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王海波</h3> <h3></h3><h3></h3><h3>2000年10月,我和民盟市委机关同仁外出考察,在车上,当时民盟一位领导问:我们民盟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老祖宗有那几个?我脱口而出:1940年12月24日开始酝酿,参加的有四位:黄炎培、左舜生、梁漱溟、张君劢。至今我还记得四周惊讶的面容,随之产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来讲一讲这四位民盟创始人的人生结局呢?<br></h3><h3></h3><h3></h3> <h3>说来话长。四位民盟创始人中最年长的是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出生于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张君劢次之,1887年1月18日出生于江苏宝山(今上海宝山)。左舜生、梁漱溟和毛泽东同庚,左舜生1893年10月1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出生于北京。他们创建民盟时,都有自己的政党或团体,黄炎培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发起人和领袖,左舜生是中国青年党的首领,梁漱溟是乡村建设协会的领袖,张君劢是国民社会党(后改组为民主社会党)首领。所以他们将这个新创建的组织取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就是政党、政治团体联盟的意思。到了1945年10月,民盟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后被追认为民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青年党代表和其他党派、无党派代表闹翻了。在国民党的唆使下,青年党以独立身份参加了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旧政协,从此与民盟分道扬镳。当年12月24日,民盟中常会决议:将违背盟纪,参加国民大会的民社党开除出盟。此前,梁漱溟因调解国共和谈失败远走重庆,并于1947年宣布退出民盟。到这个时候,民盟四位创始人走了三个,硕果仅存的黄炎培“生不逢时”,遇上了民盟被国民党宣布“非法团体”的厄运,在与陈立夫干涉后,无奈地带回了《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从此在盟内影响巨减。从他当时发表的《我与民盟》中,人们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对自己创建的这个组织的深厚情感,直到他逝世,在他众多的职务中,依然保留着“民盟中央常委”。梁漱溟虽说脱离了民盟,但在国民党逮捕众多民盟盟员的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积极营救。<br></h3> <h3>1949年3月,被中共宣布为战犯的左舜生、张君劢离开大陆。左舜生先去台湾,后到香港;张君劢则先到澳门,再赴美国。
晚年,左舜生定居香港,以教书、写稿为主,还开了一家杂货店,既管进货,又管店面。他的学生回忆说,左先生上课从不看讲义,舒缓从容,井井有条。论人议事,如身历其境,如数家珍。讲到激动时,语调突变,白眉紧蹙,手指作势。往往课罢兴存,约一二同学去附近茶楼,一杯在手,一根香烟,茶香烟雾里继续话题,与他当年在民盟一言不合,怒目而视的作风判若两人。大概在1964年,当过李宗仁秘书的程思远登门拜访,意在劝左回归大陆,左以“大义难犯,不得要领”拒绝了。如今流传的那首诗词“软水温山、丹枫白露,海舟点点神州路,谁言游子竟忘归,归帆总被秋风误”应是那时的作品。左舜生有个心愿,希望活到他的湖南老乡毛泽东死后,看看这个对手结局如何。结果心愿未了。1969年10月16日,左舜生因患尿血症死在台北荣民医院。
</h3><h3><br></h3> <h3>张君劢移居澳门后,李宗仁曾请他出任“行政院长”,他拒绝了。1949年11月,他应邀去印度讲学,周恩来曾派张经武劝他回国。1952年起,张君劢定居美国,安于清贫,读书写作。蒋介石先后四次给邮寄美金,每次5000,共计20000,拿到今天大概不下五、六十万美金,张君劢分文不取,原数退回。我讲盟史时,总会提到这个细节。民主人士虽不是特殊材料做的,论人品还是高尚的。1969年2月23日,因长年伏案疾书,胃病恶化,张君劢病逝于美国加州伯克利疗养院。<br></h3> <h3>民盟四位创始人寿最长的是梁漱溟先生,最风光的当然是黄炎培先生。
新中国成立时,黄炎培是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还担任了民建中央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职务,逝世前他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但是,透过风光,人们看到的是他内心的困惑与无奈。1945年7月4日,他和毛泽东怎样走出历史周期率的对话(史称“窑洞对”)早已成为“禁区”;他的儿女中多人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他所敬佩的李维汉竟成了中共批判的重点对象……幸好他在1965年12月21日告别人世,半年以后,一场浩劫开始了。
和黄炎培不同,梁漱溟原本可以参加新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可他倔强地留在重庆北碚。第二年他才去北京,毛泽东便邀请他到政府里当官,他拒绝了。1953年他当众顶撞毛泽东被入冷宫。梁先生依然倔强而有尊严地活着。他看到了林彪、“四人帮”集团被审判,他看到了“文化大革命”被否定,他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春意盎然。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以95岁的高龄平静地走了。
如今,梁漱溟和张君劢被尊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为他俩写传记、文章的不少,特别是梁先生。左舜生在大陆虽不受重视,但只要讲中国近代史也是个人物,与李剑农、蒋廷黻齐名。黄炎培名声依旧,2010年5月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剧《黄炎培》,我看了却甚为堪忧。一则让一个操京片子的“乾隆爷”去演南方人黄炎培,二来与历史不符的硬伤比比皆是,比如黄听说救国会七君子入狱,竟跑到蒋介石那里说:“我当八君子”。这不是黄炎培,活脱脱是一个闻一多呀!黄炎培先生做人的方式,用他自己的话讲叫做“外圆内方”。观其一生,我有了再作一文的冲动,题目是《用生命诠释‘外圆内方’》。<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