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记忆》老天桥·抹不去的记忆

润考

<h3><b><br></b></h3><h3><b>在青岛火车站的北端,位于云南路和泰安路之间,曾经有座横跨胶济铁路的人行天桥。它始建于1924年,拆除于1991年。期间曾多次改建,也曾多次易名,但老青岛人对它自始至终不变的称呼就是“天桥”。</b></h3> <h3><b>近日,日本京都大学公开了由日本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库存的中国老照片,由岛城部分文史学者及爱好者查阅辨识并分拣出的青岛老照片,一经发布即引来了岛城一片热潮。其中,源自青岛老天桥的两张旧影,更是勾起了老青岛人无数的回忆与感慨。</b><br></h3> <h3><b>这是第一张新发现的天桥老照片,时称“国民桥”。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天桥桥头的照片时,立刻莫名的产生了一种似久别重逢般的亲切感。</b><br></h3> <h3><b>这是第二张,老天桥上的旧影,天桥尽头处建筑为建于1933年的原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位于大沽路35号的老建筑仍存。</b></h3><h3><b><br></b></h3><h3><b>这第二张照片里的情景,似乎也在唤醒着我脑海中久远的记忆。站在天桥上远望大沽路路口,那种居高临下,风从耳边呼呼吹过的感觉,竟然是如此的清晰。记得那时候,不管是从泰安路跨桥到云南路,还是由云南路过桥返回泰安路,都会感觉桥两面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边是六个路口汇集的市南,那边是云南路上的台西。这边人群熙攘,热闹非凡。那边则人流较少,安静了许多。 老天桥消失已近三十年了,曾经的那些玩伴、那些景象,是无数老青岛人永远的情怀,那座曾是城市记忆的标签,在历经了定安桥、国民桥、泰云桥、跃进桥之后永远说再见的建筑载体,也必将如新发现的这两张老照片一般,再次翻起,仍是一座城市的记忆 。。。</b><br></h3> <h3><b>定安桥</b></h3> <h3><b>据《胶澳志》记载,当时台西镇与市内因有青岛火车站亘于其中,往来者必须绕道而行,交通非常不方便。胶澳督办高恩洪根据市民强烈要求修建铁路天桥的建议,对天津路至云南路一带进行了实地勘察,认为“诚有筑桥之必要,爰即筹划款项,兴工建筑”。 1924年10月11日,定安天桥(以高恩洪“定庵”名字命名,)举行落成仪式,天桥的竣工使市镇得以沟通,交通大为便利。</b><br></h3> <h3><b>国民桥</b></h3> <h3><b>1931年,沈鸿烈就任青岛市长,将“定安桥”改名“国民桥”。因终究还是一座简易的木桥,没过几年就已经多次出现安全隐患。</b><br></h3> <h3><b>1940年8月20日,《青岛新民报》发文:国民桥(天桥)塌陷。 1940年8月20日,“国民桥”终于在连续大雨中轰然垮塌了。青岛市政府组织人力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天桥”,仍旧称作“国民桥”。</b><br></h3> <h3><b>泰云桥</b></h3> <h3><b>因其坚固程度依然存在问题,1947年5月,时任青岛市长的李先良重新设计了重建方案,在原桥址的南侧又重新建了一座跨越泰安路和云南路之间的木质“天桥”,于1947年11月2日建成,并更名为“泰云桥”。</b><br></h3> <h3><b>1947年11月2日:《民言报晚刊》报道:泰安路至云南路间木便桥修建竣工,命名为“泰云桥”。</b><br></h3> <h3><b>跃进桥 全国解放后直至1968年底,为了根本上解决天桥的安全问题,1969年,青岛市人民政府便决定拆除木桥,改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原址上新建拱型行大桥,长132.24公尺,宽5.38公尺,最高点10公尺,有三孔:主孔宽52公尺,边孔宽15.3公尺。</b><br></h3> <h3><b>1970年5月,一座新式的“天桥”正式竣工启用,定名为“跃进桥”。该桥比以前的“高、大、上”了许多,桥的两端都建有引桥,泰安路端的引桥向北延伸,南侧是台阶形式。云南路端的引桥则向南延伸。</b><br></h3> <h3><b>当年青岛卷烟厂还出了一款名为“跃进桥”牌的香烟。</b><br></h3> <h3><b>泰云通道</b></h3> <h3><b>上个世纪旧城改造,随着城市建设和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天桥也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1991年被拆除,同时在原桥稍北开挖,建成了后期的“泰云地下通道”。</b><br></h3><h3><b><br></b></h3><h3><b>我1979年结婚后曾在临近泰安路口的湖北路住了十一年,我的单位在天津路,而妻子的单位在北京路。所以我们夫妇每天上班都要从天桥前面经过。1991年天桥拆除时,心里有万般的不舍,同时又感到万般的无奈。拆除后很长一段时间,从那里经过时,心里总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b></h3> <h3><b>如今的通道名为“泰云地下通道商业街”,沿着泰安路进口随步前行,两侧的摊位多已关闭,整个地下通道萧条清冷。</b><br></h3> <h3><b>从云南路口走出时,眼前的建筑及街景,突然感觉,整座城市已是那么的陌生。</b><br></h3> <h3><b>满载老青岛的回忆</b><br></h3> <h3><b>对于无数老青岛而言,小时候跑到天桥</b><b>的最高处,看着火车由远而近隆隆驶过脚下的铁路。气笛鸣叫,浓烟滚滚。当一节一节的火车在身下呼呼而过时,小伙伴在桥上欢呼跳跃。火车过后呲牙咧嘴,滿脸黑灰,</b><b>那种快乐是永远难以忘怀的 。</b></h3> <h3><b>老天桥消失已近三十年了,曾经的那些玩伴、那些景象,是无数老青岛人永远的情怀。那座曾是城市记忆的标签,在历经了定安桥、国民桥、泰云桥、跃进桥之后永远说再见的建筑载体,也必将如新发现的这两张老照片一般,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再次翻起,仍是一座城市永远的记忆 。。。 </b></h3><h3><b><br></b></h3><h3><br></h3><h3><br></h3><h3>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青岛城市档案论坛<b>》 <br></b></h3><h3><b><br></b></h3><h3><b> 编辑制作 : 润 考</b></h3><h3><b> 2019-03-15</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