”字样的实物。种种实物资料证明“清凉寺”不是寺院,目前从实物证据来看“清凉寺”当时不只是汝窑烧造窑厂,而且是一个行政机构(类似大理寺)权力很大,并且主管宫廷用瓷的烧造,收藏家手中有很铭文的实物佐证“清凉寺督造”、“清凉寺督办”、“清凉寺御贡”、“清凉寺御制”等。历史上宋代河南有多处清凉寺办事机构,在开封府附近亦有“清凉寺”,在一些元代瓷器中还见有“清凉寺御制”的款识标牌。同样“修内司”也是清凉寺下属一个机构而不是具体的某个窑口,有铭文的汝窑实物证明在北宋宣和年间修内司已经在督造瓷器烧造。</b></h1><h1><b><br>北宋崇宁年间“皇宋汝窑”和“清凉寺御制”的汝窑质量非常好,有不少“御贡”款的,很多是给北方的辽金政权上贡的,品质上乘。</b></h1><h1><b><br>传说中汝窑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古人用“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来形容汝窑釉色之美妙,汝窑釉面质感“似玉、非玉、而胜玉”,天青色成为人们对汝窑釉色的普遍认知。北宋时期汝窑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天青色、粉青色,还有其他较为丰富的色彩。</b></h1><h1><b><br>一说到汝窑在各大公众媒体中以及鉴宝专家中大家听得最多的就是十分珍贵十分稀少。既然汝窑烧造时间长窑口多,其存世量自然也不会太少,媒体所说的“65件”、“67件半”、以及“72.5件”和不足百件的“数量说”自然也不会成立。以前的这个“存世量”说说的只是当时统计的部分馆藏并没有统计民间收藏,而且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 更多、更好的汝瓷在民间,那么,汝窑的存世量到底有多少呢?这是一个谜!历史更不会因为某些人或专家不认可和无知而改变,真理将越辩越明。</b></h1><h1><b><br>我们在各大博物馆里面看到的汝窑大部分为日常使用器,代表不了宋代皇家贡瓷汝窑的真实面貌和烧造水平。其实,汝窑的造型和种类也十分丰富,除了在各大博物馆所能见到的使用器物的造型,还有很多是博物馆所没有的,除了使用器还有仿古代青铜器造型的礼器、文房用品、陈设用品、宗教用品、动植物雕塑、人物神仙和帝王塑像、还有各类官用玺印等等,其中还有一部分带有宋徽宗御书题刻较为珍贵。在北宋时期汝窑除了手工制作已经大量采用模制工艺,有炭烧和煤烧……</b></h1><h1><b><br>近几十年的国家考古为我们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理念作为汝瓷研究的指导思想。随着国家的进一步考古发掘,很多唐宋时期的古窑址和神秘古瓷之迷将会被慢慢解开,历史终将告诉我们他真实的面目,也为民间文物保护和民间收藏汝窑瓷正名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b></h1><h1><b><br>现在学术界对于汝窑到底叫“汝窑”还是叫“汝瓷”或者叫“汝窑瓷”比较合适,还在争论之中,不在此探讨范围之内。目前民间发现有不少“大宋汝窑”款识的汝窑瓷器。</b></h1><h1><b><br>民间收藏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文物保护的主力军,世界最好的汝窑并不在博物馆,而在中国的民间。民间收藏家团体抢救和保护的宋代中国汝窑艺术珍精品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瑰宝,一些民间学者收藏家实事求是以物证史在对宋代五大名窑研究,特别是汝窑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大大领先于文博专家和拍卖行。</b></h1><h1><b><br>这次展览可以说是民间汝窑收藏中一次高水平的巡礼,有些北宋汝窑产品是可圈可点的。其中的汝窑佛头难能可贵毫无疑问是国宝级,汝窑“西方三圣”瓷塑十分珍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汝窑十八罗汉秉承了唐代的造型艺术属于宋代汝窑产品中的瓷塑精品。无纹汝窑十分稀少台北故宫一件无纹汝窑水仙盆名闻天下,是台北故宫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此次展出宋代无纹汝窑弥勒佛坐像工艺精美、体型硕大、造型可爱。汝窑释迦摩尼佛转世造像尺寸虽然不大,但是既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象征意义也是十分少见的汝窑珍品。一组北宋时期赵匡胤年间的汝窑狮子造型摆件是赵匡胤时期的贡御汝窑造型十分生动,瓷器上分别有“乾德元年”“开宝元年”的印章形款识都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乾德(公元963年11月-968年11月)共计6年,开宝(公元968年11月-976年)共计9年,这批狮型摆件造型生动可爱制作工艺精良釉面质量非常好,说明北宋初期汝窑的烧造质量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汝窑“一夜成名”摆件尺寸硕大设计造型生动十分精美是陈设器中的精品。汝窑玄纹三足樽底部刻有宋徽宗瘦金书通篇“千字文”,口径达到38厘米是目前见到尺寸最大的汝窑玄纹三足樽,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汝窑玄纹三足樽口径只有18厘米,其价值不言而喻。宋徽宗书法御书题刻汝窑作品是此次展览的一个重要专题,是艺术皇帝书法作品在汝窑瓷器中的再现。几件仿青铜礼器的汝窑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礼器是汝窑中的重器。展出的龙生九子汝窑玺印对研究宋代时期汝窑的窑口、官制、宫殿名等具有很高的价值,集多种价值于一身。展出的汝窑不听、不说、不看“三不娃娃”典故出自《论语》造型活泼生动可爱,展出的十二生肖汝窑香薰(宋代叫“出香”)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在当时应该是作为礼器使用。汝窑三面观音体型硕大、工艺精美、面目慈祥。这次展展览中一件不起眼的北宋汝窑冰片纹小洗,2017年一件和展出的这件小洗是同时期、同窑口、同釉色、尺寸相近、相同开片纹方式的汝窑器在的海外大型拍卖会中创造了2.94亿的天价……</b></h1><h1><b><br>2017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澄怀观道~黄伟刚作品及古陶瓷艺术精品展”,经过严格把关精心策划,展出了收藏的古陶瓷精品,展览时间持续了9个月,以学术推动展览被业界作为民藏展览的典范, 相信此次的汝窑展也会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已经在海内外收藏圈引起很大的关注,这将是中国收藏家首场宋代汝窑艺术精品学术专题个展。</b></h1><h1><b><br>中国文物保护者的收藏家团体是中国最爱国的团体,数十年如一日用辛苦血汗钱为中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保护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民间文物保护,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任重道远……</b></h1><h3><b><br></b></h3><h3><b>~~黄伟刚.霞峰山人</b></h3><h3></h3><h3>(文物保护者、收藏家、画家、ICAA国际注册艺术品鉴定师和艺术品评估师)</h3><h3></h3> <h1><b>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br>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b></h1><h3></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汝窑的烧造时间及分期:</b></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章节选自“古代艺术品研究”网母智德老师《更多、更好的汝瓷在民间》一文,供参考。</span></h1><h1><br></h1><h1><b>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汝窑遗址六次大规模发掘所获得的实物资料与新的科研成果,十分珍视并竭忠尽智收集、保护、研究大规模基本建设中出土的汝窑瓷器,极大地丰富了汝瓷的实物数量,并已经或正在揭示汝窑在其大约342年的历史发展中,各个阶段产品的共性与特征,为汝窑和汝瓷的研究、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b></h1><h1><br></h1><h1><b>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十分尊重汝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科研成果。</b></h1><p><br></p><h1><b>多次带队参加汝窑考古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考古专家赵青云先生,在其《汝窑概说》一书里写道:“根据宝丰清凉寺汝窑址考古发掘的层位关系及出土的实物,参照宝丰县大营镇蛮子营发现的窖藏汝瓷珍品,以及汝州市汝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的工艺特征,大体可把汝瓷的烧造年限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b></h1><h1><br></h1><h1><b>第一期,北宋早期,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至宋真宗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前后历时62年,这个时期是汝瓷的创烧阶段。</b>(现在通过民间收藏实物进行科学检测和进一步考古挖掘,发现汝窑创烧时间最早。)</h1><h1><br></h1><h1><b>第二期,即北宋中期,从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至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其间62年,是汝瓷的发展期。</b></h1><h1><br></h1><h1><b>第三期,即北宋晚期,从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至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历时39年,为汝瓷生产的鼎盛时期。</b></h1><h1><br></h1><h1><b>第四期,即金代。北宋晚期,宋金对峙,中原地区的汝窑大都停烧,造成人亡艺绝。至南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即金熙宗皇统二年二月,宋进誓表于金,称臣割地,三月金使册封康王赵构为宋帝,从此战乱平息。至金哀帝天兴元年(公元1232年),前后历时90年。在此期间开始按照传统瓷艺,对汝瓷进行恢复生产。但由于技术南流,汝瓷生产每况愈下,仅能烧出一般釉色欠佳、装饰简单的汝青釉制品。</b></h1><h1><br></h1><h1><b>第五期,元代。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的89年间为汝窑的衰落期。在此期间,金元相继大战于中原,1279年战乱结束。元代继续恢复汝窑生产,但是由于战争创伤,技术失传,加之受北方蒙古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汝瓷产品胎质粗笨,工艺欠佳,生产品种几乎仅为简单的日用青釉瓷器,全部上半釉。</b></h1><h1><br></h1><h1><b>毫无疑问,与上述分期相适应,汝窑在其创烧、发展、鼎盛、恢复到衰落的各个阶段中,其产品无论生产规模、烧造品种和工艺特征都有着明显的演变过程……</b></h1><p><br></p> <h1><b>宗教题材是汝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h1><h1><b>此次展出的宗教题材作品是汝窑中的珍贵艺术精品,北宋汝窑佛头无疑是国宝重器。</b></h1> <h1><b>台北的汝窑无纹水仙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无纹汝窑在汝窑作品十分珍贵稀少,据台北故宫博物院介绍北宋无纹汝窑器全世界就一件,就是台北故宫的这件水仙盆,当然这种定位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此次展出的这件北宋汝窑无文弥勒佛像器型硕大、造型精美、生动可爱、品相完好,是十分珍贵的宋代汝窑重器。</b></h1><h3></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贾春旺先生观看展览</b></p> <h1><b>北宋汝窑“西方三圣”雕像是此次展览的汝窑重器,这套瓷塑作品典型的唐宋风格,唐代有一句话叫做“菩萨似宫娃”,宋代佛造像有一个特点开脸就是趋于年轻化。</b></h1> <h1><b>北宋天青色汝窑十八罗汉塑像,无疑是瓷器国宝中之重器,这套十八罗汉汝窑塑像,保存非常完整,基本延续了唐代的罗汉雕塑造型风格,体现出宋代宫廷瓷塑的高超艺术水平,每一件都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十八罗汉釉色釉水极佳,说明烧造水平高超。</b></h1> <h1><b>汝窑千手观音像</b></h1> <h1><b>汝窑释迦摩尼降生像。</b></h1><h1><b>据传,释迦牟尼出生时,脚踩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出自《大唐西域记》,玄奘述,辩机撰文,这里边的“我”指的是众生,也就是说每个人或者每个生物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值得尊重的。</b></h1><h3></h3> <h1><b>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汝窑塑像。</b></h1> <h1><b>十二生肖在中国有着十分古老的悠久历史,从目前所掌握的实物资料,至少在红山文化时期已经有了十二生肖,在三星堆玉器文化中也有十二生肖。</b></h1><h1><b>唐宋以来,十二生肖被民间广泛传播。</b></h1><h1><b>十二生肖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要文化之一,这套十二生汝窑香薰品相完整,造型精美,设计巧妙。像这种成套的十二生肖汝窑香薰在当时应该是作为礼器。</b></h1> <h1><b>汝窑标本是学习的重要参考,新中国以来国家对河南省境内的多个汝窑窑口进行6次大规模的考古挖掘。出土了大量的汝窑标本,也出土了部分汝窑完整器,是北宋汝窑的有力证据,对于汝窑的烧造时间及窑口进行重新定位。</b></h1><h3><br></h3> <h1><b>以下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瓷器标本馆展出的宋代汝窑瓷器标本参考:</b></h1><h3></h3> <h1><b>2019年国家考古挖掘汝窑汝址(张公巷)和宋代汝窑</b><b>天青色</b><b>残器堆积层。</b></h1> <h1><b>这是一件葵口尊,可能是吃饭用来装骨头的。</b></h1> <h1><b>这件龙柄长颈盘口瓶在唐代的器型中常见,前几年在海外的一场拍卖中一件这种造型的唐三彩创造了千万的天价。</b></h1> <h1><b>这类盘子比较常见,这一件汝窑盘和台北故宫的汝窑盘,应该是相同时期相同窑口的作品。</b></h1> <h1><b>这件北宋时期冰片纹的汝窑小洗,和2018年海外拍卖公司创造2.94亿天价的北宋汝窑小洗是同时期、同窑口、同样开片纹方式、相同釉色、尺寸相近的北宋汝窑作品。</b></h1> <h1><b>宋代月白釉汝窑贯耳瓶传世使用痕迹明显,月白釉色是北宋时期汝窑的一个品种。</b></h1> <h1><b>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皇帝,在北宋时期他亲自组建宫廷画院,并亲自甄选画师对画师进行考核,宋徽宗时期是中国宫廷书画艺术的高峰期,宋徽宗御书题刻部分是此次展览的一个小专题,是宋徽宗书法艺术在汝窑瓷器上的再现,集古陶瓷艺术与帝王书法艺术于一身,是宝贵的艺术珍品。</b></h1><h3></h3> <h1><b>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草书中的经典作品。</b></h1> <h1><b>汝窑“天鹅的一家”摆件,是属于典型的仿生瓷陈设器。</b></h1><h1><b>这件作品以拟人化的风格对天鹅的造型进行人性化的塑造,使作品更加生活化,让人观赏以后倍加温馨亲切。</b></h1> <h1><b>这一组天青色狮子造型的瓷塑作品是北宋初期赵匡胤年间烧制的汝窑,分别为“乾德元年”和“开宝元年”所烧制。北宋早期的动物造型明显还有唐五代的遗韵,要比北宋中晚期来得生动威猛,到了北宋中晚期瑞兽的造型更加可爱更加生活化。</b></h1><h1><b>从瓷器的釉面来看,北宋早期的汝窑作品烧造质量并不比北宋晚期来得逊色。</b></h1> <h1>赵匡胤年间“乾德元年”的狮子玩绣球汝窑瓷塑作品。</h1> <h1><b>赵匡胤年间“开宝元年”的狮子玩绣球汝窑瓷塑作品。</b></h1> <h1><b>这对青瓷狮子摆件从风格来看,应该是晚唐到五代之间的瓷塑作品,制作和烧制工艺精良。(后来科学年份检测证实这对狮子烧造于北宋宋微宗时期)</b></h1><p><br></p> <h1><b>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北宋汝窑,是传承启后的重要品种,对后世影响深远。</b></h1><h1><b>这个展柜里面展出了6件作品分别为:五代初年“开宝”年间的乌金釉双鱼尊,这也是一件仿青铜器造型的作品。北宋时期的月白釉蛙形灯盏,一般来说这种莲花底座的灯盏和佛教有关。汝窑青瓷葫芦摆件器型硕大釉水极佳。还有两件清代乾隆时期仿汝窑作品,乾隆仿宋汝(官)窑青铜器造型尊瓶,乾隆仿汝窑香炉。还有一件就是五代时期的天青色柴窑盘。</b></h1> <h1><b>五代初年“开宝”年间的乌金釉双鱼尊,这也是一件仿青铜器造型的作品。</b></h1> <h1><b>北宋时期的月白釉蛙形灯盏,一般来说这种莲花底座的灯盏和佛教有关。</b></h1> <h1><b>这一件就是五代时期的天青色柴窑盘,经过量子文物鉴定仪检测,生产时间为公元955年,与背后刻字铭文“显德二年”时间相吻合。</b></h1><h3></h3> <h1><b>汝窑不看、不听、不说“三不娃娃”,造型生动可爱,出自《论语》典故。</b></h1> <h1>这件龙形香薰炉是典型的宋代龙的造型,香薰炉是北宋时期汝窑的一个重要品种之一,从莲花底座造型来看,具有宗教功能。这件龙形香薰器型硕大、造型优美、工艺精良、釉水很好、品相完整,是一件珍贵的宋代汝窑的精品。</h1> <h1><b>北宋汝窑仿青铜器出戟尊瓶。</b></h1> <h1><b>仿青铜的汝窑礼器是北宋汝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宋代汝窑中的重器。</b></h1> <h1><b>这是一套天青色的龙生九子汝窑玺印,<br>汝窑玺印是北宋汝窑的一个十分特殊的品种,北宋晚期宋徽宗十分喜爱汝窑瓷器,命当时的窑厂烧造了一些瓷器造型的各类玺印,通过实物考证发现不少瓷制玺印在当时是属于使用器,宋代去金玉之奢华以瓷代之。<br>具体这类印章在当时既有什么样的功能,有待历史学家进一步考证。<br>这类印章印文内容丰富,对研究北宋时期当时的各种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b></h1><h3></h3> <h1><b>宋代仿汝窑龙虎尊,无疑是国宝级作品。工艺非常精美,釉面很好。</b></h1><h1><b>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60年代初从河里面捞出来的出水文物青铜器和这件造型几乎一样,是国家博物馆的青铜重器,中国几代领导人都这件青铜器作品赞赏有加。</b></h1><h3></h3> <h1><b>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和这件造型相同的汝窑三阳开泰尊,台北故宫博物院专家定位为清代乾隆年间仿汝窑作品,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对汝窑还是缺乏总体的认识。</b></h1> <h1><b>这件仿青铜器双羊尊,造型设计典雅大方。</b></h1> <h1><b>以汝窑“一夜成名”摆件,是一件非常精美的北宋宫廷陈设瓷器,是宫廷仿生瓷器中之精品,造型生动、设计灵巧、品相完好、釉水极佳,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宋代汝窑艺术精品。</b></h1><h1><b>直径38厘米的宋代汝窑三足弦纹尊,底部有宋微宗一书题刻瘦金书通篇《千字文》。这件汝窑器是目前为止所能见到尺寸最大的宋代汝窑三足弦纹尊,北京故宫的汝窑三足弦纹尊直径只有18厘米。</b></h1><h3><br></h3> <h1>其实汝窑的很多器型在北宋之前就已经有了,仿古是宋代汝窑的一大特色。</h1><h1>下图来源于网络:</h1> <h1><b>这件北宋汝窑三足弦纹尊口径18厘米,和北京故宫的汝窑三足弦纹尊尺寸应该相近,造型相同,釉色和开片纹方式相近,应该是属于同一时期的北宋汝窑作品。</b></h1><h1><b>一些不负责任的专家声称这类宋代汝窑弦纹三足樽全世界就两件,一件在北京故宫,一件在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而北京故宫这件更好。</b></h1> <h1><b>北宋汝窑葵口玉壶春瓶,造型优美,开冰片纹。</b></h1><h1><b>就在几年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次汝窑展览,由于中国公立博物馆中没有玉壶春瓶收藏,不远万里从大英博物馆借展一件汝窑玉壶春瓶,以充实展览。</b></h1><h1><b>而本场展出的这件<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宋汝窑葵口玉壶春瓶比</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span>英博物馆的那件汝窑玉壶春瓶造型要来得漂亮。</b></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 <h1><b>这是一件印花工艺的凤凰牡丹纹浅浮雕汝窑盘,是一件优美的艺术品。</b></h1> <h1><b>三面观音瓷塑在目前所发现的宋代汝窑中十分少见,这件三面观音造像,开脸慈祥,造型精美,器型硕大,釉水肥厚,品相完好。从这件三面观音作品不难看出明显有受过香火,在当时就是皇家供奉之物。</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黄伟刚(号:霞峰山人),文物保护者、收藏家、画家、ACⅠ国际注册艺术品鉴定师和艺术品评估师,文物艺术品年份科学检测专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现为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文物艺术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贸促会商业委员会名特优产业中心中国名特优历代器物年份检测实验室主任,中国地名学会古酒文化传承保护专业委员会创会秘书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h1><b style="font-size: 20px;">曾为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陶瓷委员会委员,北京圆明园研究会文物专家顾问,《中国古陶瓷大典》编委会委员,北京历博古今艺术品鉴定中心签约鉴定鉴赏专家。</b></h1><h1><br></h1><h1><b>霞峰山人自小习画从中学时代开始接受专业的训练并在中国美院学习,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师法宋、元旁及明清和近代名家之法,有着二十多年的艺术品收藏和研究鉴赏经历与书画创作互为补益。作品被重要领导收藏。</b></h1><h1><br></h1><h1><b>霞峰山人长期以来至力于为民间文物正名和呐喊,写了大量的还原文物历史真相文章和大量的专业学术论述文章。在中国古陶瓷鉴定方面崇尚宏观眼学眼加微观科学的综合鉴定方法。</b></h1><h1><br></h1><h1><b>作为收藏家,应该以收藏品说话,2017年9月~2018年5月“澄怀观道~黄伟刚作品及古陶瓷精品展”在北京成功举办。为期8个多月的展出得到海内外收藏家专家的广泛关注和肯定,以学术推动展览,展览期间无负面新闻,在近二十年的中国民间收藏展览中难能可贵,在收藏圈社会反映良好,被收藏家和专家评论为“民藏展览的典范”。</b></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ed2308">积极响应党中央习主席“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中国收藏家首场宋代汝窑艺术精品学术专题个展2019年“一阅千年~黄伟刚收藏宋代汝窑艺术精品展”在北京开展。</font></b></h1> <h3><b><font color="#ed2308">视频.大合唱《祖国颂》五千年文明(来源网络)</font></b></h3>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霞峰山人作品《西行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长期以来某些话语权者口中不负责任的汝窑“唯一论”和“数量说”往往反映的是言语者文物观和眼界的狭窄,往往是体现的是言语者平庸和无知的保障!而这种“唯一论”和“数量说”却被资本所绑架在几十年间大行其道,蒙冤的是祖宗的智慧,伤害的是收藏家的情感和中华文化文物的信用,损失的是国家民族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霞峰山人.黄伟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