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习作】寒假趣事·照片里的故事——一节情境体验式习作课纪实

陈巴尔虎旗教育事业发展中心

<p class="ql-block">  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棂,在陈巴尔虎旗民族小学的教室里洒下斑驳的光影。2019年3月14日,这里正上演着一堂别开生面的习作课,学校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赛那老师带着孩子们,用一张张照片串联起寒假里的欢声笑语,为前来观摩的老师们呈现了一场充满温度的“快乐旅程”。</p> <p class="ql-block">  “寒假里最难忘的瞬间,都藏在你们的相册里啦。”上课铃刚落,赛那老师便笑着举起自己手中的照片——那是一张雪地里的合影,几个孩子裹着厚厚的棉袄,鼻尖冻得通红,却笑得露出了小虎牙。“看,这是我去年和家人堆雪人的样子,你们的照片里,又藏着怎样的故事呢?”</p> <p class="ql-block">  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孩子们纷纷从书包里掏出精心准备的照片,有的举着和驯鹿的合影,有的展示着堆雪人的成果,还有的捧着在亲戚家拜年时的全家福。赛那老师没有急着让大家动笔,而是先请孩子们自由组队,拿着照片和小伙伴分享。“不用着急说得多好,就像平时和好朋友聊天一样,说说照片里的时间、地点,还有当时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p> <h3>我的假期美图</h3> <p class="ql-block">  角落里,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举着一张冰面上的照片,给同桌比划着:“这是在姑姑家的河套里,我哥拉着爬犁跑,结果我摔了个屁股墩,你看照片里我脸上还有雪呢!”男孩们则围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照片里的“雪地足球赛”,谁一脚把球踢进了雪堆,谁扑空了摔成了“雪人”,一个个细节在笑闹中变得鲜活起来。赛那老师穿梭在孩子们中间,时而蹲下身倾听,时而笑着补充一句:“当时风大不大?你摔下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呀?”看似随意的提问,却悄悄帮孩子们梳理着故事的脉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十分钟的分享结束后,赛那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蒙古族男孩巴雅斯捧着一张和爷爷骑马的照片,略显羞涩地说:“寒假里爷爷教我骑马,刚开始我总坐不稳,缰绳勒得手心疼,但爷爷说‘男子汉要像草原上的雄鹰’,后来我终于能让马慢慢走了,爷爷就在旁边给我拍了这张照片。”说到这里,他的眼睛亮了起来,“那天的风特别大,吹得马鬃都飘起来了,爷爷的笑声比风声还响呢。”</p> <p class="ql-block">  台下的孩子们听得入了神,赛那老师趁机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动作”“声音”“感受”。“大家看,巴雅斯不仅说了照片里的画面,还告诉我们风的声音、手心的感觉,这样一来,故事是不是就像在眼前发生一样?”他拿起粉笔,又画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把这些细节串起来,再加上开头怎么发现这张照片的,结尾看到照片时的心情,就是一篇完整的故事啦。”</p> <h3>板书设计</h3>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写作时间里,教室里少了往日的沉默,多了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有的孩子边写边笑,大概是想起了照片里的趣事;有的停下来对着照片皱皱眉,仿佛在回忆某个细节;还有的写完一段,立刻举起来请赛那老师看看。赛那老师耐心地在课桌间巡视,遇到卡壳的孩子,便指着照片问:“你看这张照片里,弟弟的手里拿着什么?当时他说了句什么话来着?”</p> <p class="ql-block">  四十分钟的课程接近尾声,赛那老师请孩子们把写好的片段读给小组同学听。“照片里的故事”在稚嫩的声音中流淌:有在雪地里追野兔的惊险,有帮奶奶贴春联的忙碌,有收到压岁钱时的惊喜……一张张照片像一颗颗珍珠,被文字串联成温暖的项链,串起了整个寒假的快乐记忆。</p> 佳作赏析 <p class="ql-block">  下课铃响时,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互相交换着习作纸。观摩的老师们纷纷点头,这堂没有生硬说教的习作课,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大家:<b>最好的写作素材,从来都藏在真实的生活里,藏在那些带着温度的瞬间里。而赛那老师所做的,不过是轻轻推开了那扇门,让孩子们发现——原来写作可以这么简单,这么快乐。</b></p> <p class="ql-block">撰稿:福山</p><p class="ql-block">审核:赛那</p>