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 一 )</h3> <h3> 按楺《感冒穴》</h3> <h3> 有一个特殊的穴位“感冒穴”, 刺激它5分钟, 男女老少感冒都管用</h3> <h3> 现在春暖乍寒,正式倒春寒的时节,天气忽寒忽热,很容易感冒。有一个穴位叫感冒穴,它对普通的感冒有效,对流感也会有作用。男女老少感冒都管用。</h3><h3> 感冒穴位于第三手指和第四手指的交汇骨缝出。两手指最突出的骨头中间凹陷处。</h3> <h3> 感冒穴刺激的方法采用点掐按法,用指甲用力按下去,以感觉到酸痛为准。 </h3><h3> 感冒穴的口诀:</h3><h3> 感冒穴指三四间,尺桡神经手背选。</h3><h3> 男左女右来取穴,鼻.炎感冒上感先。</h3><h3> 从古人总结口诀中,我们就知道,感冒穴不仅对感冒有用,对鼻子发炎也有效果。</h3><h3>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穴位要说一下的,就是二扇门穴,它比感冒穴多一个点,加上在第二、第三手指对应的位置就是二扇门穴。</h3><h3> 二扇门具有解表发汗的作用。大人或者小孩感冒发烧的时候,不出汗,高烧也难退下来。如果这时候揉一揉二扇门的位置,就会很容易发汗,而且也会很快退烧。</h3><h3> 可以用食指和拇指同时用力按压二扇门穴,就能很快发汗。</h3> <h3> ( 二 )</h3><h3><br></h3><h3> 治疗感冒的穴位</h3> <h3> A 缓解感冒时 打喷嚏,鼻塞,流鼻涕 1. 迎香穴:在鼻的两端半个手指处。 2. 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 。 </h3><h3> 3. 四白穴:眼眶底下一个手指处(有个小窝的就是)。 </h3><h3> 4.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h3><h3>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有两个窝就是) 。 </h3> <h3> B 感冒有 头痛,怕冷,肌肉酸痛 </h3><h3> 1. 太阳穴:眼角外侧一个手指处(张开嘴的时候有个窝) 。 </h3><h3> 2. 印堂穴:眉毛中间 。 </h3><h3> 3. 攒竹穴:眉毛的内端(有个小窝) 4. 百会穴:头顶中央。 </h3><h3>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h3><h3> 6. 太冲穴:脚背 第一拇脚指和第二脚趾之间。 </h3> <h3> C 感冒后 发烧,发热 </h3><h3> 1. 大椎穴:低头 颈后最高点的下面 。 2. 外关穴:前臂外侧正中 距离手腕两个手指处。 </h3><h3> 3. 曲池穴:胸窝的外侧(肌肉的最高点)。 </h3><h3> 4.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h3><h3>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h3> <h3> D 感冒引起 咳嗽,哮喘 </h3><h3> 1. 檀中穴:两个乳头中。</h3><h3> 2. 天突穴:胸骨上面的窝(喉咙下有个小窝)。 </h3><h3> 3. 定喘穴:低头 最高点骨的两侧。 4. 尺泽穴:肘关节窝内 。 </h3><h3> 5. 孔最穴:前臂外侧中间 (手平侧 手腕和肘关节中间就是)。 </h3><h3> 6. 内关穴:前臂内侧正中 距离手腕两个是手指处。 </h3><h3> 7. 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h3><h3> 8.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 </h3><h3> 所以说不同感冒症状下按摩的穴位也是不同的,能够学以致用最好了。</h3> <h3> 遇到发烧,很多朋友的第一选择是吃退烧药或者打点滴,但是中医认为,发烧的时候可以选择按摩来退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按摩哪里可以治疗发烧。</h3><h3> 大椎穴</h3> <h3>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h3><h3> 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h3><h3> 肩井穴</h3> <h3> 该穴在颈部到肩端的中间部位,肌肉较丰富。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提拿对侧该穴10次即可。此法可起到疏风及散寒解表的作用,尤其适合风寒感冒引起发烧患者。</h3><h3> 十宣穴</h3> <h3>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h3> <h3> 以上就是3个可以治疗发烧的穴位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多加按摩这三个穴位,对预防感冒发烧也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哦。</h3> <h3> 来源 今日头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