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文化,至真至善至美——海口市革命英烈红军小学深度调研工作简报

快乐由我

<h3> 海口革命英烈红军小学(咸来小学)作为海口唯一一所红军小学,在37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宣扬英雄事迹,弘扬革命精神,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传承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结合现代化的办学,培育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青少年。</h3> <h3>  3月13日上午,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陈素梅带领着由我校韦清校长、符传彪副校长和李平钻教导组成的调研团队一行到海口市革命英烈红军小学进行学校发展调研。此次调研是依据《2019年海口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研修深度调研评估方案》的文件精神, 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海口市革命英烈红军小学文化建设及课程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典型经验,为后续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h3> <h3>  沈名喜校长结合学校文化景观向调研组介绍了学校文化的相关要素。沈校长详细向调研组分享了他对学校办学理念、一训三风、文化表述的深刻理解。</h3> <h3>  在陈院长的指导下, 沈校长和韦清校长互相交流,取经。革命英烈红军小学和我们云龙镇中心小学都是依据身边特有的红色教育素材,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地与红色教育相结合在一起,传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让红色文化之花文明绽放。</h3><h3> </h3> <h3>  调研组一行在革命英烈红军小学的沈名喜校长及学校班子成员陪同下参观校园。</h3> <h3>  这是革命英烈红军小学的红色文化展览室。</h3> <h3>  两个小红色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咸来地区人民的抗战史。</h3> <h3> 在学校汇报环节,沈校长从学校简介、办学特色、困惑和愿景三方面进行汇报。</h3> <h3>  在调研反馈阶段,陈素梅副院长、韦清校长、符传彪副校长、美兰区教研室王主任都发表了各自的调研感受和体会。总体而言,海口市革命英烈红军小学深度调研小组调研反馈如下:</h3> <h3>  主要亮点:</h3><h3> 1、学校文化建设富有层次学校文化建设有层次。</h3><h3> 第一层是精神文化层,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求真、求善、求美)、办学目标(学会求真、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一训三风(校训:文明、开拓、创新;校风:红色基因 代代相传;教风:乐教 关爱 探究;学风:勤学 善学 乐学)。第二层是制度文化层,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集体备课制度、校本课程实施制度、校本研训制度、教师作业批改制度等。第三层是物质文化层,包括学校的墙面文化、地面文化、楼道文化等。</h3> <h3> 2、学校文化建设富有成效。</h3><h3> (1)抓环境文化建设。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伟大的导师马克思说过:“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的隐性熏陶的启迪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将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道德行为有一定的控制和制约作用。学校充分发挥海口市“田园课程基地”的功能,创造了一个无比美丽校园环境,积极开展田园教育,取得好的成效。如:干净整洁的校道、走道、校园角落等,让学生求真,懂得了卫生,懂得劳动,懂得协助;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会说话,教育学生求美,懂得发现美,懂得保护美,懂得创造美;精心设计的文化墙、文化长廊、文化馆和宣传栏,让其带有鲜明的红军革命色彩、让学生求善,懂得了勇敢,懂得进取,懂得坚持……很好地践行了学校求真、求善、求美的办学理念和学会求真、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的办学目标。</h3> <h3>  (2)、抓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建设。</h3><h3> 学校虽然教师老化严重,专业教师缺乏,但是学校领导团队朝气蓬勃,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充满正能量。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集体备课制度、校本课程实施制度、校本研训制度等,尽量满足师生的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心态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最终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h3> <h3>  (3)抓精神文化建设。</h3><h3>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红军革命精神,借助外力——“书法进入校园”和“晓雯音乐帮扶”,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利用各种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教育。通过这一系列的师生活动,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激活了师生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情趣。</h3> <h3>  主要建议:</h3><h3> (一)、进一步梳理学校文化,明确学校办学理念。</h3><h3>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曾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可以说,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时代的呼唤。近年来,不少农村小学的学生择校现象比较常见,甚至愈演愈烈。其实,择校是家长为了替子女选择更好的教育所采取的一种方式,是可以得到理解的。因此,要真正留住学生,学校要从根本上增强吸引力,必须办出学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学有所用,走出一条具有农村义务教育特色的发展之路。</h3><h3> 正确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学校要通过确立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来指导办学活动和规范办学行为。北京吉利大学校长江树人曾经说过:“思路决定出路。倘若没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学校就等于没有灵魂,就是投入再多、管理再严,也无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可见,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统摄一切教育行为的灵魂。而正确的、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可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h3><h3> 海口市革命英烈红军小学是2015年6月国家批准改立的,因为学校有着十分丰富的红色革命教育资源,是特色鲜明的一所海口市农村小学。学校要根据地方区域特点——琼崖革命老区和自身文化——红军精神,多方面深入调研,多角度论证,提炼出正确的、先进的办学理念,确保学校可持续性发展。</h3><h3><br></h3> <h3>  (二)、 进一步梳理课程文化,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课程总体设计要体现结构化。</h3><h3>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体,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从不同的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要结合办学理念和自有资源,开发自己的特色校本课程。如:革命展览馆课程,把其中的每一个物件的来历或内含的故事等编制成校本课程,面向全体师生开展,进行独有的红军革命精神教育,达到学校的办学目标。同时,校本课程实施要体现结构化。具体表现在课程实施的两个维度上,一是层次维度,一是时间维度。以学校低年级开展的革命展览馆课程为例,就要设计好学校层、家庭层、社会层等三个层次维度并分布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期,从而体现课程设计的时间维度。两维推进法也是其他课程实施的基本框架。课程评价要体现结构化。学校要注重课程评价与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一致性,重点关注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在内的评价体系建设。<br></h3> <h3>   此次的调研活动,给了革命英烈红军小学和云龙镇中心小学一次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两所学校办学理念相近,我们将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h3>

学校

办学

课程

文化

革命

红军

学生

教育

英烈

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