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 大柳树村位于渭河川道,西隔大南河与洛门镇毗邻,南穿陇海铁路与卧虎山相望,北傍316国道居渭河南岸,东通甘谷、天水。这里川大地平,地段开阔,壤肥土厚,交通便利,历史文化悠久 ,年平均降雨量 299.1mm、气温 10.5 摄氏度、无霜 182 天,海拔 1400 米,耕地面积 1075 亩。全村辖 1 个自然村, 409户1787人,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34 户 144 人,2017年人均纯收入8700 元。</h3><h3 > 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西迁来县的陈氏先民辛勤开发大柳树村,新建庄园,耕读并举,兴学重教,医教济世,一时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仅清朝200多年,就涌现出一位进士、两位举人和十几名贡生,奠定了大柳树村坚实的文明根基。</h3><h3 ><br ></br></h3><h3 > 民国时期,大柳树村建成县内最有特色的民宅庄院,构成村庄巷道井然有序的布局。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954年春,县卫生科确定该村为卫生示范点,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村统一规划,修整巷道、水渠、院落,种树栽花; 设立医疗站,新建幼儿园、群众浴室; 消灭蚊蝇老鼠,坚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制度。家家花圃,户户垂杨,村容村貌全面改观。1958年12月,在全省除"四害”讲卫生先进代表会议上,被评为“爱国卫生运动先进”,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颁发了奖状锦旗,同年12月31日,在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上,荣获周恩来总理亲笔署名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此后一段时期,全国党政军工学商各界代表络绎不绝,前来参观学习。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同志,也前来参观考察,在锦旗上留下了珍贵的签名。</h3><h3 > 上世纪 70年代末,每年春节举办篮球、武术、象棋比赛,吸引周围村庄和邻县乡村参加,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单位。</h3><h3 >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和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开展,村民掀起了一股学技术、创新路、发展经济、治穷致富的热潮。他们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优势,发展庭院养花,培育盆景,用日光温棚繁育花卉,全村花卉专业户发展到48家,花卉销往县内外各地。</h3><h3 > 80年代末,开展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年关节日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宣传政策法规,制定村规民约,发扬农村新风,捐款硬化村内道路。村中建成完全小学,学龄儿童全部入学。村卫生防疫站按时做好防疫工作。逐步发展成为市级文明单位和甘肃省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h3><h3 > 改革开放以来,2017年成立村级环境卫生治理小组,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实行“责任清、任务明、无漏洞”的“网格化”及“门前三包”管理,力促环境卫生治理上台阶。 2018年,被天水市妇联、天水市住建局评为“2017年度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示范村”。 2018年S208线旅游专线与洛礼公路贯通,对全村的旅游文化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h3><h3 > 几百年来,大柳树村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儿女。仅《武山县志》立传者,清代就有: 为后代子孙立下“世守耕读”之规的清雍正贡生陈遇贵; 著有《医案问答》、《脉诀》的陇上名医陈至义; 县邑清代拓荒进士陈廷鉴,任宁远正兴书院山长,有《己丑出都纪程》《哂笑轩渠》等手稿遗世; 先后任榆中书院、陇西南安书院、宁远正兴书院主讲山长、武山县教育会长的举人陈青选,有诗文集《逸鹤鸣秋集》印行传世; 尚未立传者有任宁夏海原县儒学训导的贡生陈廷珍,遗有《玉山杂稿》手稿一册。</h3><h3 > 民国时期,陈筮复任平凉中学教导主任,后创立华亭县立中学,为首任校长; 毕业于国立政法大学的陈筮泰,先后任陕西省财政厅秘书、甘肃省财政厅秘书、灵台县县长。</h3><h3 > 建国初期,陈筮豫承祖传医术,与裴慎等联合创办武山洛门地区卫生协会,并写成《甘肃中草药》专著。</h3><h3 > 文革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陈则恕,四川大学宗教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兵,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成果卓著,声名鹊起。</h3><h3 > 改革开放以后,陈永恒倾注十几年心血,创作长达80多万字的小说《渭水悠悠》,填补了天水市长篇小说创作空白。 </h3><h3 > 在政界颇有作为的有: 曾任天水市教育局局长的陈必忠; 曾任天水市教委主任的杨兴盛,原甘肃省财政厅厅副厅级干部的杨之春,现任甘肃省供销联社的副厅级调研员李斌,原武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康志锋等人。</h3><h3 > 大柳树村一代代勤劳智慧的村民和他们的优秀儿女,为文明古村的昨天书写了一页页光彩的篇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光辉思想的指引下,大柳树人将不断奋进,谱写文明发展的动人乐章!(文 陈功先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