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序</h3><h3><br></h3><h3><br></h3><h3> 2017年11月1日,在美篇中写了一篇《老城中的回忆》之后,到今天为止已有2.5万的阅读人次了,这很出乎意料。当时,写此回忆的初衷是看到老城中的县委礼堂要拆迁倍感惋惜,一时心血来潮,为留点记念,便去拍了几张照片,描述了一番老城中的一些过往。但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再加上资料的缺乏,留下了很多遗憾,没能更直观、更全面地反映出老城的变迁过程。</h3><h3> 让人欣慰的是,这次传斌老弟所提供的影像资料,对丰满《老城中的回忆》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但仍存遗憾的是,这段影像资料拍摄的时间大约是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中期,没有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影像,这个缺憾恐很难加以弥补了。</h3><h3> 几十年过去了,蒙阴老城发生了很大变化。实际上老城真正的变化始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既随着县委、县政府、部委办局和商业、经贸系统的陆续迁往新城,老城中的政、商、经也随即发生了更迭,既有迁出,也就有迁入,旧貌也换了些新颜。</h3><h3> 下面,让我们以对等平视的视角,采用昔、今对比的方法,聆听着这首《家乡的原风景》背景音乐,来体会一下老城中经过近三十年的变化,在同一个地方或位置给你带来的视觉感受。</h3><h3> 鉴于对老城的变化已在前篇中进行了表述,所以,只对一些没叙述到的再加一文字表达,不再一一赘述。如果微友们感兴趣可调阅《老城中的回忆》,或可部分了解蒙阴的发展史了。</h3><h3> 谢谢大家</h3><h3><br></h3><h3> 让我们从蒙阴县面粉厂开始吧。在当时,全县居民所食用的面粉几乎都产于该厂,原厂的厂址在今万德福超市一带,厂前即是县粮站,也就是现在的大合宾馆所在地。</h3><h3> 厂区的西墙现早已不见踪影。</h3> <h3> 路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条路现称"三公路",这是该路的北端。</h3><h3>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之前,这条路是县城里的集贸市场,往北到现在的技术监督局,向南到老城里的影剧院向一小和酒厂西门延伸后再向南到现公安局十字路口处。</h3><h3>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集市迁往现在的弓子桥东南方向,也就是我们逢"三八"去赶集的地方,但集市面积比当初缩减了约百分之八十。</h3> <h3> 这是原县机修厂原址。系县集体企业,占地2.3万平方米,原称农具制造厂,1987年后改称县机械厂。</h3><h3> 原厂拆迁后新建了亿豪门商场。</h3> <h3>一建公司办公楼的昔与今。</h3> <h3> 机修厂里职工的住房及蓝球场</h3> <h3> 宿舍区域的现状</h3> <h3> 同是走向大合宾馆,却有了近三十年的光阴流逝。</h3> <h3> 供销商场的昔与今</h3> <h3> 老照片的白房子原是县蔬菜公司门头。年轻一些的人可能感到很好奇,还有这公司?不错,它当时吏属于县商业局管辖,此门头后迁于现老广场北侧,在新城路南侧处,广场的建设将门头再拆后不久,蔬菜公司也因政策的变革和其他商业公司一样破产倒闭了。</h3> <h3> 通往大合宾馆的街景。路两边的变化还是较大的。</h3> <h3> 影剧院,是县电影队的所在地,电影队属国营单位,影像提供者的父亲就是原电影队里的一名职工。</h3> <h3> 现在的影剧院被广告包装的色彩夺目,但远没有它真面目美丽。在现在看来,它彰显了一种古典的美。当再看到它的真面目后,就像看到了一位刚被掀起盖头的"新娘"一样,记忆的思绪又飞回到了那二十多年前,一切往事浮现在眼前,触景而生情……</h3> <h3> 这一排平房原是电影队职工的宿舍,后电影队迁往新城后,成了县豫剧团的宿舍区,剧团也经常在剧院里上演传统和现代剧目。</h3> <h3> 剧院前的台球桌,是那时年轻人不多的娱乐场所。曾在此打过台球的人,看到此景后是否勾起了你年轻时的回忆?</h3> <h3> 大门两边的广告栏(噢对了,那时还没有什么广告之称),是张贴电影上映时间通知的。</h3> <h3> 售票窗口</h3> <h3> 未被覆盖的剧院老墙</h3> <h3> 站在剧院门口向南望的昔、今情景。</h3> <h3> 向东望去的昔、今情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之前,剧院东边所面对的实际上是原县府(当时称县人委)家属院的西墙,而现在能源办公室的小楼正处于北墙和西墙拐角处。</h3><h3> 那时,电影院会经常用架在高处的喇叭播放剧院内所放映的电影。防空警报器也架设在剧院的房顶,每当"九.一八"这天都会拉响警报。</h3> <h3> 县能源办公室,现已成了水利局部分科室办公的地方。</h3> <h3> 通往原酒厂西门的昔、今街况。</h3> <h3> 能源办公楼对面(即北侧)的弧形小楼。</h3><h3> 最早,这是县职工俱乐部所在地,当时这里是俱乐部南墙与西墙的拐角处,南墙的西端是电影院的宣传拦。</h3> <h3> 俱乐部里西边原有一处灯光蓝球场,东边是二处藕池,中间是一大片空地,空地北端有一水泥砌成的主席台,当时,县里的万人大会或重大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h3> <h3> 最早,这里是县政府的科室水利局所在地的南墙与西墙的拐角处,南墙的最西端原有一山果店。后随着县政府和水利局迁往新城,这里才建设了县直计划生育服务站,该站后也迁往新城,现成了农商银行的经营场所。</h3> <h3> 站在这地方的十字路口向东望去,路两边,特别是南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条街道相当于现在的新城路,路中段北侧是县政府,南侧是县委。县委迁入新城后,检察院和法院陆续迁入此地办公,目前,两院都迁到新广场处,两院搬迁后的所在地又向东延伸到弓子桥,正进行着开发。</h3> <h3> 同样站在此路口,向北遥望的前后对比之景像。</h3> <h3> 现公安局十字路口西北处的昔、今情景。</h3><h3> 最早,这里是县供销社(也既我们简称的县社)的东墙和南墙的拐角处,南墙中段是县社的大门,后将南门改为东门。</h3> <h3> 同路口西南处。最早,这处门头是县商业局所辖公司的门市部,主要经营副食、水果和曰常生活用品。后来迁入新区后,这里或租?或卖?成了个人经营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门头。</h3><h3> 在门头的南边,也就是公安局的楼后,是商业局下辖部分公司职员的宿舍区。</h3><h3><br></h3> <h3> 无不让人感慨,历经至少六十多年的苍桑巨变,这些当年商业职工的居住房,仍然顽强的存在着。斑驳的墙体,久远的院落写满了苍桑。这里已很少有人再进去看一看,而这次亲临此境,看到这似曾熟悉的场景,欲哭却无泪,非常伤感,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建议一些年轻人抽空也去看一看,你们的父母年轻时居住的就是像这样的房子,请珍惜现在的生活,孝敬好你身边的每一位老人。</h3> <h3> 公安局楼后向西的这段路,最早是通向西关幼儿园处老汽车站的一条小土路,几十年过去了路还在。</h3> <h3> 通往现九州建材市场的前后景像。</h3> <h3>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此路段繁华了很多。</h3> <h3> 平视近三十年前的公安局楼和今日的公安局楼,到没发生较大的变化,只是周边与往日不同了。</h3> <h3> 向南去的路况。二十多年前,通往汶河边的这条路是条小土路,现已加宽并硬化。</h3> <h3> 原新华书店门头。书店迁往新城后成了银行的经营场所,目前,由个人经营五金用品。</h3> <h3> 站在原书店十字路口向西望的昔、今场景。</h3> <h3> 向北望(即酒厂西门方向)的街景昔、今之观。</h3><h3>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五金公司门头、国营自行车车行、县印刷厂、文化馆和处在最北端东侧的露天电影院都在这条街道上。</h3> <h3> 老城中的原百货公司门市部。现在的情况和往日的情景。</h3> <h3> 通往弓子桥街况的昔与今</h3> <h3> 处于原新华书店十字路口东南边的门市部,迁走前经营市匹和成衣。这是二十多年前的状况。</h3> <h3> 这是2017年11月拍摄的照片。</h3> <h3> 目前,这处商店已拆除,往日的情景已不再现。</h3> <h3> 通往原县委招待所的路口。</h3> <h3> 老城中新华书店对面的房屋。这原是老城中两处国营理发店其中的一处,现已拆除了。</h3> <h3> 原理发店改成了车行。</h3> <h3> 2017年11月份的现状</h3> <h3> 看到这张老照片中理发店西边的那几间平房了吗?这是老城中邮电局的营业室,寄信、寄邮件、打长途电话都要到此营业室来办理。</h3> <h3> 县文化馆的今昔对比。事实上县文化馆早已迁往新城,这里现已成了一处文化书院。</h3> <h3> 曾经的县图书馆阅览室。</h3> <h3> 曾经的文化馆宣传栏,现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h3> <h3> 通往兴隆街(即北道沟)的街口</h3> <h3> 二十多年前的酒厂西门现已不复存在</h3> <h3> 站在红旗桥西边向南望去,二十多年过去了,树木的成长遮往了酒厂的烟筒。</h3> <h3> 二十多年前的河东岸,河中的塑雕依然可辩。</h3> <h3> </h3> <h3> 二十多年后的河东岸现景</h3> <h3> 东岸近景</h3> <h3> 东行于红旗桥上,只不过是一个行走在二十多年前,一个是行走在二十多年后。</h3> <h3> 站在桥中向北望去,收入眼底的是二十多年的变迁。</h3> <h3> 光阴似箭,近三十年的日子在不经意间悄然远行。县城在变得越来越好,我们却变得越来越老,时间教会了我们成长,也渐渐体会到了伤感的滋味。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老城中一些平淡的生活堆积成精彩的故事,组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回望这一切,你是否会感到,原来岁月并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却转过来躲在我们的心里。</h3><h3> 让我们伴陪着县城的发展,悄然无声的一起老吧,随遇而安,静心的守望着幸福的生活,泰然的感悟人生的真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