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之丽江行

褚哟哟

序言 D3,邂逅丽江古城 <h3>印象中来到昆明的第三天,天还未亮,便匆忙晨起打包,一切准备就绪,喊醒💤的巧克力,意兴阑珊的出发。</h3> <h3>  </h3> <h3>一路上,晨色撩人,街灯朦胧,偶有像我们一样早行的路人,也只一例默默前行,大家都心生默契的不打扰依旧酣眠的昆明。巧克力睡眼惺忪,我则显得步履匆匆,但我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静悄悄告别昆明,仿佛只有如此,才不负昆明这几天的温情款待。但一进昆明站,才知,这是多愚笨的想法!昆明,岂容你静悄悄离开,一进站,拥挤繁杂的人群,将你冲向奔波安检处,我神色紧张将巧克力护在自己身前,生怕自己一不留神,我们俩就彻底迷失在人群里。昆明站早行奔波人群之多,之密,简直超乎我所有的想象。而这三三两两的人中,隔三差五戴帽配枪的特警,一下子让拥挤的昆明站变得庄严和威武起来,但我依旧丝毫也不敢懈怠的紧抓着巧克力的手,仿佛一松手,我和儿子就会被这拥挤的人群冲散,带着这样的紧张和慌乱我们和昆明不辞而别。</h3> <h3>三个多小时的动车,说长不长,说短也并不短,因为行程的变故,这一路,我变得异常紧张和忙碌,先是再次确定古城客栈的接站,后是挑选雪山行程的预定,其中的曲折不必再一一阐述,但体己的感触还是有的:出门在外的人,往往更能深刻体味家人的悉心关怀。人就是这么奇怪,空间距离的拉大,却使得心理距离无限的缩小。你出门在外的微小困境,在你的家人眼中旋即几倍放大。于是,种种感动就会充盈你的心田,扑面而来。让出行在外的你,心存底气,无来由得变得勇敢和果断。想着办法总是比我遇到的困难多,想着上帝总有他的安排。。。我且心安理得的接受他给我的任何“馈赠”—这么想着,心下就释然了。心一释然,种种🍀就接踵而来,先是网络的慢慢断续,再是雪山预定的捡漏,一切朝着我预期期盼的方向发展,无万乎有人对“吸引力”无比崇拜,经过丽江一行,我也无比坚定的相信:一切早已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希望”在你期盼中终会到来,你要做的—用足够的耐性等待它的到来。</h3> <h3>动车依旧前行,若有若无的信号还在忽闪忽闪的显示,但我已经,不再苦恼。闭目养神一小会,耳听到巧克力兴奋告知声,当下明白了几分,我们已然到达目的地。睁眼扭头瞥向窗外,丽江站,正赫然伟岸的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一刻你会感激三个多小时的颠簸劳顿,觉得即使再煎熬,也值得。</h3> <h3>来云南之前,一直担心着高反,直到昆明入住两晚安然无恙之后,才渐渐放下心来,直至离开昆明又开始担心丽江的高反,幸好一路担心的结果是我们一路安心的旅程。丽江站一下车,不仅原本担忧的高反没有如期而至,而且巧克力和我状态都好得出奇。三小时的动车,始终屏气凝神的我渐渐在车厢暖暖的空气中失去了某种活力,但一下车高原那种特有的清冷甘洌的空气立刻让我神清气爽满血复活。此时我们在昆明已经连住三天,对昆明乃至云南的天气多多少少已经有所了解—昆明地处高原早晚偏凉,中午晴朗但干热,让人有一天四季的感受。昆明虽然地处高原,但毕竟是省会是都市。丽江则不同,它是古城,处于海拔更高的狮子山,它更古朴。它的中午没有炽热,只有微微的暖意,空气凉爽而清冽,有一股沁人心脾的舒适感,相比昆明和丽江,我和巧克力都不约而同的认为丽江的天气更让我们欢喜。</h3> <h3>因为有了在昆明的经验,丽江一行,就变得熟门熟路,一样的Check in,一样的入住。</h3> <h3>丽江是彩云之南一个充满神秘魅力的古城。它静谧,古朴,单单一个玉龙雪山,就已经怀揣我太多的希冀和向往。也许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怀揣着一个丽江梦,而我的丽江梦里,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玉龙雪山的企盼。生活在高原的人,可能无法理解平原人,对山那种深深的渴望和敬畏之情。山的巍峨,山的雄奇,山的亲和,山的廖远,山的高寒,山的伟岸无一不触动着我的那根敏感的神经。基于此,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一早就纳入我们的行程单。</h3> <h3>丽江古城,传说中有五千多家客栈,大大小小,零零星星,各具特色,为了更好感受古城生活,此行我和巧克力住的是清一色的客栈。对此,我也是有担忧的—我为数不多的游览经验时刻在提醒我—客栈远没有酒店的舒适(这曾经也一度困扰着我)。最终对于古城生活的好奇和向往压倒一切,完成了对自我的游说,客栈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无可厚非的一点是客栈比酒店更有人情,更有温度。仅为这着一点,我也愿意领着儿子小赌一把,赌一赌我们外出体验的魄力和勇气。</h3> <h3>或许是因为对客栈的提早功课,所以,只把此当成通往古城和雪山的小小驿站,并无对它有很大的期待,反而时刻提醒自己要降低心理的预期,如此,才会不至于期盼失望。但旅行的魅力就在于“每一刻,你都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拐角处”你无法知晓“拐角之后”的会有怎样的风情和景致。</h3> <h3>这不起眼的客栈,不算宽敞的空间,带给了我们太多回忆和感动,以至于回到真正的“家”已良久,巧克力还念念不忘,那个在疲乏是给我们以安慰,欢乐时给我们以感动的“小窝”。它真真是我们是整个丽江之行的一大惊喜和亮点。</h3> <h3>宝祥居客栈阁楼</h3> <h3>我们在丽江的“小窝”</h3> <h3>走廊一隅</h3> <h3>“小窝”被巧克力大为称赞的📺</h3><h3><br></h3><h3></h3> <h3>那个被我们称之为“小窝”的一隅</h3> <h3>在客栈休憩的我们</h3> <h3>宝祥居客栈成员,极其和善温柔</h3> <h3>因为没有期盼,所以更多惊喜。办完入住的我们,没有飞奔古城,而是选择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静静窝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休憩。直至下午1点,我们才悠闲的从客栈起身,开始丽江觅食之旅。由于路痴+懒人两症并发,只在客栈不远的“云雪丽”尝试了几道特色的云南菜,(所谓特色,我的理解也不外乎地域和时节的区分,比如云南米线,来云南之前,我总天真的以为那是云南人每日必吃的主食;昆明待了三天,我才惊讶的发现,云南人不爱吃米线,相比较米线,🍚还是他们的首选。后来回过神一想,我不是也对“五芳斋”粽子提不起半点兴趣,所谓特色,也只是地域宣传的一大需要,真正热爱地域美食,也需因缘机遇和巧合)所以,丽江这行,我怂恿着巧克力和我试试云南的🍚,回忆一下家乡的味道。</h3> <h3>巧克力的饮食一直就是我的隐忧,他挑食不说,而且对于一般的地域美食基本不会有太大兴趣。比如此行,云南米线,他属于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主,若非饿他个半天,他决计不碰一下。唯一吃的很畅快的一餐,昆明的汽锅鸡。他连汤带饭一股脑儿下肚,毫不解气。所以,这行,我们俩人,首选汽锅鸡。但我究竟还是太年轻,只考虑了菜式却完全没有料到因为地域的差距,同是汽锅鸡,昆明的做法和丽江的做法就明显不同,昆明处于都市,又因省会,所以汽锅鸡的口味因着各色人群而稍有改变,融合各种口味,自然滋味无穷,足足称得上是“舌尖味蕾的盛宴”;而丽江是古城,它的特色在于保持古城的特色,滋味上自然无法和昆明相比,但它更保持食材的本味。丽江汽锅鸡只用牛肝菌做辅料,既保持鸡的香味,又有了高山食材独有的味道,但它明显比昆明汽锅鸡寡淡。</h3> <h3>昆明汽锅鸡</h3> <h3>丽江汽锅鸡</h3> <h3>黑松露蒸蛋</h3> <h3>包浆豆腐</h3> <h3>这一顿,因为汽锅鸡的巨大落差,儿子有点食不知味,扒着实诚而干涩的米饭,(云南的米饭既干且涩,实在不合我们的口味)直直下咽,我只当没有瞧见,回头扒着自己的饭,一边规划待会出行的线路,一餐饭,生生尝出了儿时母亲做满一桌好菜等你品尝而你揪着筷子挑肥拣瘦时母亲无奈而叹息的味道。</h3> <h3>饭后,和巧克力在古城悠闲散步。大研古城是茶马古道因商而起的重镇,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听客栈的驴友们介绍,它是首批以整座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这种名目的旅游我也有所耳闻,夸张其事的居多,名副其实的很少)我眼中的大研古城,自有一股饱经风霜的味道,青石板的街面,地域风情的店铺。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不骄不躁,不愠不火,不论茶马古道怎样的风云变幻,它一如往昔的迎接着四方来客。</h3> <h3>大研古镇(一)</h3> <h3>大研古镇(二)</h3> <h3>大研古镇(三)</h3> <h3>因为是商业重镇,走到哪,目之所及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不购物,你也能在此寻到无限的乐趣。幽静的客栈,垂立的🎐,祈福的红绳,一切美好的祝愿,只要有心,在大研都能得到很好的款待。</h3> <h3>古镇真美客栈</h3> <h3>古镇客栈(二)</h3> <h3>喜欢🎐盈耳的声音</h3> <h3>阳光很好,因为是大正午,大研古镇闲逛的人实在算不得多,也因此少了些热闹和喧哗,多了些古朴和肃穆。安静下来的古城,浓厚的人文和历史感扑面而来,艺术在各个角落兀自盛开!各色调皮的小玩意,列队排开,只等有缘人的造访;街头艺人支着画架在素描,身旁的模特在旁端坐,微笑。每一个在大研放飞的人,总能在这里重新找到自我。累了,街角的咖啡店随意一坐就是一个下午,从暖阳起风一直坐到夕阳西下,一下午只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你也由衷地感到充实和满足。有人说,在丽江,时间是最不被认真对待的东西,因为丽江的时间,就是用来肆意挥霍的。。。</h3> <h3>宁静而平和的街面</h3> <h3>日落黄昏的古镇风貌,依稀看到了江南水乡的味道</h3> <h3>华灯初上的客栈</h3> <h3>和巧克力闲庭信步至古镇的南门,那形似枪械的“自拍杆”一并收入囊中,于是,来到大研古城的第一天下午,娘俩玩心四起,无法自拔的掉进自拍者的行列。</h3> <h3>大研古镇,巧克力</h3> <h3>巧克力记录的,大研古镇,老母亲</h3> <h3>在古镇嗨拍的我们之(一)</h3> <h3>古城自拍(二)</h3> <h3>古城自拍(三)</h3> <h3>古城自拍(四)</h3> <h3>明媚的母子剪影</h3> <h3>夜幕低垂,后知后觉的我们才发现,各式的酒吧已陆续营业。大水车旁的酒吧一条街,一改白日的宁静—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即刻便散发一种不同白日的勃勃生机。</h3> <h3>华灯初上的大研古镇</h3> <h3>考虑到第二天我们的征服雪山的雄伟目标,巧克力和我遏制了进酒吧的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只在经过酒吧听到驻唱歌手哼唱心仪的歌曲时,才驻足留步,侧耳倾听。这不能不说是丽江之行的小小遗憾。现在想来,或许,旅行和生活就是一样一样的,本该如此,得到和失去,总在一念之间。任何何时,提醒自己,携带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就很美好。</h3> <h3>回到客栈,发现客栈后花园敞亮,一众驴友正在相互交流,因想着明天一早的征程,便一刻也不敢耽搁,催促巧克力和自己早早入睡,在楼下灯火通明的晨钟暮鼓中与大研古城道一声晚安🌙!</h3> D4,玉龙雪山上的情人节 <h3>自来到丽江古镇,我痴迷于仰望丽江纯净无瑕的天空,从河道到古街,从早晨至黄昏,时时处处,有闲暇无闲暇,都乐此不疲。客栈主人不解“痴迷天空”的我们,但仍好心的提醒我们客栈的阁楼是再好不过观赏位置。</h3> <h3>晴朗无风的午后,一众驴友,群聚于此,从天南地北到各自得失,侃侃而谈。谈论的重点逃不离身旁的雪山,向往它的热情赞颂,厌恶它的拼命诋毁,彼此之间认识与否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能从这里找到情感的共鸣,驴友们往往可以从谈性十足一直谈到意兴阑珊,然后各自拍拍身上尘土,各自离去。我和儿子不算驴友,但我们同样喜欢参与这种“仰望”,或者在多肉肆虐的一角寻找雪山最美的视角,或者坐在自由藤椅上眺望丽江纯净蓝天白云,在这里,时光可以被温柔的对待。。。阁楼上的人走走回回,来来往往,但我相信,不管是谁,眼中的目光都离不开眼前的雪山。</h3> <h3><font color="#333333">玉龙雪山是纳西人心目中的神山,无数的纳西儿女把它奉为圣地,那里纯净幸福,受人景仰,却至今仍未是一个谜。晴朗的午后,在客栈的顶楼,你能清晰地看到—5596米的主峰“扇子陡”直入云霄,巍然高耸,偶有兴致的晃两下秋千,那陡峭的峰顶也俏丽的跟你一同律动。可是不管你是静坐沉思还是欢呼跃动,玉龙雪山那1000米的咫尺天涯,却永远静默伟岸,它屏蔽了了世俗的一切,征服、欲望、贪念。。。人类的的一切想入非非在它面前只能戛然而止。远离了一切世俗的干扰,它显得平和而神秘。纵向的13峰组成的主峰皎洁晶蒙,在蓝天的映衬下,宛如一条条银色的玉带,“玉龙玉龙”怕又是对“龙”图腾的另种惦念和期望吧。不管怎样,千百年来,玉龙雪山引得四方游客纷至沓来。</font></h3> <h3>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理想,希望能在丽江上一睹它的真颜(因为传说玉龙雪山真颜难现在,一年之中只有52天左右的时间才得以窥见它的真颜),想来何其幸运,这一愿望已经在丽江古镇提前实现。</h3> <h3>本命年的旅行,想来幸运是陪伴我们左右的,因为2019年2月14日的上午九点,我们已经在玉龙雪山的索道口等候,那意味着我们离玉龙雪山只一步之遥。天气晴朗,令人惴惴不安的妖风丝毫没有侵入的征兆。我微眯着双眼,明白众人期待的“天时”已经不昭然的显现,“地利”对我们而言,已不是难事,因为我们已经站立在雪山脚下,剩下的只是“人和”而已,我想我和巧克力彼此相互的意志是一致的,只要身体允许,登上大索道几乎就是顺理成章之事。如此特殊的日子,漫步4500米的高原会是怎样的体验,或许我还可以幻想下4680的徒步顶峰的那一米阳光。退一万步而言,假若徒步困难,能亲自在雪地的高原走上一段,体味这稀薄而微凉的空气,未尝不是幸事一件。<br></h3> <h3>但一进索道站候车站,当下就明白了,什么是自然,人为何要对伟岸的自然抱以真正的敬畏感。下索道站的人山人海,一半来自于雪山上部,上下来回的鲜明对比恰恰说明—理想终究只是理想,再丰满的理想也无法抵挡现实的骨感。<br></h3> <h3>1号候车室内,工作人员负责的用高亢的语音不断的提醒着高反应对的一系列事宜,大意就是来自平原地区的旅客千万不要吝啬你手里的氧气瓶,它并非纪念品,一坐上索道你便可以利用它辅助你的呼吸(若是走出4500米的上索道占才想起它,未免不显得太晚一些,高原出现轻微反应实属正常,但特殊人群—比如老人和孩子出现一系列高原反应,建议游客还是不要罔顾自己的身体,量力而行)从小我就算一个听话的孩子,长大也是,于此生命相关之事,便更不会马虎,默默记下急救号码,随时查看儿子的状态。儿子毕竟年幼,旅行对于他的意义,更多的来自于对陌生朋友、陌生事物的考量,雪山一行,因为在旅行途中结识新的玩伴,他全程激动而兴奋。我心里坦然不少,心想高反也许并非像我想象得如此可怕。不过鉴于儿子一向亢奋异常的不佳表现,我仍旧耐心细致地提醒他,一上高原,切忌跑跳。做任何事,轻声轻语,细水长流,保存实力。儿子懵懂的点点头,但一转头,便又在候车室嬉笑蹦跳,我只能轻声的制止,于此,巧克力虽不情愿,倒也配合,因为🚌已经来到,这意味着,下索道站马上就在眼前。<br></h3> <h3>大巴外的雪山近在咫尺,我和儿子齐刷刷的被吸引过去,四周亮的睁不开眼,我小心的掏出给儿子准备的🕶️,替他戴上,但儿子觉得新鲜,一戴上便扯下来,一次又一次的把玩。印象中,当时整个大巴车“吭哧吭哧”吸氧声此起彼伏。当然不乏看热闹的,看看热闹不期然就受此感染的,也偶有心存侥幸,正坐深呼吸的。我没有头晕,也无耳鸣,但左胸口的心脏却突突的跳跃着,脑袋中“高反”“吸氧”之类一闪而过,于是一把抓起双肩包里的氧气瓶,对着儿子说:“吸两口吧”儿子告诉我说,他状态不错,不需要!我努努嘴,示意儿子看看周围,巧克力左瞧右瞧,估计也被这阵势吓到,不再打闹蹦跳,安静的等待我们的索道。<br></h3> <h3>8人一组的索道,转眼就轮到我们。等候索道的每一个人,神情紧张而严肃。做深呼吸的在自我安慰,脸色惨白的在大口吸氧。。。每一个,都如临大敌的等待着。若说索道,我们也有不少的经验,但这些经验统共加起来,都抵不了1000多米的大落差。果然人在大自然面前依旧是脆弱而单薄的。跨上索道,脚步变得异常沉重,因为害怕高反,几乎每隔一分钟,就提醒自己和巧克力自我放松和间断吸氧。现在一想到这一段旅程,心境依旧紧张而无措。当时,或许故作镇定,或许通体麻木,大脑类似于黑白断片状态,以至于索道的1000米,留给我的只有一片空白(这也许就是被人戏谑的“高原痴”吧)。反观巧克力,他状态好的出奇,上上下下的雪山缆车使他好奇,丰盈皎洁的山景令之赞叹,最美妙的是身旁还有一个“跟屁虫”样的“小迷弟”,全程发出着“哥哥你好厉害!好棒棒的”夸张的赞美,令巧克力的虚荣心随索道的上升不断的膨胀。<br></h3> <h3>索道站上和巧克力小迷弟留念</h3> <h3>玉龙雪山索道,巧克力</h3> <h3>紧张,担忧,安心,兴奋不间断的充斥着这狭小的缆车空间,1000多米的竖直海拔,因为各种情感转换变得转瞬即达。一下🚠,空气稀薄的紧,看到有一旁的脸色惨白的“小朋友”痛苦蹲在地上,艰难的拿起氧气救赎似地吸着氧,父母焦急拨打已了然于心的急救电话。。。我没有继续停留,我告诉巧克力和自己,这里不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的目的地应该还在前方,既如此,那便继续前行吧。许是受了刚才那一幕的影响,一路上,大家都默默的,一言不发,我的心里也在不停的盘算,假若是巧克力发生了此种状态,我该如何处之?。。。又心下安慰自己,这样的事,断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旅途中。儿子在轻声地打听,小妹妹怎么啦?我平静的告诉他,应该是依旧原路乘索道下去了,一下去就会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帮助治疗的。儿子点点头,不再发声,大约刚才的事也影响了他的心情。我问他,感觉怎么样?儿子说,还行。想到工作人员提醒,又目睹了下索道时那惊骇的一幕,我决定速战速决。目标明确之后,一切变得明朗而简单。我们没有在广场做太多的流连,直奔目的而去。一出索道站口,耀眼的白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带上墨镜。终于舒了一口气。平素的心愿,已经完成大半,没有雾气,天气晴朗,雪山的真颜,也注入我全部的眼帘。</h3> <h3>上索道中</h3> <h3>紧紧抓着保命符“氧气瓶”</h3> <h3>4500米的高原雪地,背后是苍茫的雪景,身旁流动着斑驳鲜艳的人群,红白相间,壮丽非凡。此情此景,说终身难忘或许有些夸张,但震撼人心是的的确确的。这种难忘无关乎年龄,无关乎地域,无关乎男女,只要身处玉龙你便能浸润其中。这个4500米的雪地高原,有人在抵抗高反,有人要宣泄他的存在,有人正紧拥自己的老伴,更有胆量的纳西族姑娘,身披婚纱,款款而来,以天地雪山为证,让四海友邻为友见证自己的爱情(裸露的香肩,矜持的笑容,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周围高喊的人群,不论男女,我是钦佩的,旅行中的我是沉默的,只会在心底和雪山默默的诉说自己的心声,儿子自然不会像他妈妈那般含蓄,他,领着自己的“小迷弟”在4500米的高原如履平地。看他们嬉笑蹦跳,快哉乐哉的场景,我也深受感染,理智告诉我应该阻止他们,但是我没有,人生一辈子能有几次随心所欲的洒脱,如若很少,而你不经意又碰到,又何必压抑自己?只要无伤大雅,让一切顺其自然就好,那些臆想中的后果来了再说吧!</h3> <h3>我们上山啦</h3> <h3>窥见玉龙雪山真颜</h3> <h3>此次雪山之行最大的收获—认识“宝”一家们</h3> <h3>木质栈道统共不过三百多米,如若是在平原,真真不会有大的存在感,但这在4500米的高原,这三百多米简直就是天和地的距离。你每行进一步,稀薄的空气消耗你的精力,起伏的心绪蚕食你的体力,短短五十台阶,我们走得无比艰难,20分钟过去了,越往上,越艰难,行进到23分钟的时候,我几乎就已经预知此行的结局了。因为盘算着何时停下,不觉脚下一滑,我一个踉跄,脚步慌的直打颤,差点摔了。巧克力不知高反为何物,他只说肚子难受,👂轻微耳鸣,我们俩只得停下本已慢极的脚步,又一次的间断吸氧,原地休息。看看周围,望顶兴叹之声,加油鼓励之声,声声不断的传入略微不适的耳朵。这一切在你身旁,但又似乎离你很遥远。你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安全!安全!安全!巧克力和我,需要休息,或者说需要安全为前提的行程,倘若我一人,我不介意再试试,但彼时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快速有效的处理高反这个事。思来想去,唯有一条路可走,返程!!半小时前的雄心壮志,此刻已然坍塌殆尽。高原很残酷,它消耗你的体力更瓦解你的意志,明明咫尺的距离,却让你感觉难如登天。富氧地区成长起来的人,举步维艰,望着眼前的几步栈道,踏实古朴,可一旦到你脚下就有千斤般沉重,令你无论如何迈不起脚步。</h3> <h3>木栈道旁,走走停停,原地休息吸氧中</h3> <h3>栈道慢行休息中</h3> <h3>巧克力在木质栈道</h3> <h3>休息了足足五分钟,一拨又一拨的人群与我们擦身而过,看看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向栈道最高处出发,我很落寞,但却真实地感到无能为力。这种感觉就恍似,800米冲刺的最后关头,你看着同伴一个个将你无情的超越,你心有不甘,但却无能为力。巧克力吸氧过后,没啥精力前行,而我,据巧克力所说,嘴唇微微发黑,高反也渐渐严重。同行的“宝”儿一家劝慰我们,不要逞强。而后我们就和宝儿一家,往回走。待到上索道的入口,两个行进标志赫然在目,要么休息之后继续前行,要么直接走向缆车,彻底和这一切告别,走抑或留只在你的一念之间,我指指🚠的方向,询问儿子的意见,巧克力点点头,我们就下去了。打道回府的一边,没有兴奋,甚至有了那么点忧伤的味道。</h3> <h3>高反下无力支撑疲惫的我们</h3> <h3>索道回程中吸氧的巧克力和小迷弟</h3> <h3>4500米的高原外加不到55步的栈道,这已经是我和巧克力的极致。4680的一米阳光,始终没有亲眼见识,甚是遗憾。或许留点遗憾在雪山,才不枉费我们的平凡而又真实的记忆。谁能设想到,呼吸都是这么困难的事!<br></h3> <h3>下索道站休憩中</h3> <h3>2月14日的行程紧凑,一下索道,我们直奔蓝月谷。还未来等我从雪山的失落中跨出来,“纯美”的蓝月谷就已经在召唤我们,相对于雪山的紧张而窒息的游览,此处的游览就显得悠闲而慵懒。蓝月谷位于海拔3200左右的高原,因为抬头可见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脚下又是清澈见底的碧绿湖水,吸引游客款款而来。</h3> <h3>巧克力只在看到蓝月谷一刹那时有片刻的感动,一下缆车高反随之消失不见,立马恢复孩童玩耍的本性,遇山看山,遇水玩水。蓝月谷的湖水旁,各色鹅卵石相映成趣,儿子兴致颇起,玩起了““打水漂”。我呢,也许未从雪山的情绪里走出,也许因为见过九寨的山水,所以也只有微微妙赞,并没有更多的惊喜和感动。倒是雪山顶上那几抹浮动的云彩,至轻至淡,至柔至弱,让我忍不住驻足流连。自言自语道,在栈道上也没见这么漂亮的云彩呀。一旁的驴友听到,询问我们是否已经上过雪山栈道,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欣羨的表情溢于言表,并且遗憾的告诉我们,季风的关系,11:30半以后大索道已经关闭,因而无法再一睹雪山的容颜,因为缺少雪山的旅行,觉得无比遗憾。心下有了不少的安慰,两厢对比之下,我们一直受着幸运女神的眷顾,上了索道,观雪山,走了栈道,体了高反,除了4680的那米阳光,似乎并无太多缺憾。缺憾本身也许就是旅行的一部分吧。</h3> <h3>饿了吃松果</h3> <h3>累了坐石头</h3> <h3>巧克力和他的“小迷弟”走走停停</h3> 好美的民族服饰<br><h3><br></h3> <h3>玉龙雪山和蓝月谷之后,一顿云南特有的腊排骨火锅在海拔3500的高原犒赏着大家的胃,纳西族的向导亲切提醒我们,“不够就要,管饱!”对于高原的食物,我内心是有预期的:吃饱万岁!印象中每次旅游景区的饭菜得人心水的实在不多,吃不喜欢是常态,吃不下去也正常。若说勉强凑个饱我还是有想法的,但若奢求美味,基本没有。更何况,这餐饭在三千多米的高原,我想能熟就是奇迹了吧。但,这顿腊排骨却超出了我们所有的预期,味道很“可以”。我说可以是有据可查的:对吃,我基本没有多少发言权,(因为我基本不怎么挑食),但儿子对吃是“有洁癖”的,在家时,他的饮食就是全家要攻克的“世界性难题”。这一顿,儿子这张挑剔的嘴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他和小迷弟体贴的包揽下了腊排骨的一切。高原的豆皮和牦牛酱令他胃口大开,期间整整添了两碗饭,使一旁的我瞠目结舌。到底是高原的运动实在消耗人的体力,还是蘸酱的腊排骨实在太赢儿子的❤️,我依旧不得而知,我能确定的是,每个人在经历生理的极限之后都无暇顾忌味蕾的享受,填饱肚子,招呼自己的胃,才是最实际的想法。</h3> <h3>雪山腊排骨火锅,美味</h3> <h3>东巴秘境</h3> <h3>聚宝盆</h3> <h3>和生肖虎留念</h3> <h3>🐷年大吉</h3> <h3><br></h3><h3></h3> <h3>当晚,回到客栈,已近晚上八点,但丽江的暖阳依旧不懈怠的关照着我们。我和巧克力都精疲力竭,一天的高原活动,已经耗尽了我们所有的气力。那颗想探究古镇的心却因为体力的关系,都被我们一一忽略。按照行程的规划,丽江之行,我们只短短停留两日,雪山后的那晚就是在丽江停留的最后一晚。<br></h3> <h3>登上客栈的顶楼,再远眺一次古镇的夜景,心中也分明夹杂着着千丝万缕的不舍。这种不舍,夹杂着着对丽江古朴民风的不舍,夹杂着对玉龙雪山的半途折返的遗憾,夹杂着对古镇夜景的流连不舍,更夹杂着一个平原人对高原广袤情怀的向往和不舍。这种不舍,将在一定时间内困扰着我、也激励着我,完成艰涩而冗长的丽江游记。因为这种不舍,以至于对于一切都变得无限的宽容和体谅,比如丽江之行中,巧克力的“丢三落四”在我眼里也成为了某种不舍的依据。因为高反,走得匆忙,巧克力把自己的围巾帽子留在了4500的玉龙雪山上,走的时候,儿子担忧的询问是否他那待惯了平原的“围巾和帽子”在这异乡高原是否会孤单难受,是否会有细思极恐的高反。那时,我并未回答他,好像觉得有抑或无都不会有太大的关系,若是此时,我一定告诉儿子,高反也许暂时会有,但终究会慢慢适应和平复,这就像那群中途驻扎在云南的人一样,最终会把云南当成自己的故乡。思及此,不舍的思绪也慢慢消逝而去。再见,丽江,在我内心的某个角落,一定藏着和你再见的约定!(第二站的结束。。。待更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