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自驾行·攀登岗什卡雪山

风的颜色

<p>这一天是青海之行的最后一天,行程上没有什么著名景点,却是此行令人最难忘的一天。今天的行程从扁都口出发,沿着227国道一直到西宁。</p><p>从扁都口大酒店出来很快就上了227国道。这条国道连接青海和甘肃,从祁连山脉中穿过,沿途是雪山、草原,若是盛夏时节,群峰壁立,油菜金黄,野花漫山,壮丽且旑旎,因此这条路也叫“最美国道”。现在花儿是没有了,且因天气寒冷,海拔又高,山体上的矮灌木和野草的植被也枯了,裸露出整片嶙峋的山岩。一路过去,全是层层兀立的石峰和峭壁,满目苍凉。</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进入扁都口大峡谷,远远望见左前方紧贴着崖壁有一个三层的寺庙——石佛寺。寺庙是汉式建筑,斗拱飞檐,描金绘彩,由一段短短的石桥与大路连通,周遭围满了彩色的经幡。小小一座楼,竟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显出了几分气势与热闹。顶着峡谷中的罡风跨入寺门,方才发现这楼严格说来只盖了半座,楼顶连着石壁,大门离石壁只有几米远,内部空间很是逼仄。也没有什么菩萨的塑像,石壁上刻着一个双手合十,坐于莲台的佛像。据说这佛像有1300年历史了,其实线条和纹理都有些模糊,只能勉强辨认。听说这寺庙是靠信众化缘建起来保护那佛像的。寺里空无一人,供奉也极为简单,只有风刮着门外的经幡猎猎作响。</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从石佛寺往前半小时车程,过了俄博岭垭口,路过一个热闹的小镇,叫峨堡镇。这里唯一有点名气的是有座峨堡古城遗址。古城建于元朝,座落于古丝绸之路上,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300米,已经失去了建筑的基本原貌,只剩下四面残破的城墙。这样的景点正如相貌平平的女郎,唯有一点时光的韵味可供欣赏,可是孩子们却并不懂得,他们飞快地跑来看一看,又飞奔去嬉戏了。旁边还有一座博物馆,听说里面陈列了古城出土的文物,可惜此时没有开门。</h3> <p>继续前行一个多小时后,路旁左侧忽见一条小路,路口门上几个大字“岗什卡景区”。大喜,连忙拐入路口,此时正前方有一座形态极美的雪山高耸在群山之后,似浮在半空,一时间,一车大小连连惊呼,真的是太美了!曾经在《孤独星球》上看到过介绍,岗什卡雪山高5200多米,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而且提示游客在专业户外机构指导下可以攀登这座雪山,当时便很心动,只是不知具体地点是否在行程可达范围内,便没做计划,不想竟是这般邂逅了。</p> <p>兴奋之下驱车一路飞奔,山道崎岖,岗什卡雪山越来越近,很快到了海拔3400米的雪山营地,此时已是中午12点多。说是营地,其实除了一个四面透风的长亭,几乎没有任何设施。空地上停了十几辆车,只有一户当地藏族老乡在一旁支了一个棚子,卖自家产的现烤牛羊肉、烤土豆和烤饼,边上还摆了个卖工艺品的小摊。除了我们5个,还有不少游客挤在棚里买吃的。 别无选择地胡乱吃了些裹腹,因为不知道等会儿山上是什么情形,保持热量是必须的,于是带了一大包巧克力。休整一番,翻过长亭旁边的栅栏就进入了登山主路。</p> <p>此时听见一阵水声似落瀑,四下里查看,原来入口处路边渗流而出的地下水汇成一片瀑布跌入一旁的河谷。赶忙爬下去,孩子们都兴奋地叫起来,“好美的瀑布!”因为地下水富含矿物质,流经之处沉积下来,年深日久,形成宽几十米的黄、绿、白、褚各色交杂的瀑布床,水量中等,飞珠溅玉般泠泠而落,在阳光下十分绚丽,“七彩瀑布”果然名符其实。瀑布的崖壁上还垂着成片的冰棱,终年不化。都都和铁蛋却被铺满石块的河道所吸引,两个孩子认认真真的堆起了玛尼堆。</p> <p>爬上石坡,回到主路,向雪山主峰进发。所谓的雪山栈道其实只是一条稍平整的落满碎石块的山路,大约三四米宽,蜿蜒盘旋而上,右边是连绵的山峰,披着层层白雪,在一道道山脊的褶皱处露出黎黑的山岩。两山之间夹着的就是“七彩瀑布”的河谷。此时山路尚且平缓,都爸走在前面,为了赶上他的速度,我和都都加快了脚步。</p> <p>越往上爬,路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陡,路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几乎找不到一块平整的可以落脚的地方。我爬得有点喘,也担心都都。看看他脚步有些慢下来了,想去牵他,可孩子甩开我的手说“妈妈,我没问题,我还可以的”。于是我任由他自己爬。有时看到四面都是兀立的石峰,极有气势,我们就停下来欣赏了好一会儿才继续前进。</p> <p>1个小时后,天气突变。云层压顶,山间雾气弥漫,对面与我们平行的雪山已经看不清了,只有寒风刀子样呼呼地刮着,开始飘起了雪花。我们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顶着风慢慢往上爬。此时陡坡越来越多,也感觉有些吃力了,我便走走停停,等气儿喘匀了再走,都都反倒比我轻松些,看来这足球还真没白踢。铁蛋因为海拔有点高原反应,和蛋妈缓缓走在后面,但也一直坚持着。</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都爸最厉害,一直远远地走在前面,还背着摄影器材。又爬了大半个小时,手机因为没了信号,也不知到了海拔多少,只觉得站在陡坡上心如擂鼓,每走一步都呼吸困难,脚步似有千钧重,只听见呼呼的风声和自己一声一声沉重的喘息。路上随处是大石,一屁股坐下去,不要命的喘,缓一缓又咬着牙爬起来继续。这时都都真是令我刮目相看,他其实也累了,走走停停,越走越慢,但是一声也没叫累,喘气的时候勾着身子,歇一歇还是弯着腰努力往上爬。我怕万一高原反应来了孩子吃不消,再三叫他千万别逞强,不行了要及时告诉我,我们随时下撤。他一直说“妈妈,我还能坚持”。他戴着面巾,专注地盯着脚下的路,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这一刻我无比相信他。</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又走了一段,等了一会儿,铁蛋和妈妈终于赶上来了,对于铁蛋来说也很不容易,爬到了这里就已经是胜利了。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很感动,他们把顽强和坚韧留在了这座雪山上。</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铁蛋和妈妈休息了一下,就下山了。我们继续前进。再往上爬,路过一个登山大本营的指示牌,才知道已经到了海拔4300米。兴奋了一会儿,再往前走,都都开始拉着我了,有时还会停下来靠着我,我知道孩子可能到了极限了。可是他并没有轻言放弃,直到到达这座山顶的一片冰原上,他才说“妈妈,我走不动了。”于是我带着他找了一座背风的大石头原地休息,都爸翻过这片冰原,再往前走。按登山大本营指示牌的位置估算,这里大约在海拔4500米左右。</h3> <p>天开始放晴了,阳光下的冰原景色异常美丽。醉人的蓝天,皑皑的冰雪,大片大片褚红、鲜黄色的坚硬的苔藓,和冰雪下黑色的冻土,每一种都是世上最纯净的色彩,像晶莹剔透的水晶,落在了离天最近的地方。世界寂静、空旷,呼吸冰凉、干燥,坐在海拔4500米的石头上,看着咫尺之遥的雪峰顶,好像胸中也涤荡着万千冰雪。</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突然发现一个下午,一路行来,除了我们5人,一个游客都没有,不知道山下挤在一起吃东西的人们都去哪里了。在冰原上只遇见了几支从岗卡什返程的登山队。可见岗卡什真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观光景区。都爸也很快返了回来,因为我们是临时起意登山,没有作专业充分的准备,还带着孩子,所以只是尽力而为,并不苛求也不可能登上5200多米的峰顶。况且其中一支登山队的藏族队长特意提醒都爸尽快下山,因为雪山上时间一晚就容易起大雾,大雾一来很容易失去方向,如果迷路不能及时下山,就会发生极大的危险。这位藏族同胞很热心地记下了都爸的手机号和身份证号,并留下了自已的手机号,叮嘱我们务必下山后给他打个电话报平安。我们休整了一下,趁阳光还在,迅速下山了。</h3> <p>从岗什卡景区回到227国道已是下午5点多,还有3个多小时车程才能到西宁,途中要穿越祁连山脉。227国道祁连山段沿线多处被冰雪覆盖,沿着盘山公路一直爬到达坂山隧道时已是黄昏,天又下雪了。都爸很担心,天黑后山上气温下降,道路一旦结冰,下山的盘山公路会变得十分危险难走。出了隧道,雪下得很大,都爸拿出十分的精神,十二分的车技,终于赶在天黑之前下了山,虽然付出了铁蛋小朋友晕车的代价,一行人总算松了口气。</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下山路上有几处著名的风景十分壮观,可惜顾不上停车。后面的一段路程也处处是美景。据说227国道与古西平张掖道走向大致相同,后者是古丝绸之路南线中重要的一段,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霍去病两次北击匈奴,隋炀帝杨广西征吐谷浑,走的都是这条路。在自驾线路中,227国道颇负盛名,如今走来方觉此行不虚。</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后记:第二天我们带着孩子们由西宁飞回杭州,都爸则继续他单人单车的青藏之旅。在飞机上俯看青海,一片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果真是“世界屋脊”啊。短短十天,从杭州驱车到西宁,往返祁连山脉,行程近4000公里,辛苦且快乐。一路上始终是赶路第一,有时坐一整天的车,走塌方后的山路,为了赶路或者沿途没有饭店的时候在车上吃干粮,到达目的地后八九点钟才吃晚饭也是常有的事。虽然也尽量照顾孩子们的需要,可也是存了锻炼他们的初心。不管是凌晨起床还是长途坐车,甚至在4000多米高的雪山上攀爬,更不用说旅途中的种种辛苦,孩子们从不抱怨,表现出的勇敢顽强和强大的适应能力令我们欣慰。也许有之前的内蒙之行打底,都都已经可以像大人一样,轻松适应极为艰苦的吃住行环境,我们几乎不再为出行中的条件和细节对孩子的影响而纠结。这样的旅行,滋养心灵,壮阔心胸,是真正的成长,让孩子看见了世界,也认识了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