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十堰东沿G59呼北高速自驾309KM,大约5个小时到达三门峡市,一般300多KM的路程,最多3个小时就到了,只因此段高速穿越豫西秦岭山脉,不仅隧道多,而且河南境内测速点多,严格限速,平均时速最多60KM左右,真是匪夷所思!到了三门峡往塬上再走大约11KM就到了陕州地坑院了。有人说到了河南有两个必去的村子:一个在天上(新乡辉县郭亮村——太行山深处壁挂公路)一个在地下(陕州地坑村)。郭亮村2015年9月份去过了,天上的看过了,就很想看看这地下的。<br></h3> <h3>在景区入口处是马嵬驿·百味巷小吃街,集陕、晋、豫三省名优小吃一百余种,供游客尽享美味。马嵬驿(马嵬坡),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在逃往四川的路上,在这里,在随军将士(禁卫军)的胁迫下,赐杨贵妃三尺白绫自缢身亡。清人赵长令诗:“不信曲江信禄山,渔阳鼙鼓[pí gǔ]震秦关。祸端自是君王起,倾国何须怨玉环。”2017年7月份去了一次,是近几年依托杨贵妃墓,黄山宫为背景并以仿唐建筑为主题而建造的景点,距离西安大约50多KM,位于咸阳兴平市西大约11KM处。</h3> <h3>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河南三门峡境内保存的较好,特别是在陕县东凡塬、张村塬、张汴[biàn]塬这三个高台平原地带,许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里,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地坑院。</h3> <h3>当地人也把地坑院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据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h3> <h3>陕州(陕县)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biàn]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KM,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北京四合院、广东镬[huò]耳屋、陕西的窑洞、广东围龙屋——客家土楼)之一。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h3> <h3>地坑院是豫西山区一种“平地挖坑,四壁凿窑”的独特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h3> <h3>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h3> <h3>在陕塬上(黄土高原地形极为破碎,主要由塬、墚、峁[mǎo]三种类型所组成。 塬就是四周虽然被流水强烈切割,但顶面广阔、地表平缓的黄土高台。),星罗棋布的散落着这种“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有谁会想到这里竟然是一个村庄!</h3> <h3>为了防止雨水灌入,四周砌起的女儿墙。</h3> <h3>庭院中的树木花草。</h3> <h3>地坑院中间地面比周围底,防止雨水倒灌。</h3> <h3>每一个地坑院旁边都有这样一个通道。</h3> <h3>地坑院院与院相互联通的地下通道。</h3> <h3>用于存放农具的仓库。</h3> <h3>院落里堆放的玉米垛子。</h3> <h3>房间里墙壁上贴的剪纸。</h3> <h3>房间里灶台联着土炕,由于空间所限,只能盘的比较窄,只能顺着睡,和双人床差不多。</h3> <h3>夯土用的工具,拓坯用的木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